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055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分析报告答辩后修改稿附答辩准备注意事项.doc

一例军校学员因操行评定不理想导致

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

单位:

***大学***医学系

摘要:

本案是对我校学员刘某因操行评定不理想而致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临床资料表明,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自尊心受到打击引起,根源是不合理信念。

主要临床症状为:

明显的焦虑、烦躁、抑郁、苦闷、失眠、偏头痛;自知力完整,有较好的求助愿望。

根据病与非病原则,排除了精神病与神经症,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技术治疗,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建立起合理认知,焦虑情绪缓解。

对咨询效果进行了回访、跟踪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文章正文,四号宋体字,行间距固定值22磅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抑郁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人口学资料:

刘某,女,20岁,大学三年级学员。

出生地:

云南昆明。

身高1.68米,发型蓬松卷曲,体态正常。

个人成长史:

出生在在城市,9个月即被送往农村姥姥家寄养,14岁返回昆明上初中,18岁考入军校。

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有一妹18岁,跟随父母在城市长大。

其父母均为高级工程师,父亲性情急躁,任劳任怨,母亲严厉,不苟言笑,父母感情不是很和睦。

求助者从小就争强好胜,自尊心极强。

小学及中学习都很优秀,初中从农村接回昆明后,由于个性刚强倔强与母亲不合,迄今对母亲仍有恨意。

求助者诉说其母偏心妹妹,对妹妹关心备至,对求助者有虐待史。

与同学交往关系良好。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3.精神状态:

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急躁、焦虑,有一定自制力,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

4.身体状态:

入学和参军体检身体健康,近来经军人门诊部和西南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5.社会功能:

人际关系基本正常。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焦虑、烦躁、抑郁、苦闷、偏头痛,难以入睡、伴夜间恶梦,近3周。

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并向咨询师陈述了自己的情况:

我是一个从小就很独立很要强的人,不管学习或是劳动,从小就不怕吃苦,总是勤奋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

在中学和小学,我总是被评为“三好学生”。

但现在的军校里,因为我从不围着班干部和队领导转悠,队领导总是把好处给那些拍他们马屁的人,这种情况使我想起在家里我不会在父母面前卖乖,父母总是偏向我妹妹。

3周前,队干部在全班公布了上一学期末的个人操行评定结果,我居然被评为“中”,完全出乎我的预料。

我学习、集体活动、出操、队列、内务等哪方面都不差,怎么就被评为“中”呢!

按惯例,操行评定一般不会给出“差”,所以我的这个“中”就等于“差”。

我找队领导论理,但新调来的这个教导员就是挑我的毛病,说我烫发不符合军容风纪的要求,我早就跟他说过我的卷发是天生的!

气得我跟他冒火吼叫。

这件事情过去了,本来心里不想再去想了,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来气,烦这里的一切。

最近2周感到焦虑、郁闷、愤怒加重,感觉不想呆在寝室,在教室也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感觉队干部对自己不公平,现在看到队干部以及操行评定为“优”的同学心里就有气,就想发脾气。

近1周来,除了上述烦闷之外,出现偏头痛,晚间入睡困难,有时做恶梦。

去军人门诊部和**医院检查,也没有检查出来什么异常。

求助者非常希望能尽快恢复心理平静,早日地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1.心理咨询师观察的结果:

衣着整洁,表情焦躁。

语言表达清楚,声音洪亮,语速快,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

思维清晰,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强烈的求助意愿。

2.同学介绍:

该学员很直爽外向,和大家打成一片,与同学关系尚可,但有时候被惹着了容易冒脾气。

3周前去了教导员那里回来之后大哭了一场,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每天还是和大家一起上课、参加其他集体活动。

3.队领导介绍:

该生学习勤奋,对班里的各项活动也挺热心,但过于看重操行评定结果,为这事找过我,我跟她解释上学期的操行评定,按规定评“优”比例不得超过20%,评“中”和“差”比例不得低于20%,无论整个班级表现如何,总有人要评上“中”啊。

她对结果不满意,发脾气、情绪不大好。

4.心理测验结果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得分:

P:

67;E:

60;N:

74;L:

20。

人格朴实、偏外向不稳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

按照中国常模,总分69,超出分界值准分19分,属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

总分56,超超出分界值3分,属轻度抑郁。

四.心理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刘某目前主要问题是:

焦虑、烦躁、抑郁、失眠、偏头痛等。

其自知力完整、求治欲强、态度恳切。

她所陈述的主要问题与其同学及队领导提供的情况吻合,表明所得资料是可靠的。

根据所获得的资料,我们可做下述分析和诊断:

1.排除精神病

按照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问题不属于精神疾病。

理由是:

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操行评定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自知力完整,无幻觉、妄想等,能主动寻求咨询员的帮助。

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

其人格特征相对稳定。

另外,时间只有3周小于1个月,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其生理功能也基本正常。

因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属于心理正常范畴。

2.排除神经症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时间与表现形式与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有具体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焦虑症状并没有泛化,社会功能尚保持较好,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心理测验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也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但没有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如严重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行动迟缓、早醒及消极念头等,可以排除抑郁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抑郁、烦躁等症状是由现实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为常形冲突;从病程来看只有3周,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时间短;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求助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失眠等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

2).焦虑、抑郁情绪持续时间短,只有3周。

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

4).情绪反应尚未泛化。

5).心理测量结果及相关资料支持本诊断。

原因分析: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生物因素:

本例中除了求助者是20岁女孩,无其他生物因素方面的原因。

2).社会因素:

面对军校生活、学习、训练等各项管理,加上自己对自己过高的期望,求助者承受较强的心理压力。

在客观上操行评定制度也有不合理之处,按百分比把一个群体的操行评定为“优良中差”不同档次,据此给学生贴上标签,会导致群体内不良竞争,给学生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

3).心理行为方面因素:

⑴认知因素:

对操行评定认知的偏差,把评定结果看得过重,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⑵情绪情感表现:

被焦虑情绪所困扰,找队领导论理受阻,缺乏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⑶早期成长因素:

以往的成长经历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即母亲从小把她送回农村寄养,缺乏母爱,求助者认为母亲偏心她的妹妹,至今对母亲仍有恨意,与妹妹关系冷淡。

求助者可能把早期经历对父母的愤恨情绪和对妹妹的嫉妒投射到队干部以及寝室同学身上。

⑷个性因素:

个性特征争强好胜、自尊心太强,人格偏外向不稳定,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评估、诊断和心理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求助者协商,针对其目前问题及造成的影响,确定以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

减轻求助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认知。

近期目标:

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气氛下,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了双方认同的咨询方案。

主要涉及咨询方法、双方责权、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求助者的问题根源是不合理信念导致焦虑和抑郁。

确定对该求助者主要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放松训练控制焦虑,辅以NLP法消除幼年情结。

合理情绪疗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她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

该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而非事件本身。

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认知因素来改变情绪。

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不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该理论操作方案是:

通过与求助者交流,找出他情绪困绕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帮助求助者领悟他的情绪问题是由于他现在所持有的不合理念(B)造成的,使其放弃不合理信念(B),从而改善情绪及行为反应。

放松训练:

其原理就在于放松和焦虑不能同时并存,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可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消除焦虑情绪。

该案例焦虑显著,神经属于不稳定外向类型,特别需要放松训练。

拟采用综合放松治疗法,将呼吸放松训练、音乐放松训练、冥想放松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等各种效果显著的放松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得到更深的放松效果。

NLP宽恕法:

NLP的意思是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即“身心语言程序法”。

Neuro(脑神经),意为“身心”,指的是我们的头脑和身体经由我们的脑神经系统联结在一起,控制我们的感觉器官去维持与世界的联系。

Linguistic(语法),指的是我们的头脑与身体之间的联系机制所用的语言模式,经由姿势、手势、习惯等无声语言显示我们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内心种种状态,从而与别人作出相互影响。

Programming(程序),指的是我们的意念、感觉和行为只不过是习惯性的程序,可以经由提升我们"思想”的软件而行以改善,凭借改善我们思想和行为的重复程序,我们便能在行动中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总之,NLP是关于人类行为和沟通程序的一套详细可行的模式。

由于把焦点放在“解决”而不是“问题”上,相信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强调受导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注重“整体平衡”,所以NLP法简快有效。

NLP宽恕法的作用在于对于一个人或事引起的不良情绪,必须有新的不同的能力对事情有不同的处理,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对母亲的怨恨和对妹妹的嫉妒一直困扰本案例求助者,拟采用NLP宽恕法化解这一情结。

同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明确在实施咨询方案时求助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原理和过程;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求助者有权提出或终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7)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8)尊重咨询师,具体表现在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和费用

(1)咨询时间:

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约4次,整个咨询需要约4周的时间。

(2)咨询费用:

对于学员免费。

七.咨询过程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咨询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⑴心理诊断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完成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寻找问题ABC。

⑵领悟阶段:

帮助求助者领悟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使其真正领悟到该疗法的实质。

⑶修通阶段:

运用多种技术,是求助者修正或放弃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并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使情绪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⑷再教育阶段,即结果的巩固与结束阶段:

要求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使求助者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咨询过程:

v第一次咨询

时间:

2007年3月4日50分钟

目的:

建立良好咨询关系,了解基本情况,资料的搜集和评估,进行心理测量及心理诊断,确定主要问题。

学习练习放松技术,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方法:

进行摄入性会谈,使用心理测验作为辅助手段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问询基本情况,介绍有关事项与规定

2.与求助者进行了摄入性会谈,收集了包括人口学、生活状况等一般资料和个人成长史资料,对资料进行了整理与评估。

利用倾听、共情等技术给她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自己的近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表达出来,更加详细了解求助者问题的表现、形成原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探求求助者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

3.根据收集的资料、求助者的陈述和咨询师的观察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焦虑。

4.给该学员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EPQ、SAS、SDS自评量表),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5.将上述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得分:

P:

67;E:

60;N:

74;L:

20。

个性朴实、偏外向而不稳定。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

总分69,超过临界值19分,评定为中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

总分56,超过临界值3分,为轻度抑郁。

初步认为,该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对操行评定要求过高而导致的焦虑伴有轻度抑郁。

6.确定咨询目标,确定咨询方案。

求助者由于无法接受被评为“中”导致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及行为不适,因此改变求助者对现实生活的非理性信念使其适应现实生活将是咨询的关键所在。

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

减轻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改善认知。

近期目标:

消除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改变认知模式,从而使求助者正常学习生活。

最终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达到人格完善,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咨询方案各项内容的商定(略)

7.布置家庭作业:

请求助者回忆近一个月的情绪状况和想法,尤其是对操行评定的想法,了解影响求助者行为和情绪的不合理信念。

8.指导该学员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让求助者靠在椅子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

让求助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

然后,咨询师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肩、背、胸、腹及下肢。

对求助者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每天做十分钟综合放松训练缓解焦虑和愤怒情绪。

v第二次咨询

时间:

2007年3月11日50分钟

目的:

进一步加深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

让求助者了解合理情绪疗法,根据合理情绪理论进行认知分析,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加强与队干部、同学的交流,争取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求助者明确不合理信念。

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每天十分钟的放松训练,使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但睡眠依然不好。

2.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特别是ABC理论,使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根据ABC理论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通过与求助者交流,找出其不合理信念。

向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ABC理论:

A:

诱发事件;

B:

个体对这一事件产生的信念;

C:

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的后果;

D:

对不合理信念的争辩;

E:

咨询或治疗效果。

A并不是引起C的直接反应,继A发生之后,个体会对A产生某种看法,做出某种解释和评价,从而产生关于A的某些信念,即B,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起源于信念B,而且也会因为这些信念的稳定存在而持续下去。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合理信念加以驳斥和辩论D,使之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最终达到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E。

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认知分析:

通过交谈和求助者一起找出:

她不良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具体表现C(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和队领导吵架、失眠、偏头痛);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操行评定不理想);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B1把操行评定结果看得太重,认为被评为“中”就等于“差”,同学们会看不起,很糟糕,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B2被评为“中”是队干部对自己不公平的结果,属于过分概括化。

B3认为事事都要比别人强才行……属于绝对化要求)才是造成C的关键,自已应对此负责。

通过解说和分析,求助者能够接受这种理论及对自己问题的解释。

4.布置家庭作业:

①每当紧张时,使用放松技术环节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②要求就不合理信念写出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自我辩论,作为此次咨询的延续。

③寻找生活中的其他不合理信念。

v第三次咨询

时间:

2007年3月18日50分钟

目的:

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帮助求助者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以合理信念。

方法:

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辩论

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1)继续坚持放松训练,紧张情绪得到了进一步缓解;

(2)完成了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在报告中,针对“自己的操行评定不应该得中”这一事件分别列举了两条合理、不合理信念,并围绕不合理信念展开了自我辩论,列举了三条辩驳理由。

(3)列举了生活中的其他不合理信念,如“事情都应该做到公平合理”,“我做事情就应该做到最好”等。

2.帮助求助者如何识别不合理信念

(1)以求助者的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为依据,利用“产婆术”辩论技术,与求助者就不合理信念进行了辩论。

(2)以求助者列举的生活中其他不合理信念为依据,进一步帮助求助者明确了绝对化理念的含义。

介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归纳的11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以便使求助者对不合理信念有更高的识别能力,帮助其在经后的生活中减少不合理信念所带来的困饶,改善行为模式,实现自我成长。

3.布置家庭作业:

⑴要求求助者找出自己的五个优点,结合日常生活事件,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⑵对照“艾利斯11条”对照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请求助者写出感想

⑶继续进行放松训练。

v第四次咨询

时间:

2007年3月25日50分钟

目的:

巩固咨询效果;帮助求助者化解对母亲的愤恨;心理测验;结束咨询,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

会谈法、NLP宽恕法、心理测验

过程:

1.求助者反馈了近期情况:

(1)睡眠有所改善,情绪较为平静,偏头痛缓解;

(2)完成了家庭作业,列举了自己的五个优点。

2.向该学员介绍NLP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希望“宽恕法”能化解她对母亲的怨恨和对妹妹的嫉妒(操作方法见附录)。

3.

(1)利用会谈法,鼓励求助者继续用合理信念支撑自己的生活。

针对其五个优点帮助求助者客观认识自我。

(2)对咨询过程进行了回顾,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强化咨询效果。

4.心理测验结果:

SAS得标准分52分,SDS标准分49分;焦虑情绪大幅度减轻,抑郁情绪消失,情绪恢复接近正常。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治疗和训练,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许多事情也想开了,失眠好转,偏头痛几乎消失。

我认识到了自己对操行评定这件事情看得太重,我现在能从更多角度去看待此类问题。

2.心理咨询师评估:

咨询的具体和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了,抑郁情绪基本消除,由此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失眠和偏头痛等问题已基本解决。

此次的咨询目标设计合理,方案构建良好,咨询关系融洽,咨询方法恰当,咨询效果较为圆满。

3.心理测验评估:

进行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复测,焦虑情绪较好改善,抑郁情绪已恢复正常。

同时由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症状明显减少,紧张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但求助者早期成长留下的心理创伤仍然没有完全消除,如对母亲的仍有一些怨恨,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心理成长中慢慢克服。

4.社会适应性评估:

近期回访得知,求助者于2010年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并在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较全面地分析了求助者的情况,抓住重点,针对求助者的面临的心理行为主要问题,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辅以放松技术和NLP宽恕法,基本消除了求助者对操行评定期望过高引起焦虑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取得了满意的咨询效果。

附录 NLP宽恕法操作方法:

首先与求助者交谈,使她认识到与母亲的这种亲情关系是无法改变的,人总有处事不当的时候,我们宽恕一个犯错误的人正是为了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

宽恕别人如同宽恕自己一样。

然后让她做基本放松。

在身体放松的基础上,引导该求助者进入配合状态。

咨询师:

请继续放松,把注意力放在心脏的位置,让自己谢谢自己的潜意识一直在照顾自己,慢慢回忆过去成长经历。

请回想对母亲感到气愤、仇恨、反感的事件,或曾使你受伤的经历。

求助者:

我回想到7岁时,她第一次回农村接我。

我坐在凳子上玩,她要求我喊她妈妈。

从我9个月时她把我送回农村,我就从来没见过她。

对我来说,她是陌生人。

我不喊她妈妈,她生气冒火,狠狠地用巴掌把我打在地上。

我很气愤、很愤怒、我恨她!

咨询师:

想象隔着一块防弹玻璃,你像旁观者一样重看这件事,自己问和回答以下问题——她这么做的正面动机是什么?

她欠缺了什么知识能力才会选择这样的行为?

她需要什么内心的力量?

(如爱心、尊重、自信等)

求助者:

她期望着母女高兴地会面和团聚,她还是爱我的,但她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喊她妈妈,她需要理解、爱心和尊重。

咨询师:

我在地上划一个“能力圈”(视觉型心锚),请站入圈内,回想自己曾表现出有理解、爱心和尊重的经验,感觉到了吗?

求助者:

是的,我的记忆带回到这样的感觉

咨询师:

请深吸气加强这种感觉,站出圈再踏进来,须做到每次踏入圈子都能马上感受到理解、爱心和尊重的涌现。

求助者:

我现在只要踏入圈子就能感受到这份力量。

咨询师:

请站在圈内,仍以旁观者身份想象事件开始前的一刻景象,用一个手势想象把力量分享给你的母亲,你的力量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少。

想象母亲有了那份力量后的表情、身体有了不同反应,直到事件结束。

咨询师:

你对她分享了你的力量后的表现是否满意?

求助者:

是的,她脸上带着和善和慈祥,她蹲下身体和我说话,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地居高临下、满脸怒气。

咨询师:

你现在想象自己变成了母亲(角色互换),事件中的你因为有了理解、爱心和尊重,用新的做法重塑事件,注意内心的感受;然后站进圈内扮演事件中的你,看看母亲因为有了那份力量,行为的不同,事件有了不同的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求助者:

她觉得我不喊她妈妈是可以理解的,她尊重我,没有发火打人。

咨询师:

好,现在站出圈子,我另选一个位置划“宽恕圈”,请站入宽恕圈,回想一次你完全宽恕一个人的经验,待记忆带回这样的感觉后大力吸气加强,然后踏出踏入圈子,须使每次踏入都能马上感受到那份宽恕的心情。

求助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