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17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docx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

镍氢电池怎么修复充电

author:

NoneUptime:

2009-11-215:

17:

40

镍氢电池理论上没有记忆效应。

对于由于记忆效应作怪出现容量下降的电池,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性充足再一次性放光的方法反复数次,大部分电池都可以得到修复。

对于一些搁置时间久远,失去活性的电池可以尝试用大电流冲击的方法试图击活。

因镍氢电池的主要特点就是内阻小、放电电流大,故目前很多数码相机都使用1.2V的镍氢电池供电,特别是3v供电的数码相机,在使用两节镍氢电池供电时只有2.4V电压,相机开机启动时的瞬间电流能达到2A以上,此时如果旧镍氢电池的内阻较高则会造成电压瞬间下降,相机的检测电路会误认为电池电力不足,会造成电池本身的电力不能完全用尽或无法开机。

我曾有几组镍氢电池已使用近两年时间,现在充满电后开机只有半格电,放上一周后再用时还会出现开不了机的情况,但是电池在其它设备上都能正常使用。

经过分析认为旧镍氢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电极会产生氧化层使电池内阻升高,故该镍氢电池就不再适用于启动电流较大的数码相机了。

如何能减少旧镍氢电池的内阻则是激活镍氢电池的关键。

在使用中发现对该类内阻已升高的镍氢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即能激活。

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对镍氢电池正常充电,然后将两节镍氢电池在手中串连,用数字万用表调到20A电流档,用表笔直接将镍氢电池正负极短路,此时数字万用表内20A电流档的分流电阻和表笔导线即成为了镍氢电池的负载,电阻很小只有零点几欧,观察电表指示电流会由小变大稳定在4A以上,镍氢电池也会慢慢发热,当感觉镍氢电池的温度在40度左右时即停止放电,等镍氢电池温度恢复正常后再次放电,反复循环直到每节镍氢电池的电压降到1V时即完成了放电过程,然后再给镍氢电池正常充电,一般经过一次放电过程后的镍氢电池即能正常使用。

如不能正常使用就再次进行循环放电,三次循环放电后还不能激活使用的镍氢电池也就该扔了。

此方法不适用于新镍氢电池,可能会缩短镍氢电池的寿命。

附上镍氢电池的保养

作者: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目前手机用锂电池分为两种,锂离子和锂聚合物。

两种电池正极材料都相同,一般都是钴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目前手机电池商品中没有实物),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是六氟磷酸锂,锂聚合物电池电解液是固态高聚物。

聚合物电池基本上都特指索爱的电池。

一般来说,聚合物电池放电更均匀,安全性能更好,但是造价比较高。

两种锂电池的充电注意事项基本相同。

那么我着重说一下锂电池的安全特点。

由于锂电池本身没有过充保护,也就是说过充极容易导致爆炸,所以所有的电池厂商都会在锂电内部安装一块电路控制芯片,过充后马上自动断电。

而镍氢电池恰恰相反,本身过充影响不大,只要温度在安全温度一下,基本不会发生意外。

锂电的安全温度在180度左右,超过这个温度极容易发生爆炸。

那么新买的手机,电池怎么充合适呢?

因为任何一块锂电池在出厂之前都必须做安全检测,过程也就相当于激活,所以可以保证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可以自由出入,并且没有晶格塌陷。

所以到普通消费者手上的电池,都是严格经过检测激活步骤的,不用担心激活状态。

现在网上流传的前三次充12个小时说法的由来,最早以前的手机电池为镍氢电池,比如诺基亚3310,镍氢电池出厂无需激活,并且电池本身也有记忆效应,所以为了使电性能达到最佳,往往需要用户使用的时候先充至最满,然后将电量完全放完(电压由1.2v变为1.0v),这样可以防止记忆效应。

如果开始充电时间偏短的话,电池没有完全激活,1000mAh的电池可能只充到900mAh,无论对电池使用效率还是电池寿命本身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同样的方法用在锂电池身上会出现什么状况?

因为钴酸锂的晶体特性有别于氢氧化镍,比氢氧化镍更加容易出现晶格塌陷的情况。

所以充电过程中,如果过充时间太长,容易使钴酸锂空间活性失效,加上充电必然导致温度升高,一是对正极材料影响大,而且还可能导致危险。

因为如此,我们在使用锂电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电池的电都用完了再充,那样钴酸锂会严重失效,寿命缩短。

正确的方法是不要等到电池快用完了才充电,并且电池指示充电完成就立刻拔下电源。

用在手机上的充电方法,最恰当的是:

关机状态下线充,充满时即刻拔下电源,再开机使用。

不要把所有的安全问题交给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因为那个有时候会失效,比如dell的电池爆炸事故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正常充就行了.手机“锂电池”,“镍氢电池”充电方法

 

笔者数码相机使用品胜1800mA的5号镍氢可充电电池。

随着长时间的使用,电池由最初的充一次

电池持续拍摄近500张照片发展到一开机才拍两三张相片就告警自动关机。

到商场看:

一对

2300mAh的品胜5号镍氢充电电池要60多元,太贵。

于是想尝试着修复。

《电子报》上曾刊有

镍镉电池免维护电池的修复方法介绍,总结了一下,充电电池容量减小大部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

或充电过热造成水分蒸发形成的

    检修时,试着揭开电池正极的不干胶封盖,发现正极帽下有几个小孔(想必是通气孔了)。

取来一杯子,倒入大半饮用纯净水,把两个电池浸没在水中一夜后取出,擦干上面的水,

放入充电器中正常充电完毕。

装入相机试用,一口气拍了420张照片才告警关机。

虽然没有达到

新电池的水平,但已经详单令人满意了。

相信再经过几次的充放电后应能达到更理想的状态。

 

[图文]镍镉/镍氢电池的原理及充电方法

2007-6-716:

12:

11来源:

电动车中国网信息中心

 镍镉/镍氢电池的发展 

   1899年,waldmar jungner在开口型镍镉电池中,首先使用了镍极板,几乎与此同时,thomas edison 发明了用于电动车的镍铁电池。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这些碱性蓄电池的极板材料比其它蓄电池的村料贵得多,因此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后来,jungner的镍镉电池经过几次重要改进,性能明显改善。

其中最重要的改进是在1932年,科学家在镍电池中开始使用了活性物质。

他们将活性物质放入多孔的镍极板中,然后再将镍极板装入金属壳内。

镍镉电池发展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1947年密封型镍镉电池研制成功。

在这种电池中,化学反应产生的各种气体不用排出,可以在电池内部化合。

密封镍镉电池的研制成功,使镍镉电池的应用范围大大增加。

 

    密封镍镉电池效率高、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大、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并且不需要维护,因此在工业和消费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7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成功了功率大、重量轻、寿命长、成本低的镍氢电池,并且于1978年成功地将这种电池应用在导航卫星上,镍氢电池与同体积镍镉电池相比,容量可提高一倍,而且没有重金属镉带来的污染问题。

它的工作电压与镍镉电池完全相同,工作寿命也大体相当,但它具有良好的过充电和过放电性能。

近年来,镍氢电池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镍氢电池刚问世时,要使用高压容器储存氢气,后来人们采用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从而制成了低压甚至常压镍氢电池。

1992年,日本三洋公司每月可生产200万只镍氢电池。

目前国内已有20多个单位研制生产镍氢电池,国产镍氢电池的综合性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蓄电池参数 

    蓄电池的五个主要参数为:

电池的容量、标称电压、内阻、放电终止电压和充电终止电压。

电池的容量通常用ah(安时)表示,1ah就是能在1a的电流下放电1小时。

单元电池内活性物质的数量决定单元电池含有的电荷量,而活性物质的含量则由电池使用的材料和体积决定,因此,通常电池体积越大,容量越高。

与电池容量相关的一个参数是蓄电池的充电电流。

蓄电池的充电电流通常用充电速率c表示,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

例如,用2a电流对1ah电池充电,充电速率就是2c;同样地,用2a电流对500mah电池充电,充电速率就是4c。

 

    电池刚出厂时,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称为电池的标称电压。

标称电压由极板材料的电极电位和内部电解液的浓度决定。

当环境温度、使用时间和工作状态变化时,单元电池的输出电压略有变化,此外,电池的输出电压与电池的剩余电量也有一定关系。

单元镍镉电池的标称电压约为1.3v(但一般认为是1.25v),单元镍氢电池的标称电压为1.25v。

 

    电池的内阻决定于极板的电阻和离子流的阻抗。

在充放电过程中,极板的电阻是不变的,但是,离子流的阻抗将随电解液浓度的变化和带电离子的增减而变化。

 

    蓄电池充足电时,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已达到饱和状态,再继续充电,蓄电池的电压也不会上升,此时的电压称为充电终止电压。

镍镉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1.75~1.8v,镍氢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1.5v。

 

表1-1 镍镉电池不同放电率时的放电终止电压

    放电终止电压是指蓄电池放电时允许的最低电压。

如果电压低于放电终止电压后蓄电池继续放电,电池两端电压会迅速下降,形成深度放电,这样,极板上形成的生成物在正常充电时就不易再恢复,从而影响电池的寿命。

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率有关。

镍镉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和放电速率的关系如表1-1所列,镍氢电池的放电终止电压一般规定为1v。

 

镍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镍镉蓄电池的正极材料为氢氧化亚镍和石墨粉的混合物,负极材料为海绵状镉粉和氧化镉粉,电解液通常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使用密度为1.17~1.19(15℃时)的氢氧化钠溶液。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使用密度为1.19~1.21(15℃时)的氢氧化钾溶液。

在-15℃以下时,使用密度为1.25~1.27(15℃时)的氢氧化钾溶液。

为兼顾低温性能和荷电保持能力,密封镍镉蓄电池采用密度为1.40(15℃时)的氢氧化钾溶液。

为了增加蓄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通常在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锂(大约每升电解液加15~20g)。

 

    镍镉蓄电池充电后,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变为氢氧化镍〔niooh〕,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变为金属镉;镍镉电池放电后,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变为氢氧化亚镍,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变为氢氧化镉。

 

1.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

(1)负极反应 

    负极上的镉失去两个电子后变成二价镉离子cd2+,然后立即与溶液中的两个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氢氧化镉cd(oh)2,沉积到负极板上。

 

(2)正极反应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是氢氧化镍(niooh)晶体。

镍为正三价离子(ni3+),晶格中每两个镍离子可从外电路获得负极转移出的两个电子,生成两个二价离子2ni2+。

与此同时,溶液中每两个水分子电离出的两个氢离子进入正极板,与晶格上的两个氧负离子结合,生成两个氢氧根离子,然后与晶格上原有的两个氢氧根离子一起,与两个二价镍离子生成两个氢氧化亚镍晶体。

 

将以上两式相加,即得镍镉蓄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

 

2.充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充电时,将蓄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充电机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电池内部发生与放电时完全相反的电化学反应,即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1)负极反应 

    充电时负极板上的氢氧化镉,先电离成镉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然后镉离子从外电路获得电子,生成镉原子附着在极板上,而氢氧根离子进入溶液参与正极反应:

 

(2) 正极反应 

    在外电源的作用下,正极板上的氢氧化亚镍晶格中,两个二价镍离子各失去一个电子生成三价镍离子,同时,晶格中两个氢氧根离子各释放出一个氢离子,将氧负离子留在晶格上,释出的氢离子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然后,两个三价镍离子与两个氧负离子和剩下的二个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两个氢氧化镍晶体:

 

将以上两式相加,即得镍镉蓄电池充电时的电化学反应:

 

    蓄电池充电终了时,充电电流将使电池内发生分解水的反应,在正、负极板上将分别有大量氧气和氢气析出,其电化学反应如下:

 

    从上述电极反应可以看出,氢摒化钠或氢氧化钾并不直接参与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从电池反应来看,充电过程中生成水分子,放电过程中消耗水分子,因此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浓度变化很小,不能用密度计检测充放电程度。

 

3. 端电压 

充足电后,立即断开充电电路,镍镉蓄电池的电动势可达1.5v左右,但很快就下降到1.31-1.36v。

 

镍镉蓄电池的端电压随充放电过程而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u充=e充+i充r内

u放=e放-i放r内 

    从上式可以看出,充电时,电池的端电压比放电时高,而且充电电流越大,端电压越高;放电电流越大,端电压越低。

 

    当镍镉蓄电池以标准放电电流放电时,平均工作电压为1.2v。

采用8h率放电时,蓄电池的端电压下降到1.1v后,电池即放完电。

 

4. 容量和影响容量的主要因素 

    蓄电池充足电后,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放至规定的终止电压时,电池放出的总容量称为电池的额定容量,容量q用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来表示,表示式如下:

 

q=i·t(ah) 

镍镉蓄电池容量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活性物质的数量; 

② 放电率; 

③ 电解液。

 

    放电电流直接影响放电终止电压。

在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下,放电电流越大,蓄电池的容量越小。

 

    使用不同成分的电解液,对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在高温环境下,为了提高电池容量,常在电解液中添加少量氢氧化锂,组成混合溶液。

实验证明:

每升电解液中加入15~20g含水氢氧化锂,在常温下,容量可提高4%~5%,在40℃时,容量可提高20%。

然而,电解液中锂离子的含量过多,不仅使电解液的电阻增大,还会使残留在正极板上的锂离子(li+)慢慢渗入晶格内部,对正极的化学变化产生有害影响。

 

    电解液的温度对蓄电池的容量影响较大。

这是因为随着电解液温度升高,极板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也逐步改善。

 

    电解液中的有害杂质越多,蓄电池的容量越小。

主要的有害杂质是碳酸盐和硫酸盐。

它们能使电解液的电阻增大,并且低温时容易结晶,堵塞极板微孔,使蓄电池容量显著下降。

此外,碳酸根离子还能与负极板作用,生成碳酸镉附着在负极板表面上,从而引起导电不良,使蓄电池内阻增大,容量下降。

 

5. 内阻

镍镉蓄电池的内阻与电解液的导电率、极板结构及其面积有关,而电解液的导电率又与密度和温度有关。

电池的内阻主要由电解液的电阻决定。

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电阻系数随密度而变。

18℃时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电阻系数最小。

通常镍镉蓄电池的内阻可用下式计算:

 

6. 效率与寿命 

在正常使用的条件下,镍镉电池的容量效率ηah为67%-75%,电能效率ηwh为55%~65%,循环寿命约为2000次。

容量效率ηah和电能效率ηwh计算公式如下:

 

(u充和u放应取平均电压)

7. 记忆效应 

镍镉电池使用过程中,如果电量没有全部放完就开始充电,下次再放电时,就不能放出全部电量。

比如,镍镉电池只放出80%的电量后就开始充电,充足电后,该电池也只能放出80%的电量,这种现象称为记忆效应。

 

电池全部放完电后,极板上的结晶体很小。

电池部分放电后,氢氧化亚镍没有完全变为氢氧化镍,剩余的氢氧化亚镍将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结晶体。

结晶体变大是镍镉电池产生记忆效应的主要原因。

 

镍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镍氢电池和同体积的镍镉电池相比,容量增加一倍,充放电循环寿命也较长,并且无记忆效应。

镍氢电池正极的活性物质为niooh(放电时)和ni(oh)2(充电时),负极板的活性物质为h2(放电时)和h2o(充电时),电解液采用30%的氢氧化钾溶液,充放电时的电化学反应如下:

    从方程式看出:

充电时,负极析出氢气,贮存在容器中,正极由氢氧化亚镍变成氢氧化镍(niooh)和h2o;放电时氢气在负极上被消耗掉,正极由氢氧化镍变成氢氧化亚镍。

 

过量充电时的电化学反应:

 

    从方程式看出,蓄电池过量充电时,正极板析出氧气,负极板析出氢气。

由于有催化剂的氢电极面积大,而且氢气能够随时扩散到氢电极表面,因此,氢气和氧气能够很容易在蓄电池内部再化合生成水,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力保持不变,这种再化合的速率很快,可以使蓄电池内部氧气的浓度,不超过千分之几。

 

    从以上各反应式可以看出,镍氢电池的反应与镍镉电池相似,只是负极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物不同,从后两个反应式可以看出,镍氢电池也可以做成密封型结构。

镍氢电池的电解液多采用koh水溶液,并加入少量的lioh。

隔膜采用多孔维尼纶无纺布或尼龙无纺布等。

为了防止充电过程后期电池内压过高,电池中装有防爆装置。

 

电池充电特性

    镍镉电池充电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

当恒定电流刚充入放完电的电池时,由于电池内阻产生压降,所以电池电压很快上升(a点)。

此后,电池开始接受电荷,电池电压以较低的速率持续上升。

在这个范围内(ab之间),电化学反应以一定的速率产生氧气,同时氧气也以同样的速率与氢气化合,因此,电池内部的温度和气体压力都很低。

 

图 1 镍镉电池的充电曲线

    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高于复合的氧气时,电池内压力升高。

电池内的正常压力*大约为1磅力/英寸2。

过充电时,根据充电速率,电池内部压力将很快上升到100磅力/英寸2或者更高。

 

    研究蓄电池的各种充电方法时,镍镉电池内产生的气体是一个重要问题。

气泡聚集在极板表面,将减小极板表面参与化学反应的面积并且增加电池的内阻。

过充电时,电池内产生的大量气体,如果不能很快复合,电池内部的压力就会显著增加,这样将损伤电池。

此外,压力过大时,密封电池将打开放气孔,从而使电解液逸散。

若电解液反复通过放气孔逸散,电解液的粘稠性增大,极板间离子的传输变得困难,因此电池的内阻增加,容量下降。

 

    经过一定时间后(c点),电解液中开始产生气泡,这些气泡聚集在极板表面,使极板的有效面积减小,所以电池的内阻抗增加,电池电压开始较快上升。

这是接近充足电的信号。

 

    充足电后,充入电池的电流不是转换为电池的贮能,而是在正极板上产生氧气超电位。

氧气是由于电解液电解而产生的,不是由于氢氧化镉还原为镉而产生的。

在氢氧化钾和水组成的电解液中,氢氧离子变成氧、水和自由电子,反应式为 

4oh―→o2↑+2h2o+4e―

    虽然电解液产生的氧气能很快在负极板表面的电解液中复合,但是电池的温度仍显著升高。

此外由于充电电流用来产生氧气,所以电池内的压力也升高。

 

    由于从大量的氢氧离子中比从很少的氢氧化镉中更容易分解出氧气,所以电池内的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使电池电压下降。

因此电池电压曲线出现峰值(d点)。

 

    电解液中,氧气的产生和复合是放热反应,电池过充电时(e点),不停地产生氧气,从而使电池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如果强制排出气体,将引起电解液减少、电池容量下降并损伤电池。

若气体不能很快排出,电池将会爆炸。

 

    采用低速率恒流涓流充电时,电池内将产生枝晶。

这些枝晶能够通过隔板在极板之间扩散。

在扩散较严重的情况下,这些枝晶会造成电池部分或全部短路。

 

    镍氢电池的充电特性与镍镉电池类似,充电过程中二者的电压、温度曲线如图1-2和图1-3所示。

可以看出,充电终止时,镍镉电池电压下降比镍氢电池要大得多。

当电池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前,镍镉电池的温度缓慢上升,当电池容量达到90%以后,镍镉电池的温度才很快上升。

当电池基本充足电时,镍镉/镍氢电池的温度上升率基本相同。

 

充电过程与充电方法 

    电池的充电过程通常可分为预充电、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涓流充电四个阶段。

 

    对长期不用的或新电池充电时,一开始就采用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因此,这种电池应先用小电流充电,使其满足一定的充电条件,这个阶段称为预充电。

 

    快速充电就是用大电流充电,迅速恢复电池电能。

快速充电速率一般在1c以上,快速充时间由电池容量和充电速率决定。

 

    为了避免过充电,一些充电器采用小电流充电。

镍镉电池正常充电时,可以接受c/10或更低的充电速率,这样充电时间要10h以上。

采用小电流充电,电池内不会产生过多的气体,电池温度也不会过高。

只要电池接到充电器上,低速率恒流充电器就能对电池提供很小的涓流充电电流。

电池采用小电流充电时,电池内产生的热量可以自然散去。

 

    涓流充电器的主要问题是充电速度太慢,例如,容量为1ah的电池,采用c/10充电速率时,充电时间要10h以上。

此外,电池采用低充电速率反复充电时,还会产生枝晶。

大部分涓流充电器中,都没有任何电压或温度反馈控制,因而不能保证电池充足电后,立即关断充电器。

 

    快速充电分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两种,恒流充电就是以恒定电流对电流充电,脉冲充电则是首先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

然后让电池放电,如此循环。

电池脉冲的幅值很大、宽度很窄。

通常放电脉冲的幅值为充电脉冲的3倍左右。

虽然放电脉冲的幅值与电池容量有关,但是,与充电电流幅值的比值保持不变,脉冲充电时,充电电流波形如图1-4所示。

 

    充电过程中,镍镉电池中的氢氧化镍还原为氢氧化亚镍,氢氧化镉还原为镉。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气泡,聚集在极板两边,这样就会减小极板的有效面积,使极板的内阻增大。

由于极板的有效面积变小,充入全部电量所需的时间增加。

 

    加入放电脉冲后,气泡离开极板并与负极板上的氧复合。

这个去极化过程减小了电池的内部压力、温度和内阻。

同时,充入电池的大部分电荷都转换为化学能,而不会转变为气体和热量。

 

    充放电脉冲宽度的选择应能保证极板恢复原来的晶体结构,从而消除记忆效应。

采用放电去极化措施后,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并且允许大电流快速充电。

 

    采用某些快速充电止法时,快速充电终止后,电池并未充足电。

为了保证充入100%的电量,还应加入补足充电过程。

补足充电速率一般不超过0.3c。

在补足充电过程中,温度会继续上升,当温度超过规定的极限时,充电器转入涓流充电状态。

 

    存放时,镍镉电池的电量将按c/30到c/50的放电速率减小,为了补偿电池因自放电而损失的电量,补足充电结束后,充电器应自动转入涓流电过程。

涓流充电也称为维护充电。

根据电池的自放电特性,涓流充电速率一般都很低。

只要电池接在充电器上并且充电器接通电源,在维护充电状态下,充电器将以某一充电速率给电池补充电荷,这样可使电池总处于充足电状态。

 

快速充电终止控制方法 

    采用快速充电法时,充电电流为常规充电电流的几十倍。

充足电后,如果不及时停止快速充电,电池的温度和内部压力将迅速上升。

内部压力过大时,密封电池将打开放气孔,从而使电解液逸散,造成电解液的粘稠性增大,电池的内阻增大,容量下降。

 

    从镍镉电池快速充电特性可以看出,充足电后,电池电压开始下降,电池的温度和内部压力迅速上升,为了保证电池充足电又不过充电,可以采用定时控制、电压控制和温度控制待多种方法。

 

(1)定时控制 

    采用1.25c充电速率时,电池1h可充足;采用2.5c充电速率时,30min可充足。

因此,根据电池的容量和充电电流,很容易确定所需的充电时间。

这种控制方法最简单,但是由于电池的起始充电状态不完全相同,有的电池充不足,有的电池过充电,因此,只有充电速率小于0.3c时,才允许采用这种方法。

 

(2)电压控制 

    在电压控制法中,最容易检测的是电池的最高电压。

常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