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考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206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马克思考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考题.docx

《马克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考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考题.docx

马克思考题

2010/2011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卷(A)

姓名:

学院班级:

学号: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D.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A.对立统一的观点

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体现了【B】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8.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C】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19.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D】

A.地理环境B.风俗习惯C.伦理道德D.物质生产

20.“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2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

2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C】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24.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D】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B】

A.政治标准B.经济标准C.道德标准D.社会标准

2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7.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A】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28.判断社会进步的最根本的标准是【D】A.社会秩序的稳定B.民主程度的提高

C.自然环境的改善D.生产力的发展

29.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B】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C】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改造自然和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B】【D】【】【】

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3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D】【】【】

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A】【B】【D】【E】【】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A】【B】【D】【】【】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37.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为技术社会形态,下列选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B】【C】【D】【E】【】

A.原始社会B.渔猎社会C.农业社会D.工业社会E.信息社会

38.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C】【D】【】【】【】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9.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A】【D】【E】【】【】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D.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E.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0.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A】【B】【C】【D】【E】

A.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D.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4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本小题5分)

42.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本小题6分)

4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本小题6分)

4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本小题9分)

四、分析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从45、46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每题均为10分,47题为必答题,15分,共25分。

45.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4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严重的挫折。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邓小平指出: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如何理解邓小平上述论断的深刻含义?

47.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2010/2011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卷(A)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2.D3.D4.B5.B6.A7.C8.C9.B10.B

11.B12.D13.C14.D15.B16.C17.A18.C19.D20.C

21.B22.D23.C24.D25.B26.D27.A28.D29.B30.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31.AD32.ABD33.ABC34.ABD35.ABDE36.ABD37.BCDE38.CD39.ADE40.ABCDE

三、简答题(共25分)

41.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分)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分)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分)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1分)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分)

42.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

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

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

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

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本小题共5个要点,答出一点得一分,答全的满分6分)

43.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分)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2分)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2分)

44.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分)

(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

(4分)

(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3分)

4、分析论述题(共25分)

45.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

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分)

(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

(2分)

(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

(2分)

(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

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分)

46.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进程中遭受的巨大挫折。

(2分)

(2)它发生的原因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战略,二是这些国家的改革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放弃了四个坚持。

加上长期经济体制僵化,民主集中制受到损害,法制不健全,监督不力,思想僵化保守,党的执政能力下降,党群关系恶化,对外推行霸权主义等造成的结果。

(3分)

(3)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悲剧深刻地教育了各国人民,使他们充分认识到:

社会主义本质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创造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生产力,不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就会被人民所抛弃,社会主义也巩固不了。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必将矢志不渝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一定能走出低谷,经过曲折而迎来新的伟大复兴,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5分)

47.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5分)

(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5分)

(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5分)

(只要言之有理,并有相应的正确的理论依据作支撑的观点均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