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02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7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docx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题复习资料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

材料二: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材料三: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

隋朝。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答案:

实行八股取士(要求答卷为“八股文”)。

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答案:

说明了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意思接近即可)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

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答案:

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

与之对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

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强化皇权。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

答案: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宰相的权力,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

……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

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

答案: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

特点:

和平、公平(言之有理即可)。

积极影响: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答案: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造船业发达;郑和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勇于探索的精神;明成祖的支持;等等。

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取得了一些成效。

至明朝中期,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

材料二:

如图。

(1)材料一中的“倭”指的是哪个国家?

“至明朝中期,倭寇又猖獗起来”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日本。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的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2)材料二连环画中的故事的结果怎么样?

你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结果: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最终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原因:

广大人民的支持;“戚家军”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戚继光个人的领导才能等。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反抗外来侵略,而且不追求个人功名的高贵品质和甘为祖国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史》

材料二:

郑成功接受荷兰投降图。

材料三:

2016年6月12日,第四届南安郑成功文化节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福建南安市举行。

一直以来,郑成功以“民族英雄”之名在台海传颂,在两岸民间更是发展成为“坚守中华传统,弘扬民族之光”的民间信仰,有着众多信众和祭拜团体。

(1)材料一中的“贵国”指的是哪国?

“为贵国所踞”是什么时候什么形势下发生的?

答案:

荷兰。

明朝末期国势衰败。

(2)材料二中的情景发生在哪一年?

你怎样评价郑成功?

答案:

1662年。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3)清政府进入台湾后,设置了什么机构?

有什么作用?

答案: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4)材料三中海峡两岸共同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说明了什么?

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案:

说明海峡两岸人民都非常崇敬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可以加深两岸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等。

(言之有理即可)

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西藏】

(1)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顺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先后赐予西藏宗教首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等。

【回部】

(2)清代的回部指的是哪里?

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哪位皇帝平定了这里爆发的大、小和卓叛乱?

清政府为什么能迅速平定这次叛乱?

答案:

回部是指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乾隆帝。

大、小和卓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丧失民心;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等。

(3)清政府在平定回部叛乱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

答案: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今天某些分裂分子妄图将上述地区从中国分裂出去,对此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

西藏和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等。

(言之有理即可)

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翰林院庶吉士徐骏的诗集里有“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1)材料一中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朝的统治者采取的一项措施也起到了类似的效果,你知道是什么措施吗?

答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了思想控制。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材料二中的雍正帝为什么处斩徐骏?

这件事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统治政策?

答案:

雍正帝认为他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诗句有“怀念明朝,对清朝不满”之意。

大兴文字狱。

(3)材料二中的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实行材料二中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为了达成此目的,雍正皇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加强君主专制。

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贸易络绎不绝。

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一中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为什么?

谁为开拓这条“通道”作出了突出贡献?

答案:

丝绸之路。

张骞。

(2)材料二说明唐朝采取的是怎样的对外政策?

请你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则史实。

答案:

开放的对外政策。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一种什么心态?

基于这种心态,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这一政策的评价。

答案:

妄自尊大(言之有理即可)。

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

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

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

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

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

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

答案:

960年。

陈桥驿。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

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

答案:

政策:

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

积极作用: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二: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西夏虽屡胜但均系惨胜,掠夺所获也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双方决定议和,并达成协议。

(1)材料一中的“宋朝皇帝”是谁?

他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到哪里督战?

答案:

宋真宗。

澶州。

(2)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这一协议的签订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

澶渊之盟。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3)材料二中西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西夏为什么在战争屡屡获胜的情况下与北宋议和。

答案:

党项族。

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4)材料二中的“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协议”与材料一中的“协议”在内容上有何共同点?

答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北宋都要给对方岁币。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两个协议?

答案:

两个协议对宋朝来说都是屈辱的,都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

(言之有理即可)

十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太祖统一女真各部后,起兵抗辽,声威大震。

北宋君臣想乘机恢复辽所夺的燕云诸州,遂遣使赴金与之结盟,相约夹攻辽国……攻燕之战把宋朝的腐朽虚弱,暴露无遗。

灭辽后,金兵挥师南下掳北宋二帝及宗室而去,北宋灭亡。

材料二: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王墓阙上的楹云

(1)材料一中“太祖”是谁?

他为女真族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什么重要贡献?

答案:

阿骨打。

他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建立女真政权,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使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2)材料一中的“北宋二帝”指的是哪两位统治者?

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宋徽宗、宋钦宗。

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无能、决策上的失误等。

(3)材料二中的“忠骨”指的是哪位将领?

他为抗金作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

岳飞。

他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等。

(4)材料二中的“佞臣”是谁?

千百年来,人们为什么痛恨他?

答案:

秦桧。

因为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十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金朝军队在百万以上,比蒙古多出10倍,当时有人曾说:

“金朝如海,蒙古如一掬细沙。

”在蒙金战争中,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在政治上以反抗压迫为号召……成功地运用了借道于宋、联宋灭金之策……宋蒙军队协力围困蔡州。

蔡州被困三个月,弹尽粮绝,被宋蒙军队攻陷,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

材料三:

天苍苍百年征战,野茫茫三代风流,草原苍狼,前赴后继,成就惊天大业。

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国的创立者。

他结束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

(1)材料一中的人物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是谁?

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答案:

成吉思汗(铁木真)。

他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2)结合材料二说说在蒙金战争中,蒙古能够以少胜多打败金的原因有哪些?

在此之前蒙古军队还灭亡了哪个政权?

答案:

政治上以反抗压迫为号召;成功地运用了借道于宋、联宋灭金之策等。

西夏。

(3)材料三赞颂的历史人物是谁?

他在继承汗位后,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了哪些发展举措?

答案:

忽必烈。

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等。

(4)材料三赞颂的历史人物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统一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三.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元宣政院印

(1)图一反映了哪朝的政治制度?

此政治制度以什么为参照而确立?

答案:

元朝。

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

(2)图一中的“枢密院”与“御史台”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当时的“行中书省”一共有多少个?

在行省之下,还设置了哪些行政区划?

答案:

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10个。

路、府、州、县。

(3)图二中的印章体现了元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在东南地区,元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管辖?

答案:

西藏。

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十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开皇九年隋朝渡江南下,陈后主贪图享乐,怯懦无能……隋军很快攻下建康,陈朝灭亡……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政府修建了许多粮仓……他临终时,天下仓库的积储可供全国五六十年正常使用。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开皇九年”指的是哪一年?

这一年,“隋军攻下建康,陈朝灭亡”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589年。

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材料二是我国隋朝大运河的示意图。

请写出图中的这四个字母所表示的城市。

A.涿郡 B.洛阳

C.长安 D.余杭

(3)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有人认为材料一中这个繁盛局面与材料二这个水利工程的开通也有密切联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同意。

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为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意思相近即可)

十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时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派遣的中正官按出身、品德等方式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但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材料二:

大业二年,隋炀帝增设进士科。

当时秀才试方略、进士试时务策、明经试经术,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

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

(1)材料一所提及魏晋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为改变这种局面,隋文帝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答案:

门第出身。

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材料二中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的创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科举制度。

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你认为材料二中的这种选官制度与材料一中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相比哪种更好?

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材料二中的科举制度更好,因为科举制度使门第出身低的读书人,也可以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当官,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言之有理即可)

十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经常以亡隋为诫,注意叮咛自我克制欲望,嘱咐臣下莫恐上不悦而停止进谏,励精图治……到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材料二: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哪些贤臣的辅佐?

(至少写出两位)

答案:

贞观之治。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

在她的统治期间,她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巩固统治和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等。

(3)材料三中的诗歌是对唐朝哪个繁荣盛世局面的描述?

材料二中人物在材料一和材料三两个治世局面中间起什么作用?

答案:

开元盛世。

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她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三位唐朝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有何共同之处?

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

答案:

共同之处:

注重选拔人才。

启示:

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等。

(言之有理即可)

十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这支队伍,除了携带着大量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及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

材料二:

唐太宗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盖恩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仇敌。

(1)材料一中文成公主出长安前往吐蕃嫁给了哪位赞普?

这位赞普对吐蕃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答案:

松赞干布。

他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材料二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当时,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答案:

开明的民族政策。

“天可汗”。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的民族政策对今天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答案: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等。

(言之有理即可)

十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中的韩愈推崇的是哪两位诗人?

这两位诗人分别享有怎样的赞誉?

答案:

李白、杜甫。

“诗仙”“诗圣”。

(2)材料二中图一出自哪位唐代书法家的手笔?

请列举另外一位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答案:

欧阳询。

颜真卿或柳公权。

(3)材料二中图二是哪一位画家的哪一部代表作?

他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答案: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4)你认为唐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政策较为开明,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