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178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3日-《资本论》---张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这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所以,货币是交换过程矛盾的必然产物。

这种货币形式,最初是偶然的,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方的限制,货币形式日益转到贵金属身上。

货币不仅是商品,而且又是特殊的商品。

货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一方面,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的职能在逐渐扩大和发展;

另一方面,货币的产生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2、根据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断推进创新的动因及其实现机制。

答:

相对剩余价值是由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产生的。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生活资料便宜——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在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形成的。

分工协作、机器生产,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价值。

例如:

一个工人原来干8小时,为公司增加收入200块,发工资100块。

现在仍然是工作8小时,但是由于技术进步,一天工作8小时能为公司增加400块收入,但是还发工资100块,剥削率(400-100)/100=3.0,即干2小时就能把自己工资挣出来,剩下6小时贡献剩余价值;

从阶级视角看,是产业[特指生产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社必劳时下降,每份商品凝结的价值下降,商品价格下降,所以工资不涨员工的生活水平反而提高。

这两种情况下,剥削率的提高来自必要劳动时间(挣出自己工资的时间)占全部劳动时间的比例的降低,资本家获取更高的相对剩余价值。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即劳动生产率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增加剩余价值;

劳动生产率下降,提高劳动力价值,降低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量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价值量的变化,即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应的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绝不是这种减少或增加的原因。

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是提高劳动强度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减少,资本家所获得的相对剩余价值提高。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断推进技术革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资本有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重要手段。

3、根据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说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性。

社会再生产包括简单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因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它的现实基础。

研究清楚简单再生产的条件,扩大再生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我们将根据简单再生产原理,分析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必要性。

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既包含有用于生产消费的产品,又包含有用于个人消费的产品。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分为:

C+V+M

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

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一部类。

另一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称第二部类。

假设条件:

(1)一个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

(2)生产的周期为一年。

(3)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一致。

(4)剩余价值率等于100%。

(5)没有对外贸易。

(6)技术条件不变。

假设全年社会总产品的图式:

Ⅰ4000c+1000v+1000m

Ⅱ2000c+500v+500m

要满足第二年的生产能够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应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

即: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2000c+500v+500m=3000

Ⅰ(v+m)=Ⅱc就是Ⅰ(1000v+1000m)=Ⅱ2000c

经过两部类之间的交换、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后,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和实物上得到了相应补偿。

第二年的简单再生产就可以继续进行了。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Ⅰ(v+m)=Ⅱc

Ⅰ(c+v+m)=Ⅰc+Ⅱc

Ⅱ(c+v+m)=Ⅰ(v+m)+Ⅱ(v+m)

再生产要能够顺利进行,不仅部类之间,部类内部的部门之间也要保持比例关系。

以上关于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体现了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应遵循的基本比例关系,表明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生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与生活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生产才能协调发展。

扩大再生产相对简单再生产,需增加以下两个条件:

(1)社会产品中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2)社会产品中要有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其实现条件为:

Ⅰ(v+△v+m/x)=Ⅱ(c+△c)

Ⅰ(c+v+m)=Ⅰ(c+△c)+Ⅱ(c+△c)

Ⅱ(c+v+m)=Ⅰ(v+△v+m/x)+Ⅱ(v+△v+m/x)

无论在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以及各个部门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4、简述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有哪些影响。

资本主义信用就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两种最基本的形式为: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商业信用:

指职能资本家之间用赊账方式买卖商品时彼此提供的信用。

其产生可解决各个部门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商业资本家购进商品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但其本身存在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要受到各个职能资本家的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的规模还要受各个职能资本家的资本回流的限制。

(3)商业信用还要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信用是弥补商业信用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的特点:

(1)银行资本信用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这种信用不受个别资本家资本数量和资本回流的限制。

(2)由于银行贷出的不是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因而银行信用的范围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银行是贷款人与借款人的中介,是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而银行家是经营货币资本的商人。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

2、信用可以大大节省流通费用。

原因:

(1)信用可以使很大一部分商品交易不用现金支付;

(2)信用可以使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迅速地集中到银行,并重新投入流通,因而就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从而相应地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3)随着信用事业的发展,银行所发行的信用货币——银行券,逐渐代替了流通中的金属铸币。

3、信用促进资本集中,加速资本积聚。

4、信用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从而使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日益频繁和加深。

(1)信用动员了一切闲置的货币资本和社会各阶层的储蓄来为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服务,这样生产规模的扩大就不再受资本家自有资本的限制。

与此同时,由于资本主义剥削的加强,广大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日益相对缩小。

这样,信用便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促进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爆发。

(2)信用还造成了对商品的虚假需求,掩盖了客观上已经存在的生产过剩;

即使危机已经开始了,大量商品已经无法销售,但由于信用的支持,市场还可能表现的十分繁荣。

这样,信用就使资本主义生产有可能更加脱离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盲目地扩大下去,从而使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更加深刻和更加具有破坏性。

(3)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信用为个别部门生产规模的突然扩大提供了方便条件。

当某些部门的利润率比较高的时候,资本家就利用银行贷款,向这些部门进行投资,使这些部门的生产过度膨胀,从而使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剧。

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使消灭资本主义的各种物质条件更加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