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56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docx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

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练习+(大范围复习)

一、教育心理专题往年试题

填空(6小题,共16分27题)

1、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第一信号)的系统。

2、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由)。

4、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纲"。

5、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望)。

6、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7、一个产生式可以表达为(如果)……,(那么)……。

8、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可以看作(记住)。

9、从下图可以看出,在正态分布的左右3S范围里有(99.86)%的人口。

10、(图式)好比一个气球,(同化)好比不断充气。

11、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心理旋转)和(意象扫描)。

12、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13、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为(个体差异=Xi-`X)。

14、下图的A表示(短时或工作记忆);B表示(长时记忆)。

15、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1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社会"一词的基本义是(交际/人际交往)。

17、桑代克猫实验可以概括为学习即(尝试-错误)。

18、根据帕特,儿童游戏可以分为(非交往性单独游戏)、(平行游戏)以及19、联合与合作游戏。

20、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21、一个分化过程就是一个(辨别)学习过程。

22、回忆就是把有关信息从(长时)记忆调到(短时)记忆里来。

23、C-类教学内容是(难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24、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25、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实例

26、在皮亚杰看来,只有同化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有(量)的变化。

27、意象的物理模拟性典型地表现为(心理旋转)和(意象扫描)。

选择

1、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

A.否认质的差异B.无视质的差异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D.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

2、"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B)做的。

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这是描述(C)强化的。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B)。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5、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D)。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D.一致性效度好

6、经典条件反应学习理论起源于(A)研究。

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斯金纳D.托尔曼

7、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8、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9、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

A.矛盾型B.回避型C.紊乱型D.安全型

10、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C)染色体。

A.23对B.46条C.23条D.46对

11、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

A.同化B.顺应C.适应D.平衡

12、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A.前运算阶段后期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1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1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B.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项行动。

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项行动。

15、"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是描述的(C)。

A.固定比率强化B.可变比率强化C.固定时距强化D.可变时距强化

1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精制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组织没有这种倾向。

B.组织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精制没有这种倾向。

C.精制和组织都没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D.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17、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C)做的。

A.斯金纳B.托尔曼C.柯勒D.廷克利泡夫

18、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19、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A)。

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B.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C.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而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D.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20、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C)。

A.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B.学习是逐渐进步的

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D.没有进步就表明没有学到或学会什么

21、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A)分数。

A.顺序B.名义C.区间D.比率

22、从正态分布的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差包括了(B)人口。

A.13.59%B.34.13%C.50%D.68.26

22、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D)。

A.重复促进成绩B.重复比反馈更重要C.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2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DNA里有染色体。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DNA;DNA里有基因。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DNA

24、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A.质的差异B.量的差异C.程度的差异D.特质的差异

25、更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B)的观点。

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茨基D.班杜拉

26、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C)。

A.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B.学习是逐渐进步的C.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

D.没有进步就表明没有学到或学会什么

27、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C)。

A.矛盾型B.回避型C.紊乱型D.安全型

简答(2小题,每题14分,共28分8题)

1、测量的结果为什么通称为"分数"?

简要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因为

(1)科学的或好的测量通常用数字表示结果(2.5分);

(2)虽然测量的结果也可以是文字的,可是文字分数都可以转换成数字的(2.5分)。

所以中文采用了"分数"这个词。

(1分)

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为:

(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甚至可以只有两级。

(2.5分)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

(2.5分)(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

(3分)

2、论"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里"及其教学含义。

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如果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5分)。

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地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5分)。

所以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4分)

3、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

(2分)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

(2分)第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教育,受父母或家庭内主要的教育承担人的知识水平和类型的制约。

(2分)家庭环境影响的上述3个方面还可以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组合,甚至出现奇异的变式。

(3分)

家庭教育对儿童发展在扩大儿童个体之间差异的同时,也在缩小个体差异。

(2.5分)总之,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特别在儿童的知识、能力、才艺、行为格调、精神风貌诸方面形成多样性差异。

(2.5分)

4、大一统产生式的长处和短处

合成后的特别是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

(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

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

(4分)

(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

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

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

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

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

(6分)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

(4分)

5、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及尝试的类型。

尝试-错误的含义如下:

(1)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1分);

(2)尝试难免产生错误(1分);(3)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1分);(4)足够多的尝试就会排除足够多的错误,达到最终的成功(1分);(5)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结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

(1分)

尝试的类型有:

(1)初始的尝试可以是有目标、有计划的。

这样的学习情景最典型地表现在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中。

(3分)

(2)初始的尝试也可以是有目标而无计划的(桑代克猫即如此),或者是部分有计划的。

这样的学习情境尤其符合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经典定义。

(3分)(3)初始的尝试行为还可以是无目标、无计划的"瞎捣鼓"。

(3分)

6、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什么?

并略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

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3分)。

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3分),这对于搞好实际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1)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时(4分);

(2)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4分)。

 

7、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指的什么?

它包括哪两种情况?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知识的使用,表现为回答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

(3分)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3分);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3分)。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善于,都具备(3分)。

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2分)。

8、A、B类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个体差异?

最小基本行为目标(A类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先把这样的个体差异引向时间维度(1分),即允许不同的学生可以有快有慢地达成目标(1分),然后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消除个体差异(1分),即确保所有学生都达成教学目标(1分)。

为了做到后一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方法,以期在恰当估计的时间点上完成教学(2分)。

行为发展目标(B类教学目标)就不满足于人人都能达到的低标准(2分),因此也就不以时间维度来消除个体差异(2分)。

相反,行为发展目标把个体差异导向成就维度(2分),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做出更好的行为表现,去追求卓越(2分)。

论述(2小题,每题16分,共32分8题)

1、试论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是如何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

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很少有家庭可以独立地完成(3分)。

因此若任由家庭对其子女任意实施教育,那么儿童少年之间在上述3个方面会有更大的个体差异(3分)。

现在,义务教育制度要求学校普遍地对儿童少年实施上述三方面的教育,于是在这些方面就缩小了个体差。

(3分)

(2)儿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会很大,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异(2分)。

虽然极少数家庭的教育水准会高于普通学校,但是从全社会看,家庭教育的平均水准是相当低的(2分)。

但是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帮助大部分无力承担子女教育的家庭实施对下一代的教育,这就提高了全社会基础教育的水准,缩小了个体差异(3分)。

2、试述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以及模仿学习的普遍教育意义。

班杜拉把儿童进行社会学习的方式归结为模仿,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是观察。

所以,"模仿学习"和"观察学习"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术语。

(1分)这个过程有4个阶段:

(1)注意。

(1分)这可以从学习者和"指导者"两方面说。

从学习者一方来说,要进行观察学习,则首先要集中注意于榜样;从"指导者"一方来说,要引发观察学习,则首先要使学习者集中注意于榜样,班杜拉强调后一方面。

(1分)

(2)保持。

(1分)学习者主要采用意象和语词两种方式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

(1分)(3)复制。

(1分)在这一阶段观察学习者试着做出或比划那些行为,而不是真正的使用,表现为"闹着玩儿",(1分)(4)动机。

(1分)学习者在什么时候会把模仿到的行为付诸实用。

这取决于环境条件和个人主观的认识和欲望的综合作用。

(1分)

模仿学习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

(1)模仿学习基于人的天性,带有好奇玩耍的游戏性质。

(2分)

(2)模仿学习带有克服心理障碍的功能。

(2分)

(3)在一个法制、文明的社会里,儿童模仿到的大量行为是好的。

(2分)

因此教师就需要了解模仿学习的心理过程,要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学习。

(1分)

3、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3分)。

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2分)。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

(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3分)

(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分)(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3分)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2分)

4、试述A、B、C类教学内容含义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A-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易把握的。

A-类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最小基本行为目标;(2分)B-类教学内容是易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B-类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行为发展目标;(2分)C-类教学内容是难说明的和难把握的。

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非行为发展目标。

(2分)无论参照我国整个学校教育层级,还是参照小学教育,C-类教学内容总是构成最大的教学领域。

(1分)

A-类教学内容的特点:

(1)边界分明、单元小,是此即非彼。

(1分)

(2)对后续学习具有"致命基础性"的特点。

(1分)(3)教学项目一定数量少。

(1分)(4)教与学可在短时间里完成。

(1分)

B-类内容的教学最典型地体现在音乐、舞蹈、体育、美术、书法等才艺的教学与训练中。

因此抓好B-类内容的教学将最能体现学生因受学校教育而发展的成果特色性和多样性。

(2分)

C-类教学内容的特点是:

(1)学习内容难以列出确定的行为单元。

(1分)

(2)即使能够说明行为项目,也无可周全。

(1分)(3)C-类内容的教学真正要求掌握的是教师言说以外的内容,是在课堂以外新情境里遇到的知识,因此需要掌握的C-类内容是无穷多样的,所以也就无法事先说明的。

(1分)

 

5、举例说明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

学校教育教学中宜用等第分数的情况至少有如下几种。

(1)当某一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没有很多个体差异时宜用等第分数,甚至可以只有两级如"达到-稍欠",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算术成绩就可以这么做(4分)。

(2)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实际上是有很多个体差异的,但是我们没必要了解得这么细,那么也可以采用等第分数。

比如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科目(4分),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提供在平均水平上优于家庭教养的教育,在于让学生活动起来,而不是为了细究个体间的差异,那也就没必要采用连续分数,而只需列出若干粗大等级就行了(4分)。

(3)如果一项特质的表现从理论上讲会有很多个体差异,但是我们难以制订规则来精细地测量它们,并且当我们的目标是察看普遍的共同性时,那么连续分数也是不必要的,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就行了,比如测量学生的操行(4分)。

6、为什么说同伴交往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并简述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同与异。

首先,同伴可以满足儿童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2分)。

其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2分)。

第三,同伴关系有助于儿童获得熟练成功的社交技巧(2分)。

第四,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2分)。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之处,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2分)。

不同之处,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之类(3分)。

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3分)。

7、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3分)。

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3分)。

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2分)。

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

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2分)。

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2分)。

这样,当学生真地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2分)。

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2分)。

8、试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教育含义。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和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或"扶助"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3分)前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智力作业。

"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说法就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含义。

因此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出很多儿童在成人或更加训练有素的同龄人帮助下,能够完成不能独立应付的作业(3分)。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改变了传统的学校教学观。

后者讲究作业难易适中,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学生的学习仍然局限在实际达到的水平之内。

但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针对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而教,重视教学发展学生的潜能。

(4分)

于是,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把辅助学生学习视为必要的教学环节,于是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3分)。

为落实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学就应该向学生提供具有智力挑战性的作业,它们稍微超出学生现有的能力,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形成冲突,以激励学生寻求教师的指点,开展同伴讨论,在相互合作中完成这样的作业(3分)。

二:

教育心理专题练习题(答案)

填空或单选(题后数字为答案参考页码)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说明:

在遗传和环境都正常的情况下,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32

2、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叫做(测量)309

3、(布鲁纳)教授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为了解决学生不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个难题,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4、所谓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65

5、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的(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27

6、教学内容的二维,一维叫(可说明性的),一维叫(可把握性的)370

7、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96

8、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的观点是(比较突出了一种类同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姆则强调(学校教学),而维果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9、(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是学校里最常用的347

10、陈述C类教学目标时,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11、为了保持一项条件反应,需要时常伴随(无条件刺激).为了消退一项(条件反应),只需(不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100

12、(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两种基本机制38

13、布鲁纳认为心理表征的行为表现有3种,分别是(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比如你用“水”或“H2O”来表示一种最为常见的液体,这称为(符号表征)54

14、A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最小基本行为目标);B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行为发展目标);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非行为发展目标);构成最大教学领域的总是(C类教学内容)

15、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著名案例一是皮亚杰发明的(对偶故事法),二是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其中“海因茨偷药”属于(两难)故事84、86

16、胎儿环境从(受精卵)的形成算起,到(婴儿的出生)为结束33

17、友谊,既带有又超越(依恋)的性质,而以(信任)为突出特点,是以(亲密支持)为情感特征的关系。

心理学家(塞尔曼)曾提出儿童友谊发展有(5)个阶段76

18、少年之间的友谊发展到第五个阶段,就特别强调(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两个特征

19、当不容易真实再现焦虑与恐惧情景时,宜采用(脱敏法)法;否则宜采用(暴露法)12

20、廷克利泡夫理论认为,期望也是一种(内部表征)170

21、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都是在一起玩,都是社会互动,只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而合作游戏有(共同的主题与目标)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