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6635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六下第三单元导学案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学习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作业设计:

读写字词

熟读全文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二:

被捕前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父亲被捕前在干什么?

当时情况怎么样?

2.读出情况十分危急的语气。

 

活动二:

被捕时部分

1.同桌两人结合读一读8——17段。

2.用横线画出当时父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并想一想这些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李大钊?

3.交流、汇报

 

活动三:

被捕后部分

1.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2.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

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3.教师小结

 

活动四:

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

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2.写后交流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读出来。

课文3—6段,引导学生体会一向慈祥的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的问题,同学们想象当时的情况,再次体会时局的严重,读出情况的紧急。

课文7段,课件出示李大钊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点读好父亲的话。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汇报10—11段,从“不慌不忙”一词体会父亲镇定自若,体会父亲为革命事业早已做好各种准备。

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17段,体会父亲在敌人面前态度严峻,猜测父亲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时社会黑暗。

尽管敌人似魔鬼一般,父亲却表现的镇定自若,这样勇敢坚强的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同桌合作读8--17段。

3、汇报被捕后部分

19段从“乱篷篷”一词你想到什么?

(出示19段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出示22段,想一想父亲心里在想什么呢?

难道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不留恋自己的妻子吗?

教师小结: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

再读22段。

三、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亲人)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

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作业设计:

⑴本课《学习与巩固》。

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依旧工作

被捕时:

镇定自若

被捕后:

凌然就义

教后反思:

 

11灯光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

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

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

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习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一:

课文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小组同伴。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活动二:

引导自读,感悟“灯光”

1、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3、聚焦“灯光”。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活动三:

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画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交流:

除了课文中出现的画面,郝副营长在当时的情境下还会做什么?

 

活动四:

拓展想象

1、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把你想到的与大家分享。

3、语言表达: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在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

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3、齐读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

生1:

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生2:

我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小组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问题可以请教小组同伴。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3)“多好啊!

”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圈画相关语句。

(4)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针对圈画的句子做读书批注。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字音。

(2)交流: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交流:

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仅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三、引导自读,感悟“灯光”

1、过渡:

学到这,谁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呢?

(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的憧憬。

2、导读:

文中还有一处特殊的“灯光”,你发现了吗?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

(郝副营长在黑暗中点燃书本,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

3、聚焦“灯光”。

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

(1)你能用拆词法说说“千钧一发”的意思吗?

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

“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

(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

(2)“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郝副营长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吗?

他这样做是为了谁?

请联系上文对郝副营长的描写,静静地思考。

“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了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

郝副营长所说的“多好啊!

”是指孩子们在电灯的灯光下学习、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憧憬的内容可能是:

等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上学的权利……)

4、再现“灯光”。

(1)想:

(配乐)教师深情而满含敬意地范读。

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

(2)写:

根据刚才的想象,写写郝副营长当时的心情、动作、神情,让英雄的形象更清晰。

(3)读:

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地读一读这特殊的“灯光”。

四、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交流:

读一读课前批注,说一说: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画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3、交流:

除了课文中出现的画面,郝副营长在当时的情境下还会做什么?

五、拓展想象

1、引言:

让我们再来看看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此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把你想到的与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华灯影像,配乐)

2、课件出示: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再带着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语言表达:

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说些什么呢?

作业设计:

本课《学习与巩固》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陆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教后反思:

 

12、《为人民服务》

教材分析:

这是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三组地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9月8 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

学情分析: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

进过前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本组课文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讨论,并且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复习。

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

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剥削、兴旺、哀思、炊事员、精兵简政”等词语;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习重难点:

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单

导学案

 

活动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通课文:

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要求:

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

 

活动二:

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观看电影片段,说说看后的感受。

2、小组讨论,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标注在教材上。

3、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活动三:

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一、渗透背景,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影壁上的“为人民服务”。

)你知道这五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吗?

2、知作者: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同学们对他了解多少?

(教师相机引导,初知毛泽东。

(课件出示毛泽东人物图片,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了解伟大领袖毛主席。

3、析课题:

这篇演讲稿是毛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的演讲?

(学生自由阅读“资料袋”后回答。

4、识人物:

据你们了解,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令毛主席如此敬重?

(播放专题影片《张思德》片段,教师相机引导并补充。

5、明背景: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一意为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

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不幸牺牲。

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

“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注意不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毛主席的这篇讲演稿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为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许多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文章和这段历史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读通课文:

指定5位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订正。

要求:

达到演讲的第一步——声音洪亮、字正腔圆,有一定的语气变化。

2、学会生字新词:

可以让学生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上讲台带领大家学习。

(1)4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鸿、鼎、旺、炊”四个生字并组词,其他同学观察笔顺、字形是否正确,重点观察“鼎”字的笔顺和笔画。

(2)学生相互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教师相机提示学生可以采用互问互答、替换词语、举例子、造句等方式来理解词语。

(3)全班交流,重点认读“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默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反复朗读。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情景再现,帮助学生理解。

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1944年9月8日,到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现场,让我们在毛主席的演讲中缅怀这位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好同志。

(播放《张思德》电影片段——毛主席的演讲)

2、学生交流,感情提升。

看到那张笑脸了吗?

笑容很灿烂,很有朝气,只可惜太过短暂。

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3、小组讨论,找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自己概括出小标题标注在教材上。

4、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毛主席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论点一层一层地展开论述的。

分几层意思讲的?

每层意思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提示:

一段话的中心句一般规律是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

5、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四、复述课文

1、依据概括的小标题,同桌之间复述课文。

2、师生集体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练习背诵一、二段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1、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活动二:

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我们这个队伍”是个什么样的队伍?

“张思德同志”又是个什么样的同志?

带着问题自读第1自然段。

2、出示: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3、讨论:

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

张思德同志的死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4、师总结

 

活动三:

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中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一、回顾课文,明确目的

1、导语:

同学们,《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概括全文,并总结如下:

党的宗旨——死的意义——是非标

准——具体做法——形成制度。

3、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们着重理解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什么主题写的,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一层一层论述的。

二、自读全文,明确主题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读全文,再汇报交流。

1、本文是围绕一个什么样的中心论点来写的?

(本文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来写的。

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一是“为人民服务”提示了讲话的中心;二是“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阐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宗旨,是作者论述的中心论点。

三、整体入手,提炼重点

1、重点之一:

队伍的宗旨。

(1)“我们这个队伍”是个什么样的队伍?

“张思德同志”又是个什么样的同志?

带着问题自读第1自然段。

(2)“我们这个队伍”的目的是什么?

(3)出示: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4)思考:

从“完全”“彻底”能体会到什么?

2、重点之二:

死的意义。

(1)出示句子,给“死”换个合适的词语。

(牺牲)

(2)回忆张思德同志是如何牺牲的。

(3)理解:

“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比泰山重)、“轻于鸿毛”(比鸿毛轻)。

(4)思考:

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

为人民利益而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

(5)引读:

毛主席对死的意义的论述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讨论:

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

(7)交流:

张思德同志的死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8)体会句子写法:

两种不同的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读后有什么感受?

(9)小结:

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为人民服务与珍惜自己的生命并不矛盾。

为人民利益而死是光荣的,有价值的。

这样的死是死得其所的。

四、理解感悟,突破难点

1、出示句子: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1)指名读,理解句子意思。

(2)“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可能会有谁指出?

(3)毛主席举了谁的例子?

他的建议为什么被采纳了?

2、这几句话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找出关联词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

五、品读感悟,理解深意

1、自由读课文第4、5自然段。

2、学生交流。

(1)理解“五湖四海”“死得其所”“哀思”“寄托”的意思。

(2)为了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必须怎样做?

(3)为什么要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

3、重点强调团结起来要干什么。

过去要讲团结,现在呢?

六、展示演讲风采

1、自选课文中一个自然段登台演讲。

师生从声音、停顿、表情、动作等方面予以评价。

2、演讲自己仿写的片段。

3、即兴拔高演讲。

(用简短的语言演讲古今中外“为人民服务”的人的事迹。

作业设计:

本课《学习与巩固》;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完全……彻底……

(提出论点)

不怕牺牲,像张思德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