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379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郦正元智取日寇手枪

1945年初,陵口中山桥桥旁的大寺里,盘踞着三十多个日寇。

郦正元打入寺内做勤杂工,利用这个身份,跟寺内的三个日寇小头目(混 浑)熟了。

5月的一天(旁 傍)晚,郦正元准备了三壶白酒,一包花生果,两碟炒黄豆,把三个日寇小头目约进自己的小木屋喝酒。

郦正元佯装不会喝酒,却一个劲地为他们斟酒。

大约喝了个把小时,三壶酒所剩无几,三个日寇已有了几分醉意,只顾猜拳喝酒,对郦正元毫无戒备。

此时,郦正元趁机帮他们把上衣和身上的手枪一齐脱下来,放到门板后面。

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郦正元看看时机已到,就立即站起身来,拎起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转身出门并把门带上。

出了小木屋门,郦正元把手枪与枪带分(fèn fēn)别藏(cáng zàng)在早已准备好的装有香灰和垃圾的两只小箩筐里,而后挑起两只小箩筐就向大寺大门走去。

大门旁站岗的两个日寇见是寺内的勤杂工,便没(察 查)问,郦正元就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大门。

当天夜里,郦正元步行二十多里,把三枝手枪和三条枪带送到访仙一地下联络点,交给了抗日民主政府河南区区长张利群。

从此,郦正元也就离开了日寇据点,参加了抗日地方武装。

(选自《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

选编本上》,江苏人民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字和读音。

(混 浑)熟________

(旁 傍)晚________

分(fèn fēn)别________

藏(cáng zàng)在________

(察 查)问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毫无戒备:

________

若无其事:

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____”画出来。

(4).郦正元是怎么从日寇手中拿到武器的?

(5).你觉得郦正元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答案】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解析】【分析】

(1)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

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

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

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

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1)混;傍;fēn;cáng;查;

(2)一点也不防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没多久,三个日寇像死猪一样睡着了。

(4)郦正元利用勤杂工的身份和日寇混熟,然后灌醉他们,拿到了武器。

(5)郦正元是个聪明、机智、勇敢的人。

【点评】

(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

今年暑假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

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ǐ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

   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

古人曾赞道:

“河处悄来缥(piāo)渺(miǎ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

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

   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

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

楣(mé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

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uò)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

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

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

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

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

险峻的竣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勒坐像。

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ā shā),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

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

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

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解释下列成语。

①络绎不绝:

________。

②巧夺天工:

_______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

A. 时间变化                                 

B. 地点变化                                 

C. 事情的发展

(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

乐山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2)B

(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

(4)横线:

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

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乐山城、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可知,作者是按地点变化写的。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①用来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②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2)B(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乐山大佛(4)横线:

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

神态:

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

(5)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先生,您认错人了”

   有一家外资企业很大的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很非常苛刻。

前往应聘的都是拥有高学历的人。

   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像他乡遇故知一样。

这个美国人热情地说:

“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

我比你高一届,你不记得了吗?

   应聘的年轻人心里一震:

“他认错了。

”在此时,承认自己有哈佛大学的学历对应聘绝对有好处。

但这个青年冷静地说:

“先生,您认错人了。

我没有到美国学习过,我只有中国大学的学历。

”说话的时候,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

他说:

“很好,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

下面我们进行业务考试……”

(1)短文第2自然段有两处语病,你来当医生吧!

(2)说“先生,您认错人了”这句话的人是________。

(3)当第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间时,主考的美国人立即露出兴奋之色是因为________;当第一位应聘者回答之后,主考的美国人脸上露出惊喜之色是因为________。

(4)这次招聘考试第一关考的是________,第二关考的是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

(1)有一家很大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招聘雇员,条件非常苛刻。

(2)第一位接受应聘的中国年轻人(第一位应聘者、应聘的中国年轻人)

(3)他想让应聘者相信他说的话;他对应聘者的回答很满意

(4)应聘者的品格;业务

(5)坦诚做人。

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之诱而占便宜,这样便失去了做人的根本,即使走上了工作岗位也会一事无成。

踏踏实实做人,靠自己的真本事来奋斗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解析】【分析】

(1)病句表示不遵守语法规则的句子,或者是逻辑上矛盾的句子。

通常情况下病句体现为语序不正确,或者成分残缺、多余,或者词语使用不当等等。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搭配不当。

本句属于语序不当和重复啰嗦。

(2)仔细阅读语段,找出本句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即可找到答案。

(3)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文章关键性的语句进行理解。

(4)仔细阅读语段,根据语段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5)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点评】

(1)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

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2)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一般这种题的答案都在该句的前后文。

(3)(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结合中心谈体会。

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

________

②烟波浩淼:

________

(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答案】

(1)C;chénɡ;横撇;hè;负担

(2)牵制;精巧;端庄

(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

(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牵制:

是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限制:

不让超过的界限。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精美:

是形容物品外观的指的是精致与美丽精巧:

有点偏向于物品的做工了比如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精巧这句话不仅精致:

精巧细致;细密小首饰极为精致。

端庄:

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而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

端正:

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字写得端端正正。

②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落落大方:

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

②烟波浩淼: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考查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首先了解黄鹤楼和岳阳楼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得出答案,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2)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此题主要考查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异同的分析能力。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陈景润的故事(节选)

陈景润叔叔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这天早晨陈景润叔叔吃了早饭,带上两个馒头,一块咸菜,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叔叔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最安静的地方,认认真真地看起书来。

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儿饿了,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馒头来,一面啃着,一面还在看书。

“丁零零……”下班的铃声响了,管理员大声地喊:

“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

”人家都走了,可是陈景润叔叔根本没听见,还是角落里静静地看书呢。

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把图书馆的大门锁上,回家去了。

时间悄悄地过去,天渐渐地黑下来。

陈景润叔叔朝窗外一看,心想:

今天的天气真怪!

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天又阴啦。

他拉了一下电灯的开关线,又坐下来看书。

(1)仿写词语。

认认真真(A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不知不觉(ABAC式):

________   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

(3)第3自然段是主要是对陈景润的________(A.动作 B.心理)描写,可以看出陈景润__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属于________(A.动作 B.心理)描写,说明了陈景瑞________。

(4)读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陈景润经常晚上在图书馆读书到天亮。

B. 陈景润是一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

C. 陈景润能够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是因为他非常刻苦。

(5)热爱读书是所有成功者共有的品质,你还知道哪些著名人士读书的故事?

【答案】

(1)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

(2)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

;示例:

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3)A;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 

(4)A

(5)示例: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从给出的词语“不知不觉”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2)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

(3)描写方法概括为:

环境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错误。

一次。

(5)此题较容易,只要从我们的记忆中写出几个即可。

故答案为:

⑴安安静静;平平安安;一心一意;十全十美;⑵只见他一会儿用铅笔在书上轻轻敲击,嘴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抬起头,望着屋顶沉默不语;一会儿又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一会儿又低下头不声不响地看着书;示例:

过年家里来了不少客人,忙的我一会儿倒水,一会儿拿水果,一会儿又开电视的!

⑶A;读书时全神贯注,他非常喜欢学习,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B;他聚精会神地读书,没有发现是天黑了;⑷A;⑸示例:

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5)学习他们热爱读书的精神。

6.阅读材料后按要求写作。

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说过:

“我是唯一一个在一年中失去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它启示我们但凡成功者大都经历过失败、挫折。

然而他们大都善于汲取教训,把错误当成警示,当作通向成功的阶梯。

请你围绕该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得抄袭或全文摘抄他文。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失败

走过了十二年的人生历程,我不由得感叹道:

“世上99.9%的人都有过对失败的体验”。

我认为,失败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影响。

优胜劣汰是世界的定律,而我们便需从轮回中追寻突破的光点。

曾记孩提时,活泼的我热衷于舞动身姿,绽放美丽。

家人便报了舞蹈班。

这痴痴的热爱使我专心刻苦,很快成为班里脱颖的一颗明星。

印象最深的是一场演出,这是常有的考级舞蹈表演。

立于舞台中央的我正将千锤百炼过的几套舞蹈展现给上百的观众。

就在一套舞蹈与另一套舞蹈交接之时,身体不受大脑控制般跳起了“四拍舞曲”。

如同青草丛中一株艳色花儿随风摆动般,我的失误在台上引人注目,显而易见。

我感到几百双眼睛充满杀气地瞄准我,准备开火。

平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窘迫、慌张、不知所措的我呆在原地,也许再过几秒就要被暖色灯光染红了眼。

旁边的伙伴拉了我的手,才低着头匆匆将这场“闹剧”了结。

天真的我以为,这就是失败。

我知道,我为整场表演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我愧对于辛勤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哭闹着,不敢再踏进青少年宫的大堂,但在慈祥的外公外婆的安慰下,我终究平复了内心,鼓起勇气,推开了教室的木门。

迎来的,是老师同学温和的微笑,是更加具有挑战的舞蹈动作,是冲破层层乌云的光明未来。

这一次失败,我并没有从此停下对舞台追逐的脚步,一次又一次到达了新的巅峰。

实际上,这不是“失败”,这只是一次失误。

失败的定义是模糊的,归根到底就是没有达成理想的目标。

“失败”可以拆分成两部分,“失”是失误,而“败”是精神上的负面情绪。

很多人为了一次“失败”甘于平凡,甚至堕落,而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失败”之后,并没有在“失败”面前跪倒在地,而是一往无前德最终找到了最适合的灯丝材质。

他将“失败”转化为“失误”,而把“败”踩在了脚底。

若无他那份转化“失误”的执着,恐怕现在的我们仍被囚于阴森黑暗中。

失败是迈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即使布满荆棘,畏惧的人永远困在失败的泡沫中,困境的终点永远是留给浴血的勇士,胜利的曙光永远会照耀在无畏爬行的探险者身上。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的关键是读懂材料,让思考从材料中析出。

可以先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再由这些关键词作深入透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此则材料给我们很多的启示。

从“它启示我们但凡成功者大都经历过失败、挫折。

然而他们大都善于汲取教训,把错误当成警示,当作通向成功的阶梯。

”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通向成功之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善于吸取教训;错误给予我们警示......我们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进行选材、立意,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但要注意选择典型材料,能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为最好选择。

7.作文:

题目:

一直珍藏在我心中的美

(1)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直接出现自己的班级和姓名;(3)表达方式以描写、记叙为主

【答案】一直珍藏在我心中的美

珍藏在我心中的,有刻骨铭心的经历,有后悔不已的眼泪,有大获丰收的喜悦,更有无法忘怀的美……

——题记

这是一个夏末秋初的傍晚,空气经过了太阳一天的曝晒,虽然日已西斜,但仍是那么热。

我站在公交站台上,已经等了许久,再加上不时随风袭来的热浪,让我的心情变得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