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250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石嘴山中学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石嘴山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生物期末试卷

1.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图中①、③分别表示雌1、雌2,②、④分别表示雄1、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的小球数必须相等

B.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C.若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D.取出来的小球可以不放回烧杯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

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①②烧杯内均为D、d,故①内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类型的雌配子,②内不同小球代表不同类型的雄配子,由于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目要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目,所以①和②中的小球数可以不等,但每个烧杯内的两种小球数必须相等,A错误;①内小球代表雌配子,②内小球代表雄配子,若模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可从①、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B正确;由题意可知,①、③中代表非等位基因,若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从①、③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可代表雌性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后产生配子情况,再从②、④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可代表雄性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后产生配子情况,然后将两种组合再组合,可代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产生的子代,C错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取出来的小球必须放回烧杯中,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的杂交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掌握性状分离比出现的根本原因及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孟德尔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C.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D.F2中表现型有4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黄色圆粒豌豆实验,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F1黄色圆粒豌豆YyRr,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配子。

详解: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数量比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少,即雄配子多于雌配子,A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指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B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共有YR、yr、Yr和yR4种基因型,比例为1:

1:

1:

1,所以在F1产生的精子中,遗传因子组成为YR和yr的比例为1:

1,C正确;F1黄色圆粒豌豆(YyRr)个体自交产生的F2有4种表现型,即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其中每种表现型有一种基因型是纯合子,分别占F2中1/16,共占1/4,D错误。

点睛:

注意F1(YyRr)产生的配子是雌雄配子各有4种,各自4种的比例为1:

1:

1:

1,而雌雄配子的数量是不相等的,都是雄配子远多于雌配子。

3.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C.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碗豆是自花闭花授粉的,可避免其他植珠花粉干扰,做杂交实验时则必须对母本去雄,进行人工授粉。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形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推理,测交的结果是,子代出现两种基因型,比例为1:

1.孟德尔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详解: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为实现亲本杂交,应在开花前去雄,A错误;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的纯合,因为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型一样,B错误;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时,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C错误;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这样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点睛:

注意豌豆植物的特殊性,它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要对母本去雄,必须在开花前,更准确的说是在花粉未成熟之前就要彻底去雄,才能防止自花授粉。

4.下列关于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假说的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

C.生物体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生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相等,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

孟得尔在解释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时,提出的假说内容包括: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A正确;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B正确;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正确;同种生物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错误。

5.如图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的相关图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

B.①③⑤⑥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C.图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

D.①③④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详解】①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呈现的特点是:

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综上分析,正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图①②,A正确;①③⑤⑥都含有两组非同源染色体,因此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正确;正常情况下,⑤细胞中,两极相对应的两条染色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着丝点分裂而形成,所含有的基因应相同,不存在等位基因,而实际上却出现了B、b等位基因,因此出现⑤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①可以表示雌性动物的体细胞或卵原细胞,③为初级卵母细胞,④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①③④可以来自同一个生物体,D正确。

【点睛】若要正确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准确判断图示细胞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6.现有基因型都为BbVv的雌雄果蝇。

己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果蝇会发生如图所示染色体行为,且发生该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B.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属于基因重组范畴

C.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发生该行为

D.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后代中表现型为B_V_的比例为70%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重组的来源、减数分裂与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况。

【详解】该图所示染色体行为属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B正确;题图显示:

B和v连锁,b和V连锁,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发生图示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则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v∶bV∶BV∶bv=(80%×1/2+20%×1/4)∶(80%×1/2+20%×1/4)∶(20%×1/4)∶(20%×1/4)∶=45%∶45%∶5%∶5%,若后代中基因型为bbvv个体比例为0,则说明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基因型为bv的精子,进而推知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没有发生该行为,产生的精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Bv∶bV=1∶1,因此后代中表现型为B_V_的比例=45%Bv×1/2bV+45%bV×1/2Bv+5%BV×1/2Bv+5%BV×1/2bV=50%,C正确,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

基因型为BbVv(B和v连锁、b和V连锁)的个体,若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v∶bV=1∶1,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Bv∶bV∶BV∶bv=1∶1∶1∶1。

在此基础上,以图示信息和题意关键词“雌果蝇”、“发生该染色体行为的细胞比例为20%”为切入点,明辨图示中的染色体行为,围绕“基因重组的来源、减数分裂与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

7.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细胞质均等分裂

C.染色体数目减半D.卵细胞变形

【答案】D

【解析】

卵细胞是卵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第一极体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B正确;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卵原细胞的一半,C正确;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变形,而精细胞形成后需要变形,D错误。

8.下列相关实验表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形成对照实验

B.遗传密码的破译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的实验都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假说—演绎法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到的酒精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到的酒精作用相同

D.豌豆杂交实验中若让子一代的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随机交配,则子代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会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两次使用95%的酒精的实验目的不同,第一次使用95%酒精的目的是冲洗细胞,第二次使用酒精的目的是与盐酸混合,解离细胞。

2、应用假说演绎法的实验有: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遗传密码的破译,都是“假说一演绎法”的案例。

【详解】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为对比实验,A错误;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是在沃森和克里克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离心处理,根据试管中DNA的分布位置确定复制方式,最终通过实验得以验证,充分体现了假说-演绎法,遗传密码的破译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B错误;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酒精作为酒精灯的燃烧剂,用于烘干载玻片,以固定并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某些酶对核酸的破坏,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第一次用95%的酒精是冲洗固定液,第二次用95%的酒精是与盐酸混合形成解离液对细胞进行解离,故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用到的酒精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到的酒精作用不相同,C错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这使孟德尔实验中的各豌豆种群自然繁衍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保持恒定,但基因型频率在不断改变,D正确。

故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XY;雌性个体为纯合子,基因型为XX

C.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D.某隐性遗传病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A错误;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雌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X表示,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用X和Y表示,B错误;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其中非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同,所含有的控制果蝇性状的基因数目也不同,C错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发病率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D正确。

10.格里菲思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哪一项不是格里菲思实验的意义

A.提出了“转化因子”的概念B.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

C.奠定了艾弗里实验的基础D.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提出了S型细菌有某种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故A正确。

没有证实DNA是遗传物质,故B错误。

给艾弗里的体内转化实验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

因为应用了肺炎双球菌,开辟了用微生物研究遗传学的新途径,故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关系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易错警示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4个误区

(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致死。

(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也变性失活。

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11.人类在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进行了多个探究性实验。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只出现在上清液中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保温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

D.检测烟草花叶病毒核酸的水解产物,可发现含有尿嘧啶成分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格里菲思依据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做出的推论是: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成“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但他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就是DNA,A错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不是蛋白质外壳,因大肠杆菌的质量重于噬菌体,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可见,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B错误;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而且保温时间越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越强,对实验的干扰越大,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为RNA,因此检测烟草花叶病毒核酸的水解产物,可发现含有尿嘧啶成分,D正确。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

①熟记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其结论;②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过程,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③知道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2.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B.DNA的两条链都可以作为复制的模板

C.DNA的复制都发生在细胞核中

D.半保留复制是指子代DNA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

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

边解旋边复制;特点:

半保留复制。

【详解】DNA分子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均作为模板,B正确;DNA的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也可以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C错误;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复制后的子代DNA保留了亲代DNA的一条链,即子代DNA由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组成,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3.某双链DNA分子中,胞嘧啶(C)占全部碱基的30%,则鸟嘌呤占全部碱基的

A.10%B.20%C.30%D.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遇到碱基数目或碱基比例问题时,可采用简要的图示进行分析计算。

【详解】由题意,C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30%,由于双链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C=G,因此,G也占全部碱基的30%,选C项。

1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和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了基因型为XaY的配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C.T2噬菌体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解旋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D.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则第n代中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

真核生物的分裂依据过程不同有三种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人、动物、植物、真菌等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详解:

高等植物的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A正确;基因型为XaY的雄性个体产生XaY的异常配子,说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Xa与Y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的,B正确;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而不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将一个DNA分子(第1代)的一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环境中复制到第n代,共产生2n-1个DNA分子,根据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产生的第n代的DNA分子中,只有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其余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14N标记,因此第n代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1-1个,D正确。

点睛:

本题是对于细胞增殖与复制的总结和提升,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如图为HIV病毒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④分别表示不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RNA复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U-A、A-T、G-C、C-G

B.②是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配对情况A-U、G-C、T-A、C-G

C.③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

D.④是翻译,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为生物的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逆转录过程,②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③为转录过程,④为翻译过程。

逆转录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DNA含有的碱基为A、T、G、C、RNA中含有的碱基为A、U、G、C,据此答题。

【详解】①是逆转录过程,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U-A、A-T、G-C、C-G,A错误;②是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A-T、G-C.T-A、C-G,B错误;③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C正确;④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配对情况为A-U、U-A、G-C、C-G,D错误。

故选C。

16.下列有关图中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

C.一种细菌的③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一定为160个氨基酸

D.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tRNA作工具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过程,图中①和②都是DNA单链,其中②链是转录的模板链;③为转录形成的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⑤代表多肽链。

【详解】图中由②形成③的过程为转录,由③形成⑤的过程为翻译,A正确;图中①和②都是DNA单链,两条链中碱基互补配对,故①链中(A+T)/(G+C)的比值与②链中此项比值相等,B正确;由于mRNA上存在终止密码子,故一种细菌的③mRNA由480个核苷酸组成,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长度应小于160个氨基酸,C错误;遗传信息由③mRNA传递到⑤多肽链需要tRNA作搬运氨基酸的工具,D正确。

故选C。

17.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核酸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中的嘌呤碱基数都等于嘧啶碱基数

B.遗传基因在①上,密码子位于②上

C.②是由①转录而来的

D.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均含①和②

【答案】C

【解析】

①是双链DNA,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相等,②是单链RNA,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一般不相等,A项错误;②是tRNA,密码子位于mRNA上,B项错误;tRNA、mRNA和rRNA都是由DNA转录而来的,C项正确;噬菌体是DNA病毒,没有RNA,因此没有②,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DNA分子和tRNA分子结构示意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概念,能准确判断三者所在的物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下列有关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同时进行

B.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

C.mRNA与RNA聚合酶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D.m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