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5615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docx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

教学目的:

使学生重视文章的首段,掌握几种写好议论文第一段的方法,提高考场作文质量。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几种议论文好的开头方法。

教学难点:

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学设想:

“方法指导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写好议论文第一段的方法,提高考场作文质量”,能力的习得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应力避耽于概念术语的诠释。

各种“方法”的命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它的特点,并非文章学中规范的名词术语;所介绍的几种“方法”之间也有互相交叉的成分,并非截然分开,这是符合写作实践的。

教学活动努力做到:

1、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的教学理念;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迪学生的心智是关键,教师应努力和学生共同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共同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教学情景;3、实例的分析应力避教师“一言堂”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体会该类写法的好处,所以,这一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应是“实例——剖析”,而不是相反;4、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应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在20分钟的练习中,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手;课堂评析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互动的教学情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5、为课堂训练而设计的话题是“财富”,此话题较有时代感,留给学生的思维的空间大,可以较好的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比较02年全国卷两位考生的议论文开头,说说哪段比较好,好在哪里。

(一)“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

”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

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2002年高考:

《诗意的栖居》)

分析:

虽然只有简短的50个字,却很是不一般:

第一,开头引用的是德国荷尔德林的诗句,很有哲理性,荷尔德林可能大家陌生,但他的另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QI)居在这片大地上。

”可是我们高考优秀作文的常客。

德国另一位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根据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提出了著名的“诗意地栖居”的哲学理念,成为人们对理想生存境界的追求之一。

“选择”一词紧扣当年的话题“心灵的选择”;

第二,两个条件关系的分句,说明了“选择”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而“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简洁的神情描写,犹如拈花微笑的禅机,耐人寻味;

第三,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蜗牛”和“沙鸥”的对比,形象地告诉我们:

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而且巧妙地暗扣话题。

 

(二)一位登山者在暴风雪途中遇到一个冻僵的人,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把那个人救醒了,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读了这一个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呀,不一定人人都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这是摆在21世纪人们面前的一道严峻的人生课题。

(2002年高考:

《让爱作主》)

分析:

虽然洋洋洒洒165个字,却让人大跌眼镜:

第一,复述原材料,明显的照抄照搬,是偷懒的考生惯用的招数,却是“话题作文”的大忌;

第二,将原材料照抄一通后,不痛不痒地说“人生课题”,其实也是陈词滥调。

二、释题:

开头,对于高考作文的成败举足轻重。

以我五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来说,决定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有三分二来自题目和开头,一般5秒看完题目和开头,就打下分数的前一个字(4、5、6)。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俗话还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阅卷老师最先看到的是一篇作文的题目和开头,如果这个地方像石破天惊,涌现珍宝,先声夺人的话,那么阅卷老师便会为之一振,甚至“一见钟情”。

议论文是历年高考最常见的文体。

目前,咱班同学议论文开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

一照抄照搬,美其名曰尊重材料;二故弄深沉,美其名曰躲猫猫,有意让人琢磨不透,三无病呻吟,凭空抒情,美其名曰感慨万端;四盲目写景,一开头就“花儿”“草儿”“鸟儿”,美其名曰亲近自然;五盲目引用,一上来就名言名句,美其名曰博学多识,先声夺人,不怕雷不到你。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

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要靓丽、娇小。

对于议论文而言,就是“三要”(板书):

①要明,即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②要精,即短小精悍,快速入题。

③要美,即富有文采,先声夺人。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讨怎样才能巧饰好凤头,让阅卷教师迅速发现你的才情?

下面以近年高考优秀作文和咱班同学优秀作文为例,按照老规矩,你们来归纳,从我提供的9则材料中归纳出所用的方法,提2个要求:

第一,所归纳的方法尽量不超过5个字;第二,对所归纳的方法做简单的解释,包括如何得出这种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

我来画龙点晴,对你们的归纳做友情点拨,共同合作来掌握几种高考常见的议论文开头方法。

 

衔接语:

1、前天我已经把材料分发下去,让你们先归纳了,这会儿大家可能还会有新的灵感,所以再留几分钟让你们整理、讨论,用笔记下随时捕捉到的灵感,认真倾听别人不同的看法,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好,哪位同学先来小试牛刀,好,你选择哪一则材料?

你归纳出来的方法是?

你是如何得出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

3、有补充或者不同看法的吗?

4、大家说,他归纳得如何?

5、我同意大家的观点,没想到他已经给我们来了个“精彩归纳”,很好!

但我还要稍做补充(订正),这则材料其实还可以用

方法归纳。

6、好,请同学推荐一位同学来接着发言。

7、还有哪位同学也来一同与我们分享你的思想,哪位同学再来展示自己的见解。

 

三、归纳与点拨

1、开门见山式 

  [例1]三人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2008年福建高考:

《缤纷成就和谐》)

  分析:

该则开头有两个亮点:

一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单刀直入,亮明观点:

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阅卷教师吃了一颗“定心丸”。

二开篇就从三种味道的不同构建起一种全新的思想境界,视角独特,放射出强大的思考力。

点拨:

这是高考优秀议论文采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易掌握,最省时间一种方法。

在文章的开头就与全文的中心论点保持高度一致。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

一动笔前要认真思考,提炼出引领全文的中心论点。

二掌握操作模式是:

话题(或材料)引入+论点。

2、排比导入式

[例2]曾几何时,我们在路上遭遇彷徨,找不到方向;

曾几何时,我们在门口被困难阻挡,找不到飞翔的翅膀;

曾几何时,我们明白战胜这一切都需要正确的“思想”导航,在心灵的花园里播种思想,收获沁人的芳香。

(同学习作:

《心灵的花园》)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排比导入式的方法,接连三个曾几何时句子,表达了迷茫彷徨时需要正确思想指引的重要性,给我们一种文势流畅,节奏明快,文意清晰的感觉。

点拨:

排比导入式是高考优秀作文中仅次于开门见山式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

一排比内容要有内在逻辑性;二排比内容一定要扣到观点。

3、比喻导入式

[例3]自负,像一个泥潭,陷进去就难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难以把希望之火点燃。

所以,我们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同学习作:

《自负与自卑》)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比喻导入式的方法,将“自负”比作“泥潭”,“自卑”比作“火柴”,深入浅出,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

点拨: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且存在相似点。

 

4、引用导入式 

[例4]冰心说: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儿却浸透了生命的血雨,洒满了奋斗的泪泉。

”也许花开得艳丽迷人,会出乎人们的意料,然而当你看到花儿所付出的牺牲后,你便会觉得一切尽在情理之中。

(2005全国高考:

《小议“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引用导入式的方法,以冰心的名言开头,权威服人,既顺势引出“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这一话题,又彰显出作者良好的文化素养,一箭双雕。

点拨: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四点:

一一般引用的是名言名句、诗词等等。

二要贴切得体,切忌张冠李戴。

李白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罗丹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

”,阿基米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三还可以引用“名人”的“狂言”,驳其缪论,先破后立。

汶川地震后,我曾在博客中写过一篇《也说范跑跑的心灵选择》一开头就引用这位“思想烈士”的经典台词——“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紧跟着引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的一句话: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表明我的立场:

崇高师德是教师永恒的人性光辉。

四还可以化用名言,同样也能够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有篇《圣者与小偷》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

“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

”悠悠岁月,弹指一挥。

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

“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

有篇(《旋转这只万花筒》)的开头这样写道:

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

“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

”。

5、类比联想法。

[例5]我欣赏初春时枯树上的新绿,那是它们在展示自己争先来到春天的生命力;

我敬重破茧时斑斓的蝶影,那是它们挣脱束缚力争活出美丽的宣言;

我敬佩湍急水流中拼命向上划桨的船工,那是他们力争上游的一道美丽风景。

力争上游,生命才更有意义。

(2009年2月月考:

《争》)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类比联想法。

由此及彼,从枯树上的新绿、斑斓的蝶影联想到船工的向上划桨,不仅化抽象为具体,更是突出“力争上游”的不可或缺。

点拨: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类比联想一般是紧扣话题,从自然事物写起,由物及人、事、理。

 

6、事实导入法

[例6]历史的长河会消褪自甘落后者的色彩,生活的高山会阻碍自甘平庸者的脚步,自然的选择会灭绝停止进化的物种,社会的竞争会淘汰不思进取的庸人。

这些事实都在向我们呈现一个真理:

爱“争”才会赢。

(2009年2月月考:

《争》)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事实导入法。

由大家所共知的事件入题,将观点具体化了,它们既是对作者观点的诠释,又是对这一观点的实证。

这则材料还运用到排比导入法。

四个整齐的句子极大地增强了中心论点的说服力。

 

点拨: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运用的事实可以是寓言类、哲理性的小故事,也可以是历史中的经典素材或现实社会中的鲜活事例。

二是叙事要简洁,落点一定要在“议论”上。

7、逆向思维法

[例7]

小时候,常听大人这样劝人家:

“还是安守本分,与世无争吧!

”自以为这一定是句至理名言,随着年龄增长,所见的世面越来越大,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对这句处世哲言有些不以为然。

(2009年2月月考:

《争》)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逆向思维法,也称“反向思维”“反弹琶琶”,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阐发新见解。

从人们经常说的“与世无争”的相反方面思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自然有吸引力。

 

点拨:

文章的生命在于创新,逆向思维最能给人以“新”的感觉,往往能使你的开头出奇制胜。

例如,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说“开卷有益”,咱说“开卷未必有益”;“对牛也可弹琴”,“五十步可以笑百步”,没有异想,哪来天开?

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等。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不是任何事物、观点、场合都能逆向求异。

尤其是碰到以传统美德为话题的,比如01年高考有位考生这般逆向思维,他的题目是《不诚信又何妨》,那我给你个20分又何妨!

08年福建高考两位考生分别写了《随便写写》《不知所云》的文章,想调侃高考的严肃性,反其道而行之,结果落得个不及格的下场。

 

8、巧设题记法

[例8]

遗落在人间的天使,只有用尽一生的努力去争取,才能搭乘返回天堂的末班车。

——题记

(2009年2月月考:

《争》)

[例9]万水千山,只为一颗赤子情怀。

——题记

(2009年第一次省考:

《中国味》)

分析:

该则材料运用巧设题记法。

好的题记犹如一块亮丽的招牌,夺人眼目。

第一则题记高度概括了奥黛丽,赫本的为梦想、为幸福、为慈善而争的人生历程,第二则题记则让我们触摸到一位老人历尽艰辛、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点拨:

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

文字要精练而富有哲理。

9、综合运用法:

在文章开头,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往往更会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

[例10]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

选择壮阔?

选择显贵?

选择平静?

或是选择隐退?

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07湖南高考:

《诗意地生活》)

分析:

排比导入法、设问导入法连用。

[例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花儿的感恩。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这是鸟儿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是人类的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拥有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因为懂得感恩,他们创下了人世间温馨的传奇。

因为懂得感恩,这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幸福如花,在感恩的枝头美丽绽放。

(同学习作:

《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

分析:

引用导入法、排比导入法、比喻导入法连用。

点拨:

综合运用法特别适合文采斐然,才思敏捷的考生,可以充分展示你的才情。

四、小结

文无定法,议论文开头的写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节课我们不过归纳了其中最常见的几种。

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同时上阵。

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遵循“三考虑”,一要考虑到文章的中心主旨,二要考虑到文章的整体结构,三要考虑到自己的写作情况,不断琢磨,不断总结,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下面大家就用刚才讲到的几种方法马上来完成下面一则练习。

五、课堂练习

给以“财富”为话题的议论文写一段开头。

100字左右。

《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说:

财富,具有价值的东西,如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面对“财富”的这一话题,你想到什么呢?

(一)思维开发:

财富是什么:

如词典里的解释的那样:

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1、自然财富,有哪些?

土地,海洋,山川,矿产,石油,森林,水资源,野生动物……人的自然属性,如健康,美貌,天生的歌喉……

2、物质财富,有哪些?

金钱,住房,汽车,工厂,公司,股票,期货,信息,情报,人才……

3、精神财富,有哪些?

文化,学识,修养,风度,胸襟,经历,特长,情感体验,文化传统……

4、如何获得财富:

自然财富、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劳动创造,继承祖荫,公平交易,欺诈偷窃,强取豪夺,为钱为财为富有,卖国卖友卖自尊,君子才取之有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5、如何对待财富:

节约和悭吝,豪爽和挥霍,坐山吃空和造福社会,财富的耗散和增殖……

6、关于财富的思辨: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辨证关系,贫困和财富的关系,金钱的“能”与“不能”,财富和包袱……

(二)在学生思路打开后,要求他们选一个角度,用一种方法练习写一段议论文的开头,时间5分钟。

(三)评析。

教师宣布时间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评析。

这一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作些点拨引导。

要多发现学生的作品中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应以“如果能这样……就好(更好)了”的方式予以纠正。

学生作品的开头未必用教师在本课堂讲解过方法,这是极正常的现象。

其实教师展示讲解的也只是其中几种方法,并不全面,无须全面,也无法全面。

本课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对号入座式去套用所谓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明白好的开头应当是“明、精、美”。

“什么招?

把他打倒就是好招!

”学生不使用课堂上展示的,只要是符合“明、精、美”的要求,都应当视为创造,要鼓励,绝不能指责。

评析后,要让科代表将同学课堂作品收齐上交给老师。

刚才同学的精彩个性发言,丰富了大家的想法,也拓展了大家的思维,希望在下一节课中,大家能继续畅所欲言,我们再来分享思维碰撞带来的智慧火花。

下面布置课外练笔:

六、作业

作家毕淑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现在的许多孩子,生活在幸福之中,却意识不到,往往不觉得别人为自己作了什么。

她说: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许多值得你为之感激的事情。

请你给以“心存感激”为话题的议论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头。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附:

板书

 

高考议论文开头方法指导

一、标准:

明、靓、美

请求帮助、指导!

这是我的修改稿,下周要在文科重点班开课,不知道这样的教学设计如何?

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尤其是以下问题:

其一、方法是否太多了,材料是否太多了,课堂练习是否太少了?

其二、是否把文体限制得太死,如果放大到高考各种文体如何,不单一种议论文?

其三、所提供的开头是否都是议论文的开头?

其四、如果限制学生只写议论文,课堂练笔时会不会有学生不会写议论文或者写出不符合文体要求的议论文?

其四、老师的点拨有否不妥之处?

恳请指正!

我的回复:

我的看法,供参考

这节课的最大优点在于“集中”,瞄准一个点,集中突破,相信会有好处的。

问题依旧在于:

内容如此密集,45分钟一节课,能完成么?

我建议:

1、既然已经在“前天”将材料发给学生们作“预习性练习”,那么,导入部分那两则分析就是多余的。

这部分内容,只有在学生刚刚接触这节课课题所要求的内容时,才有用。

而且,又和你后面的“几种方法的总结、梳理”重复。

--当然这一部分有必要,但不应该在这节课出现,而是应该放在你布置“预习性练习”时进行,在这里,只要点一下就行--事实上,你的“衔接语”部分已经有所交代,所以,建议你把这一环节删去,直接以“衔接语”作为“导语”,以便节省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活动。

2、这里提到的“几种方法的总结、梳理”主要是你的“预设”,我不了解你的学生,不知道学生是不是有可能也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能够,我倒建议:

让学生说,尽可能用学生归纳的东西,教师只作简要的点评,当学生表述不太到位时作适当的引导,不要过多地顾虑“点拨是否不妥”“点拨是否到位”,这里的关键不是你讲多少,而是学生“悟”到多少。

我还建议:

应直接用板书把学生的东西展示出来。

——我想:

高三了,应该有这个能力,而且,开头的方法,本没有固定的模式,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整理”、相互“启发”,才会记得更牢、用的更顺。

说实话,像这样一节课,每一位学生能够记住他自己感觉最好用的1~2个开头方法,就已经很不错了。

3、练习很好!

我以为这个“好”不仅是这个设计,而且还在于你所提供的材料。

这些材料本身,就告诉学生设计开头的思路和方法。

处理得好,完全可以带起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使它达到一定的强度。

——对于高三,特别是文科班,是这节课的亮点所在,应该多花点气力。

4、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建议你一定要点拨到位:

文章的开头,固然重要,但只有当它成为全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时,才会实现其价值。

如果不顾及全文,就开头谈开头,对学生的作文整体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

所以,还是应提醒学生:

要联系全文来考虑“开头”。

cwh350321网友继续发贴:

我的第三次修改稿

很是感谢版主的精心点拨与悉心关怀,传上第三稿,期待再次得到指点!

下周三开的课,还是有点紧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比较02年全国高考两位考生的作文开头,说说哪段比较好,好在哪里。

(一)“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

”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

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蜗牛,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2002年高考:

《诗意的栖居》)

  分析:

虽然只有简短的50个字,却很是不一般,借用利郎商务男装的一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

  

第一,开头引用的是德国荷尔德林的诗句,很有哲理性,荷尔德林大家可能陌生,但他的另一句名言“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可是我们高考优秀作文的常客。

德国另一位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根据荷尔德林的这句名言提出了著名的“诗意地栖居”的哲学理念,成为人们对理想生存境界的追求之一。

“选择”一词紧扣当年的话题“心灵的选择”;

第二,两个条件关系的分句,说明了“选择”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而“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简洁的神情描写,犹如拈花微笑的禅机,耐人寻味;

第三,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蜗牛”和“沙鸥”的对比,形象地告诉我们:

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人生境界,而且巧妙地暗扣话题。

(二)一位登山者在暴风雪途中遇到一个冻僵的人,在救与不救的问题上他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把那个人救醒了,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读了这一个故事,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是呀,不一定人人都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这是摆在21世纪人们面前的一道严峻的人生课题。

                (2002年高考:

《让爱作主》)

  分析:

虽然洋洋洒洒165个字,却让人大跌眼镜,借用毛泽东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长文章说的那样:

“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第一,复述原材料,明显的照抄照搬,是偷懒的考生惯用的招数,却是“话题作文”的大忌;

第二,将原材料照抄一通后,不痛不痒地说“人生课题”,其实也是陈词滥调。

二、释题:

开头,对于高考作文的成败举足轻重。

以我五年的高考阅卷经验来说,决定一篇作文分数的高低有三分二来自题目和开头,一般5秒看完题目和开头,就摁下分数的前一个字(4、5、6)。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俗话还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作文也不例外。

阅卷老师最先看到的是一篇作文的题目和开头,如果这个地方像石破天惊,涌现珍宝,先声夺人的话,那么阅卷老师便会为之一振,甚至“一见钟情”。

目前,咱班同学作文开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五个:

一照抄照搬,美其名曰尊重材料;二故弄深沉,美其名曰躲猫猫,有意让人琢磨不透,三无病呻吟,凭空抒情,美其名曰感慨万端;四盲目写景,一开头就“花儿”“草儿”“鸟儿”,美其名曰亲近自然;五盲目引用,一上来就名言名句,美其名曰博学多识,先声夺人,不怕雷不到你。

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是好的开头呢?

古人作文,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

这种说法形象地说出好的开头要靓丽、娇小。

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就是“三要”(板书):

①要明,即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②要精,即短小精悍,快速入题。

③要美,即富有文采,先声夺人。

针对咱班同学作文开头存在的五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讨怎样才能巧饰好凤头,让阅卷教师迅速发现你的才情?

下面以近年高考优秀作文和2月月考咱班同学优秀作文的开头为例,按照老规矩,你们来归纳,从我提供的例1到例4前4则材料中归纳出所用的方法,提3个要求:

第一,所归纳的方法尽量不超过5个字;第二,对所归纳的方法做简单的解释,包括如何得出这种方法和这种方法的好处;第三,运用这种方法的注意事项。

我来画龙点晴,对你们的归纳做友情点拨,共同合作来掌握几种高考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

衔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