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450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docx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其材料

不锈钢周密冷轧钢带是公司主导产品之一,产品规格型号要紧有

SUS304〔0Cr18Ni9〕

SUS304L(00Cr19Ni10)

SUS430(1Cr17)

SUS316(0Cr17Ni12Mo2)

SUS316L(00Cr17Ni14Mo2)

SUS301(1Cr17Ni7)等等,

厚度0.02-0.3mm,最大宽度可达500mm

国际标准

接触食物的制品及材料

——餐具和餐桌上有凹形器皿〔ISO8442—1:

1997〕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一部分:

食品制备用刀具技术要求

110032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 李阳*译 毕志涛校

前言

ISO8442-1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联合ISO技术委员会TC186餐具和餐桌上用凹形器皿,按照ISO和CEN之间的技术合作协约起草的〔维也纳协议〕。

  ISO8442包括以下部分,在通常总的接触食物的制品和材料-餐具的内容下细分为:

  第一部分:

仪器制备用刀具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技术要求

  第三部分:

镀银餐用和装饰用器皿技术要求

  第四部分:

镀金餐具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下一步提案标题:

  第五部分:

锐利度测试方法

  第六部分:

轻微镀银和涂漆餐具和装饰用器皿

  第七部分:

用贵重金属及其合金制造的餐具,尤指银制餐具的技术要求

  第八部分:

银制餐用和装饰用接触食物的制品及材料-餐具和餐桌上用凹开器皿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仪器制备用金属刀具和有关器具的材料及性能要求。

  刀具分为两个等级

    一般级 带有能承担洗盘机清洗的耐腐蚀刀片或叉的器具。

    专门级 带有能承担洗盘机清洗和消毒的耐腐蚀刀片或叉的器具

 2 引用标准〔略〕

 3 定义

  本标准使用以下定义:

 3.1 刀具:

指用于食物的预备和供给的用具,例如带和不切割刃的刀、刮铲、抹子和分肉叉。

 3.2 正常目测:

如需要,用裸眼作常规检验。

〔注:

通常也指带眼镜后校正视力〕。

 4 材料

4.1 总那么

  刀具应用能确保其成品满足本标准全部性能要求的材料制造。

  注:

且刀具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应有任何损害健康或对任何有机组织产生不良阻碍的成份。

  4.2 金属

  4.2.1 刀具的金属组成成份应符合表1规定〔表1略〕。

表中规定了成份限制要求。

〔见EN10088第一和第二部分〕

  4.2.2 手柄铆钉、挡板、转轴、吊环、挂勾、环和刀具手柄的其它暴露在外部分应使用不锈钢、一般碳素钢①、黄铜②、青铜②、镍银制造。

仅手柄铆钉可采纳铝合金制造。

  4.3非金属

    刀具的非金属部分应采纳塑料、木——塑合成层压板、浸渗木质或其它合成材料,以使成品符合于标准的相应技术要求。

餐具的非金属部分一样不采纳涂覆、油漆、喷漆、或类似覆层,除非这些覆层也能达到本标准相应的技术要求。

 5结构

  5.1 总那么

  餐具应采纳第4章规定的材料制造,其结构应能满足本标准的所有相应技术要求。

餐具的设计应能进行完全清洗,以幸免食物受到污染。

  5.2 通用性要求及应幸免的缺陷

  5.2.1 所有表面均不应有划痕、裂痕、起皱和任何能使产品变得不适用其所应用目的的缺陷。

  5.2.2 所有餐具应差不多上为直的对称型,除非设计上要求存在不直度或不对称,台弯曲的背边部。

  5.2.3 所有边部都应无毛刺,同时对冲过的边的起皱应可去除。

  5.2.4 餐具组件之间不应有超过0.3mm的间隙。

  5.2.5 对符合5.2.1~5.2.3要求,应采纳手感或一般视力目测检查,对符合5.2.4用塞尺测量。

  5.3 刀刃

  刀具应具备以下两方面:

   a〕能由使用者重磨锐利的切割刃,及齿间距大于1mm的刃〔指〝A〞型刀〕。

   b〕不能再被重磨锐利的切割刃〔指〝B〞型刃〕

  除了用于砍东西之外的刀具,其刃部的包角不应大于40°。

且在离刃口1mm,离手柄许多于25mm处测量时,厚度不超过0.64mm。

  关于砍刀类刀具,当在离刀口1mm,离手柄许多于25mm处测量时,厚度不应超过0.6mm。

关于全长少于100mm的刀具,应该从离手柄许多于15mm处测量。

  5.4弹性叉挡板

  当安装好后,弹性刃挡板应有一个刚性的开启和关闭的搭扣动作。

 6 性能

  6.1 耐腐蚀性能

  6.1.1 刀片耐腐蚀性

    在开始着手测试刀片耐腐蚀试验前,相应的刀具应做6.2条中规定的负载试验和6.3条中的扭矩和拉力试验。

但不能预先将刀具任何部分浸入热水内。

    当按照A.1中所述的方法试验时,刀子片长度超过100mm的刀具,除了无支撑的刀具离手柄15mm范畴或有支撑的刀具离手柄25mm范畴内的部格外,其暴露的不锈钢表面也应符合a〕~c〕的要求。

    a〕无横向或纵向裂痕及皱衣;

    b〕在暴露表面上,对大于0.4mm直径的圆形缺陷,每20cm2内不应多于3点或3块。

    c〕不应有大于0.75mm直径的圆形面积的点或块缺陷。

  注:

在本标准中用铝合金制造的铆钉的耐腐蚀评定的相应标准还在研究之中,可望在近期内公布。

  6.1.2 对刀具根部和支撑处耐腐蚀要求

    将刀具浸入装氯化钠浓度为〔50±5〕×10-6的水中,并在22±4℃下保持16h,在刀具根部表面处,在正常目测下应无腐蚀产生。

    对刀刃长度超过100mm的刀具,假设无支撑那么在离手柄15mm部位,或在支撑处和支撑的25mm内刀刃部位应进行以上相同的试验和规定要求。

  6.2 刀具强度

  刀、分肉叉或铲刀应无裂痕,断裂或当按照A.2中所述方法试验后产生大于3°的永久性变形。

另外,刃和手柄连接应无明显松动。

  对施加到产品上的力应对应于表2中给定的产品长度。

而关于薄韧性刃部和分肉叉所施加的力应为25N,且不考虑其长度。

  表2 弯曲试验力与刃口部长度之间的关系

刃口长度〔mm〕

弯曲试验力〔N〕

≤100

>100

20±1

30±1

对薄韧刀片,例如切片刀的刀片,当在其每个边上依次施加力以使其成45°,直到弯转到其长度的50%为止。

产品应保持无损,并不产生超过3°的永久性变形。

  6.3 手柄连接处

  非整体刀具的手柄或刀片以外的其余部分,应采纳可幸免手柄相关于刀片的其它部分转动的方法,应采纳可幸免手柄相关于刀片的其它部分转动的方法连接,或在产品浸入以下温度的水中30min后,赶忙以刃部反方向拉,产品能承担如表3中规定的拉力和后扭矩。

表3中的每个力施加10s。

  水温:

一般型刀具为75±1℃;专门型刀具为100℃。

 表 3

产品质量〔g〕

拉力〔N〕

扭矩〔Nm〕

质量≤40

40<质量≤80

80<质量≤150

150<质量≤200

质量>220

90±1

180±1

270±1

360±1

450±1

2.3

4.5

6.78

9.0

11.00

  拉力和扭矩应一同施加,将手柄浸入规定水温的水中30min,取出后赶忙做两个不同的试验。

  在扭矩试验中应在安装在刃部的夹具与手柄之间留有50±1mm的距离,以便于刃部的夹具尽可能靠近手柄。

  注:

永久性变形有刃部的断裂不意味着刀具试验失败。

  6.4 刀片的硬度

  带切割刃的刀片,当按照ISO/R80:

1986试验时,对〝A〞型刃口的刀具应有许多于52HRC的硬度,对〝B〞型刃口的刀具许多于48HRC,硬度读数应在刃口中心处取得。

  6.5 塑料手柄在以下温度中保持30min后,用一个1±0.015mm2截面的不锈钢棒条的边用10±0.2N的力压向塑料件,穿入深度不应大于0.01mm。

一般型刀具温度要求为75±1℃;专门型刀具为100℃。

  试验应按附录A:

3中所述进行。

  6.6 塑料手柄抗环境应力裂纹

  处于安装后的刀具塑料手柄,应在以下情形下无裂纹。

  a〕平均地浸入甲苯溶液内,与正丙醇〔1:

3体积比〕,在22±4℃的温度下保持24h。

  b〕应承担如下的30次循环。

  将安装后的手柄在70±1℃的水中存放15min,接下来赶忙转入到冰箱的冷冻室内保持在-18±1℃温度下连续3h。

然后将手柄再赶忙转回到热水中去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

  通过最后一次循环试验后。

样本应校正到至少15℃的室内温度。

  短时刻内一直保持在冰箱冷冻室内。

  6.7 非金属手柄在热水中的抗变形

  带非金属手柄的刀具应能承担在浸入以下规定的相应温度的水中1h,没有变形,专门是在金属和非金属部分之间不应有超过0.4mm的间隙。

  对变通型刀具的要求为75±1℃;对专门型为100°-5℃,每个产品的手柄和刃口部的一半长度应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完全浸入,并应给刀具加支撑,其支撑的未端与手柄向下方向成一定角度。

  注:

一般型刀具的手柄应能在以上给出的温度的水溶液下承担机器洗涤过程,专门型刀具的手柄应能在以上给出的温度的水溶液中承担消毒过程。

  6.8 锐利度和耐用度

  注:

打算对锐利度和耐用度的要求将作为本标准的另外新的部分起草。

  6.9 抗跌落

  6.9.1 刀具

    刀具应能承担从1.2m的高度连续跌落到混凝土表面5次,下述任一方向跌落,手柄不应松动或断裂,同时刃口部不应有裂纹或断裂。

    a〕手柄垂直向下;

    b〕刀背垂直向下;

    c〕刀片垂直向下;

    d〕另一面刀片垂直向下。

    6.9.2 叉

    叉应能承担从1.2m的高度跌落到混凝土表面5次,以手柄垂直向下跌落。

然后从水平方位跌落5次,任何部位都不应有裂痕或折断,且手柄、护板、挂钩或悬挂装置不应有松动。

  7 标记和标签

  7.1餐具的每种产品应带有如下合法并明显标记。

  a〕厂名和商标或其它能够标明制造商可责任提供者的方式;

  b〕本标准号,以及产品型式的字母标示。

  例如:

ENIWO8442-1N 为一般型刀具;ENIWO8442-1S 为专门型刀具

  7.2 标签

  在经销处最好应采纳以下信息:

  a〕本标准号例如:

ENISO8442-1

  b〕符合本标准的餐具型式,例如:

相应的N或S;

  c〕产品的任何非金属部分所采纳材料;

  d〕且不论是〝A〞型不是〝B〞型刀刃,一个可代表刀刃可重磨锐利的标记。

  注:

这些信息以印刷品、标签或印在包装上的形式提供。

编者注:

  本标准是厨房用具类的一系列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的其中一部分。

由于篇幅的限制,只刊登了标准的有关使用范畴和要紧技术要求部分,仅供参考。

如要采纳还应索取国际标准全文。

有关厨房用具类国际标准的正式出版物〔原文、译文〕由代表中国参与制定的组织——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提供。

 

第二部分:

不锈钢和镀银餐具技术要求

110032 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 李阳译   毕志涛校

  1范畴

  本标准的这一部分规定了餐桌上用餐具的材料和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刀具、叉、匙、雕刻套具、勺和儿童用餐具烹制用具〕。

  本标准提出了不锈钢餐具和镀银的镍银或镀银的不锈钢餐具。

没有包括完全由贵重金属、铝、非不锈钢产品或镍银制造的产品,也不包括镀金或镀铬餐具。

  对镀银餐具规定了银层的三个最小厚度。

  2引用标准〔略〕

  3定义

  为了本标准的应用,对在ISO44811:

1997中给出的定义和以下定义都适用。

  3.1经常使用的产品

  是指在主餐桌上经常用到的餐具,这些已列在ISO4481:

1997中,如咖啡壶或茶壶、汤匙、点心匙、饭菜匙、台面用匙、点心叉、饭菜叉、吃鱼用叉、台面用叉、点心刀、吃鱼用刀、台面用刀。

  3.2不经常使用的产品

    是指在主餐桌上偶然用到的餐具,这些包括没有在3.1中列出而列在ISO4481:

1997中的餐具。

  3.3放置表面

  对匙、叉和勺以凹入面向上摆放在一水平板上,与板面接触的部分;例如:

其凹点或叉子的凸点,对刀具被测为是有效表面的两个边。

  3.4不锐利刀具

  刀具不具有锐利刃口。

因为该刀是用在切松软食物的,因此这类的刃口不采纳马氏体不锈钢,这类包括以下产品:

黄油刀、修鱼刀、冰淇淋刀、吃鱼用刀、涂抹用刀。

  3.5整体刀具

  指由一块材料制成的刀具。

  3.6正常目测

  如需要用裸眼作常规检查。

  4材料

  4.1总那么

  餐具应使用能够使成品满足于本标准规定的所有性能要求的材料制造。

且所选材料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应开释出任何可能对健康有损害的物质,或对任何有机组织产生不良阻碍的成分。

  4.2金属

  4.2.1餐桌上用餐具和金属部分的成份应符合表1中给出的条件〔表1略〕。

 4.2.2由镍银〔铜锌镍合金〕制成的餐桌用餐具的任何部分均应镀银〔见第6章〕

 4.2.3由不锈钢并按要求镀银的餐桌上用刀具的任何部分应符合于第6章的要求。

 5结构

  5.1总那么

  用第4章中规定材料制造的餐具应具有符合于标准所有的相应的性能要求。

  5.2通用性要求及应幸免的缺陷

  5.2.1所有表面均不应有裂痕、麻坑或其它缺陷。

  5.2.2就有用性而言所有餐具应为直的对称型,除非设计上要求存在不直度或不对称。

  5.2.3一个批量的产品,实际上不应在形式和尺寸上有显著的变化。

  5.2.4所有的边部,包括匙、叉、勺和叉尖齿的内侧边,都应无毛刺,同时对冲过的边部起皱应采纳适当方法去除。

  5.2.5餐桌上用刀具以支点放在刀支架上时应保持平稳,或假如没有刀支架那么在刀刃和手柄连接点处支撑,手柄端面应垂直于刀刃端。

  5.2.6对符合于5.2.1到5.2.5要求应采纳手感目测检查。

  5.3凹形手柄

  焊接凹形手柄相接处应密封。

  5.4刀刃

  锐利的餐桌用刀具的切割边都应为楔形或锯齿形边,或应研磨成一个不大于60º的角。

  对刮刀类产品刃口的切割边部应磨成一个不大于40º的角,并当从边的外侧1mm测量时,不应大于0.46mm。

  5.5弹性叉挡板

  当安装好后,弹性叉挡板应有一个刚性的开启和关闭的搭扣动作。

 6镀银餐具

  6.1总那么

  所有镀银表面应符合于6.2、6.3、6.4和6.5的要求。

  6.2平均厚度

  全部成品在按照附录A〔镀层重量〕和附录B〔镀层面积〕所述方法测量后的镀银层平均厚度应如表2规定。

〔表2略〕

  6.3局部厚度

  在有效表面上〔如刀具上要服从最大磨损要求的那些部分,见3.3〕,镀银层的最少局部厚度应符合ISO2177、ISO1463、ISO3543测量。

  6.4硬质镀银层最小硬度

  称为硬质的镀银层最小硬度应为130HV,在浸入沸腾的水中2h后测量。

  6.5镀银层的附着力

  当刀具按照附录E所述在一抛光机中做球形抛光40min后,镀银层不应显现分层、气泡或脱皮。

  7性能要求

  7.1耐腐蚀性

  餐桌上用餐具的不锈钢部分表面,在按照附录C所述方法试验后,应符合于a到c的要求。

  a)无横向裂痕,并无长度超过1.5mm的纵向断痕。

  b)在手柄上,大于0.4mm直径的圆状腐蚀面积点或斑块不应多于三点,在其它处大于0.4mm直径〔0.126mm2〕的圆腐蚀面积不应多于三点。

  c)在任何部位上都不应有大于0.75mm直径的圆状面积〔0.442mm2〕的缺陷点或斑块。

  7.2强度

  7.2.1马氏体不锈钢刀刃的刀具和分肉叉

  一个刀具或分肉叉应无裂痕或断裂,当按照附录D所述方法试验后不应大于3º的永久性变形。

另外,手柄、刃部连接处不应松动。

  7.2.2匙、叉、勺和无刃刀具

  任何一个产品在做以下试验时都不应有超过1mm的永久性变形。

  将产品手柄面最高点向上摆放在一平面上,施加的力按相关于总长度的每厘米按0.7N/mm施力。

或施加100N的力,施力连续为10s,在加施加在手柄上的支撑点时〔见图1对匙的示意图〕,应距从支撑表面的边不超过10mm处〔图1略〕。

  7.3手柄连接的牢固度

  产品为非整体结构的手柄,应用可幸免手柄相关于产品其它部分转动的方法连接。

或当产品浸入1000℃的水中10min后,赶忙从刃口方向反向拉,该产品应符合于:

  a)加80N的拉力10s

  b)产品手柄表面面积为大于等于37cm2时,施加一个4.5N·m的按矩。

手柄表面面积少于37cm2的施加一个3.70-0.2N·m的扭矩,扭矩应保持10s。

  7.4刀具刃口的硬度

  刀具刃口部由马氏体制成的产品,在按照ISO6508:

1986试验后,最小硬度应为48HRC,硬度应从距手柄许多于40mm处取得。

分肉叉刃部最小硬度为52HRC。

  8标记和标签

  8.1标记

  每个餐具应有以下合法,可识别标记。

  a)厂名和/商标,或其它可表示制造商或责任提供者的标本。

  b)本标准同以下罗马数字结合使用见6.2:

   Ⅰ指一级镀银层

   Ⅱ指二级镀银层

   Ⅲ指三级镀银层

  c)对无底层不锈钢餐具,本标准的标记应符合:

标志出钢中含有铬的平均百分比;或奥氏体不锈钢,用钢中所含的铬和镍平均百分比标记,如18/10。

  8.2标签

  在销售处应采纳以下信息:

  a)本标准号和餐具符合本于标准要求的说明。

  b)对镀银餐具,是否镀银层是第一、二或三级,或是否基体金属是由铁素体不锈钢或奥氏体不锈钢制成。

  c)对无镀层不锈钢餐具〔除去马氏体不锈钢制成的刀刃〕,是否由铁素体不锈钢或奥氏体不锈钢制成。

  这些信息也能够用印刷在包装上或以标签、标志卡或任何适当方法提供。

附录A〔补充件〕:

镀银层平均厚度试验方法

  A.1原理

  镀银层以化学或电化学方式被溶解,镀层的平均厚度通过由其表面面积、银层的质量和镀层密度运算得出。

  A.2分解溶液

  A.2.1对没有镍内底封衬的镍银镀银层,按由19份体积的浓硫酸,浓度=1.84g/ml和1份的硝酸浓度=1.42g/ml,构成化学分解溶液。

 A.2.2对不锈钢镀银层或没有镍内底衬的镍银的镀银层阳极分解的电解溶液由90g的氰化钠和15g的氢氧化钠加入1L的软化水或蒸馏水制成。

  A.3步骤

  A.3.1样本完全除油,假如需要,还要漂洗和干燥。

样本称重。

用相应的分解液〔A.2.1和A.2.2〕去分解样本镀银层,在流水中彻

  底漂洗、干燥并重新称重。

迅速浸入250g/l的三氧化铬溶液内中和。

  A.3.2化学分解

  要使被分解部分完全干燥,以确保不使水进入溶液,将样本浸入酸混溶液中保持在80±2℃直到全部镀层溶解掉。

  A.3.3阳级分解

  用一个不锈钢做阴极,将样本在室温下浸入电解液中并加上2V到8V的电压,直到全部镀层分解掉。

  A.4结果的表示

  A.4.1运算方法

  运算平均镀层厚度δ,用微米表示,用以下公式:

    

δ=

△m×10000

A×10.5

式中

  △m——是通过分解后的质量缺失量,用克表示,g;

  A——镀银层〔见附录B〕的表面积,用平方厘米表示cm2。

  10.5——是银的密度,用克表示,g。

  A.4.2精度

  该方法及包括附录B给出的方法的精度为±3%,通过分解溶液中银层含量的猎取能得出相应的镀银层的质量缺失量。

附录B〔补充件〕:

测定表面面积的士雷盖尔〔Schlegel〕方法

  B.1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试验产品表面涂上粘性物质,浸渍在装有完全干燥的、统一的尺寸的玻璃粉的一个防水时流床中,可依照粘附在产品上玻璃粉的质量及试验产品的表面镀覆面积的比例关系来运算产品面积。

  玻璃粉的质量和产品表面面积之间的关系用一个标准的规那么形状和面积试件做试验而测得。

  B.2装置和材料

  B.2.1射流床 一个装有玻璃粉的射流床〔B.2.5〕配备可提供流淌空气装置。

或者假如不采纳防水玻璃粉可提供加热的补充空气的装置,其可能采纳电子加热元件的形式。

与接近于床底部,用一可调电压操纵,以充分上升流态粉的温度在50℃和80℃之间。

  B.2.2实验室天平 具有精度为±2mg的称重天平。

  B.2.3升降器 将试验产品从粘附处以20mm/min的速度取出。

 B.2.4粘附剂〔略〕

  B.2.5玻璃粉200mm到250mm等级的,最好为防水型。

  B.2.6面积的不锈钢试件〔至少2个〕如下:

  a)一个大约直径为16mm,长度为100mm圆柱形,玻璃粉每平方厘米的标示质量所代表手柄以外的面积取得。

  B.3步骤

  B.3.1 要使玻璃粉〔B.2.5是指不防水型的〕完全干燥,以确保他们互相不粘在一起。

不防水型玻璃粉干燥,以使其不致从供给空气中重新吸取水分。

应预先加热使射流床在50℃和80℃温度之间,一直到不再有粉粘附在已清洁、干燥的产品上,这些产品被浸渍在射流床内。

通常干燥时刻为1h。

  玻璃粉射流床的温度要保持在50℃和80℃之间直到达到B.3.8所述步骤。

假如彩防水粉,可按B.3.7所述,在环境温度下使用射流床。

  B.3.2连接一细绳,拴在带有环的试验产品上,以在称重时悬挂。

  B.3.3在含甲醇酒精中完全清洗试验样本。

  B.3.4将试验样本浸入粘附剂中〔B.3.4〕,并用升降器以20mm/min的速度取出。

假如仅测手柄表面的面积,就只将手柄浸入粘附剂中。

不承诺试验样品的表面同任何东西接触,直到达到B.3.7时期。

  B.3.5承诺粘附剂干燥60±5min。

  B.3.6称重试验样本到2mg的精度。

  B.3.7在玻璃粉射流床内浸入并连续搅动试验样品为10s±1s。

在浸入期间气流应有足够的力以使粉团上升到床底以上至少40mm的高度。

不要过多浸入悬挂绳。

  B.3.8重新称重试验样本,精确到2mg。

  B.3.9在每个试验样本上要加倍进行试验,在试验样本的每个批量中至少包括二个面积的试件〔B.3.6〕。

  B.4结果的表示

  B.4.1运算方法

   用以下公式运算样品的面积A,用平方厘米表示:

   A=m/QA

式中

   m——是指粘附于试验样本的玻璃粉的质量,g;

   QA——是指相应于粘附剂质量的有关面积相应样本的玻璃粉表面质量密度。

  B.4.2精度

  该方法对所有规格尺寸的餐具精度都为±1.5%。

〔附录C、D、E、F略〕

第三部分:

镀银餐用和装饰用器皿技术要求

110032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 李阳*译 毕志涛校

  1、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原那么上由金属制成的镀银餐具和装饰用凹形器皿的材料和性能的要求。

  这些用具是用在正餐餐桌上。

  对基体金属、凹形器皿预加工到镀银的综合限制做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装饰类别,如花瓶和银杯,并包括如壶、盘、茶壶和咖啡壶、碟和带盖汤盆、蜡烛台、凉酒器等。

  对黄铜、紫铜、镍、银、锡、铅合金及不锈钢凹形器皿镀银规定和其它的镀银铸件的附件也作了要求。

  镀银层的厚度规定为一、二、三级。

这些喷镀也能够用漆膜爱护。

  本标准不适用完全由贵重金属、黄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