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2630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docx

三天一收单和三天一生产模式

此前有朋友分享了两个关于T+3模式的资料,其中一个资料显示T+3模式效果良好:

自身的库存周转率、客户资金周转、呆滞金额、仓库面积诸多指标都有明显好转。

不过作为供应链的另一个指标,订单满足率,却没有提及。

也与另外一名家电企业CIO交流过T+3模式,他们很想推T+3模式,但是对缺货非常忌惮,他们听说美的推行T+3的时候缺货很厉害,现在是否仍然缺货,不清楚。

如果T+3模式解决了缺货问题,那就是很大的成功,对于企业是经历了鹰的一次重生。

另一个包含T+3模式执行策略资料中,有T+3模式更新详细的信息。

从中可见T+3模式的实际执行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支持难度极大,实施相当不容易,佩服美的人的坚持。

T+3模式:

自客户订单下单周期开始(T周期),经过生产物料组织周期(T+1周期),成品生产周期(T+2周期),物流发货到货周期(T+3周期),给予客户订单满足。

每个周期是3天时间。

三天一收单、三天一生产、三天一发运都没有什么难题,三天要保障物料,这个从提前期角度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违背了正常的时间要求,总有供应链成员要承担额外的压力。

假设有供应链成员能够承担这个额外的压力,对于美的内部来说,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订单(物料供应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极大。

为此,美的对各个环节都做了精确的管理,比如订单优先级的计算:

 

供应链管理的一般逻辑是,正常的订单都应该予以满足,按照订单先来后到处理就行,何必兴师动众区分优先级。

如果区分优先级,那只能说明,订单满足压力大,必须区分先后次序。

 

再看看产能可视的管理流程:

由于部件生产与成品装配速率不一,以及模具套数和产能影响,需要对产能进行平衡,确保订单可以执行。

由于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响应订单(T+3模式中没有谈到提前备料方案,应是供应商自己摸索着备料),产能处理的逻辑是非常复杂的。

T+3模式对于订单交期反馈要到小时。

 

这个也是很有压力的,要求排产到小时。

不仅仅是最近一两天到小时,从接单到交付至少有两个周期,至少有6天,未来6天甚至更长时间都要按照小时排产,如果订单需要调整,那会导致很大调整工作量。

从订单满足率不高的现实来看,插单多调整频繁是老常态。

 个人判断:

美的推行T+3模式,实质就是实现按单生产,选择了一条最为最为荆棘的实现道路路。

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模式面对的异常情况也特别多。

复杂的处理逻辑能否让模式持续稳定运行,我还是持怀疑态度,再次佩服美的人的坚韧,向美的人致敬。

 

实现同样的效果,我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就是通过预测提前备料(美的T+3模式的资料中没有关于预测和库存控制的内容),解决物料问题。

以预测驱动备料。

同时按客户订单生产,或者按照补库存生产。

 

在我们的模式中,各个环节可以较为轻松实现转变(不需要复杂的信息处理,不需要复杂的系统),12月1日即将全面实施。

在基于年度最大需求月份数据的测试中,模式运行效果良好,成品库存已经可以降低一半。

之前担忧的物流碎片化、增加供应商库存等也都被轻松化解,计划负责人对新模式运行有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