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184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docx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2021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结合关于"嫦娥一号"的具体情境感悟比的意义,并学会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将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掌握比、除法、分数的相互关系;感受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养成观察、思考和交流的习惯,并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比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比

  1、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情境(根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20__年12月,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探测活动,成功61次,失败63次。

  问:

看完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师:

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对这则消息中的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是怎么比的?

(板书:

63-61=2)

  小结:

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差关系。

(板书:

相差关系)

  

(2)问:

用除法可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

63÷61=636161÷63=6163)

  师:

6361表示什么?

6163呢?

  小结:

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

(板书:

倍数关系)

  (3)师:

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关键看什么?

  2、研究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1)揭示课题

  师:

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

(板书课题:

认识比)

  

(2)出示:

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是63比61;

  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是61比63。

  (板书:

63比6161比63)

  3、读、写比

  

(1)师:

63比61写作63:

61,(板书:

63:

61)这里的两点":

"在数学里面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板书:

比号前项后项)

  问:

在63:

61中,63叫做比的?

61叫做比的?

  

(2)指名1人写61比63,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3)读比:

63:

61,61:

63。

  5、感受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问:

63比61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

61比63呢?

  问:

63在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中是?

(前项),63在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中是?

(后项)

  追问:

同样是这个数63,为什么在前一个比中是前项,而在后一个比中却是后项呢?

  小结:

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6、进一步感悟比

  

(1)播放"嫦娥一号"发射画面

  问:

在这段画面中有没有听到比?

(1:

3)

  问:

大家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嫦娥一号"的模型,在这个比中,你认为是把谁的大小看作1份?

"嫦娥一号"是几份?

  追问:

那么"嫦娥一号"的大小与模型的比是?

(3:

1)

  

(2)完成"试一试"

  ①问:

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②讨论:

  如果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1:

1表示洗洁液和水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相等)

  ④问:

这四个比的前项都是1,能表示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体积相等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问:

用分数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3)①出示身高图片

  师:

这是一位六年级同学的照片,你估计她的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②出示身高与双臂平伸的照片

  问:

你估计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给出正方形后你怎么就能确定是1:

1了?

  (3)师:

比在生活中又岂止这些,这不,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有比。

  (出示:

我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

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

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

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

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

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

?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师:

猜猜它是谁?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

你们喜欢它们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

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

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1时、4时、6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

1时、4时、6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分针都指着什么数?

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连一连:

学生口头回答钟面时间,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说一说:

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大约几时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小结:

一个是7时不到,一个是刚过7时,我们把它们都叫做大约7时师追问:

这两个都是大约7时,有什么不同呢?

生:

一个是7时未到,一个是刚过7时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大约是几时(三)巩固练习

  1.画一画:

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

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3.拨一拨:

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

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说一说: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全课小结。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

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

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八、帮助和总结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记录数量,了解负数的价值;

  ⑴要求:

听清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

  ⑵师叙述,生记录。

  师:

客车到达A站,有8人上车,有6人下车。

  我校本学期转进学生68人,转出5人。

  老师8月5日在上个月的基础上续存20__元,8月24日取出1500元。

  ⑶反馈交流。

  展示学生的记录情况:

文字、+、、

  师:

哪种方法能让人很容易看明白其中的数据变化?

统一到+、

  师: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可以将+称为正号,将称为负号。

  ⑷介绍你知道吗?

  说明:

数学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实大家的这种记录思想,早在20__多年前就有了记载。

  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的一段话。

  ⑸点明意义。

  师:

其实,在客车到达A站时,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其间数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出仓粮食的数量和入仓的数量的变化也是相反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此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负数。

  二、联系生活,理解负数的意义。

  1.教学例1

  ⑴每天7:

30,中央电视一台都有天气预报。

在20__元月的某一天,南京市的气温是零下3度到5度。

  师:

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度?

最低温度呢?

  出示教具(一个自制的温度计),提问:

怎样在这个温度计上表示出这天的最高温度是5度?

  请学生操作,追问:

你是从哪儿数到哪儿表示出5度的?

零下3度,在温度计上怎样表示呢?

  让学生意识到表示表示零以下的温度有困难,引出0。

  确定0度以后,请学生重新表示出零上5度,零下3度。

  师:

你是怎样数刻度的?

  ⑵说明:

20__元月的某一天,最高温度我们是从零开始往上数,因此这个温度是零上5摄氏度记作+5℃。

最低温度是从零开始往下数的,这个温度是零下3摄氏度记作-3℃。

  ⑶正、负数的读写法。

  说明:

+5读作正五,在写的时候只要在5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也可以省略正号直接写5。

-3读作负三,书写时先写负号,再写3,符号不可以省略。

  2.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利用香港的图片介绍摄氏度和华氏温度。

学生读出温度,说说是怎样读的。

  其余的温度让学生自己读,反馈交流读写的方法是否正确。

  小结:

用+5、19和-3、-11、-7区分了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和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

  3.教学例2

  ⑴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与图片,师: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

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海平面,什么是海平面呢?

介绍相关的知识。

  说明:

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称为海拔8844米。

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

⑵提问:

你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写数,反馈交流。

  小结:

用8844和-155区分了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海拔高度。

  ⑶提问:

你能把我们刚才学过的这些数分分类吗?

  小结板书:

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

0是正数吗?

是不是负数?

为什么?

结合例1和例2的图片理解0与正负数的关系?

  板书: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学生读数,在将相应的数填入圈里。

  反馈交流,教师:

8是正数吗?

0该写到哪个圈里?

为什么?

  2.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对负数有了什么样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1.读一读。

  ⑴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

  课题一: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P72的内容,练习十五的第1-4题,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

  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别这些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

  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同样大小的正方体8个。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

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

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

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

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实物。

问:

谁知道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

正方体。

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

并且指出正方体的六个面有什么特点?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辨认。

  课间活动。

  5.做P72的“做一做”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三、小结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呢?

  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结合课本提供的具体情境,探索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达到认识理解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4、创设综合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请同学们集中精神听录音,想一想火车行进时车轮滚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

咔嚓,咔嚓……重复的出现。

  同学们,请观察这是什么图片?

(出示自然界水循环的动态图片)

  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像水一样的不断出现的循环现象?

  生举例

  师:

讲的好,同学说的都对,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

其实我们数学中也存在着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大家想不想理解数学中的循环问题?

  二.自学探究,发现新知

  

(一)、认识循环小数

  1.出示算式,揭示矛盾

  现在我们来一组有趣的做题比赛(电脑出示)每组完成一题,看哪个组的'同学先完成,每组选一名代表黑板来做

  2.44÷41÷358.6÷113.45÷5

  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计算。

在算中让他们去感知去体会“无限”与“有限”,“循环”与“不循环”的数学现象。

  教师评出冠军组,待学生发现不公平后请同学说出其中的道理。

  2.讨论:

  ①第

(2)(3)最难在哪儿?

如果继续除下去,会是什么样子的?

  ②商为什么会重复出现?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导致除不尽的原因是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依次不断出现。

那你怎么表示这种情况的商,省略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写出几个像这样的小数吗?

  像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3.总结循环小数的定义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不同点?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把你的想法可以和同桌或小组人商量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从某一位起”引导学生概括出以上特点。

  由学生概括出循环小数定义: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4.小结:

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把你们总结的感念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这个概念默记在心里。

  5.现在我们利用这个定义判断下面的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

  1.5353……0.192928.4666…..5.314162…..5.745547…..

  

(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有自己的写法,请同学把书打到27页,自己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第二种写法比第一种简便

  写出板书中的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三).认识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

  看板书中的循环小数,他们小数的位数是怎么样的?

  像这样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那么黑板上

(1)和(4)中他们的小数位数怎么样?

谁愿意到黑板写出什么是有限小数

  (四)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原来数学王国也有循环现象,那就是循环小数,接下来我们继续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四.强化练习,促进内化

  1.比较大小

  2.把下面的三个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3.判断正误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循环小数,从你们的姿态、眼神及课堂反应中,老师感觉到这节课同学们听得非常专心,那么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反思

  循环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对“循环”、“无限”等过去没有抽象的认识。

我就采用学生熟悉的火车声音、自然界水循环这一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这使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对这几个难懂的词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比赛谁先求出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

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练习设计配套。

用多媒体出示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点和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能根据小学生直观━半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附: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着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2.44÷4=0.61例7.1÷3=0.33……=0.3

  例8.58.6÷11=5.32727……=5.327

  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教学设计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6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__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

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

__x几位大师展示高水平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

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

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

这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平移还是旋转。

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习,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习的一种责任感。

  2、张__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__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习、师生互动、自主性学习、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__《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

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

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

从数,起源于数。

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__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