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874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docx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1

【预设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培养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学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会读“啊”的变音,理解峰峦雄伟、奇峰罗列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欣赏音乐、图片,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音乐《我想去桂林》,试问:

那位歌手为什么这么想去桂林呀?

(桂林的山水非常的美;桂林的山水甲天下)

你们去过桂林吗?

看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吗?

老师这里有桂林山水的图片,想不想看呀?

2、学生欣赏配乐图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师:

美吗?

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或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这几幅图或其中一幅图吗?

3、揭题,板书课题:

过渡:

是呀,多美的山山水水,这就是桂林,一提到桂林,在人们的脑子里就出现那挺拔峻峭的孤峰,倒影清翠的漓江,一切都像神话中的故事那样奇特,怎不令人神往。

自古以来,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和作者一道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好吗?

(板书课题:

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找出作者游览桂林后的感受的句子。

2、反馈:

⑴检查生字、新词。

⑵指名分段读课文。

(再思考作者游览桂林后感受)

⑶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内容)

三、欣赏图片,感悟文本

1、自读自悟,感受文本之美:

⑴思考: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向我们描绘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找出相关句子,喜欢的可以多读几遍。

⑵反馈:

(板书:

奇、秀、险;静、清、绿)

2、图文结合,欣赏文本之美:

⑴思考:

桂林山水真有这样的特点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你能从这些图中感受到吗?

感受到哪些特点?

(结合课件学习桂林山的特点)

⑵反馈:

句1: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

理解:

奇、拔地面起、奇峰罗列、开态万千,想像:

还会像些什么?

句2: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什么叫秀,桂林的山秀表现在哪里?

理解:

翠绿的屏障)

句3: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为什么说桂林的山“真险”,理解: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⑶练习:

给图片配音(有感情的朗读)。

3、写法揣摩,仿写练习:

⑴出示整段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问:

这里,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作者在描绘桂林山的特点时,写法上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把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与众不同的特点)

⑵仿写:

这种写法好吗?

你们也游过不少地方吧?

你们能用这样的方法写一段话吗?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背诵第3段。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下列词语:

漓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情感目标: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3.技能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排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讲述了桂林水的特点和山的特点,理解用对比突出水美山美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对课文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感情的体会。

[教具设计]

DVD光盘

[设计特色]

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

一、巧用视频,开课激趣:

1、播放万里长城、颐和园图片,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从而引入课题。

教师边展示桂林地区图边解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就让我们乘上竹筏小舟,一起驶入那美丽的山水画卷当中吧。

2、(播放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视频,让学生用一句话说出画面的内容?

(生自由发言3-4个)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几种学习课文内容的方法中选择你喜欢的,也可以自己创造新方法。

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2、小组学习(播放3分钟轻柔舒缓的音乐)

三、选用视频,品读课文,感悟山水之美

导语:

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

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桂林之行吧!

现在我们把刚才的学习做一个汇报,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一)巧用视频,诵读水之清碧

1.先让学生感情朗读汇报的课文,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其他同学谈感受。

(此时适时播放桂林的水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漓江水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播放漓江水特点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朗读时,让学生参与评价)

(1)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教师进行示范。

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指导学生齐读。

(3)指导学生诵读。

教师提示:

表现三种情感,第一种水静是欣慰;第二种水清是惊喜;第三种水绿是赞叹。

4.指导对比写法的运用,突出漓江水别具一格的美

(播放图片:

1、波澜壮阔的大海,2、水平如镜的西湖,碧绿的漓江水)

漓江的水有漓江自己的美。

漓江的水静、清和绿。

总结板书:

说西湖说大海,不是说漓江比它们都好,是各种景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美,漓江的三个特点,第一个静。

(教师板书“静”)第二个什么?

(教师板书“清”)第三个什么?

在课文表达绿的时候,还用了个什么词?

(引导板书“碧”)

(二)精选图片,品读山之秀奇

1.学生汇报读书方法,读读汇报的课文。

(师出示桂林山的画面,学生逐个朗读。

2.学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课文。

(出示课文内容,生读课文)

课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重点指导:

(1)读桂林的山的奇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惊叹。

(2)指导“啊”的音变规律。

小结:

同学们,由此可见,作者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功夫多深啊!

如果我们把这些词语能在今后的写作中活学活用,同样的,就能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对比写法,突出桂林山独具特色的美。

泰山、香山与桂林的山进行比较,得出:

桂林的山是奇、秀、险。

本环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汇报,老师觉得你们真聪明,第一,能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举一反三的能力强。

第二,发言积极,朗读有感情。

老师为你们的进步由衷感到高兴!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

(三)感悟山水组合美

1.学生汇报课文的最后一段

学生读课文。

(播放山水相依视频)

让学生谈感受。

(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感悟山水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

(齐读)“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谈山水相依的桂林给我们的感受。

(播放视频)坐在船上,行驶在漓江里,桂林山水那独具特色的美,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2.指导朗读,边朗读边谈感受。

四、宣传策划,创意展示。

1.赞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用了这样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来赞美了桂林,老师用了一首诗来赞美她,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桂林呢?

那请大家开动脑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

广告语、对联、诗、歌曲等等,来赞一赞这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吧!

2.先小组讨论,再全班汇报。

(师作诗)慕名观赏荡轻舟,静水清流碧悠悠。

奇峰竞秀拔地险,山水相依画中游。

3.让学生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播放视频)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用到的学习方法是:

(生齐答:

有感情地朗读、找特点谈感受)好了,这一课还有什么问题吗?

六、作业设计

1.请把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美写下来。

2.搜集有关桂林山水的景点图片,办一期桂林山水图片展。

总结语:

同学们,桂林既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也有梦幻般神奇的境界。

它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它不愧是我国自然风光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希望同学们有机会,亲自到桂林山水中细细游览。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静清绿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桂林山奇秀险人在画中游

原因特点感受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

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

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罗列:

排列。

形态万千:

各有各的样子。

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

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屏障:

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危峰兀立:

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

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

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

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

前鼻音。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

可与假进行比较。

注意右上是尺。

翡:

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

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形。

筏:

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

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

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景物特点,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像,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

3、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优美语言的感受能力。

4、学习文章的结构方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设想:

1、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的习惯。

2、采用多媒体的课件,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一种真切的感受,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文章的重点、难点。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桂林山水、泰山、香山、西湖、大海的图片、录像带、录音机、磁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辐员辽阔,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丽秀美的江河湖泊,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还有闻名于世的桂林山水。

今天,我们师生共同领略一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板书课题:

桂林山水

下面请同学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这就是天下第一的桂林山水,看到这旖旎的风光,美丽的景色,我们不禁为之陶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想更深入地了解桂林的山水吗?

请打开课本,边看插图边听录音《桂林山水》,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文中的佳词妙句及优美的语段。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反复朗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在自学中所得或疑难问题。

5、同学们互读,检查朗读课文是否准确,读准啊的不同读音

三、品读课文,感悟语言美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并说出理由

2、让学生欣赏课件:

波涛汹涌的大海,风光绮丽的西湖与漓江的水进行对比,显示出漓江水奇特美(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两个词)。

3、看了以上的画面,你知道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明确:

漓江的水真静啊,漓

江的水真清啊,漓

江的水真绿啊!

4、试着背诵

本段,闭上眼睛插上想像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漓江水的样子。

明确:

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只有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的水纹,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5、漓

江的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明确:

那鲜明的对比,一气呵成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突出了漓

江水的静态美。

四、引导自学,自由表演

大家还喜欢哪一段?

说说看

1、观赏课件:

把泰山、香山、桂林的山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以上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总结出桂林山特点吗?

3、请同学们结合插图美读课文,在图中找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像竹笋、像屏障

4、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在漓

江边上还会矗

立着什么样的山峰呢?

边读课文边在头脑中想像桂林山的形状,然后把你想到的画面,用你手中的彩笔勾勒出来,比一比,看谁

是我们班的小画家?

5、再读课文,总结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明确:

奇、秀、险。

6、你喜欢它的哪一个特点?

大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7、大家知道了桂林山的特点,再让我们领略一下庐山的真面目吧!

播放庐山的画面。

能记起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师生共同观赏画面,共同记几遍,再用自由记忆的方式把它背下来,默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五、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1、看着这样的山水,你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请把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明确:

我看着这样的美景,像是走进了边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师总结:

它写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了乐趣,充满诗情画意。

并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2、学习了本文,请大家分析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全文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

3、大家游览了这么长时间,我们中间好像缺少一位导游,今天我们学习了本文,有谁

能担此重任呢?

在碧波荡漾的漓江边上,有许多木筏小舟在等着我们呢,让我们着水舟,轻轻地划动着双桨,在漓江中畅游,同时播放着《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曲,小导游在声像的配合下,为我们介绍桂林山水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奇秀险

桂林山水

甲天下

静清

绿

《桂林山水》的优秀教案篇5

一、导入

课文,学习首节。

1、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

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为什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呢?

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们就一同去桂林游览一下,让我们一起走近桂林的山,走近桂林的水,相信游完后,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演示:

“配乐欣赏”。

欣赏同时教师做以下文字说明:

桂林的山美,水也美,瞧!

青山浮水,绿水映山,这山,这水是那么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桂林甲天下的美景。

这是螺蛳山,它多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大海螺啊!

象山的夜景多美丽啊!

这是苹果山,它像不像一只又大又圆的苹果。

烟雨朦胧的漓江,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雪狮岭,一只多么伟武的大狮子啊,仔细看它的眉眼都依稀可辨呢!

绿山绿水,让人觉得好像走进了仙境。

嗬!

一只多么逼真的大骆驼!

美丽的象山,它可是桂林的象征哟!

二、加深对山水特点的理解。

一)让我们从桂林的美景中回来,回到课文中,先来了解美丽的漓江。

1、介绍漓江:

如诗如画的漓江是桂林山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发源于桂林市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它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般一路流经桂林、阳朔,一直到桂林东南部的平乐县,全长有170多千米。

如诗如画的漓江之所以这么美丽,是因为它有三个特点,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吗?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静、清、绿)]

学生齐读描写三个特点的句子。

2、静。

1)请同学们来看插图:

看,漓江的水是那么静,水面上几乎没有一丝波纹,简直就像是......,你能不能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一下漓江水的静?

演示:

“桂林的水”。

(点击略缩图可放大)让同学们体会漓江不的静。

(漓江的'水多静啊,像不像一面镜子?

山的影子是那么清晰地投在水中。

2)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多静啊,你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吗?

朗读指导。

(注意“真静啊”,作者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

3)在多次指名读后齐背。

3、清。

1)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呢?

书上只有概括的文字介绍,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够形象!

想知道漓江的水到底清到什么程度吗?

2)先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片,演示“水中倒影”(在课件中把鼠标放在两幅图片的中间,会出现详细的说明文字。

通过这幅图片的欣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漓江水的清。

3)看了图片,同学们对漓江水的“清”有了很直观的感受,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具体的数字吧?

演示“对比图”: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漓江的水整整比黄河的水清了1000倍,漓江真可谓是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景色如画。

4)朗读指导:

漓江的水清不清?

那么我们该怎样朗读来表现呢?

5)齐背。

4、绿。

1)“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

2)演示:

“半边渡”(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中,还有其它的图片,教师可根据需要展示,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桂林水的三个特点。

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看,多绿的水,像不像无瑕的翡翠?

5、连读描写三特点句子。

这是几个句子?

一个还是三个?

简要说明本自然节首尾两句,齐读全段。

6、本节小结,演示:

连续欣赏。

(在课件“桂林的水”部分点击画面中间的动画。

二)了解桂林的山。

1、过渡:

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看水,而望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桂林山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

(奇、秀、险)]

2、奇。

1)齐读“奇”一句。

演示“桂林的山”:

“象山”、“骆驼山”、“苹果山”、“雪狮岭”。

(欣赏这些图片时,把鼠标放在图片的中间部分,会有说明文字出现,如不想让学生看到,请不要把鼠标放在中间)

语言补充:

朝板山、九马画山、八仙过海、月亮山、孙悟空吃仙桃等等。

(需要有关这些山的文字说明,请到我的专辑中下载)

其实又岂止是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说也说不尽。

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七个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2)指导朗读。

2、结合七幅图片,让学生理解山之“秀、险”。

3、连读三个特点的句子。

三、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山水。

1、教师接读:

(这样的山......连绵的画卷)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

(围绕、倒映)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这哪儿?

2、理解“连绵的画卷”。

[板书:

连绵的画卷]

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演示:

地图。

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

一路上风光奇丽,奇峰夹岸,青山浮水,碧水萦回,真犹如一幅百里的画卷。

说它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一点也不过份。

3、齐读全段。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再次演示:

“配乐欣赏”:

看看你有没有在“画中游”的感觉。

四、《桂林山水歌》

桂林的山水如诗如画,下面老师要为你们介绍一首诗《桂林山水歌》,这是诗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写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眼中的桂林山水是怎么样的。

演示:

“桂林山水歌”,结合学生特点运用灵活的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