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05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docx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煤炭采选产业分析

武汉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产业分析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师:

杨艳琳

学生学号:

2014201050164

学生姓名:

张新平

所在专业:

劳动经济学

 

2015年06月

 

基于SCP范式的煤炭采选产业分析

张新平

摘要:

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作为煤炭工业基础的煤炭采选产业更是成为了事关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基础产业。

文章基于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考察了中国煤炭采选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本文认为目前中国煤炭采选业较低的行业集中度导致了煤炭产品市场上无序的价格竞争、环境问题和安全事故,最终引发了煤炭采选业较低的市场绩效。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煤炭采选业全产业链发展、改进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关键词:

煤炭采选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AnalysisofcoalminingandwashingindustrybasedonSCPmodel

ZhangXin—ping

Abstract:

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socialandeconomyinrecentyears,thedemandforcoalresourcesisgrowing,asthebasisofcoalminingindustry,coalminingandwashingindustryisbecomingabasicindustryofthenationaleconomy.BasedontheSCPanalysismodelofHarvardSchool,thispaperconsidersthemarketstructure,marketconductandmarketperformanceofcoalminingindustryinChina.ThispaperconsidersthatthelowdegreeofindustryconcentrationofcoalminingindustryinChinahascausedthedisorderinthemarketofcoalproducts,environmentalproblemsandsafetyaccidents,andultimatelyledtothelowmarketperformanceofcoalminingindustry.Aimingattheseproblems,thispaperputsforwardaseriesofmeasure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wholeindustrychainofcoalmining,improvetheindustrialstructure,improveindustrialconcentration,strengthenthemanagementofsafetyproductionandsoon.

Keywords:

coalminingindustry;marketstructure;marketbehavior;marketperformance

 

一、引言

顾名思义,作为整个煤炭工业的基础,煤炭采选业包含煤炭开采业和煤炭洗选业。

煤炭开采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煤炭资源,为后续能源和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料的第一次产业,经过初次开采所得到的产品即为原煤。

煤炭洗选业则指利用煤炭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对初次开采的原煤进行分选的产业,从单一的原煤中分选出不同的煤炭品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品结构。

我国的能源储量存在“多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三,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一。

2012年,中国原煤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81.7%,煤炭净进口总量达27913.6万吨,居世界第一,显示出了中国的煤炭资源具有很高的对外依存度,需求量不断上升。

从煤炭用途来看,95%的煤炭资源均应用于工业领域,因此,作为煤炭工业基础的煤炭采选业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健康运行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二、研究基础与文献综述

煤炭产业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历来不乏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不少学者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某一地区煤炭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李建光,代少军(2010)从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的地区特点出发,认为当地煤炭采选产业存在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产能脆弱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确定产业规模,推进绿色开采等建议。

曹海霞,王宏英(2015)则从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特点出发,针对山西省煤炭市场低迷,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认为要坚持煤炭市场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的平衡,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清洁生产。

牛冲槐,白建新(2003)从山西省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单独依赖煤炭资源所存在的危机,认为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应并举。

此外,吴青龙等(2014)以产业组织为切入点,利用SCP范式进行了分析,认为价格竞争是煤炭采选产业的主要市场竞争方式,煤炭采选产业应实行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由于煤炭产业近几年的不景气,也有学者从产业转型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煤炭产业的竞争力,并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

刘客(2015)认为目前煤炭产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煤价市场波动较大以及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要从产业辐射和产业衍生两个方面入手,加快煤炭产业融合。

孙慧,刘媛媛等(2012)利用主成分因子法对各地煤炭采选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序,认为应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将煤炭产业由资源生产型逐步转向能源重化工型、循环经济型。

高宏伟(2010)则从低碳经济的背景出发,论述了煤炭产业整合对于促进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意义。

刘秋华,张玉兰等(2007)则从计量的技术性视角出发,对煤炭采选业构建了四个维度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由于煤炭产业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孟学兵(2008)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煤炭产业治理与转型方面的经验,认为煤炭产业的循环经济是大势所趋,应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

煤炭采选业涉及到大量井下工作,其安全性也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陈兆波,雷煜斌等(2015)以从汾西煤矿集团获取的45起煤矿安全事故报告为对象,利用灰色关联研究煤矿安全事故人因之间的相互关联,认为,煤矿安全事故中的人因因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曹庆仁等(2011)从煤矿安全文化的角度,结构方程模型(SEM)实证研究了煤矿安全文化、安全目标、安全承诺等因素对员工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

SCP分析范式由美国学者梅森,贝恩,席勒提出,侧重于对产业竞争与垄断的研究,提出了“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最终决定市场绩效”的观点,三者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共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生态。

基于此,本文旨在沿用SCP范式,以煤炭采选业为切入点,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方面入手,来探讨煤炭采选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煤炭采选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一)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贝恩的行业集中度指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的企业占整个市场的份额,本文选用CR4和CR8这两个指数来衡量煤炭采选产业的集中度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表1我国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测量表

年份

前4家企业产量(单位:

百万吨)

前8家企业产量(单位:

百万吨)

全国总产量(单位:

百万吨)

CR4(%)

CR8(%)

2006

296.5

493.6

2331.8

12.7

21.2

2007

413.0

590.9

2523.4

16.4

23.4

2008

544.9

663.7

2748.6

19.8

24.2

2009

544.6

761.2

3012.5

18.1

25.3

2010

608.1

858.4

3462.0

17.6

24.8

数据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统计年鉴》

根据CR8指数的定义可知,由于煤炭采选业前8家企业占总市场的份额介于20%-25%之间,因此,中国煤炭采选业属于低集中竞争型市场。

在该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市场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现象较为突出,难以形成相应的规模优势。

众多的中小型煤炭采选企业的存在虽然增加了当地税收,也解决了地方的就业问题,但是这种分散局面也带来了各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环境恶化,资源粗放利用等弊端,保持适当的行业集中度对中国煤炭采选业而言显得尤为必要。

(二)煤炭采选业的产品差异化分析

在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产品之间是无差别的、同质的,随着产品差别的增强,该产业的垄断程度也会得以加强。

煤炭采选业作为资源开采型行业,不同于一般由技术进步和设计创新而引致的产品差别,其产品差别主要由煤炭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所决定。

在中国煤种分类标准(GB5751-1986)中,根据煤化度,煤炭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大煤类;其中,褐煤可细分成2个小类,无烟煤细分成3个小类,烟煤按挥发分分为低、中、中高和高4种挥发分烟煤,按粘结性又分为不粘煤、弱粘煤等6类。

根据煤炭用途,则又可以分为动力煤和炼焦煤两大类别,其中在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中,又以炼焦煤居多。

此外,煤炭产品的差别化还会因为下游企业的设备选择而进一步强化,不同的设备对煤炭的物理化学特性有着不同的要求,一旦根据煤炭品种选定了设备,由于更换设备的巨大成本,企业便很难再选用其他类别的煤炭产品。

(三)煤炭采选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煤炭采选业的进入退出壁垒不仅受到自然条件限制,同时也与不同时期的政策导向有关,总体而言,我国煤炭采选业的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

究其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煤矿开采权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分配给国有企业,但随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放松对煤炭开采权的垄断,为了搞活地方经济,带动就业,脱贫致富,地方政府纷纷减少对煤炭采选业的管制,转而采取“大中小煤矿一起上”的政策,使得进入壁垒大大降低,大量中小型企业也可以从丰富的煤炭资源存储中分得一杯羹。

加之很多煤矿资源分布于表层,埋藏浅,煤层厚,开采的技术难度较小。

此外,我国的煤炭采选业存在行政区域分割的特点,尚无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主导企业,也不存在内生性壁垒,所以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出现了各类煤炭采选企业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局面。

四、煤炭采选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一)价格竞争行为

煤炭采选业的价格竞争即煤炭产品价格的竞争,中国煤炭市场的较低集中度使价格竞争成为煤炭企业的主要竞争策略。

至于煤炭产品的定价方式在我国曾进行过多次的改革。

首先,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垄断了煤炭资源的定价权,所有煤炭采选企业都要按照国家既定价格来销售产品,不存在价格上的竞争。

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国家放宽了煤炭产业政策,鼓励发展乡镇小煤矿,此时,国家仍然控制大部分煤炭的销售价格,但是中小型煤矿开始根据市场状况制定产品的销售价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3年国家放开了除电煤以外的其他品种煤炭的价格。

2001年,国家原则上不再实行电煤定价,但电煤价格仍远低于市场价格。

2004年,煤电联动,电煤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价格双轨制开始收拢。

到了2007年,“煤炭供需见面会”取代“煤炭订货会”,标志着煤价完全市场化。

逐渐市场化的煤炭价格意味着能以更低价格将煤炭运输至指定地点的企业将取得竞争优势。

由于煤炭采选企业大多采用井下采掘的方式进行开采,开采成本相差不大,煤炭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转而演变为煤炭运输方式和运费的竞争。

受制于公路、铁路与水运等不同运输方式成本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每家煤炭采选企业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空间的不同,低廉的运输方式和运输成本可以扩大煤炭产品可参与竞争的市场范围,反之,公路运输等价格昂贵的运输方式则会限制煤炭产品的市场竞争范围。

(二)兼并重组行为分析

我国煤炭采选业的兼并重组行为具有政府推动,企业从属的特色。

由于过去煤矿的开采权是企业从政府那里无偿获得的,导致企业缺乏兼并重组的主动权,而且部分地方政府与煤炭采选企业利益交织,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兼并重组行为的推进。

随后,为了提高产业集中度,政府一改过去煤矿开采权无偿获取的做法,推行有偿获取采矿权的政策,推动行业重组。

关于煤炭采选产业兼并重组的效果,本文利用煤炭采选企业数量和平均每家煤炭采选企业从业人员数这两个指标来考察近些年煤炭采选企业的兼并重组情况。

图11999—2012年全国煤炭采选工业企业数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3年)

图21999—2011年平均每家中国煤炭采选企业从业人员数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2年)

由图1可知,中国煤炭采选企业数量一直呈现上升之势,说明在此之前,煤炭采选产业一致具有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的特点,直到2008年以后,企业数量才有所下降。

而平均每家煤炭采选企业的从业人数在2008年以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拐点也同样出现在2008年,在此之后,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便呈现出回升趋势。

但也应看到,煤炭采选企业的数量依然保持在高位水平,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然较少。

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可能一方面是由于2008年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煤炭采选业加快了兼并重组的步伐,从而导致煤炭采选企业总量下降且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有所增加,即单个企业的规模有所扩大。

另一方面,煤炭采选企业数量的减少也有可能是因为部分企业的破产,而平均从业人员总体维持在低位水平也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所致,即煤炭采选企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技术和资本来替代劳动力,更多地采用自动化的生产技术。

(三)全产业链发展战略

由于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煤炭市场整体低迷,单一的煤炭采选产业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越来越多的煤炭采选企业转而进入关联行业,采取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即煤炭采选产业为规避风险,实现多元化经营而采取的以煤炭采选为核心,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战略。

由于单一的煤炭采选业容易受到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造成企业经营业绩波动,而将产业链向上游的煤炭机械制造和下游的电力、焦化、煤化工等产业延伸,进而实现煤机一体化、煤电一体化,有效增强企业抵御外在经营环境波动的风险,提高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同时,全产业链的延伸也可以使原先的煤炭采选企业可以控制与自身经营有关的相关产业,将这些环节纳入到同一家企业的管理之中,从而减少生产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增进整个产业链条的整体经济福利。

此外,对于很多单纯依赖煤炭采选产业的资源型城市而言,煤炭采选业的全产业链发展可谓是当地实现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契机。

五、煤炭采选产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面对外在冲击造成的市场结构,企业对此作出的市场行为的效果如何最终需要通过市场绩效予以反映,鉴于煤炭采选产业的特殊性,本文使用资本利用效率、安全生产绩效以及环境保护绩效三个指标进行考察。

(一)盈利能力分析

本文利用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资本利用效率指标的表现,成本费用利润率即企业一定期间的利润总额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资本利用得越充分。

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本文计算了1999-2012年全国工业各行业及煤炭采选产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变化情况。

图3全国工业各行业和煤炭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变动表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3年)

 

图4全国亏损企业占比和煤炭行业亏损企业占比变动趋势图

数据来源:

《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0-2012年)

如图3所示,全国工业各行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煤炭采选产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则大体平稳。

其中2003年是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煤炭采选产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高于全国各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这可能由于此前由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对煤炭产品供不应求,较高的煤价给煤炭采选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而2003年以后,煤炭采选产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且二者间的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

这可能由于2003年以后由于中小型煤炭采选企业过多,造成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价格战愈演愈烈,且煤炭产品供不应求的形式有所好转,降低了煤炭采选企业的盈利水平。

而在2008年前后,由于煤炭采选企业兼并重组进程的推进,煤炭采选企业的规模扩大,议价能力增强,使得其与全国工业各行业平均成本费用利润率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由图4可知,煤炭采选企业亏损企业占比与全国亏损工业企业占比总体都成波动下降趋势,但自2008年以后,煤炭采选企业相比全国工业企业,其亏损企业占比有所上升,逐渐高于全国亏损工业企业占比的平均水平。

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从提高安全生产,增加资源利用率,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等方面着手企业的生产战略。

(二)安全生产绩效分析

我国煤矿95%以上瓦斯含量高,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约占一半,这些因素决定了煤炭采选业具有特殊性,安全生产问题尤为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煤炭采选业的健康发展,也事关每一个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

图5全国煤炭采选业安全事故分类型发生频次

数据来源:

《2001—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报告资料统计分析》及《2006—2011年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折线图反映了2001-2011年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变化。

就事故总量而言,各类事故的方式频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自2005年以后,事故方式频率的下降尤其明显,此后一直保持在低位水平。

就安全事故的类型来看,在2007年之前,安全事故中以冒顶和机械事故最为突出,但2007年以后,冒顶和机械事故下降明显,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透水事故更为突出。

这可能是因为技术进步及安全监管措施的加强,煤炭采选业的机械设备更为可靠,事故更多是由于煤矿自身复杂的自然地质条件而引发。

(三)环境保护绩效分析

煤炭采选业作为以地下掘井为重要生产方式的采掘业,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因煤炭采选而引发的诸如地表沉陷和裂缝、地表水渗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如王启亮,程东(2009)通过对山西省煤矿进行调查后认为煤矿开采对水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开展水环境影响评价,其环境保护问题一直以来也引起了不少社会关注。

如图6所示,从2004年至2012年,煤炭采选业和全部工业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在2008年以后,煤炭采选业的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快速上升并超过了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而这一时点也与前文所分析的2008年以后煤炭采选业开始大规模兼并重组在时间点上吻合,有理由认为,煤炭采选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了对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图6煤炭采选业和全部工业行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变化趋势图

六、政策与建议

(一)以组建大企业集团促进煤炭采选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我国煤炭采选产业中小企业过多,过于分散的格局不仅引发了价格战等恶性竞争问题,而且导致了安全事故层出不穷以及过度采掘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

鉴于此,推进煤炭采选业组建大企业集团势在必行。

首先,要以政府为主导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提高煤炭采选业的进入壁垒和准入条件,从源头上控制住煤炭采选企业的数量,防止中小型煤炭采选企业的泛滥。

其次,要完善关闭破产、产业转型、改制重组、异地迁移等中小型煤炭采选企业的正常退出机制,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优势,以大型煤炭企业为主体,推进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增强大企业集团在产业中的相对优势。

此外,要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推动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产业衍生和产业辐射,加强与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的融合,这一行动也有助于配置替代产业,减轻煤炭资源枯竭对整个产业的冲击。

(二)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品质量主要受煤炭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决定,同一自然属性的产品之间的差别并不大。

促进煤炭产品结构的调整既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并保护环境,也可以形成市场上的差别化竞争。

具体而言,一是要制定相应的法规,保证并且激励煤炭企业大力采用洁净煤技术,推广煤炭的深度加工转化等系列洁净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减少污染。

二是煤炭企业要加大新型煤加工设备的购置,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减轻资源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三是要依托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煤炭采选产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科技+管理”模式,实施远程指挥,信息监控,提高科技监管含量和生产效率。

(三)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制度建设

减少安全事故,促进安全生产需要良好的安全文化来引导和严格的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首先要明确责任机制,明确相关的责任人和责任主体,以便于事后问责。

Campbell等认为,“知识、技能和动机”是影响员工行为安全的3个关键因素,因为知识和技能是员工遵守安全规程和产生安全行为的客观条件,而动机是员工选择安全行为的主观意向。

因此,要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应对危险的能力。

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标准化安监部门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规范的安全监督监测机制,对企业和员工煤炭生产安全情况进行考核。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于煤炭采选产业安全生产设施的资金支持和保障力度,首先,在开采之前就应加强对地址情况的勘测,做到有备无患。

其次,由于煤炭采选业的安全保障设施投资巨大,可采取低息贷款的形式来缓解资金的不足并从企业内部挖掘潜力,从其盈利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安全生产与技术改进。

(四)强化煤炭采选业环境保护建设

提及环境保护,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科斯手段”,即通过严格的环境产权界定,利用市场交易中的价格机制达到市场均衡,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但由于我国煤矿资源分布广泛且经营主体众多,因此界定产权显得成本巨大,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

因此,在我国,应采用“庇古手段”,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根据污染造成的危害对排污者征收资源补偿费、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能源税、环境税,以弥补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将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目的,促使煤炭采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考虑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巨额成本,转而自觉采用清洁生产等技术,减轻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