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地人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452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 天地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 天地人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 天地人1.docx

《1 天地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天地人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 天地人1.docx

1天地人1

1天地人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

“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

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

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

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

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

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

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第一单元

(2)场景听读正音。

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

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

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

“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

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

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

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

“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

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

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

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

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

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

教师示范朗读时,要

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

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

“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

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

”“你叫什么名字?

”“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

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教学资源

1.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

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

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

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

“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易》中具体指天、地、人。

“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

“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

“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

民间春联也有:

“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

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这是第一节识

手放好,头摆正。

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育融于语文课。

第一单元15

2.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

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

先读课题,再读课文。

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

(第一组:

天地人;第二组:

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学习汉字“天”。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

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

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

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

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1.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

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

我们都是人。

师生对话,引出“你、他”。

教师提问:

“你叫什么名字?

”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

“他是你的同桌。

他叫什么名字?

”学生回答。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

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

如一名学生说:

“我是××,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

”“你喜欢踢足球吗?

”“他是你的同学吗?

”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将国画与汉字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2金木水火土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

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

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

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

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

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

7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平舌音,“上”的声母是翘舌音。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在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第一单元17

(1)逐句听读。

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

在听读中,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

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

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一、二、三、上、下”这5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

杂。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联系生活识字。

“一、二、三、四、五”是常见字,可

联系生活多认读。

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的同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

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树、小鸟和蚯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通过找鸟和蚯蚓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写字。

认识田字格。

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认

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

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注每个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

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一对一地去纠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田字格拍手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

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1画,独体字。

一“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书写时从左到右,要写平稳。

2画,独体字。

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

字要居中。

3画,独体字。

三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第二横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3画,独体字。

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横要长一些。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横:

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教师示范竖:

从上往下,起笔时稍重,收笔时从重到轻。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

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能根据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

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

本课语句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

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金木水火土”可以读得略重。

2.理解运用。

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

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月”

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和生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

“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可。

“日月”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月×日”,明天是“×月×日”,昨天是“×月×日”。

第一单元

对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对五行的介绍。

重在读读背背中识字、积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事物。

3.课后练习。

课后安排了两道练习题。

第一题“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

课内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从熟读到背诵,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二题“认识田字格”,这是第一次练习写字,教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帮助学生借助“横中线”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问题提示

双横线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册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类字,双横线中的字只要求认识,田字格中的字要求会写。

要求会认的字,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换一个语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写字部分出现了笔顺跟随,对它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

从本课开始,教材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每个字的笔顺。

笔顺是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不要当作考试内容,以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

教学资源

1.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

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笔要实,掌心要空,

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

2.古诗《山村》。

山村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三字经》。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意思是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它

们之间相生相克,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

教学设计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二、三”。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范读,学生倾听。

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出示课文,逐句朗读。

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

可以采汉字一至五,

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学生都很熟悉。

读。

据学生学习的起点

3.指名学生朗读。

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进行教学。

正确。

4.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

日月照今古。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出示阿拉伯数字的1~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还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

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

水:

出示水的图片。

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

火:

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土:

出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将字义、字形、字音联系起来,帮助儿童认记汉字,理解字义。

第一单元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识字教学,要

以泛指金属。

字不离词,词不离

3.小结:

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

句,句不离文。

语境中学习汉字,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

1.教师讲解田字格。

地读准字音,理解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字义。

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

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

教师带领学生跟

读田字格拍手歌。

2.讲解笔画横。

讲解:

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

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

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

的笔画。

跟读笔画名称“横”。

3.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

讲解:

写字要注意

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

执笔时大拇指良好的写字姿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

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势可以帮助学生写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

写字要一笔一笔写。

好汉字。

第一次写教师带领学生书空。

字,掌握正确的姿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势非常重要。

律的:

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

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

书写横的要领。

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

短,下横长。

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

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三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

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3口耳目

教材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

课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

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

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

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

‘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

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

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

还可以教师边

第一单元

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

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

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

“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

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写字。

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

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

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口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

6画,独体字。

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5画,独体字。

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4画,独体字。

手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教师示范撇和弯钩:

撇:

由按到提,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钩:

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

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

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

正确朗读俗语。

“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

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

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

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

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

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

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

与“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

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4日月水火

教材解析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

课文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

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