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564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任课教师培训工作方案一.doc

贵州现代经济学校

2016—2017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培训》

工作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

师德、师风

1、教育的定义;

2、教育的本质;

3、教师的定义;

4、教师的职业道德;

5、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教师日常行为规范;

第二部分:

教学业务

(一)、教学业务流程

(二)、教学业务要求

1、教学计划制定要求;

2、教师备课要求;

3、老师授课要求;

4、实习、实训管理要求;

5、作业(课堂、课后)布置用批改要求;

6、考试、试题出题及试卷要求;

7、学生成绩评定方案;

8、听课制度;

9、学期总结;

第三部分:

教师礼仪

第一部分:

师德、师风

一、教育的定义: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青少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1、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狭义的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点社会要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二、教育的本质:

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教育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事,是对生命的涵养,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

三、教师的定义: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是指受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就应该忠诚于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是直接教育人的特殊职业,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

四、教师的本质:

教师的本质在于信息的传授,而不在于教师的身份,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做学生,任何人都可以做别人的老师,前提是你传授给别人有用的信息。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的教育理念。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

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

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六、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一)教师职业理想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1,热爱教育事业。

2,热爱学生。

3,献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来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职业责任(学校就是工厂/误人子弟)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

4、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

1、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为自己干)

2、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嗅教书的)

3、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军训)

(四)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1、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3、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要懂教育规律。

3、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七、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

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

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

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教书育人。

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

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严谨治学。

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

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

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

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

诚实守信,力戒浮躁。

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五、服务社会。

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

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

热心公益,服务大众。

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

六、为人师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

言行雅正,举止文明。

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

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七、恪尽职守,甘于奉献。

终身学习,刻苦钻研。

八、不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八、教师的日常行为:

(一)教师行为规范

一、要有端正的教学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每一项内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避免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学。

既教知识,又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尊重学生的特点,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疏远倾向。

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熟悉教案。

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五、组织好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训练学生思想,向40分钟要质量。

六、精心指导学生学习,认真批改作业,及时纠正错误。

把握好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七、定期做好教学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查缺补漏,把好教学质量关。

八、按时上下课,组织好课堂教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拖堂。

九、仪表端正,语言要清晰流畅,板书要整洁规范,内容要简练精确,哗众取宠。

十、热情耐心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勤思善问,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

十一、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一视同仁,不讽刺挖苦学生,更不能因对个别学生不满而在众学生面前泄私愤。

十二、教学的计划安排应符合学校的要求,不能随意增、删内容,加堂或缺课,占学生的自习课或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教师思想政治行为规范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

三、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四、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积极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

七、公而忘私,避免不道德的行为表现。

八、坚决而有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端正政治态度。

九、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按时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

十、勇于向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习气做斗争。

十一、不搞个人崇拜和宗教迷信活动,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十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教学中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热爱学生,但不偏爱学生。

爱护、关心表现不好的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二、尊重学生,但不迁就学生,培养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能姑息迁就。

三、严格要求,但不失温情。

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每位学生,同时,也要有温情的流露,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四、融洽关系,但不讨好学生。

发挥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靠、可敬又容易接近的人,避免为获得学生对自己的好感而讨好学生。

五、关怀学生,但不利用学生。

教师不能利用学生做私事,或让学生家长帮忙办事。

(四)教师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互相尊重,切忌嫉妒。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人类灵魂的塑造者,为教育事业的共同利益,心胸要开阔,工作要协作。

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谦虚好学是每位教师应有的态度,也是教育学生的最好的身教。

三、平等相待,不亢不卑。

教师不论自身所处地位如何,都应以平等相待的态度对待别的教师,表现出不亢不卑的处事待人姿态。

四、乐于助人,关怀同事。

教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不仅体现出教师的高尚品行,还有助于增进教师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五)教师与行政领导之间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尊重领导,服从安排。

学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集体劳动,每位教师都有应尊重领导的意见,服从安排。

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

纪律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保证。

教师在个人有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应顾全大局,将学校的要求放在首位。

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

教师对领导的某些工作产生不满是难免的,领导对教师的一些表现反应过于强烈也是常见的。

原因是两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一方要体现自已的教学特色,另一方要顾及学校的整体工作,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化解矛盾和冲突的必要途径。

四、公事公办,团结一致。

教师同领导之间由于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心理上的隔阂是避免不了的,教师不应轻视领导,领导也不应为难教师,双方在处理问题时要公事公办,避免化为私人矛盾,影响团结。

(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人际行为规范

一、帮助家长排忧解难。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想让教师能够特别的关照自己的孩子。

二、加强联系,互通有无。

教育的成功同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加强同学生家长的联系,能够把握学生的校外表现,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三、理解家长,尊重家长。

教师对表现差的学生家长要尊重,并理解他们的难处,共同协商教育学生的良策。

四、齐心协力,教育新人。

教师只有取得学生家长的理解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七)教师衣着服饰规范

一、整洁朴实。

教师的服饰要体现知识分子的形象,同教师的地位、尊严相协调。

不准衣着不洁、不整,给学生一种穷困破落的印象,当然也不要过分时髦,像时装模特儿。

二、服饰要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

青年教师的衣着要富有朝气,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中年教师衣着要兼顾年富力强和稳健的特点;老年教师的衣着要庄重,但不要太老气。

教师的衣着不符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往往会给学生以轻浮或别的不良感觉。

(本人昨日的着装)

三、要与教学的内容、场景、方式相协调。

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情况选择适当服饰,如教学的服饰要与参加文娱活动、课外劳动等的服饰区别,教师的服饰要以学生的欣赏水平为前提。

(舞蹈老师穿高跟鞋上形体课)

四、衣着要符合自己的体形,色调适合自己的性格。

衣着是教师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起着美化教师形象的作用。

巧妙地种用衣着特点,有利于为自己树好形象。

(八)教师举止处事规范

一、举止稳重大方。

教师是有知识、有修养的人,举止轻浮、无礼、粗俗,不自尊、不自爱,都会损害教师形象。

二、举止潇洒自然。

举止不拘谨,不呆板,具有感染力。

潇洒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假装深沉。

潇洒的作风不是硬装出来,而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然流露。

三、与人为善,态度亲切。

不论对待同事、领导、学生,教师都要持一种真诚、温和的态度,表现出教师的宽宏胸怀。

四、在是非面前,要坚持真理。

教师的与人为善并不等于充当好人。

在是非面前不明确的教师,并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和依赖。

五、谦虚好学,有错就改。

教师应保持一种谦虚处事,不亢不卑的姿态,敢于肯定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给学生一种人格成熟美的印象。

六、不贪功名,洁身自好。

教师不应同学生家长及学生结成一种利益关系,也不应为争取虚名而组织学生弄虚作假,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九)教师言语行为规范

一、语言要规范,教师要采用普通话教学。

教师语言的规范首先要学会使用普通话的发音形式。

二、语词要规范,尽量避免使用本地方言中的土语,以及一些较少使用的词语。

三、语法要规范,尽量避免出现语词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四、语风要规范。

教师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个人特点要符合规范,讲课时声情并茂;表扬时热情亲切;批评时严肃而又不大吵大叫。

五、语言内容要规范。

避免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

只有教师首先做语言文明的模范,才有资格去纠正学生中不文明和语言现象。

六、用词要准确。

教师在遣词造句时应避免错用或误用。

七、语句要完整。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使用不完整的句子,使学生对教师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准确。

八、语义要明确。

教师要避免使用意义含糊的词语。

九、表达要简洁干净利落,少用一些多余的字词;减少表达的重复性,避免学生生厌或学舌。

十、言语要避免自相矛盾。

教师对教学内容要有清晰的思路,在推理、论证时语言表达要严密,做到条理清楚,上下连贯,言之成理。

十一、言语要避免表达混乱。

教师在讲述每项内容时都需要使用许多词语,哪些先讲,哪些后讲是有一定规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