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04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5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docx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

 

郑州航院物流管理专业

评估材料

 

_____物流____学院

2017年5月8日

 

一、物流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一)总体概述

物流管理专业所在物流学院成立于2015年12月。

物流学院学科专业特色鲜明。

2016年获得“河南物流教育突出贡献单位”。

现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航空物流方向)、物流工程(冷链物流方向)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本科生共1200余人;所依托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航空物流三个教研室和现代物流研究所。

物流学院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人,博士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

物流管理专业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的前身是物资管理专业,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设置最早的几个专业之一,是我校传统优势专业,也是我省高校中最早设立的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物流管理专业所在院系从最初的物资管理系调整至管理工程学院,又于2015年与物流工程等专业一起进入新设立的物流学院。

虽然经历了数次调整,但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与亲切关怀下,在物流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始终坚持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树立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弘扬求真务实的办学精神、恪守敬业诚信的职业操守,建立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了稳定的办学特色,不断为航空工业系统以及地方培养、输送高级物流管理专门人才。

自2003年以物流管理专业名称恢复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14年,培养本科毕业生1000余人,目前本专业在校生373人。

2013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物流学院是培养单位之一。

本专业承担专业教学任务的教师共22人。

其中:

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有正高职称教师6人,副高职称教师4人,讲师12人。

教师均符合专业背景,职称、学历、学科、学缘结构合理。

教师中有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物流管理方向学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已形成稳定、高素质的师资队,教学成果显著、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依托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培养拥有航空背景和工科知识的现代物流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

(二)分项自评

1.生源情况

1.1招生录取情况

物流管理专业自2003年开始招生,已连续14年招生,近四年共计招收学生373人。

因专业比较热门,近四年本专业每年实际招生人数均与计划招生人数持平,学生报到率均在100%,专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年来,本专业学生生源质量逐步提高。

近几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均超出二本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根据计算,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为本专业每名学生高考总分(不包括加分)除以该生所在省高考满分值(文、理分科)后的标准分的平均值为0.707。

从招生来源的地区分布情况看,近四年招生总体生源地区分布比较广泛。

生源除来自河南本省外,来自其他省份的学生也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说明本专业在其他省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四年本专业河南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较高水平,2013年度和2014年度第一志愿录取率接近100%,2015年度和2016年度达到100%。

见表1-1所示。

(见支撑材料1.1-1在校生学生名单)

 

表1-1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和一志愿录取率

年级

平均分

一志愿比例

2013

0.7061

99.18033%

2014

0.7252

97.46835%

2015

0.7045

100%

2016

0.6939

100%

合计

0.707

99.16%

自评分数:

9.32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实际数值

自评分数

1.生源情况

(权重:

0.10)

1.1招生录取情况

(100%)

1.1.1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学生入学平均(标准)分数(60%)

0.707

5.88

1.1.2近四年国家统一高考录取的本专业河南省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40%)

99.16%

3.92

2、培养方案

2.1培养模式

物流学院十分重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完善。

按照学院制定培养方案的原则,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向,遵循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制订实施的程序,对培养方案进行制订和调整。

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经过多年不断地修改、完善,课程设置逐步趋向科学合理,已经形成相对科学的培养方案。

2.1.1培养目标

2.1.1.1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符合程度

Ø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能在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对外经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Ø培养要求

(1)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管理经济学和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物流系统管理方法和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物流的基本运作与管理;熟悉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对外经贸等企业的物流管理主要业务、操作程序;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Ø专业定位

结合学校“航空为本、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能力,强调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专业教学采取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为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对外经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Ø2013~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实行模块化设计,并根据物流管理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适时予以优化。

2015级、2016级物流管理本科培养方案将“拓展选修课程”模块调整为“学校特色课程”模块(见表2-1),以凸显专业特色,体现我校“航空为本”定位以及“管工结合”优势。

表2-12013~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构成

培养方案适用年级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课

专业选修课

拓展选修课

学校特色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

2013~2014级

2015级

2016级

2015级物流管理培养方案主要作如下调整:

(1)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服务航空”特色课程增设《航空法语》、《民航概论》。

(2)由于在《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等课程中都设有库存控制相关内容,因此原《库存控制原理》课程取消。

(3)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第6学期增设《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

(4)考虑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物流学》课程由第4学期调整到第3学期,《物流信息管理》理论学时从原来的40学时增加为48学时。

2016级物流管理培养方案主要作如下调整:

(1)根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求,在“学校特色课程”中增设《民用航空法规》、《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

(2)考虑到学生创新和创业重要性日益增加,在第八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增置《创新创业》。

(见支撑材料2.1-12015级、2016级培养方案的调整情况)

Ø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各要素匹配程度论证

(1)开设思想政治课为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专业定位的实现奠定基础

本专业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和方法。

(2)专业主干课和主要专业课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专业定位保障

本专业在专业主干课和主要专业课中开设了物流学、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管理前沿讲座等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实现“掌握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满足“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物流系统管理方法和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物流的基本运作与管理,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的培养要求;同时符合“为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对外经贸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专业定位。

(3)数学、计算机、工科相关课程有力支撑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的实现

本专业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开设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计算机应用、VisualBasic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在学科基础课模块中开设有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运筹学等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模块中开设有仓储管理、商品学、配送管理、物流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物联网基础、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课程,反映了“具有较强的物流管理能力、能在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物流系统优化等工作”的培养目标,同时体现了“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能力”的专业定位。

(4)英语系列课程对培养目标实现的支撑

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开设有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读写译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中开设有物流学(双语)、供应链管理(双语)、国际贸易实务(双语)、初级口语

(一)等课程,充分体现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外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培养要求。

(5)体育、军训课程对培养要求实现的支撑

在公共基础课模块中开设体育课,在实践环节设有军事训练,在第二课堂开设“国防教育”,这些充分体现了“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的培养要求。

(6)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培养要求实现的支撑

本专业在“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与设备”等课程中设有实验教学课时,还开设“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物流管理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

此外,课程设置中安排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安排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体现了“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注重专业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专业定位。

此外,学校特色课程开设的航空概论、民航概论、民用航空法规、航空法语、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学科基础课中开设的机械制图、专业选修课中开设的机电产品等课程,充分体现了我校“航空”以及“管工结合”的特色。

Ø培养方案各要素匹配程度综述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较为明确,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与专业定位相适应,课程设置服务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专业定位的需要,并能适时做出调整,从而凝练物流管理专业特色。

2.1.1.2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

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1)毕业生知识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

本专业除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课程(专业主干课和主要专业课)外,还开设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理与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等课程群。

通过这些知识板块,使得本专业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而有力地支撑培养目标中有关毕业生的知识的要求。

(2)毕业生能力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

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安排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与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式授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可以较好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3)毕业生素质对培养目标的支持程度

物流管理专业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课程的设置中兼顾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艺术素养和身心素质等,较好地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1.2课程体系

2.1.2.1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程度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开设有管理学、会计学、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统计学、运筹学、机械制图Ⅱ、物流学(双语)、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双语)、物流信息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与设备、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管理、物流运输与包装、配送管理、国际贸易与实务(双语)、物联网基础、系统建模与仿真、物流法规、物流前沿讲座等课程。

课程设置完全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能够完全支撑。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完全吻合。

[见支撑材料2.1-22013~2016级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2.1.2.2课程设置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

(1)课程设置对知识的支持程度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使学生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数理与计算机、以及物流管理专业领域的知识。

(见表2-2)

此外,为使学生具备复合型知识,还开设机械制图Ⅱ、机电产品等工科性质课程及航空概论、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民用航空法规等学校特色课程。

表2-2课程设置对知识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知识

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数理与计算机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对应课程设置情况

马列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外语、艺术类通识课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课程、统计学

管理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运筹学、机械制图Ⅱ

物流学(双语)、企业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双语)、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商品学等

(2)课程设置对能力的支持程度

在理论表达能力方面,各模块均开设有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

如公共基础课模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学科基础课模块的管理学、管理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课模块的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双语)等;专业选修课模块的物流学(双语)、国际物流等。

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本专业开设有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设计、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物流管理综合课程设计、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在有关课程中设置了实验教学环节;还开设有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

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任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本专业在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均开设有各种课程,通过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物流管理领域信息和数据的能力。

在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本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中的物流学(双语)、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设计、创新创业等课程,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国际化视角方面,本专业开设的相关课程尤其是英语和专业课程中的物流学(双语)、供应链管理(双语)、国际物流、初级口语

(一)、国际贸易实务(双语)等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知识和国际惯例,并具有较强的对外沟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课程设置对素质的支持程度

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能力的提升。

(见表2-3)

 

表2-3课程设置对素质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素质结构

思想道德素质

身心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素质

人文素质和艺术素养

对应课程设置情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体育、军事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英语、数学、计算机类课程和管理类专业课程

物流学(双语)、企业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双语)、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商品学等课程

文学艺术类通识课程

2.1.2.3教学计划中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和能力支持程度

(1)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知识的支持程度

表2-4专业知识要求与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关系表

课程

知识领域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摘要(课程的主要内容、

要求及目标)

说明(可缺省)

经济学理论

管理决策理论

管理经济学

本课程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决策科学的各种方法和工具,指导企业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和竞争策略,高效率地配置稀缺的资源,实现企业目标。

其主要内容可分为经济理论,优化方法和管理决策三个部分。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能运用管理经济学的有关原理理解、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

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专业英语

物流学(双语)

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物流专业英语水平,并能将现代最新的物流理念、组织体系、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与物流实践紧密结合。

企业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

本课程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企业物流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前沿性内容,树立企业物流运作管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理念;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为将来学生从事企业物流管理相关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双语)

本课程主要讲授物流领域里基础的、核心的供应链运作的思想与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供应链的基础知识,结合案例、讨论,掌握供应链的基本原理,使学生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树立全球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本课程主要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对物流系统从战略与需求分析入手,应用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设计方法对物流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功能进行系统化的点、线、面分析,突出物流系统全局总体设计与各个物流子系统局部详细设计的思路。

基于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的角度,阐述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的理论分析与设计方法,通过大量的典型案例分析,为快速新建或改建各种物流系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物流信息管理理论与实务

物流信息管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技术、方法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物流信息技术及物流信息系统形成一个清晰和系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物流信息管理综合能力。

为将来从事物流信息管理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相关知识

管理学

本课程以组织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管理者如何有效地管理其所在的组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史,培养学生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工作的综合管理技能。

统计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以及对总体有关数量方面的推断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分析和预测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能力要求的支持程度

表2-5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专业课程对能力要求支撑关系表

能力

课程

理论表达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管理学

管理经济学

统计学

运筹学

财务管理

会计学

机械制图II

企业物流管理

采购与供应管理

供应链管理(双语)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管理前沿讲座

物流学(双语)

机电产品

物流运输与包装

初级口语

(一)

仓储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ERP)

物流成本管理

电子商务物流

商品学

物流技术与设备

配送管理

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案例)

物流法规

系统工程

民航货运管理

系统建模与仿真

数据库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应用

物联网基础

航空概论

民航概论

民用航空法规

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

物流管理综合课程设计

企业物流管理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物流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

创新创业

认识实习

金工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设计)

2.2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2.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物流管理研究的重点是对物流系统的管理,理论基础依赖干其他已经成熟的学科。

物流管理学科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学科的实践性和学科的成长性等特性。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重视学科特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