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267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docx

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讲义

P74

在前面几节课里,我们学习了个体的心理发展的特征,也学习了认知发展的特征,了解了一些心理学流派对于认知发展阶段论的看法,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接着学习了个体的人格特征以及与精神分析流派对于人格发展阶段论的看法。

除了这些,我们也简单地了解了教育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关系。

无论是心理发展,还是认知发展,还是人格发展,都是不能脱离个体来谈的,而我们都知道每个单一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表现,而教育呢就需要针对这些差别来进行因材施教。

所以这一节,我们就详细学习一下,个体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差异,教育应该如何针对这些差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我们讲,个体之间的这种差异主要是表现在人的心理特点上的,比如说,有的人性格豪爽,有的人的性格就比较优柔寡断一些,有的人善于逻辑思考,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天赋,而有的人的动手能力偏强,有的人喜欢静静地呆着看书,而有的人就喜欢到户外活动。

就比如说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你让他画个建筑图型可以,但是如果你说要一砖一瓦的把图型盖成真实的房子,这就得找建筑工人合适了。

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不同人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指不同的人在性格方面、能力方面、兴趣方面的不同。

在学校情境当中的话,这种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智力、性格、学习风格方面的不同。

个别差异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

学习风格差异、智力差异、性格差异等方面。

P75

那先来一下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

你们当学生也当了很多年了,关于这个学习风格的不同,我想你们也应该有所体会对不对。

你想,在你们学习的时候,你们用的学习方式是不是不一样的。

有些同学可以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几乎是不间断的学习。

学完这门再换另外一门;但是也有的同学就坐不住,可能学习一会就需要站起来活动活动。

还有就是,估计很多同学背英语单词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同学在背单词的时候,就是看,对于这类同学来说,看的遍数多了,就背下来了,而有的同学喜欢念出声来背,而且有的可能还习惯一边念,一边有手写,通过调动多方面的感觉器官来背单词。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学习方式上面表现出来的这种差异,就是由一个人的学习风格所决定的。

而这个学习风格就是指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而且这些每个人所用到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或者说学习倾向都是非常有自己的个人特色的,代表着你与其他人的不同,这种独特性更多是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这种学习风格的形成是从下养成的,它可以说是稳定性的。

也就是说,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还是现在到了大学,只要开始学习,你的学习风格几乎使稳定的,它很少会随你学习的内容、或者说学习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这并不是说,这种学习风格就是一层不变的,它也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矫正和改进,可塑性仍然是非常强的,这就需要教育来发挥作用了。

所以这种独特性和稳定性也是学习风格的特征。

尽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体身上存在着这种千差万别的学习风格,但是这些学习风格大致按照某种标砖进行归纳分类。

那我国的学者主要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层面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划分的。

P76

如果按照生理要素来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视觉性学习风格、听觉型学习风格和动觉型学习风格。

在这里这个生理要素就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于时间,以及对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利用的偏好上。

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在早上学习,早上学习的效率高,有的人喜欢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学习,对于这些人来说晚上学习的效率要高。

比如说,视觉型学习风格的人,在学习中就非常善于通过接受视觉刺激去学习。

这一学习风格类型的人,更擅长通过观察去学,学习的效果也往往要好于通过听讲的方式学习达到的学习效果。

所以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喜欢看,喜欢,并且喜欢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做笔记等等。

视觉型学习风格的人一般都比较自信,学习成绩一般也比较好,而且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学习有自主性和计划性,有时还具有创造性。

但也常由于过于认真,缺乏一定的表现力,书呆子气重,过于自信,表现出一种自负的倾向。

对于视觉型学习者,主要应该多找些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这是优势所在,但也要加强自己和其他人的交流,以及注意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相应地,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

他们喜欢通过讲授、讨论、听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

这种类型的学生上课一般都能认真听讲。

与别人讨论过的事情,会有更深的理解和印象,并保持长久的记忆。

做事喜欢听到清晰的指令,而不是看到书面列出的要点。

在交谈时,即使看不到说话人也能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能轻松记住听过的话。

这类型人喜欢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学习,而这一举动却常引来老师家长的责怪。

为发扬听觉型学习者的优势,可以着意利用听的条件,例如,更多地从课堂中要效果,将难记忆的一些东西用某首歌的韵律串起来唱给自己听,通过参与讨论或其他活动进行学习。

现在大学生有手机、MP3等设备,可以将英语资料、网络上公开课等资料的语音保存下来,甚至可以自己将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录下来,反复听,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使学习到处都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进行。

用音乐来放松心情,改变负面的情绪,也不妨坚持听音乐学习的习惯。

对听觉型学习者来说,也应该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不会或不懂的问题不可急于向他人请教,应该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或借助查字典、查有关参考资料寻找答案。

第三种类型的是动觉型学习者,他们喜欢通过双手和整个身体运动进行学习。

如通过做笔记、在课本上划线、亲自动手操作等来学习。

他们不喜欢老师整堂课的讲解和板书,也不擅长言语表达。

在做事时,常常还没听清楚指令就开始做事情,在阅读或者学习时喜欢吃东西,长时间坐着不动会紧张,讲话时常做手势,在坐和站之间选择的话更愿意站着,在思考的时候总喜欢用踱步等方式四处活动,觉得这样思路会更清晰。

动觉型的学习者往往在体育、自然、课外活动等需要操作、实验的学科中表现得较为突出。

但是,很多人会指责他们坐不住,做事没有耐心,情绪不稳定,忽冷忽热,虽精力旺盛,但由于热衷于太多的事项,最后常常一无所成。

这类学习者往往比其他学习者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做事一般都比较守信,而且一旦集中于某事,就会做出很好的成绩。

动觉型学习者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适合采用分段学习法。

两次集中学习的时间可以不要太长,中间安排一点休息时间,但一进入学习时间,就要注意力集中地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动觉型学习者要多利用动手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编程学习中,更多依靠实践,而不只是看书;将正在学习的内容编排成有趣的活动;学习某过程性的原理时,不妨通过手势、笔去画出来;将抽象知识的形象化,看书的时候多写写画画;利用模型学习。

有不少人认为坐不住的人不适合从事IT行业,但IT行业不少成功人士就是疯起来要命,但一坐下来效率很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重要的工作,这样的人具有非凡的竞争力。

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并不是单一的,常常是几种类型的混合,而各人的差别在于各部分的倾向性不同。

以我为例,我具有视觉型兼动觉型的特点,在听觉型上则很弱。

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这几种类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调整,采用最合适自己学习风格的方式,完成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而不是一谈到学习就是大家都用的那三板斧。

最有效的方式也往往不是依靠单一类型风格去解决,需要综合利用,同时发扬好自己突出的、擅长的风格。

除了可以从学习中使用的感官角度将学习风格分为上述三类以外,还可以从学习中对自身和环境的关系上,将学习风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从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式看,学习风格还有结果型和开放型两种。

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基础上,发扬有利于大学阶段的学习风格,但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当前要完成的任务不相适应时,也要注意改变和调整,及时纠正不当的学习风格,形成新的有利于保证学习效果的风格。

20岁左右仍然处在容易改变的时期,拿出改变的勇气,将良好的学习风格成为习惯就好了。

这是按照生理要素对学习风格进行的划分。

P77

如果按照心理要素对学习风格来进行划分的话,就可以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型与综合型、沉思型与冲动型等等。

在这里这个心理要素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你是怎么来利用你的学习材料,怎么对这些学习材料,学习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也就是说这个心理要素主要是指认知加工方式。

如果按照社会性要素对学习风格划分的话,可以把学习风格分为,独立学习型和结伴学习型、竞争学习型和合作学习型。

这个社会性要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如何利用与其他人的之间的关系的。

这种我国对于学习风格的划分的标准。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一个学者雷诺,是如何来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的。

P78

看图。

雷诺在划分学习风格的时候,是按着六个标准。

知觉偏好,这个和我国学者的按照生理要素这个变化的划分是一样的。

只不过雷诺把这一因素单列出来,

物理环境要素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对于光线、环境的温度、以及周围的噪音的要求。

有的人喜欢在偏暗的环境下学习,有的喜欢在亮的环境下学习,有的人学习的时候对屋里的温度的要求高,不能太热不能太冷,但有的人就觉得无所谓,有的人可以在很嘈杂的环境中学习,而有的人就必须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才能学的进去。

社会环境偏好,也就是说,在学习的时候,是喜欢选择哪种方式来学习,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单独学习呢,还是喜欢一群人或者几个同伴一起学习等等、

按认知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等等

最佳时间的标准是说,有的人在早上学习效率高,有的人在晚上学习效率高,有的人在中午学习效率高。

不同的人对于学习时间也有自己的偏好。

清晨型:

(又称为百灵鸟型)这类学习者在清晨时头脑清醒,反应敏捷,记忆和思维效率高

上午型:

这类学习者在四个时间段中,上午学习的效率最高。

下午型:

 这类学习者偏爱下午学习,此时学习效率最高。

在四种类型中,该类型的学习者较少,但确实存在。

夜晚型(又称为猫头鹰型):

这类学习者在夜间大脑高度兴奋,且特别清醒,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效率特别高。

学习者偏爱哪一时间进行学习,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有些因素如生活习惯等是可以调节的。

了解自己的时间偏爱后,每一个人均应合理、科学地安排作息制度和最佳学习时间,提高学习的效率。

动机和价值观标准,是说,有的人学习是为了国家,为了回报社会,有的人学习就是为了让自己过的更好,有的人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外部给他有很大的奖励的时候,他能学好,有的人学习完全靠自觉,不需要外部奖励,靠着自己的内在对于某个目标的追求而去学习。

学习的态度也不一样,有的人认真,有的人就很应付事。

P79

上面讲的都是,学习风格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接着看学生个体差异在认知方式上的表现。

也就是说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也叫认知风格,是一个人在对客观事物或问题进行感知、思维和记忆的时候,或者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所表现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不管是感知、思维、还是记忆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在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那么在个体在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就是认知方式或者说认知风格的差异。

而这种认知风格,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在解决什么问题上始终都是一致的,并且带有明显的个人特征,这种独特性主要是受学生早期的家庭教育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所以认知风格同样也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P80

就像对学习风格进行划分一样,我们也可以对认知风格按照某些标准来对它进行归纳分类。

目前,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主要是将认知方式分为以下三对相互对立的类型。

也就是场独立性和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P81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在所有认知风格中,最著名的就是场依存与场独立。

这种认知风格吸引了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注意。

所谓场,也就是环境,是心理学家把存在于学习者周围的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在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的时候,你所感知的信息,不仅是来自外部的环境,而且也来自身体内部所提供的某些线索。

事实上,知觉过程始终表示一种身体内部过程与外界信息输入之间微妙的平衡。

这种平衡的性质决定了认知风格的一个方面。

在这个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就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Herman·Witkin)就认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

他把个体较多依赖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的称为场独立性;个体较多地依赖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外在参照,以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定义知识、信息称作场依存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特金在为美国空军服务时,对飞行员根据什么线索来确定自己是否坐直的问题感兴趣。

知道自己身体是坐直的还是倾斜的,这对飞行员在雾天或黑夜飞行来说是很重要的。

为此,他设计了一种可以倾斜的房间,让被试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可以通过转动把手与房间同向或逆向倾斜。

当房间倾斜后,要求被试转动把手使椅子转到事实上垂直的位置。

结果发现,有些被试在离垂直差35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完全是坐直的;而有些人则能在椅子与倾斜的房间看上去角度明显不正的情况下,能使椅子非常接近于垂直状态。

威特金由此得出结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

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

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后者是“内部定向者”。

这种个别差异,是个体在周围视觉场中看到的东西,与他身体内部感觉到的东西产生冲突的结果。

实际上,被试只要一闭上眼睛,这种冲突就会消除。

因为,如果看不到环境提供的信息,每个人都会以一种非常相似的方式──根据身体内部的感觉──来操作。

P82

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fieldindependent)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Witkin等,1977);

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P83

场依存性(fielddependent)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P84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学生的学习

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

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所以,在学习中,凡是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成绩一般会好些。

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较好;而场依存型的学生较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性信息,对人文社会科学有较大兴趣,社会科学成绩较好。

此外,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

场独立型的学生喜欢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多地依赖同学的接纳与教师的鼓励和反馈,易受外在动机支配。

场独立型的学生易于适应教师结构不严谨的教学方式;场依存型的学生更喜欢教师结构严密的教学方法。

场依存性者与场独立性者的差异,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对事物的观察上。

例如,场依存性者比场独立性者更多地注意他人的脸色。

他们往往力图使自己与社会环境相协调,因而在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时会更多地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

也许,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环境很敏感的结果,场依存性者看来较招人喜欢。

而场独立性者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尊性较强。

研究还表明,一个人在判断时依赖环境线索的程度,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

从8岁至17岁,学生依赖环境线索的程度呈下降趋势,所以,年龄大些的学生能较快地从镶嵌图形中找到简单图形。

而且,男生比女生在场依存性方面要少些。

P85

心理学家在测试一个人的认知风格的时候,通常会使用“镶嵌图形测验”。

也就是这个图。

这个图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测试的要求就是,要被试从其他复杂图形中辨认出某一个给定的简单图形。

我们来看这个图。

这个图,从整体上看,它是一个正方形,而在这个正方形里面,又被不同的线条分割成不同的小图形了。

在测试被试的认知风格的时候,实验人员先给被试指定一个小图形,比如说,一个三角形,然后就是要让被试,从这个大图形里边,找到有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有些人几乎立即能指出这个图形,不会为周围的线条而分散精力;而有些人则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辨别出来。

这说明,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确实具有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差异。

但实验也表明,除了一些明显的场依存性者和场独立性者外,大多数人都处于这两端之间的某一点上。

P86

下面这个图也是一个镶嵌图形测试,也是用来测试一个人的认知风格的。

左边的这个小图,就是目标图形,是需要你在右边的这个大图里边找,有多少个的。

P87

冲动型和沉思型

这个主要是从认知速度这个角度来对认知风格进行分类的。

在这个方面,美国的心理学家卡根进行了大量研究。

他在对儿童的分类风格进行研究时发现,一些儿童反应得很快,而另一些儿童并不急于反应,会用更多的时间思考。

有些学生知觉与思维的方式是以冲动为特征的,有些学生则是以反省为特征的。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很快就作出反应;反省型思维的学生则不急于回答,他们在作出回答之前,倾向于先评估各种可替代的答案,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卡根编制了匹配相似图形测验,以考察儿童的认知速度。

卡根主要是根据学生寻找相同图案和辨认镶嵌图形的速度和成绩来对学生的认知风格作出区分。

右边这个图是寻找相同图案测验的一个例子。

上边这个图是目标图,然后让你在下边这个图里找哪个是跟这个目标图相同?

看上去这个测验很容易,可以很快识别出来,但是如果不仔细看的话,犯错误的可能性也会很大。

在做的时候,实验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作出回答,如果回答错了,则还要再作接着去找,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所以,学生如果想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也是有点压力的,而且要迅速作出抉择。

学生在这种情境里会形成一种正确反应与迅速反应之间竞争的焦虑感。

测验成绩是根据作出反应的时间和错误反应的数量来决定的。

通过这类测验,可以识别出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

冲动型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忙作出选择,犯的错误多些;反省型学生则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作出的选择的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

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冲动与反省的区别,表明了学生信息加工策略方面的重要差异。

P88

沉思型与冲动型是指在提供有多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

沉思型(reflectivestyle)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冲动型(impulsivestyle)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P89沉思型和冲动型与学生的学习

一些研究表明:

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阅读测验时,速度与精确性是与智力相关的。

但在推理速度测验中,一些智商高的学生往往倾向于作出小心谨慎的反应。

沉思型学生阅读成绩好,再认测验成绩优,在推理测验中成绩好,而且在创造性设计中成绩优秀;

冲动型学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及格,学习能力缺失。

有人对卡根的研究结果作了进一步核查,他们发现,反省型学生在完成需要对细节作分析的学习任务时,学习成绩较好些;冲动型学生在完成需要作整体型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

他们的结论是,冲动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并不一定比反思型学生更差些。

一般人认为冲动型学生学业成绩差,主要是因为学校里的测验往往注重对细节的分析,而他们擅长的则是从整体上来分析问题。

P90智力差异与教育

智力差异也是个体差异的表现之一。

我想智力这个概念应该好理解吧。

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并不陌生。

时不时地会提到,甚至还会偶尔调侃一下你自己的智力或者别人的智力的。

对吧。

那我们凭借常识都知道,有些学生聪明,有些学生不聪明。

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快,一教就会,甚至能做到无师自通。

不聪明的学生学习速度慢,虽然能教会,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和充分的时间。

聪明或不聪明显然是个人的一种稳定的特征。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智力高低。

那到底什么是智力呢?

心理学上是如何对智力下定义的呢?

智力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景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通俗点来说,就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且运用相应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智力的高低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是用以标示智力发展水平。

P91

(二)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又可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还可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主要有这些:

类型差异:

智力结构差异主要是指由于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智力类型。

比如说分析性,综合性,视觉性与听觉型等等。

水平差异

发展的早晚差异:

智力发展与成熟早晚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这就是“人才早熟”或“早慧儿童”、“超常儿童”。

性别差异:

智力的性别差异问题,是智力差异中的一个较敏感的问题,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在许多特殊能力上男女有别。

男性在算术理解、空间关系、抽象推理等方面较占优势,女性在语言流畅、记忆、知觉速度等方面较占优势。

P92,93智力的水平差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就像这个图所呈现的样子。

常态分布式说,一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处于中等水平的,而处于两个极端的人的数量较少。

用曲线话出来,就是两边低,中间高。

这个图,就是智力的正态分布图。

横轴代表的智力水平,图中的百分数表示一定智商分数之间的人数比率。

我们知道,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能够达到180,而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可能还不到30,,但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来,68%的人的智商在85到115之间。

他们聪明程度属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一般认为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不到1%。

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表里边也可以看出,智力的正态分布情况。

从表可以看出,智商在130以上为超常儿童,智商在69以下为低常儿童,处在智力分布两个极端的超常和低常儿童,虽然他们人数比例较低,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具有与一般儿童显著不同的特点,常常引起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P9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语言智能

数理逻辑智能

空间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内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

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

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

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

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这两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种能力。

针对这种仅徘徊在操作层面,而未揭示智力全貌和本质的传统的有关智力的狭隘定义,研究者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从心理学的不同领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