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3103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19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0页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0页
亲,该文档总共1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改方案评论50篇.docx

医改方案评论50篇

 

张小平整理资料来自网络

博客: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目录

 

1、医改方案“穿新鞋走老路”?

参保体制要创新

10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意见稿明确了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发展目标医药卫生体制发展方向,让人欢欣鼓舞。

然而,现有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仍然以单位、个人和国家三结合统筹为主,但社会保险统筹到医疗保险统筹,13亿中国人参保人数仅仅为2亿2千多万。

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还远远不能满足每个公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意见稿对医疗保险资金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医药价格的规定基本上没有突破现有政策的框架,缺少创新,因而难以解决现有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笔者认为:

依法明确国家社会医疗保险责任,改变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体制,打击医药暴利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

“穿新鞋走老路”不行,不破不立。

新的“医改方案”没有突破现有社会保险体制弊端难以。

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

现有的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政策仍然以单位、个人和国家三结合统筹为主,但社会保险统筹到医疗保险统筹,13亿中国人参保人数仅仅为2亿2千多万。

现有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剥夺了大量公民享有国家财政保险待遇的法律权益,违反《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这与庞大的人口基数不相匹配。

大量的城镇劳动者由于工作不稳定和流动等原因没有参保,或者一些自由职业者、隐性失业人员没有参保,而现有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和社会救助系统又无法将其纳入其中。

主张社会保险个人、单位、国家三方统筹的法律政策,主要是为了体现责任分担,避免国家统揽社会保险一些人懒惰不做事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情况是很多有劳动记录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且这种情况还将继续。

这样的话就形成了相当多的一些有劳动记录的人由于没有办法缴纳社会保险,而无法实现国家养老、医疗、疾病等社会保险待遇。

换句话说,就算这些有劳动记录的人没有及时缴纳个人的社会保险部分,但也不能因此剥夺这些人获取国家和社会企业承担的部分。

因此,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简单的以“劳动者是否缴纳”社会保险个人统筹部分资金为依据来决定其是否享有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待遇是违反法律公平原则的,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规定的。

为了避免那些参与了社会劳动,但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的参与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统筹的个人依法享有国家应有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待遇,笔者认为应采取两个措施来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

一种方案是实现社会保险税收化。

即对企事业依法征收社会保险税1%或者由企业所得税部分划出5%的税收作出社会保险基金。

免去个人和单位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统筹不足问题。

这样的话有可能造成少量人不参加劳动而不劳而获。

但是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的是公民失业、疾病、年老等情况下的救助问题,不是保证每个公民在成年后就可以不劳而获而生存的。

所以社会保险税收化后不会存在大量“懒汉”的情况。

但是,这样没有办法区别不同劳动者工作年限和社会贡献,而现有社会保险待遇的不同。

所以,这里对于不同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享有水平划分是个难点。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都是平等的社会个体,没有身份等级贵贱差别。

所不同的是能力强的劳动者由于劳动积蓄丰厚而晚年生活待遇优越。

但这种差别待遇不应当体现在社会保险方面。

劳动者平等享有国家社会保险待遇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要求。

如果某个劳动者要想有更加优越的晚年生活条件和待遇,那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积蓄,而不是国家社会保险待遇的差别对待。

因此,现有的以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多少而配制国家保险待遇资金的做法违反了法律公平原则。

第二种方案是基于劳动者平等的享有国家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待遇法律原则。

国家依法确认每个公民的社会保险待遇国家财政分担部分,国家对每个公民的社会保险资金分配上应当一律平等,不能因为劳动者是否缴纳社会保险,或者缴纳社会保险的多寡而配制国家资金不同。

否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不平等,违反《宪法》。

在确立了国家对每个公民的社会保险资金份额基础上,剩下的就是企事业单位承担的部分。

为了不增加企业负担,企事业单位可以从企业所得税和工资总额中划出5%的社会保险税交给国家财政统筹,为了体现公民法律面前平等,这部分资金劳动者也有权利平等享有。

最后,个人统筹的部分,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不一定要固定的按月缴纳。

而是依法规定,公民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的数额和期限不同,而在晚年享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的个人部分有所差距。

但个人是否缴纳不影响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部分的社会保险待遇享有水平。

对于个人统筹部分的更加灵活的缴纳方式和缴纳多少不同而享有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待遇的明显差距,激励每个劳动者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

在经济条件好时多缴纳个人统筹部分,在经济条件不好时少交纳或者不缴纳,这样最终结果是灵活的缴纳方式让每个人都积极参保,而参保时间和缴纳个人统筹部分资金不同获取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待遇出现明显差距。

这样社会保险、医疗保险资金和覆盖范围不足问题就可以全面解决。

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与价格监管制度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不需要行政手段过多干预;另一方面竞争中企业做大作强形成市场支配地位,为了防止大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实施价格垄断有必要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

另一面对一些公共服务性机构的价格进行监管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华尔街金融风暴”暴露出的问题就是市场过度自由的恶果,这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监管只能加强,而不是放任自由。

有人说,没有投机就没有竞争,没有投机就不能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但是,牺牲多数人利益,放任少数人投机获取暴利的结果是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在此,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公平合理的利润是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

如果社会生产不能遵循社会平均利润这个安全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规律就会被破坏。

社会平均利润与价格投机和垄断等行为是一对矛盾,为了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广大公民的权益,就必须对那些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的价格行为给以制裁和约束,只有这样,商品的价格水平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多数人利益的,经济才会健康发展。

为此,通过检查企业获取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其商品和价格的水平是否合法,对超越社会平均利润的部分征收80%“暴利税”,以此来实现市场商品价格的公平和稳定是价格监管法律化的有效措施。

制定《反暴利法》遏制企业过分投机和垄断,是弥补价格管理手段不足的法律手段。

基于以上事实和理由笔者建议: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

增加或者修改以下内容:

国家依法确保每个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国家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国家财政负担部分的资金和待遇等;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统筹资金缴纳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每个公民因缴纳个人统筹基金数额和期限不同,而享有社会、医疗保险等待遇有所差距;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统筹依法通过税收化措施保障资金来源。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部分增加:

国家通过价格监管手段和市场化的法律手段确保医疗、药品价格的稳定。

通过制定《反暴利法》,科学确定医药企业和不同医疗的社会平均利润,打击暴利和投机行为,实现医药价格的稳定。

 

2、新医改方案:

亮点与缺憾

2008-10-2111:

52:

02

简要内容:

实际上这个方案只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既有理论上的妥协,也有政府系统内部不同部门的妥协。

对于《征求意见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的评价是---“态度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前后矛盾的八股文”。

实际上这个方案只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既有理论上的妥协,也有政府系统内部不同部门的妥协。

医改要牵涉十几个部门,其博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

10月14日,酝酿两年之久、吊足了人们胃口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现在国家发改委的网站上。

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1.3万字的文件,将在随后一个月的时间内,面向公众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作为主线,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正如预见的一样,方案一面世,各方评价和议论就蜂拥而来。

短短一天内,民众在发改委网站“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专题网页上发表的意见就超过1000条。

尽管此方案总体目标明确,但是专家也指出,这份平衡了各方利益的方案,框架感仍然太强,如何操作落实才是关键。

对于《征求意见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的评价是---“态度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前后矛盾的八股文”。

“这里充满了许多看上去很正确的套话,对于迫切需要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却缺乏可操作的方法,比起之前的一些具体文件还不足。

”他表示,“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平衡不同意见,把各个版本的内容揉到一起,甚至针锋相对的意见也放到一起,‘既要’,‘也不’,结果什么也不是。

他所说的“各个版本”,就是自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提出的十套医改方案。

均等化是最大亮点

“这个文件,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大方向都是很正确的。

”曾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现为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所长的蔡仁华教授对本刊记者表示。

蔡仁华数年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医疗体制改革难产的主要原因是存在三大争议:

概念之争,体制之争,补偿机制之争。

在“征求意见稿”里,明确使用了“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提法,从而解决了“营利性、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经营性”的概念之争。

“在‘征求意见稿’里有几个方面还是很强调的,比如公共卫生就是公共产品,应该以公共财政为主,这比以前的提法更突出。

”他说,“其实这些也是政府早就想做的,但是以前受财政实力限制,一直未能做到。

”蔡仁华认为,意见稿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城乡“均等化”。

“征求意见稿”称:

“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意味着我国居民将不受年龄、地域、职业等限制,均能享受到同等的公共卫生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解读说。

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

经过两年的争论,在医改的方向上,媒体渐渐总结出“政府主导派”和“市场主导派”两大阵营。

前者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葛延风等人为代表。

而后者的代表性人物包括刘国恩、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等人。

而在具体的改革方案上,争议最大的就是医疗补偿机制的“补供给方”和“补需求方”之争。

十家方案中的多数,都主张“财政补需方(即接受医疗服务的一方),由需方代表(例如社保部门、NGO组织等)购买医疗服务,医疗领域引进竞争机制”。

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对这个关键问题的回答是“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

“这实际上还是李玲版的方案占了上风。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改研究者表示,“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正是李玲提出的医改‘双管齐下’的短期目标。

”但是他认为这个征求意见稿“旗帜还不够鲜明,在大方向上遮遮掩掩,不敢承认医改的社会福利性”。

如何打破“老子”管“儿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对《征求意见稿》中的一个表述给予了重点注意:

“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

”长久以来,医疗卫生系统中的“老子”管“儿子”现象一直存在。

很多公立医院虽然在身份上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实际上都是各地卫生局的直属机构,负责人由卫生局来任命。

“既办又管这种模式的存在,让目前的一些卫生机构,管理起医院的人财物来事无巨细,就像是医院的总院长,甚至管辖多少家医疗行政机构成为他们权力大小的象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彭永对本刊记者说。

与此同时,一些院长则抱怨自己四不像,既不是干部,又不是经理,也不是医生,角色混乱。

打破管办不分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引发了业内的多种尝试。

“海淀模式”是在卫生局外单独成立一个医院管理部门;“潍坊模式”是在卫生局内部成立专门管理医院的处室,并设监督医院的处室;上海的“申康模式”则是成立一个类似“医疗国资委”的医院管理中心,进行独立管理。

与预期吻合,本次医改“征求意见稿”中,独立法人制度被正式写入,并且明确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

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

“这是一大亮点,”顾昕说,“它具有一箭双雕的作用,不仅有利于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革,对监管体系改革也是重要的。

”顾昕表示,医疗机构一旦法人化,医院和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关系就可以脱离,它不是任何机构的下属或者上属,而要独立地为决策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

不过,对于如何建立和完善独立的法人制度,医改方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路径,不少学者将之评价为保守。

“十七大报告很强调‘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卫生行政部门是一个监管者,不能办医院。

而这个医改方案明显退步了,部门利益占得比较多。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朱恒鹏说。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回归计划经济?

“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统一制定零售价,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这一规定显然旨在打破一直以来为群众所诟病的药价虚高现象。

作为卫生行政机构官员,彭永认可这种做法,他认为,定点生产更加有利于规范和监管。

同时,凡是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价格都会非常低,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但是朱恒鹏对此持批评态度,他认为这在某种意义上又回归到计划经济年代的“药物统购统销”模式。

他向本刊记者列举了统购统销的可能带来的恶果。

其一,指定权可能带来腐败;其二,方案并没有明确指定权在哪个级别,假如在国家级,还有可能在市场上进行竞争选择,假如在省和市,必然带来市场分割;其三,定点会导致企业缺少创新动力,通过行贿获得定点资格远比研发要实惠很多。

在蔡仁华看来,虽然“征求意见稿”大方向正确,“但关键还是要看怎么操作,许多原则性的东西大家都认同,过去也都强调,但是操作起来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他说,一个现实的问题,“按照这个方案,必然增加政府投入,但90%是投入,30%也是投入,卫生部这样主张,财政部可能那样主张”。

另一位学者则对本刊记者说,“实际上这个方案只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既有理论上的妥协,也有政府系统内部不同部门的妥协。

医改要牵涉十几个部门,其博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指望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

3、新医改方案引发热议实践中将有三方面难题

2008-10-2111:

51:

08

简要内容:

杜乐勋甚至认为,医改方案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是最大的亮点。

由此,对于医改方案的操作,李蕾提醒特别关注三个方面:

其一,政府要下决心根治“以药养医”这一痼疾。

热议了两年多的医改方案,仍处在争论的漩涡之中,如何使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主张化作最为真实的国民福祉,还有许多工作要做10月14日亮相的医改方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点燃了公众的议政热情。

截至10月16日晚10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显示收到网民意见和建议4523条;2个小时后,这个数字已蹿升至5229。

这意味着,平均每分钟会有近6条留言汇聚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下称医改领导小组)。

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健康保障处处长任伟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目前网络是获得反馈的主渠道,收到的信函和传真数量不多。

“利益相关者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医改方案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

”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教授杜乐勋向本刊记者评论道。

自2006年6月酝酿起草以来,医改方案的制定,曾屡屡遭到基层医护人员参与力度不够、表达意见不足的批评。

一线医务工作者满意与否,被认为是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轮征求意见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医务人员留言呼吁提高薪酬待遇,改善执业环境。

热议纷起

10月15日,医改领导小组负责人在向发改委网站上发布的答记者问中表示,公开征求意见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也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加全面地了解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加深理解医改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扩大共识,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对于论述医改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第一部分内容,收到的网络意见并不统一。

网民“老百姓”留言认为,这部分内容过分强调困难,为推卸责任打下伏笔,显得诚意不足。

另一位网民“熊鹰”则作出了“高度概括、言简意赅”的八字评语。

同日,中央电视台某新闻栏目质疑方案专、绕、涩、大、空,感觉看不太懂文件内容。

任伟对此回应说,目前得到的反馈中正面信息居多,因为医改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有些术语是为了表达的准确,所以让老百姓觉得不太明白,他们也希望把复杂的方案内容,通俗地向老百姓解释,并计划通过答记者问、邀请专家解读等方式,借助媒体对公众进行“科普”。

文风之外,亦有专家批评方案态度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前后矛盾。

医改方案对争议较大的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给出的表述是“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对政府投入补贴给患者(补需方)还是补贴给医院(补供方)的争论,拿出的意见是既补供方也补需方,等等。

有评论认为,征求意见稿为了平衡各方的不同意见,把不同机构的医改版本中某些截然相反的意见全都涵盖在内,“既要政府主导也要市场化、既要补供方也要补需方,而很多方面其实是不可能并存的。

杜乐勋则支持对这种重点、难点问题暂时搁置的态度。

他认为,多种模式共存,可以互相比较互相学习,让实践去检验其客观效果。

相比之下,征求意见稿关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主张未见异议。

这被视为医改的灵魂。

围绕这条主线,医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的文字论述,无论是在发改委网站的意见征集处,还是在媒体对专家学者的访问中,都几乎没有出现有分量的负面评价。

纲举目张

基于此,特别是感觉“这个方案目标设定合乎民意,改革的难点和问题找得比较准,对解决措施有系统、全面的阐述”,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李蕾对医改方案评价较高,认为它堪当“全面、综合、稳妥”的评语。

所谓“全面”,指医改方案用13000多字对医疗卫生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作出全方位阐述,涉及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等内容,多管齐下。

所谓“综合”,是指“兼收并蓄”前期多种方案的意见,对争议部分暂时搁置。

所谓“稳妥”,指医改方案更多的还是原则性意见,没有涉及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内容,给未来的改革试验留有空间。

李蕾认为,这也符合卫生部在2008年卫生工作会议上将本年度定位为医改试点年的思路。

李蕾在2007年主持了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中国医疗保障机制改革研究”。

她告诉本刊记者,现有方案表现出5大亮点:

第一,正式明确政府出资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李蕾认为,从卫生部统计调查数据来看,现在的医疗费用负担中,国家、社会出一半,个人承担另一半,是老百姓感觉看病贵的重要原因。

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承担主要责任,即在这两块服务费用中,让政府出大头,个人出小头。

第二,主张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现有的三种医疗保障制度有望在未来实现“三合一”。

李蕾说,近年来医疗保障的扩面工作进展很快,医改方案也对扩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方案提出在逐步提高筹资水平的前提下,未来最终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种保障制度的并轨。

“果真能实现这一点,那将是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上的重大突破。

第三,对彻底打破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痼疾提出原则性的改革意见。

李蕾判断,能否打破“以药养医”这种扭曲的利益链条,是医改成败的关键。

对此,医改方案就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设立了两种方案:

对基层医疗机构,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乡镇卫生院,要求其一步到位地实现药品收入同医疗收入完全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或者是服务费用总额预付;对医院则采取渐进式改革,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务人员收入同药品收入脱钩。

第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步伐加快。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其成员国倡议的一项重要制度。

该基本药物是指能“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会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李蕾表示,医改方案对国家基本药物的目录编制、药品生产、流通配送和使用都有比较明确的设计,将其视作降低药价的重要措施,要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采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其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

第五,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

杜乐勋甚至认为,医改方案提出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是最大的亮点。

杜乐勋表示,不论公立还是非公立,只要采取非营利经营,就是我国医疗机构的主体,这意味着,非公立医疗机构不再处于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地位,而是可以和公立医疗机构平起平坐共同发展。

实践中的难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被视为我国当前最复杂最艰难的改革深水区之一。

由此,对于医改方案的操作,李蕾提醒特别关注三个方面:

其一,政府要下决心根治“以药养医”这一痼疾。

李蕾认为,从目前方案看,财政投入将主要投向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不是投入的重点,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显然还不能过快调整医院的服务收费,那么,照此方案执行,医院可能面临两种情况:

要么收入下降,要么继续靠药品吃饭。

“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改革停滞不前”,李蕾说。

因此,她建议首先加大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将服务收费不足以补偿服务成本支出的那一块补贴给医院,然后在医疗保障筹资水平提高、个人支付比例下降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服务收费,理顺服务价格。

其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农民工。

李蕾分析说,目前方案对农民工分为两种情况,劳动关系稳定的,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对劳动关系不稳定的,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由于对后一种情况存在两种医疗保障二选一的问题,而现实中两种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差距比较大,李蕾建议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工自己。

其三,要综合考虑对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培养、使用和激励。

李蕾认为,从方案来看,医改领导小组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寄予厚望,要求这个体系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让基层有好的医护人员,而不仅仅是设备和办公条件。

这就需要三方面的配套措施:

一是待遇,要保证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不低于其他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二是职称,应设立专门的全科医生晋级制度;三是培训发展,争取给基层医务人员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在她看来,公立医院收入同药品收入脱钩后,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能吸引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是“未来医改方案实践中的难题,也可能是发生胶着的两个地方。

4、卫生部长用“听得懂的语言”说医改近期五项目标

2008-10-2110:

05:

42

简要内容:

中国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社会各界反映强烈,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看不懂”。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二十日“想用所有的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说一下中国医改近期的五项目标”。

是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