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4161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docx

科普13年h7n9禽流感

科普h7n9禽流感

 

国内这次在上海,安徽出现的H7N9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可能又会在造谣党和不明真相的无知大众的推波助澜下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本来预计已经会有人写个什么日志科普一下,但是等了一天还是没有。

为了践行辟谣党用自己的专业的知识粉碎谣言,保护言论空间纯净的目标,本人在此斗胆科普一下。

根据截至4月4日1点的消息,全国报告病人9例,彼此相对分散,患者病情相对较重。

人人之轻易传播的可能性基本排除,病毒基本不具备SARS那样导致一场大流行病的能力。

病毒为H7N9,病毒8条中的6条RNA是来自一种在家禽中常见的H9N2禽流感,推测最初起源应当是禽类。

最有可能的病原目前推测是市场中的禽类,需要进一步证据。

建议大家,锻炼身体,减少接触生鲜活禽类或者禽肉,加工熟的禽肉制品请放心食用。

如果出现流感类症状,有加重的情况下请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目前为止,虽然还没能调查出病原,此次各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以及应急措施部署的速度已经相比2003年有巨大飞跃。

看到宣称新出现病例的帖子请自我甄别是否为造谣。

1.H7N9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吗?

是新病毒吗?

它和H5N1有什么关系?

改动:

多谢哈尔冰医大的@彭博的指正。

生物学上对于甲型流感的划分是按照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种类划分的。

这两者决定了病毒进入细胞和最后扩散出细胞的能力,但是不决定毒力。

所以如彭博大神所说,这次的病毒可能在毒力上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为强大,那么可以称之为“新型H7N9”,当然,一切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和评估。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和2009年的猪流感都是H1N1型病毒导致,但是二者明显毒力上差别很大,研究2009年的猪流感,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在复制机制上还没有很好的适应人类的生理环境,论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72024/)。

鉴于生物学上没办法明确的从核糖核酸组成上定义一个流感病毒毒力,我们只知道那7或者8条RNA上的密码是用来产病毒的零件或者是用来直接做酶的,而我们没法提前预知这RNA上的哪一个变异会导致对人类更高的杀伤力。

我们对于某一个甲流病毒的定义多半来决定于最初检验出病毒的样本里那个病毒颗粒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二者决定了传染能力。

这次的这个H7N9,有6条RNA链来自H9N2,就充分说明了流感病毒亚型变异的能力和定义的难度,严格意义上的”新型“实在太多,所以我们只能抓住决定了传染力的H和N来大体定义。

H9N2也是禽流感,说明这次的H7N9毒株必然最初来自某只鸟类体内,H7和H9几乎不曾在猪身上检测到,猪身上发现较多的是H1,H3论文:

(http:

//www.ncbi.nlm.nih.gov/pubmed/1579108)。

加上之前黄浦江死猪的检验没有发现禽流感病毒,可以基本排除黄浦江死猪和这次疫情的关系。

至于这次的人感染是因为什么病原,只能说很大程度是和家禽有关,只是目前的证据不能板上钉钉。

目前的H7N9流感还不能归入流行性感冒(pandemicflu),尽管这是H7N9头一次出现感染人类的情况,其传染性在目前看来不具备形成大流行的能力,与2009年的猪流感爆发形成鲜明的对比。

首先,H7N9不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是新病毒,可能为H7N9又一亚型。

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大类。

其中,B,C目前都分别只含有一种病毒,且这两大类病毒非常相似,相比A型相差很大,不感染鸟类,是哺乳动物专属。

A型流感是最为多样,也对人类构成最大威胁。

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那些以H(血凝素)和N(神经氨酸酶),比如H3N2,来命名的流感病毒全部是甲型流感的分支。

目前我们共发现了有16种血凝素和9种神经氨酸酶。

也就是说有一百多种可能的排列组合,但是不代表每种组合都被发现了。

H7N9(A/Anascrecca/Spain/1460/2008),从它的标准命名法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A型流感,2008年6月14号,在西班牙的一只小水鸭的样本中被发现。

且,文献中,明确说明了这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请不要和H7N1,H7N3,H7N7这几种高致病性禽流感混淆。

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地方报道了出现大范围禽类死亡,所以这次的H7N9目前为止应该还没有进化为高致病性。

H7N9至今共检测到25种毒株,最早一株在2008年西班牙发现。

毒株全部分离自野鸟类身上,没有任何来自人类感染。

详细资料:

(http:

//www.fludb.org/brc/influenza_sequence_strain_quick_search.do?

method=doQuickTextSearch&keywordText=h7n9&decorator=influenza&pageTo=1&selectionContext=136********28)。

相信这次的中国H7N9会成为数据库第26个,也是第一个从人身上分离的H7N9.

4月4日下午(GMT)改动:

上海病患,安徽病患体内病毒的样本基因测序已经在3月31日由中国完成并录入GISAID的流感研究数据库(http:

//platform.gisaid.org/epi3/frontend#5981ed),全世界范围的各个研究小组已经开始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应急体系目前没有透露更多消息。

这里有英国爱丁堡大学发布的经当地研究人员分析RNA成分及其变异的结果:

(http:

//epidemic.bio.ed.ac.uk/influenza_H7N9),会持续更新。

目前看来,H7N9中另外6条RNA来自国内家禽的H9N2可能性极高,可以推断病毒是由候鸟携带的H7N9和家禽内H9N2重组的结果,不具备在禽类中高致病性的能力,被感染禽类可以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传染给人类(

H7N9和H5N1都是甲型流感,H5N1是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是低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还是低致病性是根据感染的禽类的情况而定的,H7N9在上面那篇论文的实验中,根本就没有使实验的鸟类产生症状。

2.H7N9会在人之间大范围传播吗?

目前不会。

禽流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可以在人之间大范围传播的案例。

原因是,血凝素(H),决定了病毒可以感染的细胞的种类,而人类的上呼吸道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鸟类是不一样的。

以H5N1为例,人类的肺部细胞是可以被H5这一血凝素附着的,而上呼吸道细胞没有这样的受体;人类的呼吸道布满了规律运动的纤毛,粘液,空气中的H5N1病毒很难经过千山万水到达肺部,所以感染了H5N1的病例多半有和禽类密切接触的历史。

简而言之,就算H5N1的患者在大街上打了个喷嚏,飞出的病毒颗粒也很难到达不和他亲密接触的人的肺部,也就造不成感染。

虽然官方给的信息很难推断出到底目前的几个病患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可以推测的是0号病人应该的确实在屠宰的过程中感染的,然后将这个病毒传播了出去。

现在最大的威胁是,这个病毒在病患体内会不会已经发生了变异,变异成了可以轻易感染人类上呼吸道的病毒。

所以目前隔离病患,审查密切接触者是当务之急

改动:

现在新闻里也说道基本可以排除人人之间轻易传播的可能性了。

这个H7N9是H7N9和H9N2的杂合体,二者都是禽流感,H9N2是家禽中常出现的,而猪身上常出现的是H1和H3,那么这次疫情的起源是和家禽而不是猪有关有多了几分可信度。

根据初步BLAST对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分析,H,N两条RNA链来自迁徙鸟类可能性较大。

其他的来自H9N2的RNA似乎就是本土家禽身上的。

为什么不能插图片。

Segment-IDNameScoreE-ValueIdentityEPI439502A/Shanghai/2/2013(A/H7N9)segment4(HA)3109.00.000000e+001683/1683(100%)EPI439507A/Anhui/1/2013(A/H7N9)segment4(HA)3103.50.000000e+001682/1683(99%)EPI439486A/Shanghai/1/2013(A/H7N9)segment4(HA)3037.00.000000e+001670/1683(99%)EPI371223A/duck/Zhejiang/12/2011(A/H7N3)segment4(HA)2726.80.000000e+001616/1685(95%)EPI371222A/duck/Zhejiang/11/2011(A/H7N3)segment4(HA)2726.80.000000e+001616/1685(95%)EPI371220A/duck/Zhejiang/2/2011(A/H7N3)segment4(HA)2704.60.000000e+001612/1685(95%)EPI371221A/duck/Zhejiang/10/2011(A/H7N3)segment4(HA)2688.00.000000e+001609/1685(95%)EPI244489A/wildbirdfeces/Korea/HDR22/2006(A/H7N7)segment4(HA)2649.20.000000e+001600/1682(95%)EPI290727A/duck/Shiga/B149/2007(A/H7N7)segment4(HA)2638.10.000000e+001600/1685(94%)EPI290600A/duck/Shimane/137/2006(A/H7N3)segment4(HA)2627.10.000000e+001598/1685(94%)EPI169703A/duck/Mongolia/867/2002(A/H7N1)segment4(HA)2627.10.000000e+001598/1685(94%)EPI244539A/wildbirdfeces/Shihwa/21/2006(A/H7N3)segment4(HA)2619.70.000000e+001589/1674(94%)EPI290730A/duck/Tsukuba/700/2007(A/H7N7)segment4(HA)2616.00.000000e+001596/1685(94%)

3.这最初的几个病患都死了,难道威胁不大吗?

有威胁,关键在于病毒会不会变异为可以轻易人人传播,一个高死亡率,但难以传播的病毒威胁并不大。

H7系类病毒对人类的威胁还没有系统的评估,H7型禽流感感染人类不是什么新闻,目前只有一起死亡病例(H7N7)。

而目前国内似乎前两例病人都已经死亡,后几个病患都是病危。

H7N9的确是第一次出现了感染人的案例,而且似乎表现出比它的近亲H7N3,H7N7这两个高致病性禽流感更强的对人的杀伤力。

这里我只能说是似乎,因为关于H7N7和H7N3感染人的感染人数都是接近上百人了,而国内目前不超过10人,国内的病患会不会有因为是延误治疗,医生的误判等其他因素才导致了目前的高死亡率我们不得而知。

总之H7N9人感染致死率是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们只有等待更多的分析和证据。

改动:

大家的担忧是现实的,正确的。

只不过我想说的是目前的7个病例还不能够在统计学上完备的反应这个病毒的杀伤力,因为种种偶然因素可能导致这7个样本组成的数据不能真是反应病毒的杀伤力。

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完备的认证这个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

4.我们还能吃鸡肉吗?

改动:

不好意思,我想的鸡肉是那种没加工过得生鸡肉或者干脆是活鸡,之前形成误导了。

感染的主要途径是接触了染病的家禽或其肉类。

流感病毒在鸡肉被加工熟之后几乎不可能还存活。

所以,我想说的是请尽量避免接触生鸡肉和活鸡。

至于鸡排,做好做熟含鸡肉的菜,肯德基,麦当劳,各位还是放心的吃吧.权威消息中,这次的H7N9是H7N9和H9N2杂合,二者都是禽流感,一般不出现在猪身上,所以可能我们可以更有力的推定病原和家禽有关。

不仅仅是鸡肉,其他禽类和生禽肉也需要避免接触。

出于谨慎,在查明这次家禽感染H7N9的状况以前最好先不吃。

H7N9之前说过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也就是说家禽可能感染了但不出现症状。

如果这次的0号病例被证实的确是因为屠宰而感染,且H7N9在南方某养鸡场已经泛滥,甚至某些候鸟已经把这种可能感染人类的病毒散播到了更多的养鸡场,那么不吃鸡就是很必要的了。

如果H7N9被证实对人类具备高杀伤力,那么这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人类有高杀伤力,对禽类却是低致病的禽流感病毒。

总之,决定要不要不吃鸡的重要因素是养鸡场的鸡是不是已经大范围感染了H7N9,却没有出现症状。

5.这次出现的H7N9是因为监管的漏洞吗?

应该不是。

让人谈虎色变的H5N1一定是先把鸡场的鸡杀光,然后才出现了人感染的案例。

其他高致病性的H7N1,H7N3,H7N7,也一定是先导致鸡大范围死亡。

低致病性的病毒会长期存在某些鸡的体内而根本不会引发症状,也不会感染人类。

这里是一个关于南昌的集贸市场各种家禽携带情流感病毒的研究:

可以看到的是多种病毒会存在一部分的禽类的体内而没有导致症状。

而高致病性的H7,H5N1都不曾出现过,原因很简单,如果有这样的病毒,那么这批家禽不可能活到上市。

可以发现,经验告诉我们,低致病性禽流感不会感染人类,即便感染也不会有严重后果,更不要提高致病性禽流感了,那鸡的大批死亡就是最好的预警。

所以,不可能有人提前会想到去检测一种叫做H7N9的低致病性禽流感。

这一次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倒是史无前例的高,相信在经历了非典的教训之后,中国的疾病检测和应急体系应当健全了很多。

显然,这一次的H7N9告诉了人类一个教训,低致病性禽流感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看看那上百可能的甲型流感病毒,相信我们的检疫体系又要迎来一次变革。

6.这次的H7N9是如何感染家禽的?

其实,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一直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界定为禽流感威胁高发地区。

因为只有在这里,大批人类会和家禽有亲密接触。

而候鸟,又是禽流感病毒最好的携带者。

这次的H7系列病毒一般是不会出现在家禽身上的,在候鸟身上这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毒。

以下是一关于甲型流感和候鸟迁徙的论文:

中国,东南亚,这样的地区是鸟类迁徙的重要目的地,又有长期密切接触家禽的现状(特别是东南亚的大量散养家禽),候鸟把病毒传播给当地禽类,禽类再传给人类的概率都是很高的。

这一次的H7N9相信就是这样的理论的又一次印证。

只不过理论的下一步跟可怕的情况没有出现:

病毒在感染人类后发生变异,使人和人的轻易传播变为现实。

7.禽流感变异为人人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很大吗?

挺大的。

先上一片去年的论文,讲述了只要几个碱基对的变异就可以使H5N1具备轻易感染哺乳动物:

每当人们想起末日病毒这个命题,流感都是被列为头号候选。

回想一下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带走百万的生命,甲型流感是除了鼠疫之外在人类历史上唯一造成如此浩劫的疾病。

BBC有个纪录片就是模拟的这种情况,我找不到国内的链接。

只能上youtube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