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6808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教案30篇.docx

小班科学教案30篇

小班科学教案30篇

《小班科学教案3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寻找春天》含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寻找春天

活动一:

“迎春花”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迎春花的形状、颜色及名称的含义。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朵。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几枝开有迎春花和结有花骨朵的实物花枝;迎春花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利用挂图向幼儿介绍迎春花的名字,启发幼儿说出其名称含义。

2、观察实物,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和体验迎春花。

3、讨论:

迎春花的颜色、形状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幼儿欣赏教师朗诵儿歌“迎春花”并讨论:

如何爱护花朵。

5、到室外观察迎春花。

活动二:

诗歌“钻泥巴”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完整背诵诗歌

2、通过体会小豆芽钻出泥土时激动兴奋的情感,向幼儿进行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以及活泼向上的教育。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种植种子,观察其发芽过程。

2、种子从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讨论自己观察到的种子的变化。

2、出示图片让幼儿进一步观察种子是如何钻出泥土不断长大的过程。

3、学习诗歌“钻泥巴”。

4、引导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出种子发芽的经过

5、谈话:

怎样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

效果分析:

幼儿园的操场一角盛开的迎春花为孩子们的观察提供了方便。

由于每天进行户外活动,有的孩子虽然叫不出其名字,但对此已有印象,在上课进行认识的时候都知道是外面操场上开的花。

经过教师的讲解,孩子们大多都了解认识了迎春花的基本特征及名字的含义。

有的孩子在到室外观察时主动提醒在后面向前挤的小朋友:

“别挤了,别把迎春花碰掉了。

”教师上课所折的几枝开了的只有六朵花,其余上面满是花骨朵,课后将其插到了花盆里,孩子们每天都来观察、数数,发现:

第二天开了十二朵,第三天开了二十二朵,到第四天全部开放,孩子们那细心的眼神、认真而小心翼翼的点数以及发现每天不同的变化而流露出来了惊喜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这个时候到户外已能寻找到好多春芽了。

为了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种种子进行观察得到感性认识,我们组织孩子从家里带来了空酸奶盒和花生、大豆种子,指导孩子通过亲手操作,种上了种子。

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又学会了种植的基本常识,我们又组织孩子在沙盘中种上了蒜瓣。

孩子们那积极性之高、那好奇心之浓是我们所料不及的,之后将其放置到自然角,孩子们每天都来观看,耐心地等待着自己的种子发出小芽芽。

终于,在种上种子的第四天,孩子们发现了第一盆刚刚冒出土的小嫩芽------在观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顺利地进行了第二个活动,诗歌《钻泥巴》的教学。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

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2)小班科学教案《找春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在看看、说说、听听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课前与家长一起找春天的照片;《找春天》PPT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故事《小熊蜜蜜找春天》

1、提问:

今天我要请你们听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

小结:

你们真聪明,学会了仔细观察。

今天要听一个关于小熊蜜蜜的故事。

2、观看PPT《小熊蜜蜜找春天》(完整播放)

提问:

①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

蜜蜜醒过来了,他发现自己的房子怎么了?

小结:

春天的时候,小熊冬眠中醒过来,发现房子经过一个冬天到处是灰。

②蜜蜜把房间打扫完了,觉得房间里缺了什么?

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蜜蜜决定做一件什么事情?

小结:

小熊蜜蜜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发现房间里没有春天,于是就去找春天。

③小熊蜜蜜找到春天了吗?

小熊蜜蜜找到了什么?

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个别幼儿说,最后整合起来。

我们一起学学小熊蜜蜜是怎么说的。

总结:

我的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3、学会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播放最后一段总结句)

总结: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小燕子;有蝴蝶;还有青蛙。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青青的小草;有绿绿的柳树;还有红红的桃花。

过渡语(课件小熊蜜蜜说):

我找到了春天,你们找到春天了吗?

二、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1、观看PPT《我找的春天》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春天。

提问:

你找到春天了吗?

春天有什么?

总结: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2、边看PPT边和朋友说说找到的春天。

三、唱一唱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

原来春天那么美,相信春天的歌也一定非常好听。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整个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有序的开展。

从教具准备上来看,制作的课件图片鲜艳,形像生动,能突出重点,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

从环节上来看:

在第一个环节中,“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

”小朋友有点茫然,回答不出,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比较难,故事里讲述的也不是很问题很接近的。

当时我也做了及时调整为“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它说什么来了?

”孩子们就回答出来了。

我在提问的适宜性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提问。

其它的提问在难与易的层次把握较恰当,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

第二个环节中,前半段个别孩子交流时,孩子们能紧紧围绕老师的重点去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

”后半段请小朋友互相边看照片边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务。

在这点可以调整一下幼儿拍摄的照片,可以给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

在前期准备时,请家长和小朋友找春天时讲清楚拍摄要求和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听春天的歌曲,flash比较美,孩子们能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从目标达成度来看:

我觉制定的目标与我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一致的,不会过易也不会过难,而且较具体,易于衡量,可落实,其次这个目标是非常和谐的。

幼儿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活动点评:

老师课件做的很生动,发动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去公园寻找春天、拍摄照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真正参与进来,这一点能让小朋友能很好的投入到找春天的情景当中,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

建议:

故事可以分段欣赏,能更好的理解故事。

(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按颜色特征排序(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的特征,进行按ABAB、ABCABC的规律排序,感知物体排序的规律美。

2.能用语言描述排序的规律。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排序ABAB板、排序ABCABC板,砖块、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引导幼儿感知色彩的规律美并讲述色彩排列的规律。

1.师:

今天呀小兔要搬新家了,我们一起看看小兔家的这面墙饰怎么装饰的?

2.师:

小兔家的墙是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的。

3.幼儿操作。

(1)师: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和黄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这面墙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现在请小朋友轻轻拿起椅子底下的托盘按规律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

老师这面墙还没装饰,现在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排序装饰这面墙,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二)复习ABCABC的排列顺序。

(1)师:

那现在我们接着看小兔的另外一面墙饰怎么装饰的呢?

(2)师:

小兔的这一面墙是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三种颜色的雪花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的规律在托盘里排序。

(3)师:

老师这还有一面墙没有装饰,现在老师请一名小朋友上来给这面墙排序,小朋友们认真看你的排序和他一样吗?

(三)引导幼儿按颜色特征排序进行操作。

1.师:

小兔家的围墙还没有弄好,我们一起来帮助。

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围墙。

2.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

3.师:

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小兔家的还有一面围墙没有弄好,我们再一起来帮助。

老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砖块。

现在请小朋友按照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的规律来砌小兔家的这一面围墙。

4.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砌的围墙有没有对了,小朋友做的真棒,墙都砌对了。

(四)活动结束。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红黄、红黄两种颜色交替排序和红黄蓝、红黄蓝三种颜色交替排序,小朋友回家后可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这样排序的。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4)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镜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激发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照片:

公告汽车

2、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

瞧!

这是什么?

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师照镜子,激发幼儿照镜子的欲望)

二、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1、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三、"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1、镜子里有什么?

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2、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

启发幼儿说说:

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四、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你在哪里见过镜子?

还有谁用过镜子?

(鼓励幼儿扩散思维,大胆发言,如,汽车的后视镜等。

五、游戏:

照镜子

1、我的表情如,教师说:

高兴。

小朋友就笑一笑,照照自己的表情。

2、我是镜子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研究镜子,由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主要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对探究活动有计划的进行组织。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5)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桃花开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观察桃花的颜色和特征。

2、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活动场地——桃树林。

小班科学游戏教案《桃花开了》

重难点:

能说出桃花的颜色和特征。

活动过程:

一、欣赏桃树林。

老师和幼儿一起来到桃树林,说说桃树、桃花的名称,感受桃树林的美丽。

引导幼儿从远处观看,再走近观看。

二、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提问:

你看到的桃花是什么颜色?

数一数桃花有几个花瓣。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桃花的花蕊,闻闻桃花的香味。

观察桃树上桃花的多种形态,如花苞已开的、盛开的等。

三、游戏:

下花瓣雨。

幼儿捡拾落在地上的桃花瓣,老师把花瓣集中起来,往空中抛撒,花瓣落在幼儿身上,幼儿一起说:

“下花瓣雨喽!

”一起感受游戏的快乐。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学习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总之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与教育,争取做得更好。

(6)小班科学领域教案《小乌龟爬呀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愿意饲养小动物。

3.培养幼儿的爱心。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小乌龟四只分别养在四个鱼缸里。

2.适合学小乌龟爬的慢节奏的音乐。

3.喂小乌龟的食物:

小鱼、小虾、碎肉等。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说:

身穿硬甲壳,四角慢慢爬,别人欺负它,快快躲回家。

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乌龟)

2.观察小乌龟。

(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鱼缸中的小乌龟,讲一讲:

小乌龟的头、脚、壳分别是什么样的?

(重点观察乌龟壳的花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在水里是怎样游的?

启发幼儿学学小乌龟游。

3.探索活动

(1)将小乌龟放在地上,看一看小乌龟在地上是怎样爬行的?

(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乌龟,看它会有什么反应?

(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周围没有危险后再伸出来。

)学学小乌龟缩头缩脑的样子。

给乌龟翻个身,看它怎样用头顶地面使自己翻过来。

(3)喂喂小乌龟: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食物,鼓励幼儿喂小乌龟,看小乌龟是怎样吞食的。

4.游戏:

学习小乌龟爬。

(1)师幼共同模仿小乌龟爬行的姿势,一起学学乌龟爬。

(2)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中自由模仿乌龟,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

教师用手触摸小乌龟,被点到的幼儿要把手脚都藏到缩起的身体下。

【活动延伸】

将小乌龟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喂养和照顾它。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幼儿模仿喜欢的动物-小乌龟练习不同方式的爬,其活动方式非常适合活波好动的小班幼儿学习。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这节课,让幼儿在体验模仿小乌龟爬行的乐趣的同时,锻炼和提高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并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

活动过程中,结合游戏进行了活动练习,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很多快乐。

(7)小班科学课教案《盐怎么消失了》含反思想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就得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实验,让孩子们在好奇的心态下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

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分享幼儿小班观察课程:

盐怎么消失了。

课程目标:

1,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

2,让小朋友理解,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

3,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4,对溶解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课程工具:

1,准备足够的小杯子。

2,准备足够的小盘子。

3,准备足够的筷子。

4,准备一袋盐,一袋细沙,温水一大杯。

课程过程:

1,讲故事。

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

故事大概:

小马帮妈妈去买盐,要过一条河。

回来的时候,(教案出自:

快思教案网)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

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袋子里的盐没了。

这可把小马吓坏了。

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

妈妈听后,哈哈大笑。

那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盐没了呢?

2,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

实验过程:

1,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

诱导孩子们讲出,盐跑哪里去了,让他们回答。

2,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颜色,以及多少。

3,老师再换小杯,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让孩子们再观察,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

4,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

5,老师把水换成凉水,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

课程总结:

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

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当然,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8)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声音》含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

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了去动物园情境,让幼儿听一听声音,动手制造声音,到最后的感知声音,充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2.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难点:

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各种声音ppt,各种纸、杯子、瓶子。

2.六个透明的瓶子装有不同数量的软硬糖果。

活动过程:

一、以去动物园的情境导入

让幼儿听各种车、各种动物、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二、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为幼儿提供各种纸、杯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小结:

教师以幼儿制造声音时拍的照片进行小结,材料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用的方法不一样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三、根据糖果的软硬与数量不同,探索声音的不同

1.装有两罐数量不等的硬糖,让幼儿猜测声音的大小。

2.装有两罐数量一样多的软硬糖,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感知声音的不同。

3.装满的两罐软硬糖,让幼儿了解装满了没有声音。

活动结束:

回到教室继续探索有趣的声音。

教学反思:

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9)小班科学优秀教案《蛋宝宝站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探索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想像力与动手能力。

3.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熟蛋若干,沙子、瓶盖、玻璃瓶、积木、碎布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鸡蛋宝宝的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师:

瞧!

它是谁呀?

蛋宝宝遇到一个难题,它也想跟小朋友一样站起来做游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二)自由探索,寻找蛋站立的方法。

1.请幼儿讨论思考。

2.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

教师观察、鼓励。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交流情况作简单小结。

5.提出问题:

有没有不把蛋磕破就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环节简析:

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

小班的幼儿特点是游戏贯穿一日生活,也就是说小班幼儿的活动开展离不开游戏,所以组织科学活动也同样要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师的语言也要以游戏口吻去组织,让幼儿在玩中利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发现,去了解。

(三)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再次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

1.出示并介绍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

提醒幼儿注意事项:

轻拿轻放、不将沙子乱撒。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试验。

3.教师观察指导,给幼儿提供帮助。

引导幼儿使用各种辅助材料让蛋站立。

鼓励幼儿多试、多想、多观察。

4.幼儿相互参观,交流方法。

5.师幼共同总结让蛋站立的各种方法。

(环节简析:

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有更多地选择,更好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在活动中,我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孩子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不仅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去发明,还有助于幼儿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有新发明,能支配材料的,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使得幼儿有成功感。

活动延伸:

蛋宝宝送礼物。

教后小记:

《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一、生活隐射科学,激发探索的兴趣《纲要》还指出: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的确,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

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制定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小班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内容及形式能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去学,并乐于接受。

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

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