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1853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docx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1.[2019新课标Ⅰ]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4.[2019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

Cl2(g)

FeCl2(s)

B.MgCl2(aq)

Mg(OH)2(s)

MgO(s)

C.S(s)

SO3(g)

H2SO4(aq)

D.N2(g)

NH3(g)

Na2CO3(s)

5.[2019天津]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6.[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7.[2019浙江4月选考]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8.[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晶体硅

D.接触法制硫酸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硫黄或含硫矿石

9.[2018海南卷]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

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NaFe(SO4)2·6H2O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D.KAl(SO4)2·12H2O

10.[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11.[2018新课标Ⅰ卷]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12.[2018新课标Ⅱ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13.[2017海南]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A.COB.SO2C.HClD.CO2

14.[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

15.[201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16.[2017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S

SO3

H2SO4

C.CaCO3

CaO

CaSiO3

D.NH3

NO

HNO3

17.[2017北京]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练习

1.[2019新课标Ⅰ]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正确;

B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

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

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1mol=18g,则溶液的体积为

×10—3L/ml=2.0×10—2L,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4mol,则氢离子浓度为

=5×10—3mol/L,故B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D.钠的还原性强,其与氧气反应,温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详解】A.常温下,Fe在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故B错误;

C.二氧化硫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正确;

D.常温下,Na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加热条件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2,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4.[2019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NaCl(aq)

Cl2(g)

FeCl2(s)

B.MgCl2(aq)

Mg(OH)2(s)

MgO(s)

C.S(s)

SO3(g)

H2SO4(aq)

D.N2(g)

NH3(g)

Na2CO3(s)

【答案】B

【解析】

【分析】A.电解条件时应看清是电解水溶液还是电解熔融态物质,Cl2具有强氧化性;

B.根据“强碱制弱碱”原理制备氢氧化镁;

C.注意生成二氧化硫与三氧化硫的条件;

D.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钠反应制备碳酸氢钠是利用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低;

【详解】A.氯气的氧化性强,与铁单质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铁,故A错误;

B.氯化镁与石灰乳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镁和水,故B正确;

C.硫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与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生成SO3,故C错误;

D.氨气与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可生成碳酸钠,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5.[2019天津]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

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

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

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A、氯气能将铁和亚铁氧化;

B、根据合金的性质判断;

C、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

D、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

【详解】A、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不选;

B、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不选;

C、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选;

D、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D不选。

故选C。

6.[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答案】B

【解析】A.液氯就是液态的氯气,与钢瓶不反应,可以储存在钢瓶中,A项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B项错误;

C.石英、水晶、硅石、沙子的主要成分均为二氧化硅,C项正确;

D.硫在地壳中主要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火山口处有硫单质,D项正确。

故答案选B。

7.[2019浙江4月选考]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CO2溶于水和干冰升华都只有分子间作用力改变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答案】C

【解析】A.烧碱和纯碱均属于离子化合物,熔化时须克服离子键,A项正确;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水分子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B项正确;

C.CO2溶于水发生反应:

CO2+H2O⇌H2CO3,这里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C项错误;

D.石墨属于层状结构晶体,每层石墨原子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金刚石只含有共价键,因而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既有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也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D项正确。

故答案选C。

8.[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晶体硅

D.接触法制硫酸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硫黄或含硫矿石

【答案】C

【解析】A、制取金属镁时,由于镁的活泼性很强,故一般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选项A正确;B、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可制取氯气,选项B正确;C、生产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为石灰石、纯碱和石英,选项C不正确;D、接触法制硫酸的硫元素主要来源于硫黄或含硫矿石,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或煅烧硫铁矿生成二氧化硫,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9.[2018海南卷]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

下列物质可作为絮凝剂的是

A.NaFe(SO4)2·6H2OB.CaSO4·2H2O

C.Pb(CH3COO)2·3H2OD.KAl(SO4)2·12H2O

【答案】AD

【解析】由题意知,絮凝剂有助于去除工业和生活废水中的悬浮物,因此,絮凝剂本身或与水生成的产物具有吸附性。

A.铁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可吸附悬浮物,符合题意;

B.硫酸钙本身是微溶物,没有吸附作用,不符合题意;

C.醋酸铅没有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D.明矾可净水,其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可吸附悬浮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10.[2018江苏卷]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项,NaHCO3受热分解成Na2CO3、CO2和H2O,Na2CO3与饱和石灰水反应生成CaCO3和NaOH,两步反应均能实现;B项,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NaAlO2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NaCl、AlCl3和H2O,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C项,AgNO3中加入氨水可获得银氨溶液,蔗糖中不含醛基,蔗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D项,Al与Fe2O3高温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和Fe,Fe与HCl反应生成FeCl2和H2,第二步反应不能实现;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项,答案选A。

11.[2018新课标Ⅰ卷]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答案】D

【解析】分析:

正极片碱溶时铝转化为偏铝酸钠,滤渣中含有磷酸亚铁锂,加入硫酸和硝酸酸溶,过滤后滤渣是炭黑,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滤液中加入碳酸钠生成含锂的沉淀,据此解答。

详解:

A、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随意排放容易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A正确;

B、根据流程的转化可知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B正确;

C、得到含Li、P、Fe的滤液,加入碱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是Fe3+,C正确;

D、硫酸锂能溶于水,因此上述流程中不能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D错误。

答案选D。

12.[2018新课标Ⅱ卷]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C

【解析】分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

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

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

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正确;

C.NH3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正确。

答案选C。

13.[2017海南]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2S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A.COB.SO2C.HClD.CO2

【答案】B

【解析】A、CO不与Na2S发生反应,因此没有沉淀产生,故A错误;B、SO2具有弱氧化性,与Na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即SO2+2S2-+4H+

3S↓+2H2O,故B正确;C、利用酸性强的制取酸性弱的,即发生2H++S2-

H2S,没有沉淀产生,故C错误;D、不产生沉淀,故D错误。

14.[2017江苏]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SO2B.验证漂白性C.收集SO2D.尾气处理

【答案】B

【解析】A.铜和稀硫酸不反应,A错误;B.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正确;C.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将进气管伸到瓶底,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D.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可用于吸收尾气,D错误。

15.[201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答案】CD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Cu排在H的右边,因此金属铜不与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HI氧化,故B错误;C、2Na2O2+2CO2=2Na2CO3+O2,因此可以制备氧气,故C正确;D、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AlCl3,故D正确。

16.[2017江苏]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S

SO3

H2SO4

C.CaCO3

CaO

CaSiO3

D.NH3

NO

HNO3

【答案】C

【解析】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B.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C.两步均能实现,C正确;D.NO不与H2O反应,D错误。

17.[2017北京]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溶液

现象

结论

A

含HCl、BaCl2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SO2有氧化性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答案】C

【解析】A、混合溶液中SO2被FeCl3氧化生成SO42−,再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正确;B、SO2与H2S在溶液发生反应SO2+2H2S

3S↓+2H2O,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正确;C、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这是SO2在酸性溶液中还原KMnO4生成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错误;D、SO2与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可得结论酸性:

H2SO3>H2SiO3,D正确。

答案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