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735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docx

名师课程部编版语文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第13讲《礼记》两则15页

《礼记》两则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朗诵并背诵课文。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畸形jī酝酿niàng 阐述chǎn粗犷kuàng

  B.复辟bì  铁屑xiè 破绽zhàn 棘手jí

  C.玷污diàn 脊梁jǐ哺育bǔ 符合fǔ

  D.鞭笞chī鸟瞰kàn 号召zhāo别墅shù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在酷热的夏季,雪碧、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矿泉水是深受考生喜爱的夏季饮品之一。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4、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以“美丽的奥林匹克”为主题的大型文艺表演拉开了帷幕

  ②灯光转暗,古琴声起,巨幅画轴缓缓展开

  ③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交融交汇的华丽乐章

④艺术家们历经三年多精心准备的这台演出,以新颖的创意、浓郁的中国风情、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手法

  A.②③①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古文学家,他的第一部诗集是《女神》。

《天上的街市》就选自这部诗集。

B、冰心,原名谢婉莹,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家,她写的诗歌,饱含着深刻的哲理。

C、余光中,我国台湾著名诗人,他写的抒情诗《乡愁》抒发了强烈愿望。

D、《春》、《背影》都是朱自清的散文。

前者借景抒情,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后者抒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参考答案:

1、B2、D3、B4、D5、A

《虽有佳肴》知识梳理

一、作品介绍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 戴圣 编撰。

《礼记》与《周礼》《仪礼》并称为“三礼”。

 

二、积累有关《礼记》中的名言名句。

 

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三、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①虽:

即使 ②嘉:

好,美 

③肴:

用鱼、肉做的菜 ④嘉肴:

美味的菜 ⑤弗:

不 

⑥食:

品尝,吃 ⑦旨:

(味道)甘美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①至:

达到极点 ②至道:

最好的道理 ③善:

好处 

【译文】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①是:

这 ②故:

因此 ③是故:

所以 

④困:

不通,理解不了 

【译文】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通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①自反:

反省自己 ②反:

反省 

【译文】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能反省自己;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①自强:

自我勉励 ②强:

勉励 

【译文】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能自我勉励。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判断句,同时也是本文的中心句)  ①故:

因此,所以 ②长:

促进 

【译文】所以说: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曰:

“学/学半。

” ①兑:

yuè,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 傅说(yuè)。

 ②命:

是《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

 ③学(第一个):

xiào,教 【译文】《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 其/此之谓乎?

 (宾语前置句) ①其: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②„„之谓:

说的就是„„吧 

【译文】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六、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

一 . 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二、文言词语:

    

(一).重点字词  

行:

施行  2.为:

是3.与:

通“举”,选举4.修:

培养5.亲:

以„„为亲6.子:

以„„为子7.矜:

通“鳏”,老而无妻的人8.寡:

老而无夫的人9.孤:

幼而无父的人10.独:

老而无子的人11.废疾:

残疾人12.养:

供养13.分:

职分,这里指职业,职守14.归:

这里指女子出嫁15.恶:

憎恶16.谋:

奸邪之谋17.而:

表并列,不译18.乱:

指造反19.贼:

指害人20.作:

兴起21.外户:

泛指大门22.谓:

叫做23.大同:

指理想社会24.同:

有和、平的意思  

(二)1、辨析古今异义词  

(1)归(古:

女子出嫁 今:

回家,回来) 

(2)贼 (古:

害人 今:

小偷) 

2、找出文章的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音guān)   

3、一词多义  

(1)故人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译为“奉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父母)  

(2)   故人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子,译为“抚育”)              故人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4、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用法  以„„为亲人、以„„为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作名词  奸邪之谋的行为)  

 【译文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常识】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成语】  

1、天下为公: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2、老有所终: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3、矜 (鳏)寡孤独:

 guān guǎ gū dú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课文理解】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即: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男有分,女有归;(即“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即“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写“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的句子是: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写“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男有分,女有归。

”  

4.写“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句子是: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孟子》有句名言: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大道行也》一文与此句类似的句子是: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虽有佳肴》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一)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8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5、教然后知困()6、然后能自反也()

7、然后能自强也()8、学学半()

9、教学相长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5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

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

“学学半。

(三)填空。

34分

1、《礼记》,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朝代)(人名)编撰。

2、“四书”是指《》《》《》《》。

“五经”是指《》《》《》《》《》。

3、《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系统性的论文。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等。

二、能力提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6分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兑命》()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本文的中心句是()。

3分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4分

三、拓展迁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注:

君:

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

想着。

典:

主。

1、解释带点的词意思:

10分

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

其()此之谓乎()

2、翻译:

6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念终始典于学。

答案:

一、

(一)1、即使2、甘美3、最好的道理4、所以5、不通,理解不了6、反省7、自我勉励8、教人9、增长(或促进)

(二)1、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勉励自己。

4、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说:

“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三)1、《小戴礼记》,儒,西汉,戴圣2、《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3、礼记第一篇教育学(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相长

二、1、

(1)它的

(2)这样以后(3)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説。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教学相长4、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或: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三、1、明白道理。

所以。

首先。

表推测语气,大概。

说。

2、

(1)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2)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所以) 

⑵废疾者(废疾:

残疾人) 

⑶女有归(归:

归宿) 

⑷谋闭而不兴(兴:

兴起)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发生)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关) 

⑺大同(同:

共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荐)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参考答案:

《礼记》儒家戴圣)

5.研读课文填写:

大道的内涵是   、   、   。

 (参考答案:

1、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天下为公)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参考答案:

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

8.译句:

 (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参考答案:

1、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参考答案: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虽有佳肴》对比阅读【★★★★】

一基础知识

1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

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

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

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

13其此之谓乎()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

()今义:

()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学学半古义:

()今义:

()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6、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7.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8.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9.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链接中考【★★★★】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子夏

问曰:

“‘巧笑倩

,美目盼

兮,素以为绚

兮’。

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

乎?

”子曰:

“起

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

矣。

”(选自《论语·八佾》)

【注释】

子夏:

孔子的学生卜商,字子夏。

倩:

笑得好看。

兮:

啊。

盼:

眼睛黑白分明。

素以为绚:

素粉来打扮。

绘事后素:

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后:

后起,在仁德之后产生。

起:

发,启发。

诗:

指《诗经》。

26.用“/”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2分)

(1)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不知其旨也()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何谓也()(4)子曰:

“绘事后素。

”()

28.把下边两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29.用文中语句填空。

(4分)

甲文中的句子“”运用生活事例论述了实践的重要性;乙文所述之事印证了甲文中的句子“”。

30.读过甲乙两文,你在学习方面得到了什么启发?

(3分)

答案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jiá) ( yáo)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2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

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

14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

4、古今异义虽有佳肴古义:

即使今义:

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

甘美今义:

主旨

教然后知困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

困难

学学半古义:

教今义:

学习

5、翻译下列句子。

(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

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

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

才能自我勉励。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教学相长。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作者是怎么论述的?

(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

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

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译文】 子夏问孔子:

“‘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

’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

“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

”子夏又问:

“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

”孔子说:

“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

礼后于什么情操?

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

孔子认为,外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