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823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docx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1019586

高中生物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能力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20181019586

第0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能力测试A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以下可称作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霉菌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哪种是正确的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B.草木繁盛、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将免于病患D.植物的营养来源发生困难

4.很多同学都曾尝试设计制做生态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设计并不成功。

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

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

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

5.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同一营养级别的动物一定是一个种群B.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C.同一种动物可同时占几个营养级D.营养级是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分析的基础

6.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雌蛾分泌性激素B、工蜂跳8字舞C、蟑螂昼伏夜出D、鸟类的鸣叫

7.在食物链中,最可能的是

A.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三级消费者减B.当初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减少

C.当三级消费者增加时,次级消费者增加D.当次级消费者增加时,初级消费者减少

8.生态系统内,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的个体数量过多B.消费者的个体数量多

C.消费者的种类越多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

9.某国家连续几年闹灾荒,食物短缺。

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人们应采取以下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和蛋类为主B.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C.以草食的牛羊为主D.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10.西部农业的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前提,若盲目地开垦草原、围湖造田、造单纯林或是不

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除哪项外,均是开发产生的后果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减少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加快

C.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增大D.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11.世界上有4000多种蟑螂。

蟑螂可以传播多种病菌,蟑螂粪还可使人过敏。

这种害虫很难被消灭。

研究人员最近人工合成出雌蟑螂吸引雄蟑螂的性外激素成分,研究人员认为可借助这种人工合成物质开发诱捕雄蟑螂的新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把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浸入纸中,放在距雄蟑螂55厘米的位置,结果在1分钟内有60%的雄蟑螂被这种激素所吸引。

研究人员还在猪圈里放置了千分之一克这种性外激素,结果一个晚上诱捕30只雄蟑螂。

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蟑螂的性外激素由雌蟑螂分泌,具有挥发性

B.蟑螂的性外激素是一种信息素

C.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信息传递能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作用

12.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太阳的辐射能开始的

B.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能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减少和单向性的

D.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13.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连结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环境的重要生理作用和最基本的生物因素分别是

①光合作用②蒸腾作用③呼吸作用④生产者⑤消费者⑥分解者

A.②③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⑥

1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

B.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可以长时期地保持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15.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

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

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增加1公斤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B.10kgC.125kgD.1000kg

二、非选择题

16.(12分)下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3)该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

(4)一定量的草,能使猫头鹰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5)该食物网中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营养级的生物有。

(6)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7)如果鼠大量死亡,则兔的数量会。

(8)该生态系统的维持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和之间动态平衡。

(9)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群体有机物增加1kg,按理论上计算,至少要消耗草kg。

(10)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17.(9分)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490

4120

67

10

乙种群

20

120

3210

4500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演潜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7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②

19.(8分)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是百万千焦。

已知该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千焦,但其中118761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被利用。

请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分能量是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转化效率为______________%。

(3)次级消费者通过异化作用消耗的能量占其同化作用所得到能量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被:

①______________;②其次是上一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______________;③还有少数能量被______________利用。

学科;网

能力测试A卷

少或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

(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或没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3)减少,消费者(小鱼等)较多,呼吸要消耗较多的氧气。

19.

(1)111生产者A

(2)13.520(3)60%(4)被呼吸作用所利用未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分解者

能力测试B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则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A.生产者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

2.在下列生物中,能把生物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是

A.硝化细菌B.枯草杆菌C.豆科植物D.草履虫

3.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有()

①栅藻;②蘑菇;③大肠杆菌;④硝化细菌;⑤水绵;⑥噬菌体。

A.①②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⑥D.①④⑤

4.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生活在人大肠内的细菌;②某一池塘中的全部鱼类;③肺炎患者肺部的肺炎双球菌;

④一根枯木及枯木上所有生物。

A.①⑦④B.②③④C.③②①D.③①④

5.谚语“一山不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释应为

A.虎的个体太大,生活的空间也大

B.虎的性情孤僻,不喜欢群居

C.虎的性情凶残,把幼虎吃掉了

D.虎是营养级很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

6.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B.106千焦C.2×l06千焦D.106~2×106千焦

7.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

水稻→害虫→蛙→蛇,水稻→鼠→蛇。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8.下表表示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所含有的总能量: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B.乙和丙是捕食关系

C.其中甲的营养级最高

D.这四个种群组成一条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9.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典型实例”的是()

A.矿质元素被绿色植物吸收,其枯枝落叶腐烂后又还给土壤

B.轻度被污染的水体经过生物的吸收分解、物理的沉降、化学的分解而得到净化

C.由于大火而烧毁的森林通过繁殖作用得到恢复更新

D.过度开垦草原、毁林造田使气候失调,土地沙漠化学、科网

10.雄孔雀开屏、蝙蝠捕虫时的“回声定位”,干旱季节蚯蚓的“深居”行为分别体现出动物的什么信息传递()

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物理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

11.生物群落中的CO2返回大气中的途径是

①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某些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森林起火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④⑤

1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A.不用生态系统的低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较少、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13.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的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③

14.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1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下图所示曲线中能准确表示两者关系的是(a代表抵抗力稳定性,b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二、非选择题

16.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此渠道进行的.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_______,猫头鹰属于________.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通过_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_______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17.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kg。

(3)分析A→D和E→B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

18.下图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中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性质上看,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施DDT,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填字母)

(5)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时CO239.60mg·h-1;充足光照下释放O25.1×10-3mol·h-1。

则相同温度下连续充足光照10小时,生产者产生葡萄糖________g。

19.“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指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并且进行无限度地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重。

(1)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荒漠化B.大气污染C.破坏性地震D.温室效应

(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山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3)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正确叙述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低投入,高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

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矛盾

能力测试B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