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50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 检测题 Word版缺答案.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检测题Word版缺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姓名班级分数)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典戏曲理论的悲剧观

苏国荣

我国古代的悲剧,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

这一特征在古典戏曲理论中常有涉及。

被明代戏曲理论家李贽称为“惨杀”之书的悲剧《琵琶记》,就是根据宋朝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它写了一出旨在揭示“为功名误了父母”的悲剧。

为了揭示这一主题,它把赵五娘在农村如何受苦,公婆双双饿死,和蔡伯喈被招赘丞相家的富贵生活两相对照:

一折写相府豪华生活的喜剧场面,一折写农村凋敝的悲剧境况;穷与富,悲与喜,参差相间,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

我们说中国悲剧有这一特点,并不是说外国悲剧只写悲剧的苦闷,不写喜的欢乐。

亚里斯多德就说过:

“悲剧是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

”既然要写幸福,就会写到欢乐。

但是希腊悲剧十分强调“庄严的风格”在全剧中的统一性,因而连它们在开场中也很少描写“幸福”,往往人物一登场就充满了悲剧气氛,而且很多悲剧是一悲到底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认为“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悲剧和西方悲剧并无什么不同。

但是,在体现这个普遍规律时,我国又带有自己特殊性,与西方悲剧是不同的。

西方悲剧写由喜(幸福)到悲(苦难)的变迁,一般是大起大落,突变性的,讲究情感形式的阶段性,层次的分明性,前后对比的强烈性的。

我国悲剧写由喜到悲的变迁,一般是渐变性的,波澜曲折的,在折与折之间苦乐相错、交替推移;甚至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往往在结局大悲之后,还有一点安慰性的小喜。

中国有类似西方的悲剧(个别的),西方也有类似中国的悲剧(少量的)。

如莎翁的悲剧,对西方的传统悲剧就有大胆的突破,很像中国悲剧。

十八世纪的英国戏剧评论家约翰逊在《<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中说,莎翁的悲剧“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但是莎翁天才的创新,在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而被认为是无知的表现,不懂得悲剧写作原则的结果。

甚至在二百年后,像约翰逊这样对他顶礼膜拜、并对这一艺术创新充分肯定的人,居然也说:

“莎士比亚的剧本,按照严格的意义和文学批评的范畴来说,既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新。

”目前,莎翁的剧作已众口皆碑,谁还能否认被大家公认的“四大悲剧”是悲剧呢?

尽管莎翁等个别作家的悲剧在情感的结构形式上有类似中国悲剧的地方,但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至少结尾就不一样。

这些类似的地方,也只是在某一个历史时期某一些作家身上的反映,并不是普遍的、稳定的呈现。

而我国的古典悲剧,几乎绝大多数如此,长期如此,具有数量的普遍性和历史的稳定性;而且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念,这与西方的戏剧理论界不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还未将此形成为大家公认的民族悲剧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

因而不能因为外国某些作家某些悲剧与我国的悲剧有某些相似之处而否定我国悲剧的民族特征,正如我国有些悲剧也类似于西方而不能由此否定西方悲剧的特征一样。

此外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寓哭于笑”的写法。

有的整本戏都以喜剧化的手法写悲剧。

川剧《拜新年》,写一个聪明俊俏的长工之女,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嫁与东家地主的儿子。

地主少爷比她小得多,而且是白痴,悲剧就在这个白痴的胡言乱语中展开了。

他见了丈母娘,不知叫什么好,妻子告诉他叫丈母娘。

他问:

丈母娘是什么意思?

答:

是妻子的母亲,孩子的姥姥。

白痴说:

又是这个,又是那个,这不成了杂种了!

他歪着嘴斜着眼流着口水磕磕吧吧地说着,逗得满场观众笑声四起。

可是细想起来,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抓哏逗乐随意胡诌出来的,而是非常符合这个平时可以任意胡闹的地主少爷的身份,而且又是白痴的语言。

可以想像得到,这个白痴的“杂种”之类的骂人之语,是从他父母那里学来的,是他们平时对长工惯用语,正如他口头语“岂敢,岂敢”也是从他的父母那里学来的一样。

这些喜剧的语言愈说得可笑愈见得长工女儿的可悲。

这种悲不是由青衣扮演出来的(她只是暗中擦泪,顶多只是“呜咽”一两声),而是由丑角扮演的喜剧性人物白痴表演出来的。

假如因为白痴的胡言乱语引起了满场的笑声而说它是喜剧,这就不免肤浅了。

我们判断一个戏是不是悲剧,主要的不是看手法,而是看内容;它是符合鲁迅所说的“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

这出戏的倾向性是明确的:

丑把美给毁了,不平等的社会和婚姻制度把一颗纯洁而善良的少女的心撕裂了。

西方悲剧形成的历史和我国不同,根据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记载,希腊悲剧从酒神发展而来。

它最初的形式生动活泼,跟笑剧萨堤洛斯相似。

这一点和我国悲剧的起源很相似,以后的希腊悲剧“抛弃了简单的情节和滑稽的词句,经过很久才获得庄严的风格”。

喜剧性的角色在悲剧中分离出去,专司喜剧。

以后西方的悲剧基本上继承了古代希腊悲剧的传统,但是有些作家也在不断的创新,在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悲剧有了混合的成份,可是他们往往受到大家的非议,如法国的戏剧理论家弗郎西斯科•萨赛就认为莎翁的《麦克白》“是对着那群特殊观众的一种让步,这些观众今天是达官贵人,明天是喜欢空开玩笑的畅怀大笑的粗野的水手”。

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与萨赛等外国戏剧理论家的观点截然相反,他们也是从观众的角度来谈这一问题,认为戏曲只要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节选自《中国古典悲喜剧论集》

1.下面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对中西悲剧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琵琶记》以富贵的欢乐,反衬穷困的悲惨。

这是中国悲剧中比较特殊的例子。

B.从幸福到苦难的变迁,是悲剧的一条普遍的规律,中西概莫例外。

C.西方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

喜悲大悲

D.中国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可概括为:

喜悲喜悲大悲小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莎翁的悲剧,突破了西方的传统悲剧,归于中国的悲剧,既有善也有恶,亦喜亦悲,而且错综复杂,变化无穷。

B.我国古代的悲剧,有两个特点:

就情感结构形式而言,一般都是悲喜交集、苦乐相错的;从写法上来说,我国古典悲剧还经常采用喜剧化的手法,即“寓哭于笑”的写法。

C.西方的悲剧的情感结构形式有类似中国的地方,但也有不同,如在结尾上就不一样,并且这些类似也只在某一时期某些作家身上体现,并不普遍。

D.中西悲剧的起源都很相似,但西方悲剧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走向“庄严”,而中国悲剧中还保留了喜剧的角色。

3.下面是对中西戏曲(戏剧)理论的比较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莎翁的悲剧“苦乐相错”这一天才创新的特点,虽然在当时并未为大家所赏识,但二百年后,约翰逊对这一特点非常推崇,认为这是悲剧的典范。

B.中国的戏曲情感结构形式在戏曲理论界几乎是没有争议的,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悲剧的美学观念,而西方的戏剧理论界却不断诋诮莎翁的悲剧创新。

C.因为川剧《拜新年》是悲剧,并且符合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原则,所以不能因为里面有很多喜剧成份而否定其悲剧的实质。

D.西方戏剧理论家对在悲剧中放进了丑角一类的喜剧角色往往持否定的态度;我国古典的戏曲理论家则认为:

虽然悲剧的混合的成份不太好,但如果符合广大观众的人情,任何感情都是能够动人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

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

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间以军事入奏,因进言曰:

“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

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

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

”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害,栻亦以为言。

上曰:

“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

”栻曰:

“今日州郡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

”上矍然曰:

“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

”旋阅其实,果如栻言,即诏罢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栻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允文曰:

“宦官执政,自(蔡)京、(王)黼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

”允文惭愤不堪。

栻复奏:

“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

”孝宗感悟,命得中寝。

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栻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

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

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

天下传诵之。

栻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

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

嘉定间,赐谥曰宣。

栻之言曰:

“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此栻讲学之要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以军事入奏间:

不久B.下闵中原之涂炭闵:

怜悯

C.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右:

崇尚D.孝宗感悟,命得中寝寝:

停止

5.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B.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C.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D.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栻以荫补入官列,担任直秘阁;同时又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B.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栻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且言辞异常激烈。

C.宰相虞允文任命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栻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文,终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终止。

D.张栻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

他去世时,贤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

(5分)

(2)然宰相实阴附说,明年出栻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少年行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①,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

①河湟:

湟水流域及其与黄河合流的一带,这里是指被吐蕃统治者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8.本诗的前两句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9.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请简要分析。

(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起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最初的温暖

邹扶澜

男孩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新衣服,甚至有时连上学的本子也买不起,这时,他就用完了正面用反面。

一天,班里来了位新生,是个漂亮的女孩,扎着鲜艳的蝴蝶结,背着一个让全班同学都眼红的书包。

女孩跟他成了同桌。

她的文具盒里装满了各种漂亮的笔和橡皮,还有很多崭新的方格本,甚至有精装的笔记本。

男孩偷眼看,心里既嫉妒又眼馋。

男孩自尊心很强,怕女孩笑话,本子用完了便不再用反面,也就不记笔记,只靠脑子记。

女孩感到奇怪,有一天问他,他说:

“会了,不用记了。

”女孩好像明白了什么,主动拿出两个本子给他,男孩拒绝了,女孩羞红了脸,几天不和他说话。

有一次,班里组织看电影,每人交5分钱,男孩没有钱,就没有报名。

女孩高兴地跑到他跟前,说:

“明天下午看电影,我替你把钱交了。

”男孩气恼地说:

“我不去,用不着你给我交。

”女孩委屈地哭了,说:

“你长大后还我还不行吗?

”男孩没有再说话,勉强答应了她。

第二年,女孩要搬家了,男孩也不知道她要搬的地方在哪个方向,只觉得有一种留恋的感觉,有一种丢了东西的感觉。

知道了她走的日期后,那一天他没上学,而是早早地等候在一个十字路口——县城开往外地的车辆都要经过这里。

终于,一辆大货车开了过来,女孩跟他哥哥站在车厢两边的护栏里。

女孩看见了他,高兴地向他挥手,男孩想跟她说点什么,跟在后边拼命追,可车速太快,一溜烟就从眼前开过去了。

第二天上学,班里一个女同学给男孩送来一个沉甸甸的牛皮纸包,说是他的同桌留给他的。

男孩打开,是厚厚一摞没有用的各式作业本,还有她用过的漂亮的文具盒,里面装满了铅笔,还有一支能抽水的钢笔。

笔中间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送给我最好的同桌刘兵。

男孩哭了。

他突然觉得,因为嫉妒,他对同桌太不友好了,但她没有记恨他。

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心知道了什么叫疼痛。

那个文具盒,他一直保存着。

有时拿出来看看,眼前会晃动着一对鲜艳的蝴蝶结,一跳,一跳……

几十年过去了,男孩读完大学,又读博士,打拼多年后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

阅尽沧桑后,他越来越怀念那个当年跟他同桌的小女孩,于是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那个叫王丽晨的女孩。

电视台的记者闻讯后,邀请他做了一次访谈。

面对现场的许多观众,他把掩藏在心底的那段往事说了出来,说到动情处,他几次哽咽,说如果能见一见当年同桌的女孩,他死而无憾了。

主持人问他:

“为什么非要见她呢?

相见不如怀念,保留最初的那份美好,为她祝福,不是很好吗?

他摇了摇头。

主持人说:

“王丽晨现在已经步入中年,也许已经发福,也许过得很不如意,如果是这样,你还会执意见她吗?

”他说:

“是的,我想当面对她说声谢谢,另外,如果她有什么难处的话,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她一把。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着她,甚至没有一天忘记过她。

小时候,因为贫穷,我看过太多的冷眼,但她给了我最初的温暖,这成了我生命的动力,也让我一直洁身自好。

我经常想,如果她也给我冷眼,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也许我的人生就会完全改写……”他已经泪光莹莹,“我想看见她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节目的最后,主持人对观众说:

“那好吧,让我们大家一起帮忙,让刘总实现这个多年的心愿。

几天后,他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刘同学,不瞒你说,那天我就坐在观众席上。

之所以不见你,并不是因为你太富有,或者我已经老了,而是越纯净越美好的记忆,越经不起现实的打搅。

我很赞同主持人的那句话,有些美只适合放在心里,就像一坛陈酒,一旦打开味道就淡了。

如果你对我心存感激,那就在心里保存那份最初的美好吧。

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活在你心里,并希望我能一直这样活下去……”

这封信是那位主持人所写。

刘兵所要寻找的王丽晨是她的妹妹,已经于3年前因病去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主要写了两件事:

一是少年时男孩和女孩同桌以及女孩要离开时发生的事,一是几十年之后男孩寻找同桌的女孩而被邀请做访谈的事。

B.男孩拒绝女孩给他本子和替他交钱看电影,而女孩却没有记恨他,临走时还留下很多学习用品,说明女孩是一个乐于帮困救弱的好学生。

C.小说中有关女孩头上扎着的“鲜艳的蝴蝶结”的描写前后出现了两次,说明男孩几十年来都没有忘记他的同桌主要因为她“是个漂亮的女孩”。

D.男孩希望他的同桌“还美好地生活着,跟我一样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而女孩却死了,这给男孩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深深的伤痛。

E.小说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在交代同桌的女孩最后的结局时还运用了补叙的手法。

(2)倒数第二段交代了主人公收到的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中的刘兵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4)对于小说结尾一段的设计,有人认为过于哀伤,不利于小说主旨的表达,你有什么看法?

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雾霾天数较往年同期偏多。

专家建议,体弱多病者在雾霾天气里要尽可能减少外出次数,最好在家休养生息。

B.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所拍摄的电视剧《毛泽东》自开播以来,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和报刊的报道连篇累牍,观众踊跃点赞,收视率节节攀升。

C.把“身体健康、节日快乐”说成“身体快乐”,这是父亲衰老的信号——曾经出口成章的父亲如今已是语焉不详。

这不禁让人慨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

D.十年磨一剑。

从最初筚路蓝缕,到如今的“中国文化第一展”,中国文博会见证了国家的文化繁荣发展与软实力的提升,也见证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探索。

13.下列个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的污染,还需要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B.近年来,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得到提高。

C.中华书局经过论证与调研,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通性与普适性。

D.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

①才能在日趋一体化的全球社会里有效合作、有效竞争②当代,我们的教育更应该有世界视野③这是一种开放和谐的文化意识④过去,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⑤因为未来的公民只有具备多元文化意识和多元文化素养⑥有利于我们吸收全人类的文化营养

A.①②④⑤⑥③B.③⑥④②⑤①

C.①②⑥④⑤③D.③④②⑥①⑤

15.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

(不超过50字)(5分)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

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①,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

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

③,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当有人问曹禺近三十年不仅剧本少而且无力作的原因时,曹禺回答说:

“在我一生中有两大遗憾。

一是建国以来,我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写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

二是缺乏独立思考。

在历次运动中我都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按一种既定的要求去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结果在精神上完全丧失了自我。

这是非常痛苦而可怕的悲剧。

”他在临终之前感慨地说:

“我真是太听话了。

曹禺先生的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

请以“听话”为话题,联系实际生活,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诗歌之外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

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