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35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生物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沫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单项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细胞膜上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等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A.糖蛋白B.磷脂C.脂肪D.核酸

【知识点】细胞膜的成分

【答案解析】A解析:

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表面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与细胞的识别、免疫、保护、润滑等有关,故A正确;磷脂形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故B错误;细胞膜上没有脂肪,还含有固醇,故C错误;核酸分为DNA和RNA,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膜上没有核酸,故D错误.

【思路点拨】理解识记糖蛋白的功能。

2.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的水,这一分子水中的氢来自于

A.羧基B.羧基和氨基C.氨基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知识点】氨基酸脱水缩合

【答案解析】B解析: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一个氨基酸上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上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即“-NH-CO-”,同时氨基上的“-H”和羧基上的“-OH”结合生成水.所以水分子中的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氧来自于羧基.故选:

B.

【思路点拨】理解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

3.在生物体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水生成的是

A.ATP水解B.有氧呼吸C.葡萄糖合成淀粉D.氨基酸合成多肽

【知识点】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答案解析】A解析:

AYP水解生成ADP、Pi和能量,无水生成,A正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水;葡糖糖脱水聚合形成淀粉;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B、C、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常见生化反应的过程。

4.右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促进物质的运输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答案解析】C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题图表示的内容是:

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由此可以看出,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思路点拨】理解细胞膜的功能。

5.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酒精+CO2

C.ADP+Pi+能量→ATP

D.H20→[H]+O2

【知识点】呼吸作用

【答案解析】C解析:

葡萄糖→丙酮酸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丙酮酸→酒精+CO2是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合成ATP,C正确;H2O→[H]+O2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D错误.

【思路点拨】考查了学生对细胞呼吸类型和过程的理解。

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的凋亡对于生物个体发育有积极意义

C.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知识点】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

【答案解析】B解析:

遗传信息是指储存在DNA或RNA分子中的指导细胞内所有独特活动的指令的总和.同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选择性表达导致了细胞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的结果,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都含有该个体的细胞所该有的整套遗传信息,A错误;细胞的分裂、分化和死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细胞的分裂、分化对于生物体有积极意义容易理解,细胞的死亡对于生物体也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没有衰老细胞的死亡,就不会有新细胞的产生,B正确;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贯穿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例如造血干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只是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C错误;细胞的衰老也是贯穿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而机体的衰老却只是在个体成熟以后逐渐出现,并一直延续到死亡的,D错误

【思路点拨】理解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7.-个人剧烈运动大量排汗后,却不感到口渴,这是因为

A.丢失的水的质量比盐的质量大B.丢失的盐的质量比水的质量大

C.丢失的水的比例比盐的比例大D.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

【知识点】水盐平衡

【答案解析】D解析:

只有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后,渴觉中枢才会兴奋,剧烈运动会同时丢失水和无机盐,如果丢失的盐的比例比水的比例大,结果导致渗透压下降,人就不会感觉口渴.故选:

B

【思路点拨】掌握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8.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数量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

A.中心粒移向两极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D.DNA分子复制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

【答案解析】A解析:

图纸a表示染色体数目、b表示染色单体数、c是DNA分子数,且让你色图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分子数目=1:

2:

2,说明此细胞可能出于有丝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中期.中心粒移向两极是在前期,A正确;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细胞板形成于有丝分裂末期,C错误;DNA分子进行复制发生在间期,D错误

【思路点拨】考查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只能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A.酶的合成B.ATP的生成C.mRNA的合成D.CO2的生成

【知识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

【答案解析】D解析: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A错误;ATP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mRNA的形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一定来自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于线粒体,D正确

【思路点拨】对于人体细胞的细胞呼吸方式和产物、场所及酶的本质、DNA分布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0.我们走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

“请勿践踏,爱护我”。

这是因为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知识点】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答案解析】C解析:

践踏草地会使草地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地.故选:

C

【思路点拨】理解根的呼吸作用。

1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据图判定色素A和B分别是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知识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答案解析】A解析: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据图分析,色素A吸收波峰为红光和蓝紫光,则色素A表示叶绿素;色素B吸收波峰只有蓝紫光,则色素B代表类胡萝卜素.故选:

A.

【思路点拨】掌握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1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施用化肥比旎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B.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对光能的充分利用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不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藏

D.给稻田定期排水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知识点】呼吸原理的应用

【答案解析】B解析:

长期施用农家肥能疏松土壤,提供光合作用原料,比施用化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A错误;合理密植既可防止种内斗争,又有利于改善田间CO2浓度和光能利用率,增强光合作用,减少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提高农作物产量,B正确;降低温度、保持干燥有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藏,C错误;给稻田定期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根的呼吸,促进生长,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呼吸原理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13.科学家用水绵进行了如下实验:

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和光照的条件下一段时间,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不同部位,观测到一些部位有好氧细菌积聚,另一些部位则没有积聚(如图所示)。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场所是叶绿体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场所是叶绿体

C.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需要水和光照

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需要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答案解析】B解析:

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根据图示可知有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有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聚集,说明有极细光束照射的部位有氧气产生.故选B.

【思路点拨】认真分析资料,理清资料中提供的信息,联系学过的知识,是做好此题的关键。

14.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

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

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

取黑藻小叶→制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知识点】教材实验

【答案解析】B解析:

脂肪鉴定实验的步骤为:

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A正确;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B错误;观察质壁分离实验的步骤为:

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C正确;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步骤为:

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教材实验的过程及细节。

15.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所运用的原理是

A.单独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的分布

B.单独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的分布

C.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的分布

D.在细胞核、细胞质内可以分别提取到DNA和RNA,由此说明DNA和RNA的分布

【知识点】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答案解析】C解析:

单独利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DNA分布,A错误;单独利用吡罗红对细胞染色可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B错误;同时利用甲基绿、吡罗红对细胞染色,由于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所以可以同时可显示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正确;本实验的原理是:

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D错误.

【思路点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16.某物质常温下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果胶,提高果汁产出量,使果汁变得清亮,对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氨基酸和核苷酸组成B.能分解果肉细胞壁中的纤维素

C.在低温条件下会失去活性D.在蛋白酶作用下可能会被降解

【知识点】酶的作用与本职

【答案解析】D解析:

有题意可知,能分解细胞壁的果胶,说明该物质是果胶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能被蛋白酶降解,故选D。

【思路点拨】考察对酶的理解。

17.将大白鼠从25℃移至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减少,散热量增加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知识点】体温调节

【答案解析】B解析:

将大白鼠从25℃移至O℃的环境中,由于温度降低,需要体内产生更多热量来保持体温,所以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要减少体内热量散失,所以血管收缩。

故选B

【思路点拨】理解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

18.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适合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可以不设不加酶的空白对照组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介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知识点】教材实验

【答案解析】A解析:

番茄汁中虽然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但是由于颜色是红色,不能用于鉴定还原糖.A错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扩散速度最快,是橙黄色.B正确.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可以不设不加酶的空白对照组,C正确;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所以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D正确.

【思路点拨】掌握教材实验的细节。

19.神经元细胞膜上有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在神经冲动的传导中“离子通道”是“局部电流”产生的重要结构基础。

蝎毒的神经毒素能够将该通道阻塞,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而麻痹。

在神经元之间结构的示意图中,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

A.a或bB.c或d

C.b或cD.a或d

【知识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答案解析】D解析:

从题干中分析可知蝎毒能够阻塞钠、钾等离子的“离子通道”,从而使神经元的细胞膜上不能产生“局部电流”,导致中毒者兴奋传导和传递障碍,所以蝎毒作用的部位应该在神经元的细胞膜上,即作用部位为图中的a或d.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神经元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答案解析】B解析: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电位分布式是外正内负,如图④,当受到刺激时点为变为外负内正,如图①,所以变化是④→①,故选B

【思路点拨】理解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21.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微生物培养过程中每隔三天或一周观察一次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答案解析】B解析: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A错误;转换划线角度后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再进行划线,B正确;接种后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错误;培养过程中一般要隔天观察一次,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微生物培养的知识点。

2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中,应该一直保持厌氧环境

B.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C.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装置进行消毒处理[来源:

学+科+网Z+X+X+K]

D.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很大,而对醋酸菌的发酵影响不大

【知识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答案解析】B解析:

果酒制备的菌种是酵母菌,最适温度在20℃左右最好,一般控制在18-25℃,属于兼性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果醋制备的菌种是醋酸菌,温度为30~35℃,属于好氧性细菌,发酵时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同时要对制作工具消毒,消除杂菌影响。

故选B。

【思路点拨】理解微生物发酵,把握之时间内在联系。

23.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条件下培养24~48小时

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知识点】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答案解析】D解析:

首先要进行培养基的制备、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A正确;然后进行对土壤稀释液进行涂布于各组平板上,B正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C正确;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起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D错误.

【思路点拨】理解并识记实验过程。

2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来统计样品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往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于对照组的要求不包括

A.对照组培养基用量的大小与实验组必须绝对相同

B.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

C.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

D.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

【知识点】为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答案解析】A解析:

一方面,实验室条件下,培养空间资源都相对来说是无限的,另一方面,对于培养基来说,接触细菌的都是最表面那层,所以培养基的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A错误;对照组培养基也要严格灭菌,且不接种任何微生物,减少干扰,B正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培养基都要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及对照组所用培养基的成分及pH应与实验组完全一致是减少偶然性,保持单一变量,C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5.某研究小组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称取和稀释被污染的土壤时应在火焰旁B.用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C.分离菌种时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D.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宜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知识点】用土壤浸出液进行细菌培养

【答案解析】D解析: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关键技术是无菌技术,因此在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过程中称取和稀释土壤时应在火焰旁等活动要在火焰旁进行,所以A正确;阅读题干可知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培养基的配方应以石油为唯一碳源;所以B描述正确;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应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所以C描述正确.分离菌种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对微生物法,但对活菌进行计数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而不能用平板划线法.所以D描述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培养。

26.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底物浓度一定时,果胶酶的用量越大,滤出的果汁就越多

C.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D.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纤维素分解酶等

【知识点】酶的特性

【答案解析】C解析:

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PH、温度要相同且适宜,A错误;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加快,滤出的果汁增多,当酶用量达到一定值,底物成为限制因素,再增加酶的用量,反应速率也不再增大,滤出果汁不再增多,B错误;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可以反映酶的用量,C正确;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D错误

【思路点拨】把握所学生物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7.对胡萝卜素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萃取过程中应该避免明火加热,采用水浴加热

B.蒸馏浓缩前需要过滤,因为萃取液中含有不溶物

C.层析鉴定时,各样品在滤纸上应点样形成大小相同的圆点

D.纸层析时,所用的层析液试剂为石油醚和丙酮的混合液

【知识点】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

【答案解析】D解析:

萃取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

有机溶剂用明火直接加热易爆炸,A正确;蒸馏浓缩前需要过滤,因为萃取液中含有不溶物,B正确;由于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滤纸对各种色素的吸附力也不同,色素才得以分离,点样过程中,应快速细致,形成直径大小相同的圆点,C正确;纸层析时,所用的层析液试剂为乙醇和丙酮的混合液,D错误。

【思路点拨】掌握胡萝卜素萃取实验高程。

28.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人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的变化量,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C.D点光合作用开始,H点光合作用消失

D.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知识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答案解析】D解析:

FG段原因是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略有下降,但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E点时,透明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与A点时相等,所以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与A点时一样多,B错误;D点和H点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K点与A点相比,璃罩内CO2浓度有所降低,说明有一定的有机物积累,因此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D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9.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B.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量增多

C.白蛋白减少,02运输能力减弱D.白蛋白增多,机体免疫力增强

【知识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答案解析】B解析:

白蛋白增多,血浆的渗透压增多,组织液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B正确;白蛋白没有运输氧气的能力,C错误;白蛋白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不参与免疫调节,D错误

【思路点拨】意在考查血浆蛋白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30.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放在特制的槽中央,等分槽两侧的蒸馏水。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将动物细胞磨碎成匀浆,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提取物加到含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滤液提取物中含有脂质B.H+通过自由扩散跨膜

C.H+通过协助扩散跨膜D.H+通过主动运输跨膜

【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

【答案解析】D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说明离子运输方式不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生另外一侧的PH下降,说明细胞匀浆提供ATP,则为主动运输,故选D

【思路点拨】解题的突破口是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