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096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docx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

1、本文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人。

有《刘宾客集》。

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本文体裁是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3、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助陋室说理,突出主人品德高尚。

本文的韵脚是:

名、灵、馨、琴、经、形、亭韵母是:

ing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xīn)苔(tái)痕鸿儒(rú)案牍(dú)

5、解释下列加线字

有仙则名(出名)有龙则灵(灵异)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草色入帘青(映入)谈笑有鸿儒(大)(读书人)往来无白丁(没有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调弄)(未加装饰的)阅金经(阅览)(佛经)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等弦乐和萧管等管乐,此处指奏乐的声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南阳诸葛庐(草庐)

6、成语和名句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7、对联: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

8、填空:

①文章主旨:

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陋室铭》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原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原句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

其中的“仙”和“龙”都暗喻了“德馨”的人。

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使文章境界突然上升,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前文“惟吾德馨”句呼应,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⑤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⑥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9、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

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1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景物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

17、文中写室外景物的句子是:

草色入帘青

十二、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类比

⑤孔子云:

“何陋之有?

”:

引用

十三、问答题。

⑴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

以比喻起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斯是陋室”而立意于“惟吾德馨”。

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⑵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答:

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

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

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⑶"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

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⑷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

说说你的理由。

(3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

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是这个句子

⑸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

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

雅。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

对偶;“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

⑺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

景色美不美?

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

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⑻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答:

鸿儒,无白丁(雅)

⑼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

有何特点?

答: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

⑽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

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⑾“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

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答:

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的。

表现了室主人清雅安适的情感。

⑿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

⒀、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上下文联系)

答:

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⒁、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要这样写?

答:

运用类比的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⒃、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答: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⒄、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答: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⒅、作者明明是在称赞他自己的“陋室”的,为什么又要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呢?

答:

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有古人的情趣与品质

⒆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

请举例。

答: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净洁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⒇首尾句有何关系?

答: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

(21)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

这些不矛盾吗?

答:

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22)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是一位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名士。

(23)写交往人物、写室中生活都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具体说明。

答:

交往人物:

实写:

谈笑有鸿儒虚写:

往来无白丁.

室中生活:

实写: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4)本文写法新颖别致,采用了反向立意的写法,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这种写法将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扣住“陋室”的同时,将笔墨引向室主人,通过描写,表现“惟吾德馨”,以此说明“陋室不陋”充分突出主旨

(25)本文是一篇骈文,多用对偶句,请你根据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看法。

答:

人雅无须室大;品正不在官高

(26)找出本文你最喜欢的骈句。

答: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十三、拓展延伸发挥题:

①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你是有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或亲戚、同学合住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答:

开放题,不设答案。

②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

这是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典型。

这种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并学习的,这样我们才能在物质上,在精神上统一的提高,完善的发展。

③作者持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你是否赞赏这种生活态度?

答:

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赞同。

(再谈一些理由)。

④文中描写的陋室环境清静淡雅,你喜欢这样的居室环境吗,为什么?

答:

(提示:

喜欢,可从此环境对人思想品质身心健康有利来谈。

⑤本文作者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鸿儒”,你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

答:

(提示:

正直、善良、上进等,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⑥生活中侧重追求精神,还是物质,或是二者并存,古往今来,都被人们所争议,你认为本文作者追求的是哪方面的?

你是否与他的观点一致?

答:

(作者追求精神,一致)。

⑦你认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陋室”的“陋”还是“不陋”?

请说说你的理由。

“陋”或“不陋”答案都应鼓励(因为题目是“你认为”但要提醒注意作者认为“不陋”)

⑧仿写《陋室铭》:

《男生铭》:

“生不在忧,有钱则灵;分不在高,六十则行。

斯是陋室,衬校德行。

道理空洞洞,混淆乱乾坤。

谈笑有蚊声,往来无女生。

可以赤条条,阅金庸。

无阳光之惠顾,实有损吾身心。

南阳猪歌庐,西蜀鸡瘟亭。

逢人云:

救吾男生。

《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

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

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

善于抄作业,猎奇闻。

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

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

心里云:

混张文凭。

《网站铭》:

网站不大,概念先行。

人气不旺,广告则灵。

斯是陋网,烧钱即名。

上拿死大颗,向股民取金。

谈笑有网络,牛皮皆精英。

可以引疯投,骗人心。

无故习之约束,有热情之网民。

新浪的新闻,搜狐的引擎。

文厨曰:

何陋之有?

22.《陋室铭》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

1.填空:

《陋室铭》选自   ,“陋室”是      的名字,意思是     。

本文体裁是  ,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本文作者是   ,  代著名   、    家。

与本文体裁相关的一些文体是    、    、    等。

2.重点字词:

斯 吾 馨 鸿儒 白丁 调 素 金经 丝竹 形 案牍 陋

3.翻译句子:

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何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划分节奏:

(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5.分析修辞: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

(3)孔子云:

何陋之有?

(  )(  )

6.默写全文。

二、阅读

1.阅读全文回答:

①     ,      。

②      ,      。

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哲学家      。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

      ,      。

      ,       。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调:

   

(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5)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6)本文押韵的字有  、  、  、  、  、  、  、  。

(7)结尾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什么?

(8)用∥把本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9)“龙”“仙”比喻什么?

       (10)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11)能够统领全文,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词语是    。

(12)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说明理由。

(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14)用行楷字补全文中空缺的语句,想一想这句有怎样的作用?

(15)指出下列语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文段开头两句用了什么写法?

隐喻陋室具有怎样的性质?

(17)翻译“孔子云:

何陋之有?

”这一句,它出自哪里?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本文是紧紧扣住怎样的立意来写的?

(18)本文的作者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体现了博大的胸怀,其中两句富含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你能写出来吗?

19、文中运用类比提到诸葛亮,你知道与他有关的故事吗?

说出两个来。

另外,大诗人杜甫也曾写诗赞誉他,你能工整的楷体默写出这首诗吗?

2.按要求默写:

(1)陋室值得称颂的原因       。

 

(2)全文的点睛之笔       

(3)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          。

(4)从日常生活写作者的美德的句子                      。

(5)从交往人物写室主人安贫乐道生活情趣的(交际之雅)              。

(6)表明作者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的句子是          。

(7)用反诘卒章显志,表达自己的高洁傲岸的情操的句子是              。

(8)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否合法。

(10)《陋室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陋室铭》参考答案

一、1、《全唐文》 作者给自己的居室取 简陋的屋子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 刘禹锡 梦得 唐 诗人 哲学 器物铭 山川铭 座右铭 墓志铭 

2、3、略 4、略 5、

(1)对偶 比喻 

(2)对偶 对比 (3)反问 引用 

二、1、

(1)刘禹锡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调:

调弄,这里指弹。

  (4)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抒发身居陋室,壮志弥坚的情怀。

 (6)前八句尾字 (7)意在以古代贤人为榜样的志向和抱负。

(8)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第一层:

点明全文主旨:

“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

写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第三层:

总结上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9)品德高尚的人 (10)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德馨 (12)不同意 理由:

文章结尾处,作者以诸葛亮,扬雄自比,表现了积极入世、要有所作为的远大志向。

(13)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1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前半句点题,后半句统领全篇。

  15、C  (16)隐喻、比兴的写法  写出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17)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呢?

” 《论语·子罕》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紧扣“陋室不陋的立意。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9)(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2、

(1)唯吾德馨 

(2)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可以…劳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何陋之有?

 (8)首四句。

(9)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