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0838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docx

中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方向

摘要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

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

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崭新课题。

关键字:

中华民族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社会

Abstract

Cultureisthesoulofthecountryandpeople,andembodiesthestateandnationalcharacter.Thepowerofcultureisdeeplyrootedinthenation'svitality,creativityandcohesionof,istheunityofthepeople,andpromotethespiritofdevelopmentsupport.FivethousandyearslongandsplendidChineseculture,theprogressofhumancivilizationhasmadegreatcontributiontotheChinesenationisperennial,countriesonthespiritualtiepulse,theChinesenationisfacingseriouschallengesandothercomplexenvironmentnotstand,afterdisastersindomitablestrengthfountainhead.CreateabeautifulfutureoftheChinesenationinthehistoryofcultureforboth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oprovidecomprehensive,coordinatedstrongspiritualmotive,istheimportantcontentofthe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Theprosperityanddevelopmentoftheadvancedsocialistculture,establishnationalself-confidence,rousenationalspirit,andwilltoachievethe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well-offsocietygrandgoal,theconstructionofsocialistharmonioussocietytoprovideideologicalguaranteeandthespiritualpower.Facedifferentthoughtsandculturesintheworldtodaymutualbrainstorm,facingthecountrydevelopmentandpeople'slivingtoimprovetherequirementsofthedevelopmentofculture,facingthesocialandculturallifeofthevariousactivesituation,howtofurthertheprosperityanddevelopmentofsocialistculture,andenhancethenationalculturalsoftstrength-thisisinthe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well-offsocietykeystagesanddeepeningreformandopening,speedupthetransformationofthemodeofeconomicdevelopmentcrucialperiod,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Chinesepeopleinfrontofthenewtopic.

Keyword:

theChinesenationSpiritpowerSocialistcultureEconomicandsocial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是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如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

30年风雨探索,30年不断争议,30年持续成长,30年喜悦收获,打破了束缚文化发展的计划体制,激发了文化活力,壮大了文化产业并完善了文化服务。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改革的进程,全面总结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成就,对于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由于20世纪90年代,体制内改革快与体制外改革,外层制度改革快于核心制度改革,基层单位管理制度改革快于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并由此导致文化事业发展状况和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诸多不适应,相对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而言,相对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言,文化体制改革的步子还不够大。

“十一五”规划将文化产业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未来10年我国文化产业将面临重大突破,呈现高速增长、行业分化、产业融合加速、集团化、簇群化、地区分化等趋势。

预计经过未来1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将向文化产业强国迈进。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化进程。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经历的三大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第一阶段

  我国新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如果从1978年算起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

如果从时间上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下面就分阶段进行叙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也不断向前推进。

拨乱反正对于文化事业而言,主要是实现了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范式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

从文化体制讲,主要是恢复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体制上去。

特点

  新中国的文化体制建立具有几个特点:

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文化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二是这种体制在建立过程中主要参考苏联模式;三是这种体制是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四是这种体制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种体制下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这一阶段文化事业出现了复苏与空前的繁荣。

以短篇小说《班主任》、话剧《曙光》、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作品,报道了新时期春天的来临。

随后,文学上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文学寻根”等;美术有“星星画展”、“八五美术运动”等;电影有《老井》、《红高粱》,并在国际上获奖。

这一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复苏都是建立在原有文化体制基础之上的。

重要任务

  与复苏与繁荣相伴的是原有文化体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越来越不适应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

在总体布局上,与行政管理体制相对应,层层建立专业文艺团体,重复设置,人财物浪费;在结构上,单一公有制,全部文艺团体由国家财政包起来;在分配上,严重平均主义“大锅饭”,演不演戏,演多少场戏,演出水平的高低(作品水平的高低)与收入没有联系;在人事制度上,没有正常的人员流动和淘汰机制,机构臃肿,冗员过多,行政化,机关化,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很难发挥,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文化体制就成为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了。

指导方针

  1979年10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提出了新时期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方针。

对文化体制改革而言,这个讲话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如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关系的深刻论述,为划清政治问题与文艺问题的界限提供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保障。

这个阶段已经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目标。

1980年2月召开的全国文化局长会议认为:

“艺术表演团体的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很多,严重地影响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和提高,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

”会议明确提出:

“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制度。

”198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

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

进展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主要有以下进展:

①调整艺术部门和艺术团体的布局。

198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转了文化部《关于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意见》,要求改革全国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数量过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在大中城市,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要精简,重复设置的院团要合并或撤销,对市县专业文艺团体设置也提出了调整的要求;②模仿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文化单位推行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以解决统得过死和吃大锅饭等体制弊端。

同时实行了以文补文、多业助文等改革措施,以解决文化单位出现的经济困境;③实行“双轨制”改革。

在1988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和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实行“双轨制”的具体改革意见,即一轨为国家扶持的少数全民所有制院团,另一轨为多种所有制的艺术团体。

国家主办的全民所有制艺术表演团体要少而精,这些院团应当是代表国家和民族艺术水平的,或带有实验性的,或具有特殊的历史保留价值的,或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多数艺术表演团体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由社会各种力量主办。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文化市场的发展和地位得到承认。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随着文化功能日趋多样化和丰富,文化的产业属性逐步显现出来,以营业性舞会和音乐茶座为发端的文化市场日益活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也不需要文化市场,即使有也不合法和不被承认。

1987年文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改进舞会管理的通知》,正式认可营业性舞会等文化娱乐经营性活动。

1988年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文化市场的概念,同时明确了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

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市场”的地位正式得到承认。

1989年国务院批准在文化部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全国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开始建立。

文化体制改革第二阶段(1993~2002年)

2.概述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自身的体制改革。

文化体制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方针

  这一时期,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改革”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方针。

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

《决议》认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

强调改革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改革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理顺国家、单位、个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国家保证重点、鼓励社会兴办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

《决议》充分反映了国人当时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的认识水平。

标志性文件

  这一阶段对于文化体制改革来讲,有两个标志性的文件:

一是200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承认和对其地位的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文化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以前对于文化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单一的,文化只是和“事业”、“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属于意识形态,是喉舌,是阵地,是教育手段,是娱乐形式。

而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则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除了上面属性依然存在外,还有其产业属性的一面,还有其价值规律发生决定性作用(指在部分领域)的一面。

从80年代“文化市场”概念的提出和承认,到现在“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承认,反映了我们对于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地位的承认,丰富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指明了改革方向和目标。

《建议》只提出“文化产业”概念,但并没有明确文化可以分为“事业”和“产业”两个部分。

二是2001年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

《意见》总结了近些年来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集中反映当时的认识和思考。

《意见》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集团化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着重在宏观管理体制、微观运行机制、政策法律体系、市场环境、开放格局5个方面积极进行探索创新,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

强调要加强党对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领导,始终掌握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对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对宣传业务的审核权、对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

重点

  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在实践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重点进行了探索:

一是深化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根据不同特点,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努力增强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新闻单位,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为中心,调整了组织结构(改变过去编辑部内部分工参照政府工作部门对口设置办法),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工资奖金分配制度,改进宣传报道,建立新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

这些改革措施使新闻报道的信息量增加,时效性增强,新闻内容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大大提高,报刊的发行量逐年上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收听收视率逐步提高。

艺术演出院团主要是进行了演出补贴改革和考评聘任制改革;二是培育社会主义文化市场,规范市场行为,完善运行机制,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活跃有序地发展。

这一时期初步建立起了包括文艺演出市场、电影电视市场、音像市场、文化娱乐市场、文化旅游市场在内的文化市场体系;三是文化管理部门加大自身改革的力度,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四是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逐步建立了有利于文化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保障机制。

在改革中迅速发展

  这一阶段文化事业在改革中迅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焕发出了蓬勃活力。

据统计,从1990~2002年,我国的报纸由1576种增至2111种,增长34%,总印数达351亿份;各种期刊由6078种增至8899种,增长了46%;图书从74973种增长到154526种,全国建成了一批大型书城,各种形式的连锁店4000多家,图书网点7万多个,图书销售额增长了12倍;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从1000个增加到1988个,广播节目套数由645套增加到1777套,电视节目套数由512套增加到1047套,广播和电视的人口覆盖率分别从73%和80%增加到90%以上;有线电视从无到有,全国用户达到9000多万;2001年中国音像市场销售总额达到200多亿,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1000倍。

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体现为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扩张。

特点

  这一阶段的文化体制改革还有一个突出的——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大力推进依法管理。

据统计,这一时期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文化管理部门陆续制定和颁发了200多部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或部门规章,涵盖了舞台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互联网、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如《著作权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电影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管理条例》等。

突破口

  组建文化集团是这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到2002年初,共组建了包括中国广电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文化集团70多家,从地域上讲,涵盖到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地;从经营主要业务上讲,有报业集团38家,出版集团10家,发行集团5家,广电集团12家,电影集团5家。

在电影改革中还组建了电影院线30多条。

这些集团的组建,探索了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加快了市场整合和结构调整,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多出优秀作品和人才。

但是,在组建集团中也有一些不足,如组建方式多是以行政力量整合,资金来源单一等。

集团虽然有了一定的形式和相应的组织结构,但未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

集团定位不清楚,有许多是事业型集团,事业与产业职能性质存在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

2.3文化体制改革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

2.概述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

十六大以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更加明确。

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积极探索,大胆试验,顺利推进。

党的十六大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路进一步清晰,方向进一步明确,方法更加细致,步骤更加具体。

从文化体制改革的角度讲,十六大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明确了整个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原则是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十六大还提出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深化和明确。

首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突出了文化建设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又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文化保证。

这就为在新的背景下研究和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其次,《决定》还具体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第三,《决定》分别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

第四,提出了其他方面改革的要求。

要求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十六届四中全会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这也是中央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提法,它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更加深入,直指事物的本质。

《决定》指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微观活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

《决定》还具体要求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抓紧制定文化发展纲要和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上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改革的实践有很大突破,最主要的是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2003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专门研究部署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全国有包括北京、重庆、广东、深圳、沈阳、西安、丽江在内的九个省市和39个宣传文化单位参加了改革试点。

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探索,为制定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做准备。

目前,这些试点单位正在按照要求,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增强活力、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

首要价值

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价值,是实践、丰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

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建设实践,我们逐渐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这就是: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培育“四有”公民,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