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090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教育教案

第39讲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成就

 四大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纸的发明

(1)发明:

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

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贡献:

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

(1)发明:

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贡献:

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技术保证。

3.火药

(1)发明和应用:

唐末至宋初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

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贡献:

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

(1)雕版技术:

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技术: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

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古代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

汉字的起源

中国最早的文字为甲骨文和金文

字体的演变

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人物及作品

(1)秦代: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

王羲之被尊为“书圣”,代表作品为《兰亭集序》等

(3)唐代:

楷书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怀素和张旭的狂草别具魅力

(4)北宋: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

赵孟兆页创赵体

(6)明代:

文征明和董其昌声誉最高

2.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1)成熟: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2)分类

①以题材不同,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②在表现技法上,又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④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主要特点是“画中有诗”。

3.戏曲艺术

(1)发展历程:

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元朝时,元杂剧形成;明代传奇剧兴起。

(2)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①形成:

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又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形成。

②艺术特点: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③地位:

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4.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1)《诗经》

①概况: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

②特点:

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③地位:

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①代表作品:

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②特点:

句式较为灵活,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③地位:

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3)汉赋

①演变:

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②代表:

司马相如、张衡等。

③特点:

西汉赋作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小赋兴起,意境清新活泼。

④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唐诗

①代表:

“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诗史”)。

②特点:

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

③地位: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5)宋词

①代表:

豪放派代表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有柳永、李清照。

②特点:

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③地位:

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6)元曲

①代表作:

关汉卿的名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②形式:

散曲、元杂剧。

③地位: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戏曲史上有特殊地位。

(7)明清小说

①代表作: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②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③地位:

明清小说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成就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四大发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

(1)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2)西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科技发挥巨大作用。

【名师指津】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可归纳为“一、二、三”

【数字助记】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可归纳为“四大类别、五大阶段”

【易错警示】

汉字VS书法

(1)中国汉字的起源是新石器时代刻在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对秦朝“书同文字”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

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

【辨析比较】

中国和西方绘画的不同

在绘画内容上,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非功利。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物象,着意刻画,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而重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欲。

【精巧点拨】

京剧的发展

京剧发展的原因有统治者的支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需求、艺术家的努力、兼收并蓄等多方面,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京剧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在动作上,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动作。

【深化理解】

“汉赋”VS“楚辞”

“汉赋”和“楚辞”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楚辞”是诗,“汉赋”是有韵的散文。

但在创作“汉赋”的汉代人那里,却认其为一体。

《史记·司马相如传》:

“景帝不好辞赋”,《汉书·扬雄传》:

“赋莫深于《离骚》,辞莫丽于相如”可见“辞”就是“赋”。

【名师指津】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精巧点拨】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名师点拨】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答题术语]

1.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卓越贡献。

2.古代中国科学思想重视经验总结,忽视理论概括。

这一特点体现在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传统科学中。

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魏晋时期,书法兼有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4.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

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6.《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7.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1.秦汉书写材料:

纸虽然在西汉就发明了,但是因为制作工艺繁琐、成本高昂,并没有普及。

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变得廉价易得,才逐步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纸得到了普及。

所以秦汉时期的书写材料主要还是竹子、木板或布匹,书写工具主要是毛笔。

2.脸谱的三大特点

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的密切,程式化的图案。

脸谱多种多样,红脸表现忠义耿直,白脸表现奸诈多疑,蓝脸表现性格刚直,黑脸表现性格严肃,金脸表现威武庄严,黄脸表现勇猛、暴躁,紫脸表现肃穆、稳重,银脸表现奸诈多疑或威武庄严,绿脸表现勇猛莽撞。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转化

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史料一 中国古代各时期不同类型科技成果所占比重表(部分)(%)

朝代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朝

理论类

4

9

16

30

实验类

12

10

3

1

技术类

84

81

81

69

——李思孟《科学技术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两宋与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征。

[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两宋与明清时期不同科技成果所占比重,注意从表中数据变化找出演变的趋势。

[提示] 两宋与明清时期的技术类成果都占主导地位;明清时期的实验类成果比重下降;明清时期理论类成果比重上升。

史料二 下列史料整理自《巧思遗闻——中国科技的故事》

1266年

郭守敬被忽必烈重臣张文谦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受命编订新历法

1277年

郭守敬向政府建议,组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天文观测,史称“四海测验”

1279年

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今天中国的黄岩岛

1281年

新历法完成,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时”的古语,取名为《授时历》

1582年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提出现行公历,与《授时历》的天文数据基本相同

探究:

(2)史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

试分析其原因。

[教你读史] 史料二中“敬授民时”表明中国古代历法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因此中国古代科技具有重视实践和实用的特点。

[提示] 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

史料三 下列统计数据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1975年版)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探究:

(3)史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你读史] 史料三信息:

公元1-1500年,中国分别占62%、71%、57%→长期领先于世界。

公元1501-1840年,中国占4%→远远落后于世界。

[提示] 变化:

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2.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学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

(4)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的根本原因。

 

视角1 从文明史观角度命题

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对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时需结合四大发明的成就及影响来分析。

[对点1] (2017·佛山六校高三联考)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人文精神的普及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D.近代教育的发展

解析:

选A。

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17世纪时,欧洲家庭藏书比14世纪时大大增加,说明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A项正确。

视角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四大发明没有在中国生根开花,却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的社会转型,导致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二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解题时需要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背景来分析。

[对点2] (2017·武汉调研)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君药”分量最多且起主要疗效,“臣药”次之,“佐药”又次之,“使药”再次之。

唐代某太医令为皇帝病状之需,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擅自加了三味药,被判绞刑。

据此可以推知(  )

A.理学观念主导古代司法B.专制体制影响医学发展

C.中医临床固守辨证施治D.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

解析:

选B。

理学形成于宋代,与材料时间“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君臣佐使”配药组方的基本原则暗合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太医依病状加了三味药,实为一种创造性尝试,但被判绞刑,可见君主专制体制阻碍了医学实践与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该太医令“配药时没有拘泥这一原则”,表明他并未固守辨证施治,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传统科技遵循自然和谐,故D项错误。

提升点二 单列视点——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特色

史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探究: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教你读史] “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说明宋词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其盛行与民间娱乐的需要相关。

[提示] 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史料二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的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

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

讲神魔之争的,此思潮之起来,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的。

……此种主潮,可做代表者,有三部小说:

(一)《西游记》;

(二)《封神传》;(三)《三宝太监西洋记》。

……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其原因,当然也离不开那时的社会状态,而且有一类,还与神魔小说一样,和方士是有很大的关系。

这种小说,大概都叙述这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

最著名的是《金瓶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探究: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教你读史] “讲神魔”“讲世情”说明小说素材来自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某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及各种历史人物的逸闻琐事。

[提示]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春秋《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内容丰富,或间以杂言,现实感强。

2.战国楚辞的句式非常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4.唐诗流派、诗人众多,既有浪漫主义的“诗仙”李白,又有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

5.宋词具有节奏美,符合各阶层的需要,文学接近平民,休闲娱乐功能强的特点。

6.元曲的语言通俗、幽默,句式灵活,是综合性舞台艺术。

7.明清小说反映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侧重于对社会风俗与人情世态的描绘。

视角1 从文化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角度命题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的反映。

解题时需结合具体的作品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分析。

[对点1] (2017·郑州质检)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

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解析:

选B。

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中国宋代,故C项错误;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故D项错误。

视角2 从社会发展趋势角度命题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这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关,反映出古代文学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的趋势。

解题时需结合这些文学体裁兴盛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对点2] 明清时期,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兴起。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三侠五义》。

这折射出(  )

A.政府重视楷模示范效应

B.民众对理想社会的诉求

C.民众借助清官伸张正义

D.官民价值观念的趋同化

解析:

选B。

明清时期小说兴起,属于民间文学,与政府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小说的内容“取材于法律文献中的案例与史书中的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可以看出表达了民间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故B项正确;小说带有虚构演义成分,只是表达了民间的一种理想诉求,而非现实中借助清官伸张正义,故C项错误;清官循史传记的公案小说,带有加工创作的印记,并非体现官民价值观念趋同,故D项错误。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2017·泉州模拟)柳诒徴《中国文化史》载:

“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造纸术的突破       B.科举制的完善

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买卖兴盛

解析:

选C。

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是导致士大夫家藏书增多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但是与藏书丰富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藏书的丰富,并未涉及图书买卖,故D项错误。

2.“虚危之间针路明,南方张宿上三乘。

坎离正位人难识,差却毫厘断不灵。

”诗中描述的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

C.火药D.印刷术

解析:

选B。

这首诗是对如何校正罗盘北方和南方的方法的描述,可判断出与指南针有关,选择B项符合题意。

3.(2017·湛江模拟)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勾连不断”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解析:

选B。

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B项正确;“状如龙蛇,勾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故A项错误;“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对行书的评述,故D项错误。

4.(2017·济南模拟)后人在评价夏圭绘画时有诗曰:

“但觉层层景不同,林泉到处生清风。

意到笔精工莫比,只许马远齐称雄。

”下列作品可能为夏圭所作的是(  )

解析:

选A。

夏圭和马远都是南宋的画家,他们的画反映了南宋偏安一隅的苦闷,被称为“马一角”和“夏半边”,A图中符合层层景不同、林泉、意到笔精的特点,故A项正确;B图中以竹表达正直,配以诗词,是明清文人画的风格,故B项错误;C图中的鸟孤傲清高,风格类似于明清的八大山人,故C项错误;D图是仕女图,类似于顾恺之风格,故D项错误。

5.(2017·青岛高三质检)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

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D.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解析:

选C。

古文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社会动荡,可知它反映了唐代后期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的愿望,故C项正确。

6.“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了(  )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解析:

选B。

“百戏之祖”是昆曲,不是京剧,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可知京剧是经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故B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叙述京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故C项错误;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2017·郑州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具影响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这一说法最早由英国科技史学家、汉学家李约瑟于1942年正式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

早在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最具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提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

到了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

2008年7月,《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展出,这次大展重新定义了新“四大发明”——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四大发明”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要求:

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观点一:

中国对世界最具影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理由论述可以从对西欧的社会转型(思想上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政治上对摧毁封建骑士阶层;经济上对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人类进步的角度进行作答。

言之成理,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即可。

答案:

可以支持传统的“四大发明”,也可支持新“四大发明”,或者提出自己心中的“四大发明”,也可否定“三大发明”“四大发明”这样的提法。

示例:

观点:

中国对世界最具影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理由: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少数人才能读书和受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火药的使用有利于摧毁封建统治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科技的发展;指南针为欧洲的航海家使用,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总之,四大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