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688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13课《花钟》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

本部分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容的要求;本节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容对本节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该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

一天之,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

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巧妙。

课文意图是读懂课文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

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通过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发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理解较好,作业完成情况一般,对有些生字掌握的不是很好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通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观察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不同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的花开放以及其原因。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4.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修建、陆续、大致”等词语。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种意思。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欣赏猜谜,激趣引入

   

(一)欣赏积累

 

(二)猜谜激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题意。

  三、品读首段,感知写法

   

(一)识花名

    

(二)赏花开

       (三)对比品读

  四、运用写法,拓展练笔

  五、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欣赏积累

   1.语言叙述:

同学们,说起美丽的鲜花,那是我们都喜爱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板书:

花 课件播放:

各种各样的花)

   2.你能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吗?

(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这句话里一连用了三个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四字词语呢?

(学生交流)

   5.老师也收集了一些,送给你们读一读。

(课件出示,齐读)

(二)猜谜激趣

   1.欣赏完鲜花,再来猜一则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2.教师读谜面,学生猜谜。

(板书:

钟)

   3.今天我们要学的可不是一口普通的钟,而是一口——花钟。

(读题)

二、整体感知,感悟题意。

   花钟是什么样的呢?

赶紧打开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通课文,课文中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把它们读准确。

 (3)思考:

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2.根据要求,自主学习。

   3.生反馈要求(3)(生交流)

   4.刚才他回答的容是第几自然段的?

   5.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1)学习本段中的新词:

花圃  大致

   

(2)第一句长句朗读指导。

   (3)看花钟怎么知道时间呢?

   (4)齐读

   小结过渡:

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

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

这些花又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

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来。

三、品读首段,感知写法

   

(一)识花名

   1.谁愿意把这些花名告诉大家?

其他学生听听他读正确了没有。

   2.交流:

    1)出示花名:

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齐读)

    2)那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间开放?

指名说。

    3)老师设计了两个钟面,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开花时间帮老师填到钟面里去吗?

(师生齐填钟面)

  

(二)赏花开

    说说你最喜欢那种话或者最想认识那种花?

(随机赏析,品读重点句子)

    1. 课件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牵牛花像什么?

它滴滴答答在吹些什么呀?

   

(2)让我们一起高兴地吹响这只小喇叭。

   2.课件出示: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1)抓住“绽开了笑脸”来体会蔷薇的美。

   

(2)让我们一起绽开笑容来读一读吧。

   3.课件出示: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1)抓住“欣然怒放”来体会万寿菊开得多、旺。

   (3)读这句话的时候你的心情如何?

把你的心情送进去读一读。

   4.课件出示: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抓住“含笑一现”来体味“昙花一现”的美。

   

(2)让我们用朗读来留住这“昙花一现’的美吧。

   (三)对比品读

   1.师生对读:

   

(1)师读: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2)生读: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2.对比发现,读了后,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觉得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第一段这样写单调、重复、乏味,不优美)

   3.抓“左右”体会有词的准确性。

   4.连一连

   作者把花朵陆续开放写得丰富而有变化,让咱们仿佛看见花朵千姿百态。

   5.说一说:

   课文里还有两种花没有写具体,我们利用积累的词语来说一说。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                       )。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                                    )。

四、运用写法,拓展练笔

   原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刚学会的本领来试着写一写。

   引导练笔(选择1—2句写一写):

   春天,万物醒,我也可以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

   小草                                       

   桃花                                        

   柳枝                                        

   燕子                                        

    溪水                                        

   青蛙                                        

  

(1)学生练笔。

   

(2)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花,它们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花姿           花色           花香

亭亭玉立       万紫千红       芬芳迷人

含苞欲放       姹紫嫣红       沁人心脾

欣然怒放       五彩缤纷       香味四溢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撰写应避免对教学设计思路、指导思想的再次重复。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

有什么新想法吗?

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

对你有什么启发?

《   花钟》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不同的花卉开放的时间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植物学家利用花的这种特点制作了有趣的花钟。

对于三年级上期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根据课文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我确定了这篇课文在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应发挥的具体作用。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本课生字较多,我对教学目标有了这样的“定位”——利用随文识字,来学习1、3自然段的生字词。

正确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自主读书,了解“什么是花钟?

花钟里有哪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

”感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仿照课文表达方法,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利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鲜花,感受鲜花的美丽。

再让学生进行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初步了解“花钟”不同于一般的时钟。

另外,我设计了钟面,让学生根据花开放的不同时间把这些花填入钟面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鲜花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不足之处:

   一、在学习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培养还不够到位。

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由于急着赶进度,所以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本班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以后要多加强本方面的指导。

   三、由于本课容量较大,导致教学容不能完成,学生的小练笔来不及,所以没有做到读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