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汇景实验学校冯笑蓉
一、单元总目标
(1)总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子目标
1、第一课时: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课时: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四课时:
P34/例1(乘法交换律)例2(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第五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六课时:
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情感目标: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7、第七课时: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8、第八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9、第九课时:
P39/例1(减法性质)P43/例3(除法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第十课时:
P40/例2(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记加法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第十一课时:
P44/例4(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把一个数乘两位数,改成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简便算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增强使用简便算法的择优意识。
(3)、情感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12、第十二课时: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记乘法、加法的运算定律。
(2)能力目标:
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3、第十三课时:
P48-49(小小营养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口算、估算的方法或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复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2、单元知识结构图
例1 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定律 例2 加法结合律
例3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例1 乘法交换律
乘法运算定律 例2 乘法结合律
例3 乘法分配律
简便运算 例1 连减的简便运算
例2 加减计算的灵活运用
例3 连除的简便计算
例4 乘除的灵活应用
例5 乘法的灵活运用
小小营养师
三、教学重点分析。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及加法结合律
1、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重点要素分析: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已掌握一个数加、减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为学 习新知识作准备.
4、突出重点的策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去使计算简便.
2、重点要素分析: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的多样化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1、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重点要素分析: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已初步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的多样化,注重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重点要素分析: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
第五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1、教学重点:
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重点要素分析: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
第六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1、教学重点: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2、重点要素分析: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过加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突出重点的策略:
观察主题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发现这两个运算定律,呈现“观察——初步结论——验证——应用”的过程。
第七课时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重点要素分析:
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初步能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
第八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1、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重点要素分析: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已熟练乘法计算和加法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九课时:
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重点要素分:
连减连除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学生已熟练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十课时:
综合运用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重点:
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来使计算简便。
2、重点要素分:
两步计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初步掌握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
第十一课: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2、重点要素分: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熟练四则运算,熟练乘法的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并从生活中寻找出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12、第十二课时:
P45/例5(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教学重点:
简便算法的算理。
2、重点要素分: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熟练四则运算,熟练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4、突出重点的策略:
练习题的多样化,算法的多样化
13、第十三课时:
P48-49(小小营养师)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利用数据的能力。
2、重点要素分:
看表格收集有用的数据整理数据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已学过初步的统计知识,懂得看简单的表格,懂得数集数据的方法,并能整理简单的
4、突出重点的策略: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营养标准,收获“自己设计菜谱”,使学生知识内化。
四、教学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及加法结合律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理解算理。
2、原因分析:
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足。
3、解决策略: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自己发现的规律。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灵活运用定律去使计算简便。
2、原因分析:
不熟悉运算定律。
3、解决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加减法运算中简便计算的实际运用。
2、原因分析:
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3、解决策略:
加强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某数与某数先加可以得到整数,那么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可以使计算简便。
第四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难点的具体表现:
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2、原因分析:
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3、解决策略:
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五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原因分析:
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不熟练将某一个数拆成几乘几,乘法口决不熟练。
3、解决策略:
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六课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
1、难点的具体表现: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2、原因分析:
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不
熟练将某一个数拆成几乘几,乘法口决不熟练
3、解决策略:
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七课时: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
2、原因分析:
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不熟练将某一个数拆成几乘几,乘法口决不熟练。
3、解决策略:
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第八课时:
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2、原因分析:
不熟练数字的拆分,观察数字不仔细,不懂“凑整”,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较弱。
不熟练将某一个数拆成几乘几,乘法口决不熟练
3、解决策略;多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特点,看看哪些数先计算可以“凑整”,可以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练习的多样化。
第九课时:
减法性质和除法性质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2、原因分析:
不熟悉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
3、解决策略:
练习多样化,多练。
第十课时:
综合运用加法计算的实践问题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去使计算简便。
2、原因分析:
不仔细审题。
3、解决策略:
利用好书上的主题图,多观察。
第十一课:
两个数相乘的乘法中的简便计算
1、难点的具体表现:
把一个两位数改成两个合适的一位数相乘的方法。
2、原因分析:
没有掌握好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3、解决策略:
通过多练习类似 25×32=25×4×8
16×25=4×4×25 的式子,使学生明白改写的目的是使计算 简便,其实就是"凑整"的方法.
第十二课时: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难点的具体表现:
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原因分析:
没有掌握好所学的五条运算定律。
3、解决策略:
练习的多样化。
13、第十三课时:
P48-49(小小营养师)
1、难点的具体表现: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2、原因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能力发展还不足。
3、解决策略: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多讲解。
五、错例的估计和采集
1、错例一:
具体表现在计算错误乘法分配律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
用两个数的和与同一个数相承,在拆开进行计算时很多孩子总是只与一个数相乘。
如:
102×25,35×99,168×99+168等等这样需要孩子们自己进行拆分的题目。
这部分知识特别难,尤其是对于比较慢的孩子来说是个难关。
如:
102×25=(100+2)×25=100×25+2=2502
原因分析:
不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解决策略:
从乘法的意义去讲解,如计算102×25时,表明有102个25,将102拆成100+2,说明100个25,再加上2个25才是102个25。
2、错例二:
34×(3×5)=34×3+34×5
原因分析:
不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含义.
解决策略:
让学生分别计算等式两边的部份,会发现两部份其实并不相等,然后从乘法的意义去理解34×(3×5)=(34×5)×3。
六、基于课型的教学策略
1、观察法
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从而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练习法
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运算定律的运用有进一步的理解。
3、讨论法
学生通过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运算定律。
七、单元教学时间
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3时左右)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左右
3、简便运算……………………………………… 4课时左右
4、小小营养师…………………………………1课时
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