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432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doc

自噬与病毒性肝炎

摘要:

自噬是胞质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在膜包囊泡中降解的生物学过程,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近年研究表明,自噬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预示自噬将成为病毒性肝炎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

关键词:

自噬;巨自噬;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

AutophagyinViralHepatitis

GaoHuikuan

(DepartmentofCardiology,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China)

Abstract:

Autophagyisaprocessofbulkdegradationofproteinsandorganellesincytoplasm.Recentstudiesindicatethatthereisacloserelationshipbetweenautophagyandviralhepatitis.Itprovidesusapromisingavenueforviralhepatitistherapy.

Keywords:

autophagy;macroautophagy;HBV;HCV

自噬,又称为细胞的自体溶解,是真核细胞内特有的一种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及细胞稳态的平衡的维持密不可分。

近来有大量文献显示,自噬参与病毒性肝炎的多个领域,本文就自噬及其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自噬概述

1957年,Clark[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乳鼠肾脏细胞时发现细胞内一种特殊的吞噬现象。

1962年,AShford[2]用电子显微镜在人肝脏细胞中亦观察此种特殊的吞噬现象。

随后,Duve将该吞噬现象命名为自噬(autophagy)[3]。

自噬是真核细胞内一种特有的高度保守的代谢过程,是指溶酶体对细胞内无用的结构(细胞器、长寿命蛋白质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降解,以此为细胞重建、再生、修复提供原材料,从而实现细胞内物质的再循环及再利用。

自噬的作用主要是清除、降解细胞内受损的、衰老的细胞器和不再需要的大分子物质等,且可以选择性的移除已受损的线粒体。

故而,自噬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及维持细胞稳态密不可分。

自噬有助于细胞内产物的合成及代谢平衡的维持,是某些细胞在缺乏营养的状态下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4,5]。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噬维持在一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营养不足、缺血缺氧、感染等应激状态的因素诱导下,细胞可启动自噬途径以降解受损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从而起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然而过度的自噬激活可以导致细胞死亡。

此种细胞死亡不依赖于caspase酶(半胱天冬酶),是一种不同于典型的细胞凋亡(即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重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形式,被称为II型程序性细胞死亡[6,7]。

通常情况下,自噬先于细胞凋亡,从而可以启动细胞凋亡,而发生细胞凋亡的细胞未能被及时清除时,则会发生细胞坏死(III型细胞死亡)。

根据细胞内成分运输到溶酶体的方式不同,自噬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①巨型自体吞噬(又称大自噬,macroautophagy):

待降解的细胞内结构被包裹在一个双层膜的囊泡结构内(称为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溶酶体酶降解细胞底物;②微型自体吞噬(又称小自噬):

溶酶体通过突出、内陷、分隔等方式直接包裹细胞内待降解的底物;③分子伴侣介导的自体吞噬:

细胞内某些特定的可溶性蛋白质直接通过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70)及溶酶体膜上特定的受体—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ysosome-associatedmembraneproteintype-2A,LAMP2A)进入溶酶体中后被降解,此类型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自噬形式,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降解某些含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其中,大自噬所能降解的蛋白质种类最广泛,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大自噬。

本文所介绍的自噬主要是指大自噬。

研究自噬的经典对象是酵母,目前已在其内发现了32种参与调控自噬的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gene,Atg),而且多数可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找到相应的同源性基因。

自噬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步:

①自噬的活化:

细胞内ATP、氨基酸的感受器—哺乳动物雷帕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可以抑制该过程。

mTOR通过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hr/Ser)磷酸化Atg13,磷酸化的Atg13与Atg1-Atg7激酶复合物解离,导致Atg1失活。

营养缺乏时,mTOR活性被抑制,Atg13去磷酸化,重新与Atg1-Atg7激酶复合物结合,进而激活自噬[8]。

此外,Atg6(哺乳动物细胞内为Beclin1)与III型磷酸肌醇3-激酶也参与自噬的激活。

②自噬体的形成:

细胞内形成一“C”形独立双层膜的结构(目前该双层膜来源不清,多数认为内质网的非核糖体区域及高尔基体)。

Beclin1引导自噬相关蛋白定位于双层膜结构上。

此后自噬过程分为两种。

第一种过程是磷脂酰乙醇胺与自噬标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ightchain3,LC3;亦即Atg8)结合,激活Atg7、Atg10、Atg4,PE与LC3结合后会导致LC3由LC3-I向LC3-II转化[9]。

第二种过程是在Atg7与Atg10激活下,Atg12与Atg5共价结合,此后与Atg16非共价结合形成Atg12-Atg5-Atg16复合体。

该复合体招募LC3-II使得双侧膜结构延伸、包绕细胞内成分最终形成双侧膜结构的自噬体[10]。

自噬体形成后Atg12-Atg5-Atg16从自噬体膜上脱落,而LC3-II则会始终留在自噬体膜上。

③自噬溶酶体的形成:

在细胞骨架的驱动下,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

④包含物的降解。

2自噬在肝脏中的生理功能

正常细胞内维持较低水平的自噬可起到“垃圾回收处理”的作用,通过降解已损伤的细胞内成分(线粒体、长链蛋白等)为细胞提供能量,此作用在分裂能力差的细胞(如肝脏细胞、心肌细胞等)中尤为重要[11]。

目前研究发现,自噬与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Komatsu证实,基础水平的自噬有维持肝脏正常功能的作用。

特异性敲除小鼠Atg7基因阻断自噬后,肝脏明显肿大,肝细胞中异常细胞器及错误折叠蛋白堆积,进而导致肝细胞坏死。

此研究表明,基础水平的自噬对维持肝细胞生理功能方面是不可或缺的[12]。

3自噬与病毒性肝炎

近有研究表明,自噬过程与肝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防御病毒侵染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免疫系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可以利用自噬以利于自身生存[13]。

研究[14,15]发现HBV可以增强自噬反应,使用3-甲基腺嘌呤(3-MA)或小干扰RNA抑制自噬会显著抑制HBV的复制,相反,使用雷帕霉素增强自噬会促进HBV的复制。

HBV感染小鼠后肝脏细胞电镜观察发现成熟的自噬体数量增加,同时观察到大量的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的共表达,表明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增加[16]。

HBV也能够利用自噬增强自身复制能力,主要在病毒DNA复制和RNA转录阶段起作用,但是自噬通过何种途径增强HBVDNA的复制目前还不清楚[17]。

HCV感染的肝脏细胞中有大量的吞噬泡积聚,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却有明显下降,这说明尽管HCV诱导自噬吞噬体,但并不能增强自噬蛋白降解[18,19]。

另有研究发现HCV感染自噬缺陷的肝脏细胞后,病毒的复制、翻译过程受到了阻滞,而细胞摄取和分泌病毒的能力却不受影响,说明HCV复制过程的起始是需要自噬参与的,一旦复制过程开始,抑制自噬不能起到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11,20,21]。

4总结和展望

自噬在病毒性肝炎中既有保护性作用又有促进疾病进展作用,但自噬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探明。

如何调控自噬、有效地利用自噬协助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任重而道远。

随着对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在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及具体作用不断显现,选择性提高或抑制自噬可能成为治疗肝脏疾病的一种新的手段。

参考文献

[1] CLARKSLJr.Cellulardifferentiationinthekidneysofnewbornmicestudieswiththeelectronmicroscope.JBiophysBiochemCytol,1957,3(3):

349-62.

[2] ASHFORDTP,PORTERKR.Cytoplasmiccomponentsinhepaticcelllysosomes.JCellBiol,1962,12:

198-202.

[3] GaoHuikuan,WuYongquan.Autophagyandmyocardialfibrosis.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Medicine,2014,(07):

599-601.

[4] SirD,TianY,ChenWL,etal.TheearlyautophagicpathwayisactivatedbyhepatitisBvirusandrequiredforviralDNAreplication.ProcNatlAcadSciUSA,2010,107(9):

4383-8.

[5] ChenY,KlionskyDJ.Theregulationofautophagy-unansweredquestions.JCellSci,2011,124(Pt2):

161-70.

[6] TschanMP,SimonHU.Theroleofautophagyinanticancertherapy:

promisesanduncertainties.JInternMed,2010,268(5):

410-8.

[7] WalshCM,EdingerAL.Thecomplexinterplaybetweenautophagy,apoptosis,andnecroticsignalspromotesT-cellhomeostasis.ImmunolRev,2010,236:

95-109.

[8] KamadaY,YoshinoK,KondoC,etal.TordirectlycontrolstheAtg1kinasecomplextoregulateautophagy.MolCellBiol,2010,30(4):

1049-58.

[9] MehrpourM,EsclatineA,BeauI,etal.Autophagyinhealthanddisease.1.Regulationandsignificanceofautophagy:

anoverview.AmJPhysiolCellPhysiol,2010,298(4):

C776-85.

[10] DingJianbo,LiXiuhui.Currentperspectivesontheroleofautophagyinliverfibrosis.JClinHepatol,2013,(04):

305-307.

[11] GuoJinbo,LiuLei,ZhangXiaolan.Recentadvancesofautophagyinliverdiseases.ChinJHepatol,2013,21(4):

318-320.

[12] KomatsuM,WaguriS,UenoT,etal.Impairmentofstarvation-inducedandconstitutiveautophagyinAtg7-deficientmice.JCellBiol,2005,169(3):

425-34.

[13] LevineB,MizushimaN,VirginHW.Autophagyinimmunityandinflammation.Nature,2011,469(7330):

323-35.

[14] LiJ,LiuY,WangZ,etal.SubversionofcellularautophagymachinerybyhepatitisBvirusforviralenvelopment.JVirol,2011,85(13):

6319-33.

[15] LiJ,LiuY,WangZ,etal.SubversionofcellularautophagymachinerybyhepatitisBvirusforviralenvelopment.JVirol,2011,85(13):

6319-33.

[16] SirD,TianY,ChenWL,etal.TheearlyautophagicpathwayisactivatedbyhepatitisBvirusandrequiredforviralDNAreplication.ProcNatlAcadSciUSA,2010,107(9):

4383-8.

[17] WENGJun—hua,LIJuan,XUJiang—hai.Autophagyin1iverdiseases.Basic&ClinicalMedicine,2014,(04):

559-561.

[18] SirD,ChenWL,ChoiJ,etal.InductionofincompleteautophagicresponsebyhepatitisCvirusviatheunfoldedproteinresponse.Hepatology,2008,48(4):

1054-61.

[19] DreuxM,GastaminzaP,WielandSF,etal.TheautophagymachineryisrequiredtoinitiatehepatitisCvirusreplication.ProcNatlAcadSciUSA,2009,106(33):

14046-51.

[20] DreuxM,GastaminzaP,WielandSF,etal.TheautophagymachineryisrequiredtoinitiatehepatitisCvirusreplication.ProcNatlAcadSciUSA,2009,106(33):

14046-51.

[21] WeiLinlin,ZhouLi,RenFeng,etal.Cellularautophagyandliverdiseases.ChineseHepatology,2013,18(3):

188-1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