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6423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21《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21.《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石头有关的文章,21、《搭石》作者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这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读词语

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

师:

哪个小组先来展示?

字词我会读:

山洪暴发间隔谴责溪水猛涨俗语平衡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懒惰联结

师:

读得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给你点赞!

师:

谁来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大家怎样记住易错的字词。

生:

师:

看来,字词难不倒大家,课文读的如何?

比一比哪个小组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

每组选一名同学,最有一段大家齐读。

在听的过程中思考:

1.什么是搭石呢?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2、文中一句话可以概括全文,你觉得哪句比较合适?

出示: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发现美

  师:

那我们就跟随作者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吧。

出示:

朗读2-4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起一个小标题,人们走搭石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

边读边划,把体会写出来。

(一)“摆搭石”句子(第2自然段)

1、生找句子。

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范读)

2、师:

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生:

我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学生读)

3、生:

多好的老人呀,当他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就会停下来,把搭石休整好。

4、生:

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老人生怕搭石不稳,是反复地踏,从老人反复踩踏的动作中,感受到了老人的奉献美(板书:

奉献美)

6、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去读读,生齐读。

(二)“走搭石”句子(第3自然段)

师:

搭石摆好了,那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呢?

谁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那一行人怎么走搭石呢?

)指名读句子。

出示:

“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一行人”中“行”怎么读?

体育课上我们常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排成一行(háng)

而这些在搭石行走的人叫一行(xíng)人。

(齐读“一行人”)

3、要如何走搭石呢,文中一个词能体现:

“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

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4、师:

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刚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

谁也不抢路,谁也不突然止步,这叫——协调有序。

5、听,他们在协调有序地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你还看到了什么?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踏着协调的步伐,配上悦耳的声音,欣赏着美丽的倒影,

5、好一幅美丽的图画啊!

你能通过朗读把这幅画展现出来吗?

(指导朗读)(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把感知的美读出来,谁来挑战他?

)由此可见,人们之间的——和谐美。

(板书)

7、是啊,每当下工,一抹夕阳照在小溪上,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这美丽和谐的画面。

(齐读)

(三)“谦让美”“敬老美”句子(第4自然段)

1、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遇到老人、孩子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

“经常到山里的人……理所当然的事”

①生:

两个人都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并且很有礼貌。

相互问候,我感受到乡里乡亲的关系非常密切。

②生:

(经常、大概)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多令人感动呀。

师:

一个让字是何等的高尚啊。

体现的是人们的这种谦让美(板书)

2、学第二句(敬老美的句子)

①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

你从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从“伏下身子”这个动作中,体会到年轻人是多么尊重老人啊。

(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生:

我从理所当然这个词中体会到,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背过老人过河,所以他老了的时候,也会有年轻人背他过河。

  师:

所以这就是理所当然,这就是天经地义(板书:

敬老美) 

3、多么善良、多么朴实的父老乡亲啊!

他们美好的行为,美好的心灵,让我们深受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这段话。

(四)最后一段(3分)

1、这一块块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迎接着过往的乡亲。

你们看,这搭石,该不该赞美,怎么赞美?

读最后一段,你觉得仅仅是赞美搭石吗?

(从人们走搭石可以看出乡亲们具有奉献美、和谐美、谦让美、敬老美)

 2、作者正是借搭石来赞美家乡的人啊!

(板书:

人美)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深的情来颂扬乡亲们这种伟大的人性美吧!

四、寻找美(4分)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现:

原来我们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同学们,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美,更要去创造美,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板书:

              景        人  奉献美                   

    21、搭石       和谐美

                                     谦让美 

                     美        美  敬老美

 

 

四年级上册21.《搭石》

学情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阅读讨论、以读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搭石》是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

编选本课的意图一是使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二是使学生学习作者从周边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

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她们有了一定的农村生活体验,要他们体会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优势。

所以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景,体会乡亲们的朴实、善良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搭石》

效果分析

《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写的一篇散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文笔清新、意境秀美。

捧读它,犹如一阵久违的清风拂过心头,我一次次被山民之间那种极淳朴、原生态的互爱互助的美感动了。

这种美,是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消逝的,是正在茁壮成长的学生急需的精神养料。

感动着、思考着,在急于把精神养料浇灌在学生心田的激情驱使下,有了我的第教学思路:

一、感知,认识搭石是一种渡水方式。

二、感悟,欣赏搭石是一道风景。

分别相机感悟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上了点年纪的赶路人调整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俩人面对面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

(主要方法:

交流感受、想像补白、设境采访、链接写作背景、体验引读、拓展思考……)

三、感动,传递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试教并不理想:

虽然学生说得充分,但体会得肤浅,体验得空洞,体悟得离“本”太远了。

反思教学,呈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精神养料没有浇灌在语言的“抓手”上,成了漂浮在水面的浮萍。

“语言的抓手落在哪呢?

”静下心,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品味语言,在咬文嚼字中揣摩文本,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

《搭石》的课堂教学,把“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定为感悟“一道风景”的句群抓手。

以“年轻人背老人”的画面中“假如……也……”的典型语言现象为句式抓手,训练学生的想像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幅走搭石的画面,又着重研读、感悟、品味那些对表情达意有关键意义的词语抓手,如: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等。

就这样,《搭石》教学凭借语言的“抓手”,“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第二,道德说教倾向的非语文活动,削弱了课堂的“语文味”。

修改后的教学洗尽铅华,体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品味、运用,回归扎实的“识”“悟”“读”“写”。

识字上,采用随文识字,把字放在句段中,既掌握“音、形、义”,更体会“情、道、境、彩”。

感悟中,抓住重点画面,顺学而导,运用创设情境等多种方法自然而巧妙地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读书上,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朗读,注重了朗读过程的指导;采取边读边思考边圈划的方法练习默读。

练笔上,课堂给了充足的时间,把它放在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深入的体会后,水到渠成地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二教《搭石》,语文味浓厚了,新的问题又涌了出来:

点太多,容量大,把课文上“肿”了;“点”与“点”之间如一盘散沙,形散神也散。

“如何找到一个能牵动全文的支点?

”“如何达到文路、教路、学路的和谐统一?

”“如何形成一种充满合力的学习板块?

”在反复地斟酌、研讨中,几位做课的专家依据《搭石》的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科学预设教学环节,循序渐进,浑然天成。

于是,有了《搭石》教学的三个一:

1.一个巧妙的切入点。

在深入与文本对话后,把搭石的画面解读为“调整搭石”和“走搭石”两类。

本节课以“走搭石”为切入点,不仅是因为“走搭石”中含着“看得见的美”和“看不见的美”,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文路、教路和学路有效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点上。

2.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在初读课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课文中的关键短语“家乡的一道风景”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一线串珠”“一词经纬”,回旋复沓,牵动重点段落2-4自然段的阅读品析,最后引导尝试说写,转化运用。

从感受看得见的景美,到感悟看不见的情美、人美,到抒写心中的美,整堂课的教学就是“发现美”“寻找美”“感受美”“抒写美”。

3.一种立体学习的板块。

每一板块的学习,“简单”但学习的目的并不“单一”,学习的收获并不“单薄”。

在学习中,将读准字音、读懂词句、体验语言的画面、体验美好的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的过程,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语言,美的心灵,较好地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立体还表现在每一快板学习间的层层深入上:

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过程中,正音、理解词语是第一层面,想像画面是第二层面,读出意境是第三个层面。

学生经历了辨别正音、辨析词义、情境接读、想像画面之后,又推出一个音乐的诵读的情境语场,在渐入佳境的碰撞中品味语言,熏陶情感。

四年级上册21、《搭石》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

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

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21、《搭石》

测评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间隔jiānjiàn俩人liǎliǎnɡ涨水zhǎnɡzhànɡ)、二、看拼音写汉字平hénɡ()fú下身子山hónɡbào发lǎnduò

三、写出下面句子中蓝色词的反义词

1如果别处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2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无论„„只要„„就如果„„就„„因为„„所以„„

1()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五、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在你认为准确的说法后打“√”。

再读一读正确答案。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A这句话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的品格。

()

B这句话实际是赞扬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

c这句话含义深刻不仅写了搭石任人踩踏、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搭石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

四年级上册21、《搭石》

课后反思

《搭石》一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般在默默无闻中凸现。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

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

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

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本节课围绕“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

”展开交流和讨论。

因为课文中蕴涵的美是有层次的,一是看得见的具体的风景美,二是看不见的家乡人的心灵美。

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

   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也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后,再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课本对话的目的。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发现美”延伸课文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

一节课即将结束,我让学生回忆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事物,看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美,并想到了与它相关的哪些人或事。

让学生联系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既是对课文的延伸,又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

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我的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

作为一名老师应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这样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从而更全面的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四年级上册21.《搭石》

课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解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识字和写字的要求是:

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会写。

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内容,认识“俗、伏”等7个字,会写“洪、衡”等11个字。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动词“认识”和“会写”。

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阅读要求是: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教材分析

《搭石》是语文第七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文章作者刘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来折射乡间那种朴素、淳厚、自然的原态人性美。

课文中的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一定顺序截取的五个画面: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

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第五自然段是溪中搭石与故乡远景的回放。

3、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

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

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

二、学习目标

第一步:

解析内容标准,确定关键词,寻找课标与本节教学的相关要求课标对识字和写字的要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其中2000个会写。

阅读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

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梳理教材知识体系、知识点)

第三步:

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第四步:

确定行为条件(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

第五步:

确定行为表现程度(因材施教)

第六步:

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1、认识“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