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89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中心发言人:

谢沛洪

单元主题:

科学精神

单元目标:

1、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部分课文会背诵。

3、通过阅读,把握主要内容,感受在每次成功中不可或缺的科学精神。

4、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5、学生具有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单元训练点: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体会理作者对居里夫人巨大贡献和人格精神的赞美,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2、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教学点:

1、复习倒叙的写法。

掌握主要内容。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准确把握“美丽”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点:

复习倒叙的写法。

掌握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进入情境。

1、同学们,你认为什么是最美丽的?

2、教师小结:

是的,美丽无处不在,她有千般姿态,万种风情,你看,含苞欲放的花儿很美,清可见底的河水很美,你们纯真的笑脸也很美。

可是,花儿会凋谢,河水会枯竭,美丽的容颜也会衰老,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美丽才能面对岁月的洗礼却历久弥新,永恒不变,才能称之为“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相信学了今天的课文你们就能明白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

(落实教学点1)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3、再读课文,思考:

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文章当中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了解居里夫人,体会形象美。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了文章的主人公是——居里夫人。

(出示居里夫人美丽的画像)

(2)看着这幅画像,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她?

(美丽、漂亮、年轻、端正大方……)

(3)那么文章又是怎样描写居里夫人的美丽端庄的呢?

请找出来,划一划,细细感受一下。

(4)出示句子,师生交流感受。

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5)朗读,感受居里夫人的美丽。

(要求读出赞美之情。

四、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准确把握“美丽”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美丽。

1、感受执著追求的美。

(1)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居里夫人的外表很美。

但是,文中还有一处对居里夫人容貌的描写,请找出来。

(她美丽健康的容颜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落实教学点1、2)

(2)到底是什么让居里夫人的容貌有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请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用简单的话语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交流,共同感受,指导朗读。

出示: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

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居里夫人是第一人吗?

(不是)

b、别人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她却要细细研究,从中你感受到了她的什么精神?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索的精神)

c、朗读,敬佩之情。

出示: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

a、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提炼过程的艰辛、枯燥)

b、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出示:

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a、生谈感受。

b、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做着如此危险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付出?

(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

c、读这句话,感悟这份执著吧!

师:

就这样,玛丽不停地工作着,第一年,玛丽终日在——生接:

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

第二年,玛丽也终日在——生接:

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师:

第三年,玛丽还是终日在——生接:

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出示: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a、把“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与原句比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成吨的矿石和0.1克镭这个数字的反差是如此的巨大,但是他们提炼出来了,他们成功了。

此时你们有什么话想说?

c、居里夫人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执著的追求和必胜的信念)

d、就把我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赞叹、崇敬用朗读读来表达吧!

2、感受献身科学、淡泊名利的美

(落实教学点1、2)

(1)过渡: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里夫人已不再年轻,她脸上的皮肤不再白净,她的眼睛不再明亮,她不再美丽了吗?

(不)为什么?

(因为内在的美比外在的美更为持久,更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那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儿呢?

(2)小组汇报,从献身精神、淡泊名利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3)请先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再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居里夫人内在的美丽。

(4)教师引读:

美丽的她执著地前行在科学的道路上,因为她开创了放射学这门新学科,所以,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

因为她提炼了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后来用她的名字作为放射性强度的单位,所以她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

因为她在科学道路上不断探索,所以她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

因为她终身献身科学,所以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5)这句话中的四个“变成”让你更强烈的体会到了什么?

(为科学而献身的崇高精神)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人生价值的提升,是生命境界的飞跃。

带着我们深深的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6)同学们,居里夫人用她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但是(依次指名学生说)

——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

——她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主题,升华美丽。

(落实教学点2)

1、居里夫人身上众多的美丽深深打动了我们,现在你知道真正的美丽是什么了吗?

(生交流)

2、师小结:

是的,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心存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居里夫人的执著追求,为科学献身,淡泊名利的美丽将牢牢铭记在我们内心。

这份美丽是“百年的美丽”,甚至是永恒的美丽。

四、读出美丽。

师:

大家对居里夫人的美丽感慨万千,让我们选择其中一段读出自己的理解吧。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指导背诵喜欢的段落。

3、指名背诵。

五、寻找美丽

(扣点练习2)

1、今天这个时代有没有居里夫人似的人物?

请联系生活或平日阅读所知道的谈谈。

(两弹邓稼先、杂交水稻袁隆平等)

2、能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是美丽的吗?

除了刚才交流的内容也可以结合书104页的阅读链接谈一谈。

六、延伸美丽

1、把这份美丽真诚传递给别人,将居里夫人的故事复述给自己的亲人朋友。

2、继续发现美丽,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一位同学或师长的美丽——展示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七、牢记美丽

师:

最后让我们再重温居里夫人的这份美丽,在诗文朗诵中结束吧。

跨越百年的美丽

——致玛丽.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丽

留给世人多少美的启迪

对科学执著追求

为科学奉献终生

还有你的淡泊名利

这美丽将永不褪色

我们会永远敬仰

你永恒的美丽

  

板书设计: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勇于探索的精神

永恒的美丽坚定执著的精神

淡泊名利的品格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点:

1、搜索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概况;2、掌握过渡段的使用。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瑰丽、尝试、精细、魄力、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

收集有关中国航天发展史的资料

2、教师:

制作CAI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板书课题:

千年梦圆在今朝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梦”指的是什么?

“圆”呢?

谁能来说一说课题又是什么意思?

2、当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变成现实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骄傲、自豪、兴奋)让我们带着激动、自豪的心情,齐读课题。

3、指生朗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默读课文,想一想,数千年来的中华飞天梦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在实现这个飞天梦的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自主探究,初学文本

1、依据自学提示,自己默读文本,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并写出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并交流感受。

三、全班交流,深入理解文本

1、回答问题:

“中华飞天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指生说,教师总结板书。

2、全班交流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

重点领悟:

(落实教学点2)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1)学生自由读。

(2)从以下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夜以继日苦战攻关积劳成疾风华正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

(3)师小结:

为了“中华飞天梦”,这些科研人员献出了自己的时间,献出了自己的智慧,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是因为他们有着执着的追求,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献身精神。

(4)指导朗读。

(5)这段话的结尾用了“……”,它表示什么?

仿照句式,谁能来说一说其他工作人员的感人事迹?

指生说一说。

(落实教学点1)

资料渗透:

屏幕出示: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

(6)让我们把对他们的崇敬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引读:

A、戈壁滩上的灿烂的朝阳,火红的晚霞,他们无暇欣赏,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学生接读)

B、电话里父母的叮嘱,妻儿的思念,他们全都抛在了脑后,仍然“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学生接读)

3、过渡: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中华飞天梦”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的发射成功。

(1)学生自由朗读相关段落。

(2)教师:

2003年10月15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圆满。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号”顺利返回祖国大陆,中华儿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纷纷用各种形式抒发内心的自豪和骄傲。

(屏幕配乐并出示:

“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后人们兴奋的图片)。

(3)屏幕出示《炎黄飞天梦》,学生齐读,抒发自己的自豪之感。

四、抒发感受

1、刚才,我们通过自读探究、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深入地学习了课文,我们都为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执着追求,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动,也为“中华飞天梦”的实现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拿起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吧!

2、学生在课文写感受,指名读一读。

五、总结

梦了千年,盼了千年,终于迎来了“神五”、“神六”的太空之旅,圆了我们千年的梦想。

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梦想会就此止步吗?

不会,我们还有更为深远的梦想:

登临月球,探索火星。

这样的梦想会实现吗?

会!

一定会!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搜索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概况。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发射人造卫星

执著追求勇于献身

研发载人飞船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点:

1、掌握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进行仿写一段话的练习;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体会本文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1、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点:

准确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及在全文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科学家的思想与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

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热爱科学。

你认识哪一位科学家?

2、今天,我们来探讨:

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真理的?

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课文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又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词语:

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锅问到底。

3、文中科学家在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微小的事情,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4、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5、小结:

科学家们从这样微小的事情当中发现真理,这就是“见微知著”。

三、品读感悟课文3——5自然段

1、科学家们发现问题以后,是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吗?

(板书:

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划出这三个小故事中描写科学家反复实验和研究的句子。

(落实教学点)

出示句子: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

●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2、品读第一句,感受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

(1)生自由读一读句子。

(2)指名读,生评价。

(“紧紧抓住”、“反复”读重音)

(3)齐读。

(4)为什么要强调“紧紧抓住”、“反复”这两个词呢?

你读出了什么呢?

(指生回答)实验的过程是漫长的,是艰辛的,请同学们仔细地、反复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谢皮罗教授会在怎样恶劣的条件下艰难地做着实验?

(生自由读后回答)

(5)创设情境,教师引读。

我们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们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生活,但——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赤道上热得让人窒息,但——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6)困难再多再大,谢皮罗教授从来都不曾放弃过,从这可以看出谢皮罗教授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呢?

根据生答板书:

锲而不舍

3、品读二、三两句,进一步感受真理诞生的过程。

过渡:

不仅谢皮罗教授具有这样的精神,同样的,化学家波义耳和奥地利医生一样具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

(1)这两句话又该强调哪些词呢?

指导朗读二、三两句话。

(2)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4、5两个自然段,想象一下,化学家波义耳和奥地利医生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还产生了哪些一连串的问题,他们是怎样实验的?

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说一说,同桌交流。

(3)生自学后汇报。

(4)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必定会产生一连串的问题,科学家们这样追究事情的根源,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生:

追根求源。

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还会有十个、五十个、一百个甚至更多的问题,只有把这些一连串的问题一一解决了,才能诞生真理,所以说:

(生接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5)让我们想象科学家们研究时的画面,用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齐读二、三两句)

4、小结。

看似简单的真理,却要科学家们经过这样复杂的艰辛的研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才能获得,此时此刻,你对科学家们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呢?

(敬佩、崇敬、佩服、感激……)

5、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科学家最崇高的敬意。

(生齐读三个句子)

四、总结

当他们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过的历程时,他们激动、骄傲、兴奋地告诉世人: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也从生活中的小事发现问题,在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找到了真理呢?

这样的事情是举不胜举的,这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诉我们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点:

掌握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进行仿写一段话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生字词。

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

(落实教学点)

1、浏览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

开头提出观点,再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最后再来阐述开头的观点。

(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这与我们学过的《为人民服务》的提出“观点——分点论述——发出号召”有不同。

三、巩固提高,写法迁移

(落实教学点)

1、这篇课文最突出的写法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下面同学们就仿照本文的写法,说明下列其中一个观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失败乃成功之母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2、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加以指点。

3、课堂展示。

(评议重点:

学生描述的具体事例能否证明观点,对具体事例的描述能否突出重点。

四、课堂总结

科学家们正是有了热爱科学、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精神,才不断发现真理。

其实,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只要你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五、作业:

继续练笔。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善于发问——!

真理

锲而不舍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点:

复习用一个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最好的老师》,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的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主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练习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看图或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

3、学生朗读找到的有关句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三、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的老师”

(落实教学点)

1、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中的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来自主学习。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么?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体会,教师组织学生就重点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与研讨。

(落实教学点)

1、关注作者前后的不同情感变化。

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2、关注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

感受先生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及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是他“最好的老师?

3、关注文章给学生其他方面的的启示。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