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52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word版 含答案.docx

江苏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5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彼此是▲的,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

这一观点虽说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却相当荒谬。

看看钱钟书看看林语堂看看胡适,他们都是▲的文化大师,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他们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驳斥。

可想而知,随着高考英语分数的下降,学校对英语的教学将会弱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降低。

这一切,完全与时代的发展▲,是不折不扣的倒退。

这种倒退,令人担忧。

A.针锋相对学富五车南辕北辙B.针锋相对学贯中西背道而驰

C.势不两立学贯中西背道而驰D.势不两立学富五车南辕北辙

2.下列诗句与“秋草独寻人去后”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海燕双栖玳瑁梁          B.长堤春水绿悠悠

C.寒林空见日斜时          D.孤城遥望玉门关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欢迎光临阳光小区,这是我公司近年来鼎力打造的又一绿色生态小区!

B.本人才疏学浅,刚才一些想法仅是一孔之见,接下来还请在座大方之家批评指正!

C.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向母校致以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永远年轻,永葆生机!

D.值此良辰吉日,正是犬子金榜题名时,感谢各位亲朋亲临祝贺,不胜感激!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

①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

②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③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

④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

⑤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

A.①③②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④①③②⑤ D.④⑤②①③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把它作前进的路标,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B.有人亦步亦趋,只知道生搬硬套,不顾自身的实际

C.生活中不同的人对待成功者的经验态度也不尽相同

D.将成功者足迹视为路标实际上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

成功者的足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柳宗元

⑴崔生足下:

辱书及文章,辞意良高,所向慕不凡近,诚有意乎圣人之言。

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

辞之传于世者,必由于书[注]。

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

道之及,及乎物而已耳。

斯取道之内者也。

⑵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

吾子之所言道,匪辞而书,其所望于仆,亦匪辞而书,是不亦去及物之道愈以远乎?

仆尝学圣人之道,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

恨与吾子不同州部,闭口无所发明。

观吾子文章,自秀士可通圣人之说。

今吾子求于道也外,而望于余也愈外,是其可惜欤!

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复云尔也。

⑶凡人好辞工书者,皆病癖也。

吾不幸蚤得二病。

学道以来,日思砭针攻熨,卒不能去,缠结心腑牢甚,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

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

斯固有潜块积瘕,中子之内藏,恬而不悟,可怜哉!

其卒与我何异?

均之二病,书字益下,而子之意又益下,则子之病又益笃,甚矣,子癖于伎也。

⑷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酸咸者,不得则大戚,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

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吾虽未得亲爱吾子,然亦重其来意之勤,有不忍矣。

诚欲分吾土炭酸咸,吾不敢爱,但远言其证不可也,俟面乃悉陈吾状。

⑸未相见,且试求良医为方已之。

苟能已,大善,则及物之道,专而易通。

若积结既定,医无所能已,幸期相见时,吾决分子其啖嗜者。

不具。

宗元白。

(选自《唐宋八大家诗文集》)

[注]书:

书法。

“唐世重文章,尤重书法。

其试士,以身、言、书、判拔萃,乃得为近职。

故黯以文章、书法为问。

”(《唐宋文醇》编者为本文所加注)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假:

借助

B.愿斯须忘之而不克,窃尝自毒毒:

加害

C.均之二病,书字益下均:

权衡

D.但远言其证不可也证:

病症

 

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诚有意乎圣人之言/曷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B.然圣人之言,期以明道/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谏太宗十思疏》)

C.吾且不言,是负吾子数千里不弃朽废者之意/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报任安书》)

D.今吾子乃始钦钦思易吾病,不亦惑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世因贵辞而矜书,粉泽以为工,遒密以为能,不亦外乎?

(4分)

⑵身虽穷,志求之不已,庶几可以语于古。

(3分)

⑶其亲爱之者不忍其戚,因探而与之。

(3分)

9.作者为什么要对崔黯阐述“为文之道”?

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文字,用自己话概括作答。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题君山忆钱塘江

(唐)雍陶(宋)李觏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前山日半衔。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着淡红衫。

⑴雍诗中“沉沉”和李诗中“隐隐”各自描写了什么?

(2分)

⑵两诗结句都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

⑶从动与静的角度看,两诗的描写各有侧重,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⑵▲,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告子上》)

⑶▲,何不改乎此度?

(屈原《离骚》)

⑷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

⑸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诸葛亮《出师表》)

⑹▲,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⑺不矜细行,▲。

为山九仞,▲。

(《尚书·旅獒》)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西敏大寺(节选)

[美]华盛顿·欧文

①时方晚秋,气象肃穆,略带忧郁,早晨的阴影和黄昏的阴影,几乎连接在一起,不可分别。

岁云将暮,终日昏暗,我就在这么一天,到西敏大寺去散步了几个钟头。

古寺巍巍,森森然似有鬼气,和阴沉沉的季候正好调和;我跨进大门,觉得自己已经置身远古,相忘于古人的鬼影之中了。

②我是从西敏学校的内庭走进去的,先走过一条弧顶的矮矮的长廊,墙壁很厚,墙上有圆孔,略有光线透入,廊中幽暗,似在地底行走。

黑廊尽头,我远远地可以看见里面的拱廊。

我从当年僧院遗址那条路进入古寺,景象分外凄凉,我心也更适宜于往凄凉方面冥想了。

拱廊仍旧保留几分当年的幽静出世之慨。

灰色的墙壁受霉气所蒸,已经显得斑斑驳驳,年代已久,颓坏之象,也很明显。

墙上长了一层白苍苍的苔藓,非但上面的碑文不可读,连骷髅像以及别种丧用标志都模糊不清了。

弧顶上布满雕刻花纹,可是斧钻的痕迹,也已模糊;拱心石上面雕有玫瑰花,可是当年枝叶茂美之状,已经不可复见。

每样东西都可以看出年久衰败之象,可是即使处在颓朽之中,依然不乏动心悦目之处。

③一道带有秋意的黄色阳光,正从拱廊的方场上空倾泻下来,照耀着场中央一块稀疏的草圃,同时把拱廊的一角抹上一层阴郁的光辉。

从拱廊之间,向上望去,可以瞥见一抹蓝天,或一朵游云,还有那镀着阳光、伸向碧空的寺顶尖塔,也巍然在目。

④我踯躅于拱廊之间,时而默想着这幅辉煌和颓败的景象,时而竭力去辨认那些刻在墓石上的碑文。

我脚下的铺道都是墓石砌成,墓石上有三个浮雕像吸引我的注意,雕工很粗陋,经过好几代人的践踏,差不多已磨损殆尽。

这是早先三位寺院住持的遗像,他们的墓志铭都已磨光,只剩下三个名字,这三个名字也无疑是后来重刻的。

我停留了一会儿,对着古人这些残缺不全的遗迹,不禁幽然沉思。

它们就像几艘烂船,被时间的洪流冲到了遥远的此岸:

它们并不告诉你什么故事,只表示这几个人曾经活过,现在已经不在。

假如它们含有什么道德方面的教训,那只讽示那种希望死后还能受人尊敬,能借着墓志铭长存下去的骄傲心理,是如何的空虚。

再过些时候,连这些残存的记录都会消失,纪念碑也将不成其为一件纪念物了。

我正俯视着这几块墓石,耳旁突然传来大寺的钟声,回荡墙壁之间,整个拱廊都响起了回声。

墓地里传来的钟声,听起来真叫人有悚然之感,它警告你又是一个钟头过去,时光的消逝,就像一个大浪,在不停地把我们卷向坟墓。

我继续前进,来到一扇通往大寺内院的拱门之前。

我跨步入内,里面的建筑在拱廊的衬托之下,益显其宏伟,给人深刻的印象。

游客抬头一望,看见一根根庞大的圆柱,圆柱上面架着高不可攀的拱梁,不由心惊肉跳;这些建筑也是人类手工所造,但是人在廊柱下面漫游,好像缩小得微不足道了。

这座大寺空旷幽暗,使人生出一种深刻而神秘的敬畏之感。

 

⑤现在这些伟人只是横七竖八地挤在泥土之中。

他们在世之时,堂堂英国都不足以供他们的驰骋,如今在遵照经济的原则下,他们只分得那么小的一块土地,那么贫瘠而黑暗的一个角落。

他们曾企图使自己的英名占有世世代代人的思想,获得人人的敬羡,如今他们的坟墓上,却千方百计地雕出种种装饰,只为了吸引游客偶然的一顾,免得在短短的几年之中,就把他们的名字忘怀。

看了这些,想到人生的虚空,我又几乎忍不住要惨然一笑了。

(夏济安译)

12.第一段用语典雅、情景交融,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6分)

13.第三段写了西敏大寺周围色彩明丽的秋景,请分析其作用。

(4分)

14.解释第四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5.探究作者游览西敏大寺时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想。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

我还在找寻。

——电影《太平轮》上映之际新华网记者专访吴宇森

王志艳

12月2日,耗时七年之久的电影《太平轮》上映。

在首映之际我们新华网记者专访了导演吴宇森,以了解他倾入到《太平轮》中的思考。

新华网:

您以《日瓦格医生》的标准来拍《太平轮》,为什么选择表现动荡年代的爱情?

  吴:

《日瓦格医生》拍得非常的真挚、浪漫,我觉得无论世界、时代有什么样的变化,爱情是永恒的。

动乱年代能坚守一个爱的承诺那是非常珍贵的,不管是在六十年前还是现在,只要心里存着一份浪漫,都能诞生出感动人的爱情故事。

  新华网:

《太平轮》里三条爱情故事是否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

  吴宇森:

是的。

电影里有台湾年轻人跟日本女孩子的爱情、国民党军官与上海富家小姐、最底层风尘女子与小兵的故事,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跨越身份、跨越民族、跨越空间的三种爱情。

电影故事虽然发生在那个年代,但爱情这个主题在任何年代都是不变的。

  新华网:

这是您首部“女性题材”电影作品,在拍摄处理方式上与男性题材有什么不同?

  吴宇森:

其实我用的技巧、风格、拍摄方式跟我拍男性电影基本上没有分别,只是没有太多暴力的东西。

拍爱情片是我好多年的梦想,我觉得我拍女性故事一样会感动很多人。

我对女性一直是有一份敬意的,透过这部电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女性。

《太平轮》有很好的剧本、很好的演员,拍摄的过程我也感受到她们的勇气、艰难。

我发现女性表达起真情义来比男性更强烈,尤其是对爱的坚持,表现得很坚强。

  新华网:

您在筹备《太平轮》的时候生病住院休养了很久,这段生病经历是否让您有新的感悟并融入了电影?

  吴宇森:

在开拍前,我生了一场重病,被查出来患有淋巴癌。

那么多年一直在拍电影、工作,倒是难得有那么长一段休息、静养的时间,感受到生命很可贵。

而且,我生病期间太太和孩子们给了我非常好的照顾,很感谢他们,这份爱让我很感动。

这让我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在拍《太平轮》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刻画角色们在亲人间、夫妻间爱的感觉。

  新华网:

《太平轮》里不乏灾难片式的场景,除了制造视觉奇观外,您认为“灾难片”表达的更深层内容应该是什么?

  吴宇森:

灾难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人生有很多挣扎,人性的博爱、自私、贪婪,险恶在这部片子里都会有体现。

太平轮不仅仅是一个灾难片,不是全部的故事都发生在太平轮上,从抗战到内战有很多元的情景。

电影更强调的是人物和命运的对抗,人怎样在困境中挣扎求生,最终找到他们的希望。

  新华网:

您曾说拍《英雄本色》的年代,是想给年轻人传递旧有的“道义、风骨”这类好的价值观。

在这个年代,《太平轮》包括《赤壁》想传递给年轻人的价值观又是什么?

  吴宇森: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那是一个考验的年代,虽然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感觉那时候的人比较单纯一点,特别在患难时会显示出人身上可贵,困境里互相关怀、支持、充满同情心。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隔阂一些,当年的《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其实想表达的也都是旧时代那种情怀。

现在社会变化蛮大的,经济发展得很好,很多人注重追求经济利益,追求很快的成功,不好说是急功近利。

信息越来越集中,技术直来越发达,但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好像薄弱一点。

希望他们看了电影之后,不妨浪漫一下,把脚步放缓,表达一下自己的爱,让生活更充实。

  新华网:

迈入电影生涯的第四个十年,还有哪些想要实现的愿望?

  吴宇森:

希望能拍出真正的中国电影。

我觉得《太平轮》《赤壁》还不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我还在探索、思考中国的电影要表现什么。

我们的历史、文化,我们的行为、道德标准怎么样通过电影去表达出来。

特别是怎么样树立自己的风格,过去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港片,这是台湾电影,但现在还没有让人家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电影的。

(2014年12月2日新华网,有删节) 

16、《太平轮》这部电影主题是什么?

又是如何体现的?

(6分)

17、在当今这个时代,《太平轮》要向我们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

(6分)

18、吴宇森导演在自己的四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已经实现和希望实现的愿望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梭罗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

(10分)

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之贱哉!

选自《文心雕龙·知音》)

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3处)(3分)

21.《文心雕龙》是中国▲(朝代)文学理论家▲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2分)

22.作者列举秦始皇、汉武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古来文学批评存在“”的现象(限四字)。

(2分)

23.《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早期游梁时所作,此赋极铺张扬厉之能事,词藻丰富,描写工丽,散韵相间,标志着汉大赋的完全成熟。

(3分)

A.王褒B.扬雄C.司马相如D.枚乘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虎牢关之战最为出色。

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这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

B.《白光》《孔乙己》都是控诉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作品,但作者在《白光》中对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而可鄙的陈士成作出了比对孔乙己更严厉的批评。

C.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着《哈姆莱特》全篇。

哈姆莱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D.《子夜》以典型的半殖民地城市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的矛盾为主线,向人们展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卷。

E.《茶馆》中贯穿全剧的重要人物,除了掌柜王利发,还有正直善良、敢作敢为的旗人常四爷,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刘麻子等。

25.简答题(10分)

(1)“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支曲子是小说《红楼梦》大观园里众多女子悲剧命运的概括。

其中“为官的”“富贵的”“有恩的”“无情的”“欠命的”“欠泪的”分别是指哪个女子?

(6分)

▲▲

(2)《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鲨鱼”“狮子”的象征意义。

(4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

比如我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

这样,我的注意力就迁到别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

而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因为在崭新的环境中,我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的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所以我能见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情,如果你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象。

袁子才尝刻一方“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看他的口吻是多么自豪!

但是钱塘苏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伟人?

她原来不过是南朝的一个妓女。

和这个妓女同时的人谁肯攀她做“乡亲”呢?

当时的人受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从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利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

我们在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它们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

花长在园里何尝不可以供欣赏?

他们却欢喜把它摘下来挂在自己的襟上或是插在自己的瓶里。

许多人如果不知道周鼎汉瓶是很值钱的古董,宁愿要一个不易打烂的铁锅或瓷罐,不愿要那些不能煮饭藏菜的破铜破铁。

这些人都是不能在艺术品或自然美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艺术家和审美者的本领就在能不拿盛酒盛菜的标准去估定周鼎汉瓶的价值,知道在美的事物和实际人生之中维持一种适当的距离。

(选自朱光潜《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有删改)

26.前两段分别从哪两个角度阐明距离与审美的关系?

请加以概括。

(4分)

27.“它们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5分)

28.据报道,从前有一个乡下人看戏,看到演曹操的角色扮老奸巨猾的样子惟妙惟肖,不觉义愤填胸,提刀跳上舞台,把他杀了。

请结合本文观点,对乡下人的行为表明你的态度并作出简单评析。

(6分)

 

2015江苏高考压轴卷

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而“势不两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语境是“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这不是敌对的双方,也不是“不能同时存在”,而是人们对这两者的学习方面存在严重分歧,故选“针锋相对”较好。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而“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而语段中所举的“钱钟书、林语堂和胡适”的事例都是说明“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而非单纯指他们的学问大,故选“学贯中西”更合适。

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指自身的行动与自己的目标相反;而“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是指某人的做法方向和应遵循的大众化的目标相反。

而语境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反,据此应该是“背道而驰”。

2.C(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的诗句,“秋草”对“寒林”,“人去”对“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结果是“空见”,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其他句都不对仗,故选C。

3.A(“鼎力”,全力的意思,但一般是对人有所请托,表示感谢的敬词,不能用于自己这一方面。

4.C(整个语段是以穿镇而过的河作为参照系来描写的,所以第④句放在开头较好,故在“C、D”两项中选择,②和⑤,很明显应该是先有炊烟,接着再写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因此选“C”。

5.D(漫画中两个人,一个是沿着足迹的方向在边上快跑,一个是弯腰低头循着足迹,亦步亦趋,据此漫画的理解ABC是合理的,D项中“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3分)B(毒:

悔恨)

7.(3分)D(乃:

副词,竟然、却。

A.乎:

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B.以:

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而”;C.且:

连词,如果/副词,暂且。

8.⑴(4分)当今世人因为重视文辞而注重(或:

崇尚)书法,把刻意雕饰文辞视作工巧,把书法的雄健缜密作为能事,这不就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了吗?

评分建议:

句意,1分;“矜”、“粉泽”“遒密”各1分。

若整句译文末尾缺失了问号,在照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我)虽然自身处境困窘,但学习圣人之道的志向从未放弃,希望能够对圣人之道有所了解。

评分建议:

“穷”“已”“庶几”,各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照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⑶(3分)那些亲近他、怜爱他的人不忍心让他伤心,于是就找来土炭、酸咸之类的给他。

评分建议:

句意,1分;“亲爱”、“戚”各1分。

9.(3分)⑴世人只重视文辞、书法,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⑵崔黯所理解的“道”只停留在文辞、书法上;⑶回报崔黯向自己求教的诚意。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译文:

崔生足下:

承蒙您寄来书信和文章,我看了后觉得这些文章的文辞和意境都很高超,你的志向很不平凡,确实在有意学习圣人的言论。

然而圣人的言论,是期望用来阐明道的,学习的人务必探索其中的道,不要一味追求它的辞藻。

文辞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必须通过书写。

道要借助文辞才能阐明,文辞要借助书写才能流传,总之是归结于道罢了。

道的作用,全在于有益于社会罢了;这样才能把握住道的内在实质。

当今世人因为重视文辞而注重(或:

崇尚)书法,把刻意雕饰文辞视作工巧,把书法的雄健缜密作为能事,这不就背离了探求道的本质了吗?

您所谈的道,不是文辞就是书法;希望我对您谈的,也不是文辞就是书法,这不是离开对社会有益的道更加远了吗?

我曾经致力于学习圣人之道,虽然自身处境困窘,但学习圣人之道的志向从未放弃,希望能够对圣人之道有所了解。

遗憾的是与您不在同一地区,无法在一起探讨阐明圣人之道。

我看了您的文章,感到您原是个很聪明的人,能够通晓圣人的言论。

现在您探索的却脱离了道实质只追求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希望我告诉你的更是一些细枝末节,这岂不是太可惜了吗!

我如果还不说,那就辜负了您在几千里外不嫌弃我这无用之人的深情厚谊,所以还是谈了谈这些看法。

大凡人喜爱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