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82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docx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

2017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新教材人教版)

m15 大禹治水

导学案设计

课题大禹治水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一个有关伟大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课文语言比较简练,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十分遥远,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运用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洪水、挡水、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依据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重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难点)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引出课文(用时:

3分钟)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大禹。

2.教师板书“大禹”,指导学生读好名字。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大禹的资料。

3.板书完整课题,指导学生朗读。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

(洪水)

教学生字“洪”。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观察笔顺。

(3)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4.引导质疑。

1.观察老师写课题,认识人物。

认真读好人名。

2.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大禹的资料。

学生朗读课题。

3.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洪”。

(1)交流识字方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洪”字。

(2)观察教师示范,书空。

(3)描红临写。

4.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补充课外资料是为了对人物有全面的了解。

在介绍的时候,力求简洁明了。

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对大禹的了解。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

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分别写了什么?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互相检查。

(1)小组成员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2)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

读准确,读通顺。

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挡水 疏导 驱赶

6.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

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洪水泛滥给老百姓带来灾难与痛苦;大禹的父亲鲧也治水,但失败了;大禹治水,离开家整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最后洪水退了。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要学的生字,反复认读。

3.学生小组活动。

(1)在小组内读生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听到不正确的及时纠正。

(2)认读生字,相互纠正。

(3)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①加一加识记“洪、蛇、难、认、被”。

②图片识记“灾”。

③对比识记“仍—奶”“退—腿”

④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4.学生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学生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准字音,不断句。

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挡水 疏导 驱赶

6.齐读课文。

1.重点正音:

“难、认、产”是前鼻音,“洪、伤、仍、耕”是后鼻音。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

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左窄右宽,提醒学生注意。

3.要引导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识字的问题。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左右结构的字“难、被”的书写要领。

4.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学生描红、临写。

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发挥教师的示范功能,范写并进行指导。

2.教师要注重书写评价。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

2分钟)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

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

3分钟)1.复习检查生字、词。

朗读本课词语。

2.提出本课目标: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他是怎样治水的,结果怎样?

1.学生朗读生字、词。

要求读准确。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读词时要求有一定的速度,不要拖腔拉调。

二、读中感悟,对话文本(用时:

25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亲历洪水之灾,感受人们的痛苦。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把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画出来,进行交流。

3.在学生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想象、对比,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治水方法的科学,体会大禹的一心为民的精神。

4.指导学生想象洪水治好后,人们会说些什么,从而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1.观看课件演示,感受洪水带给人们的灾难和痛苦。

2.小组合作:

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句,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3.交流体会大禹一心为民的精神:

(1)通过“十三年”“三次”的对比,感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

(2)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同父亲的治水方法比,他用了13年,而且成功了。

理解“疏导”,感受大禹的聪明与治水的科学。

(3)通过“千千万万”“开通了很多河道”,想象遇到的困难,体会治水的不易与艰辛。

(4)有感情地朗读第2~4自然段。

4.交流洪水治好后,人们会对大禹说些什么,体会人们对大禹的敬仰之情。

1.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抓住关键词句,感悟人物美好的品质。

2.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复述故事,感受英雄(用时:

8分钟)1.引导学生梳理本文的写作顺序,按照提示,指导学生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提示: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方法提示:

按照提供的顺序,抓住关键词把每一个部分讲清楚。

①指名分别抓住关键词说出每个部分的大致情节。

②指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连起来讲故事。

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④推荐小组讲得突出的同学参加班级交流。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交流,了解本文的叙述顺序。

第一部分讲洪水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第二部分讲鲧治水的方法、用的时间,以及结果。

第三部分讲大禹治水花的时间,三次过家门不入。

第四部分讲大禹治水用了怎样的方法,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幸福。

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组交流,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1)按老师的要求:

抓关键词、按照顺序讲清楚。

(2)组内轮流讲故事,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3)生生评价。

(是否按顺序讲?

是否抓住关键词句?

是否讲清楚了?

是否体现人物品质?

(4)推荐一名学生参加班级交流。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的时候,要先理清顺序,然后提出复述要求。

2.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巡视,对复述有困难的小组或学生进行帮扶。

四、总结深化(用时:

2分钟)1.读完这个故事,你对大禹有了怎样的了解?

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概括人物的特点。

2.像这样的古代英雄人物,你还能说几个吗?

1.学生谈谈对大禹的印象。

(聪明,富有智慧——能想出科学的治水方法;大公无私,一心为民——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畏艰险——带领千千万万百姓开通河道,历经13年)

2.交流自己积累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名字及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后羿——射日,拯救百姓)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来概括人物的品质。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

2分钟)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2.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

1.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2.在父母的帮助下搜集其他古代英雄人物的故事。

1.家人也需要从叙述顺序是否合理、是否抓住关键词句讲清楚、是否体现人物精神品质来进行评价。

2.家长要指导孩子搜集资料。

16 朱德的扁担

导学案设计

课题朱德的扁担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红军战士同甘共苦挑粮上山的事。

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教师要注意资料的补充与运用,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课文不算长,没有对话,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着红军官兵深厚的情意,适合学生朗读。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体会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他的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难”;理解“扁担、同志、战士、敬爱”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难点)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看图激趣,引入新课(用时:

3分钟)1.出示朱德照片,介绍朱德。

指导学生读好“朱”“德”这两个生字。

2.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话介绍朱德,并且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

3.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扁”“担”。

(1)读准字音。

“担”读轻声。

(2)教师范写生字。

4.出示图片,介绍扁担。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准“朱德”这个人名。

“朱”是翘舌音。

2.在老师的引导下,用简洁的句子介绍朱德,并说说自己对朱德的印象。

3.朗读课题,读好词语“扁担”,“担”读轻声;学写“扁担”二字,观察老师的板书,并书空,再各描红一个。

4.借助图片了解扁担。

1.分散着随文识字,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注重教师的范写,学生在观察范写后再描红一遍就可以了。

2.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朱德”“扁担”,了解“扁担”的特点。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用时:

25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检查。

(1)引导学生相互当老师,针对同伴圈出的字进行范读和领读。

(2)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朗读情况。

(3)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好方法。

4.检查自读情况,要求:

读准确,读通顺。

5.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听读,思考并交流:

课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

讲了战士们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后来他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的故事。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圈画本课的生字,反复认读。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互当小老师,读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认读生字,相互朗读,及时正音。

读准多音字“难”的读音。

(3)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学生读词语: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毛泽东 红军 敌人 抽出 山高路陡 难走 战士 怎样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5.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朗读课文。

1.通过交流,学生只要能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即可。

2.重点指导。

“朱、志、抽、仗、战、士”是翘舌音;“怎、泽”是平舌音。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字形,针对字形思考识记方法。

本课生字中有很多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是左窄右宽,如“担、伍”。

“志、怎”都是“心”字底,心要稳稳地托住上面。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0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指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生字的特点和书写注意点。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士”和左右结构的字“担、伍”的书写要领。

4.学生描红并临写。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1.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

2.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3.观察老师范写,一边观察一边做书空练习。

4.描红并临写生字。

5.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例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独体字“士”,注意下面是短横,上面是长横;左右结构的字“担、伍”,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异同,抓住汉字书写规律。

2.要注重书写评价。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用时:

2分钟)1.教师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字。

2.布置作业:

将课文正确流利地读给家人听。

1.学生从老师的总结中知道要多动脑筋想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2.学生完成作业,并请家长对自己的作业做出评价。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可以建议家长从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是否能读出句子的不同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1.教师出示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读字、词。

2.提出问题:

“扁担”有什么用途呢?

朱德用扁担干什么呢?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学生朗读生字、词。

要读准确。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要注意学生读词是否准确。

2.引导学生边读边圈画相关语句。

二、走进文本,读中感悟(用时:

28分钟)引导学生交流: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2.借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感受敌人对红军实施围剿后,红军的处境十分艰难。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当时环境的险恶。

理解“会师”。

4.指导学生画出朱德挑粮的句子,想一想从中读到什么,是从哪里读到的。

5.引导学生思考:

既然挑粮是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6.指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朱德又重新找根扁担,还要写上名字呢?

让学生揣摩朱德的想法。

7.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他们心里又会想什么?

在教师的引导下,汇报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1.生回答问题:

山上的红军缺少粮食,朱德用扁担从山下往山上挑粮食。

2.借助资料,了解时代背景,明白红军挑粮上山是为了坚守,和敌人对抗。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当时环境的险恶。

交流理解“会师”一词的意思。

4.画出朱德挑粮的句子,思考:

从中读到什么?

从哪里读到的?

(从“一块儿”“山高路陡”“五六十里”等词中,可以体会出挑粮十分艰辛,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5.读读相关语句,思考、交流:

为什么战士们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

(1)朱德同志很忙。

白天挑粮,晚上还要研究怎样打仗。

(2)朱德同志很累。

白天挑粮累身,夜晚研究累心,这样是要累垮的,累垮了怎么带领大家战斗呢?

]

6.学生思考揣摩朱德的想法,读相关语句。

7.思考交流:

为什么战士们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他们心里又会想什么?

1.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老师还要把相关资料进行通俗化处理。

2.对于挑粮的艰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句,还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五六十里”的概念,还要结合图片指导想象“山高路陡”,战士们是怎么挑粮食上山的,体会挑粮的艰辛。

三、感情朗读,总结深化(用时:

5分钟)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话要说。

教师引导学生主要围绕朱德的美好品质来展开联想,练习说话。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

2分钟)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和同学合作,分角色演一演。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留白处进行语言补白,展示出人物内心活动,展现出人物品质。

17 难忘的泼水节

导学案设计

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讲述的是1961年,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课文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

根据情趣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本导学案设计紧扣课文题目中的“难忘”一词构建话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想象课文展示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入情入境,使“难忘的泼水节”永驻在他们的心里。

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盛”。

(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难点)。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课前准备1.搜集泼水节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生)

2.搜集周总理关心人民的小故事;制作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1.板书“泼水节”,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泼水节的资料,相机补充介绍。

3.板书“难忘的”,设疑:

究竟是什么样的泼水节让人难忘?

1.自主交流问题: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是怎么来的?

人们在泼水节上做什么?

2.相互介绍搜集的资料。

3.齐读课文题目,认真听老师讲,产生阅读的兴趣。

1.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把问题进行梳理,形成学习提纲或学习提示。

2.要在师生交流中让学生明白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了解泼水节的由来、习俗等。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

20分钟)1.出示自读要求:

同桌合作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检测自读效果:

(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

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1.同桌按学习要求合作读课文。

2.汇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如:

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等多音字。

(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练习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1.合作学习的要求一定要讲清楚,不要流于形式而落得不实,教师可以课件显示要求:

(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

三、了解民俗,激起期待(用时:

8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度”。

2.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

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

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

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思。

(3)尝试用“一年一度”说话。

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

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4.听老师介绍,用上“因为……所以……”谈谈人们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

1.朗读重点:

第1、2自然段要用热情而平稳的语调读,第1自然段适当突出“泼水节”,第2自然段要适当强调“特别”“周总理”“一起”。

2.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敬爱周总理,对现在的孩子说有一定难度,所以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一定要小而精,能一下触动孩子的心灵。

为了让孩子表达得有条理,教师可以用课件提示:

(1)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人们敬爱周总理。

四、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

7分钟)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对易写错的字进行提示。

2.重点指导“炮、穿、令”的书写,边书写边讲解。

3.指导学生书写其他生字。

4.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牢记字形。

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老师范写并临写。

4.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易错字:

“忘”不要多写一点;“令”“泼”“龙”这三个字不要少写一点。

2.重点指导“炮、穿、令”三个生字。

“炮”第四笔是“点”;“穿”是穴字头,不是宝盖儿;上小下大,穴字头要写得扁一些。

“令”字的撇和捺要舒展。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切入重点,构建话题(用时:

3分钟)1.板书课文题目,提问:

课文写的是哪一年的泼水节?

2.让学生计算1961年离现在有多少年。

3.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相机概括问题。

1.快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回答。

2.计算时间。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问题:

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了,傣族人民还对1961年的泼水节念念不忘?

二年级学生进行四位数减法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和孩子一起计算,感悟时间过去了很多年。

二、品词析句,感受“难忘”(用时:

20分钟)1.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想一想1961年的泼水节在傣族人民心中留下了哪些难忘的情景,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

3.组织班级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体会,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自读第3~5自然段,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读一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读有关语句,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其他同学补充说感受。

(2)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挑选一个自然段展示朗读,同学间评一评,比一比。

3.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重点词语,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想象、感受。

如,第3自然段:

抓住“四面八方、赶”体会人们急切迎接周总理的心情;从“鲜红的地毯”感受傣族人民独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