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790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docx

537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方案

固体制剂一车间空气净化系统

验证方案

 

分发单位

编码:

STP-YZ-537-01

共23页

第1页

制定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

质量保证部

颁发数量

生效日期

 

江西希尔康泰制药有限公司

 

目录

1.基本情况

 

2.目的

3.范围

4.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

5.有关背景材料

6.验证内容

7.进度安排

8.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9.拟订日常监测程序及验证周期

 

1基本情况

1.1概述

本公司固体制剂一车间空调净化级别为D级,洁净区面积为约1680㎡,因洁净区面积较大,净化任务由独立的空调机组承担。

本净化系统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江西省医药设计院设计,本公司对该系统无特殊要求,设计已得到本公司认可。

HVAC系统将空气处理成符合要求的状态后送入房间内,以满足洁净室洁净度等级的要求。

整个HVAC系统是由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冷源、空气的过滤、输送及分配设备)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空气进行冷却、加热、加湿、除湿和净化处理,设有新风补充,能降低传入房间的噪声,另设有臭氧灭菌设施,保证生产环境符合GMP对空气洁净度的要求。

本公司固体制剂一车间所用的空调系统采用在空调机房对空气集中进行初、中效过滤,加热、降温和加湿、除湿,然后通过风管分配到每个房间,风管的末端安装有高效过滤器,气流组织采用顶送下侧回,空气净化区域对非净化区域保持正压。

组合式空调器是由深圳浩金欧博空调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臭氧发生器是由徐州九洲龙臭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该车间的男一更、女一更、粉碎间、称量间、粉碎间、制粒间一、总混间一、总混间、化浆间、包衣间、糖衣间、化糖间、糖衣机房、压片间一、压片间二、压片间三、压片间四、压片间五、压片间六、胶囊存放间、胶囊抛光间、胶囊填充间一、胶囊填充间二、胶囊填充间三、胶囊填充间四的回风采用全排,其余房间的回风并入回风主管。

空调净化工程及自控系统由江苏振药净化有限公司承建。

1.2记录填写、偏差分析和变更控制

1.2.1记录填写

1.2.1.1所有验证取样记录、检验结果应记录在经批准的方案的相应记录表格内;

1.2.1.2记录、数据的填写应遵循《记录管理规程》中相关规定;

1.2.1.3QA应检查验证数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

1.2.2偏差分析

1.2.2.1当检测结果异常时,按照《检验结果超标处理管理规程》和《偏差管理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1.2.2.2验证过程出现偏离验证方案要求时,应立即通知QA,执行偏差调查程序。

清楚地描述该偏差的情况、调查记录、经过批准的对于偏差的影响的评估、解决偏差所需采取的行动措施。

偏差的调查应按照《偏差管理规程》规定执行。

1.2.3变更控制

当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方案内容或要求与实际执行情况不一致,需对原批准方案进行变更,应按照《变更控制管理规程》中相关规定执行。

1.3相关资料

1.3.1验证的接受标准(限度)

洁净级别

项目

D级

C级

B级

A级

换气次数/h

>15

>25

>40

/

空气流速(m/s)

/

/

/

0.36~0.54

悬浮粒子数/m3

静态

≥0.5μm

3520000

352000

3520

3520

≥5.0μm

29000

2900

29

20

动态

≥0.5μm

/

3520000

352000

3520

≥5.0μm

/

29000

2900

20

浮游菌cfu/m³

200

100

10

<1

沉降菌(Φ90mm)cfu/4h

100

50

5

<1

接触菌(Φ55mm)cfu/碟

/

25

5

<1

压差(Pa)

对非洁净区≥10

对非洁净区≥10

对C级区≥10

温度(℃)

18-26

18-26

20-24

20-24

相对湿度(%)

45-65

45-65

45-60

45-60

噪声(db)

≤65

≤65

≤65

≤65

1.3.2验证的依据

1.3.2.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1.3.2.2《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

1.3.2.3《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1-2010

1.3.2.4《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1.3.2.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

1.3.2.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3.2.7《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B/T16292-2010

1.3.2.8《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3-2010

1.3.2.9《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B/T16294-2010

2确认目的

对固体制剂一车间所用的空调净化系统(HVAC)的设计、安装、运行、性能进行检查与确认达到设计要求及认可标准,确保固体制剂一车间所用空调净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性能可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符合GMP规范的要求。

1确认空气净化系统所用设备、设施的材质、设计、制作符合GMP的要求;

2确认空气净化系统的文件资料齐全且符合GMP的要求;

3确认空气净化系统的安装符合生产要求,公用工程系统配套齐全且符合设计要求;

4确认空气净化系统的各种仪器、仪表经校验、校正合格;

5确认空气净化系统的各种控制系统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6确认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空气净化系统能稳定地运行且保证各项指标能达到设计标准。

7确认自控系统开启能有效的保持洁净区的环境,并达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确认目的,特制订本确认方案,对软膏剂二车间空调净化系统进行确认。

确认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确认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小组审核。

3确认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固体制剂一车间空调净化系统设计确认、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及性能确认。

4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4.1职责

小组成员

小组职务

部门职务/岗位

工作职责

付建荣

成员

生产技术部部长

确认与验证的工作安排与组织实施;数据分析与评价

赵宝军

成员

口服固体制车间主任

刘戈

成员

生产技术部

确认与验证方案和报告的起草,过程跟踪和数据收集

刘博

成员

生产技术部

设备设施资料收集归档,材质、仪器仪表检定检查

郝耀华

成员

设备部部长

设备安装、运行调试及安装、运行确认

王芬华

成员

QA主任

过程质量监控,取样计划拟定及取样

陈伟

成员

QC主任

确认检验安排,检验数据审核

李冰

成员

QC

罗友江

组长

质量副总兼质量部长

确认与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工作小组所有成员

系统验证风险评估,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以及确认与验证报告的会签

4.2培训:

在本方案实施前,应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方案顺利实施。

5风险评估

经确认与验证小组人员共同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改进及控制措施提出了验证要求。

 

风险评估分析表

风险因素

风险影响

严重程度(S)

可能性(P)

可检测性(D)

风险级别

风险的控制

空调系统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不正确

造成净化后空气洁净级别达不到预期的洁净级别

5

2

2

20

在进行确认前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检漏

空调系统的测量、调节装置运行不正常

使没有在预定的程序下运行但没有觉察,造成确认失败

5

1

1

5

在进行确认前对空调系统的测量、调节装置进行检查

空调的管道系统连接不正确或泄漏超过规定限度

潜在的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5

1

3

15

在确认前检查管道的密封性

空调系统初效过滤器堵塞

风量减少,洁净区压差降低,换气次数减少

5

1

1

5

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巡查,察看压差表

空调系统中效过滤器堵塞

洁净区风量减少,洁净区换气次数减少

5

1

1

5

定期对空调系统进行巡查,察看压差表

操作参数设置不正确

确认失败

5

1

1

5

在确认前,检查操作参数的设置

操作系统的功能故障

确认失败

5

1

2

10

确认前,检测操作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高效过滤器泄漏

房间洁净度不符合GMP要求

5

1

3

15

定期检测高效风速、风量、环境悬浮粒子

温湿度控制失败

造成环境温湿度不在内控规定范围内

5

1

1

5

定时检测温湿度,并进行记录

风量不符合要求

洁净度不符合要求,造成确认失败

5

1

3

15

检测房间风量,确保风量达到要求

悬浮粒子超出GMP的限度

潜在的污染的风险

5

2

3

30

定期检测各洁净室的悬浮粒子是否达到GMP要求

沉降菌超出GMP的限度

导致潜在的污染的风险

5

2

3

18

定期检测各洁净室的沉降菌是否达到GMP要求

风险等数(RPN)=严重性系数(S)×发生率系数(P)×可预测性(或为可发现性、可控制性)系数(D),当RPN≤12时,且单个风险系数小于4,该风险为Ⅰ类风险;当12

Ⅱ类风险以上或单个风险值≥4,就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6确认内容

6.1准备工作

6.1.1相关人员对操作规程及验证方案的培训。

6.1.2验证用仪器仪表的校验

6.1.2.1在HVAC系统的测试调整及监控过程中,需要对空气的状态参数和冷、热媒介的物理参数、空调设备的性能、房间的洁净度等进行大量的测定工作,将测得的数据与设计数据进行比较、判断,这些物理参数的测定需要通过准确可靠的仪表及仪器来完成。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必须对安装在设施、设备上及进行监测项目所需的仪器、仪表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并有检定合格证书。

委托外单位进行监测的项目所需仪器、仪表也必须检定。

6.1.2.2所有这些仪表仪器均要列表,写明型号、生产厂家、是否校验并在有效期内等。

须校验的仪器、仪表:

数显温湿度计、风量仪、风速仪、微压计、照度计、尘埃粒子计数器、声级计等。

检查结果见附表(验证用仪器、仪表校验记录)。

6.2设计确认

 

6.2.1文件确认:

确认合同已经被审核和批准。

序号

文件名称

可接受标准

1

合同

文件已经批准

2

设备一览表

文件已经批准

3

图例

文件已经批准

4

空调系统设计指标一览表

文件已经批准

5

净化空调系统流程图(B级/D、C级)

文件已经批准

6

一层风口风井平面图

文件已经批准

7

一层送风平面图

文件已经批准

8

一层回风井平面图

文件已经批准

9

一层排风平面图

文件已经批准

10

一层排烟平面图

文件已经批准

11

自控系统

文件已经批准

洁净级别

项目

设计标准

可接受标准

D级

C级

B级

A级

换气次数/h

>15

>25

>40

/

符合设计要求

空气流速(m/s)

/

/

/

0.36~0.54

符合设计要求

数/m3

静态

≥0.5μm

3520000

352000

3520

3520

符合设计要求

≥5.0μm

29000

2900

29

20

符合设计要求

动态

≥0.5μm

/

3520000

352000

3520

符合设计要求

≥5.0μm

/

29000

2900

20

符合设计要求

压差(Pa)

对非洁净区≥10

对非洁净区≥10

对C洁净区

≥10

-

符合设计要求

温度(℃)

18-26

18-26

20-24

20-24

符合设计要求

相对湿度(%)

45-65

45-65

45-60

45-60

符合设计要求

噪声(db)

≤65

≤65

≤65

≤65

符合设计要求

6.2.2关键参数的确认:

列出关键参数及其设计标准,对照GMP要求,判断设计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标准。

6.2.3风管和风口布置的确认:

对照空调系统的设计图纸确认风管走向、尺寸是否符合GMP要求;确认每个房间内的送风口、回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是否合适,以保证房间内的气流组织能够减少气流死角。

6.2.4空调机技术参数的确认:

根据设计标准,对相应的空调机组的技术参数进行核实,核实内容包括所选择的空调机组风机的风量、表冷器、热交换器、加湿器和过滤器等配置技术参数,确认所选择的空调设备(空调机组、排风机等)的技术规格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序号

项目

标准

JK-1

JK-2

1

供冷量

320KW

720KW

2

供热量

130KW

350KW

3

风量

52000m3/h

55000m3/h

4

余压

1000Pa

1000Pa

5

温度控制范围

18~26℃

18~26℃

6

湿度控制范围

45~65%

45~65%

7

加湿量

49kg/h

247kg/h

8

控制方式

PLC+按钮开关+变频器

PLC+按钮开关+变频器

9

初效过滤

G4

G4

10

中效过滤

F8

F8

11

电机功率

22KW

22KW

仪表技术规格的确认:

确认所选择的仪表和传感器的技术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6.3安装确认

6.3.1安装确认是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HVAC系统设备的结构与材质、规格、安装条件、安装过程及安装后进行确认。

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2002)监督进行和验收。

6.3.2中央空气处理设备的空调机箱安装确认:

6.3.2.1主要设备开箱、验收记录:

空调机组。

6.3.2.2主要是指空调机箱设备安装后,对照设计图纸及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规范,检查项目及评价结果予以记录。

确认所需文件和资料。

6.3.2.3检查确认的项目:

电、制热、制冷系统、风机、初效、中效过滤器等。

6.3.2.4空调机箱主要部件材质的确认:

检查确认的项目:

中央空调器主要部件材质箱体、加热器、表冷器、挡水板、积水盘、初效、中效过滤器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结果见材质确认表

6.3.2.5空调机箱安装的确认:

检查确认的项目:

电源连接、蒸汽连接、冷冻水连接、报警装置的连接、测量装置的安装、初效、中效过滤器安装、空调箱密封性检查、控制柜的安装、与臭氧发生器连接。

6.3.3风管制作、安装的确认:

6.3.3.1风管制作及安装确认应在施工过程中完成。

HVAC系统是通过风管将空气处理设备,高效过滤器,送回风口等末端装置连接起来的,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循环系统。

6.3.3.2主要对照设计图、流程图检查风管的材料、保温材料、安装紧密程度、风管走向。

风管材质应采取镀锌钢板,风管保温应采取不燃型的保温材料。

风管的安装要严格按照设计流程图来进行。

6.3.3.3风管制作、安装的要求:

6.3.3.3.1风管应采用镀锌钢板。

6.3.3.3.2风管板材加工前应去除板材表面油污及积尘,并应选用中性清洁剂清洗。

6.3.3.3.3风管内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在风管内设加固框及加固筋。

6.3.3.3.4风管的保温应采用不燃性保温材料。

6.3.3.3.5风管的连接应紧密,管道走向合理、标识清晰。

6.3.3.3.6风管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进行灯检,并做好漏风灯检记录。

6.3.3.3.7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洗,在风管吊装前先用饮用水将内壁擦洗干净,并在风管两端塑料薄膜封住,等待吊装。

6.3.3.4风管漏风检查:

HVAC系统通风管道安装完成后,在安装保温层之前必须进行漏风检查。

6.3.3.4.1测试装置:

电压不大于36V功率100W以上带保护罩的卤素灯泡。

6.3.3.4.2检查方法:

利用黑暗背景用卤素灯放入风管内,利用灯光照射,如果有泄漏处,则灯光从泄漏处透出。

检查结果见附表(风管漏风检查记录表)。

6.3.3.4.3可接受标准:

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应超过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应大于8处,接缝和接管连接处应有密封措施。

6.3.4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的确认

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应在安装过程中完成。

HVAC系统通风管道吊装前,先用饮用水将内壁擦干净,并在风管两端用塑料薄膜封住,等待吊装。

静压箱也应清洗后安装。

空调器拼装结束后,内部先要清洗,再安装初效及中效过滤器。

风机开启后,运行36小时,最后再安装末端的高效过滤器。

检查结果见附表8(风管及空调设备清洁确认记录)。

6.3.5高效过滤器的安装确认

6.3.5.1车间共安装高效过滤器共112个,安装位置详见高效空气过滤器分布图。

高效过滤器安装结束后,需进行安装确认。

其主要目的是过滤器检漏,安装过程中确认高效过滤器无损坏,安装结束后检查密封是否严密。

6.3.5.2高效过滤器检漏测试:

6.3.5.2.1其目的是通过检测高效过滤器的泄漏率,发现高效过滤器及其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安装检查结束,验证小组必须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是否符合要求的结论,如果不合格,必须及时通知改进,直至检查合格。

6.3.5.2.2检测方法:

采用尘埃粒子计数器扫描巡检法,采样头距过滤器约2㎝,沿着过滤器内边框等来回扫描。

6.3.5.3检漏部位:

6.3.5.3.1过滤器的滤材与其框架内部的连接处;

6.3.5.3.2过滤器框架的密封垫和过滤器组支撑框架之间的连接;

6.3.5.3.3支撑框架和顶棚或墙壁之间的连接。

6.3.5.4测试注意点:

6.3.5.4.1被检高效过滤器必须在设计风速的80%~120%之间运行。

6.3.5.4.2检漏时将采样口放在距离被检过滤器表面2~4cm处,以3cm-5cm/s的速度移动,对被检过滤器整个断面、封头胶和安装框架处进行扫描。

6.3.5.4.3检漏结果见附表。

6.4运行确认

6.4.1在洁净厂房全面清扫、安装确认合格后,进行运行确认,即根据制定的规程等文件进行操作,确认本系统各部分及整体设备的实际运转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及生产工艺要求的实际运行试验。

6.4.2在运行确认阶段,所有的空调设备必须开动,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工艺排风机,也必须开动,以利空气平衡,调节各房间的压差。

6.4.3系统运行、调试确认

6.4.3.1空调单机试运转确认

6.4.3.2风机试运转确认:

盘动叶轮,应无卡阻和碰擦现象;叶轮旋转方向必须正向,在额定转速下运转时间不得少于2h。

试运转应无异常振动。

6.4.3.3冷(热)源的试运转确认:

连接管道应无泄漏;制冷(热)效果明显。

6.4.4空调系统设备联合试运转确认

方法:

空调系统设备联合试运转在通风与空调设备单机试运转和风管系统漏风量测定后进行。

对空调系统运行的能力及参数进行检查。

试运转时,设备及主要部件的联动必须协调,动作正确,无异常现象;相应的技术参数应符合要求;并记录初效、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

监测参数记录每天3次,重复三天。

可接受标准:

JK-1

序号

项目

测试位置

标准值

1

冷冻水压力

冷冻水进水处

0.2~0.3Mpa

2

冷冻水压力

冷冻水出水处

0.2~0.3Mpa

3

冷冻水温度

冷冻水进水处

≤8℃

4

冷冻水温度

冷冻水出水处

≤10℃

5

回风温度

回风管

18~26℃

6

回风湿度

回风管

45%-65%

7

初效压差

初效过滤器

<2倍初阻力

8

中效压差

中效过滤器

<2倍初阻力

9

蒸汽压力

蒸汽管道

≥0.1Mpa

JK-2

序号

项目

测试位置

标准值

1

冷冻水压力

冷冻水进水处

0.2~0.3Mpa

2

冷冻水压力

冷冻水出水处

0.2~0.3Mpa

3

冷冻水温度

冷冻水进水处

≤8℃

4

冷冻水温度

冷冻水出水处

≤10℃

5

回风温度

回风管

18~26℃

6

回风湿度

回风管

45%-65%

7

初效压差

初效过滤器

<2倍初阻力

8

中效压差

中效过滤器

<2倍初阻力

9

蒸汽压力

蒸汽管道

≥0.1Mpa

6.4.5关键功能运行确认

方法:

机组运行时,依次对相应的系统进行功能测试,连续进行3天。

可接受标准:

JK-1

序号

测试项目

标准

1

表冷器

安装平稳、无松动

2

蒸汽加热加湿系统

蒸汽阀:

无泄漏,开关灵敏;管道:

密封良好

3

风机(包括层流风机)

旋转方向正确,运行平稳、无振动

4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功能:

设定温湿度值、工作模式、显示信息(阀门开启状态、风量、风速、回风温湿度、报警)

5

报警功能

报警类型:

风机故障报警

6

排烟系统

在排烟模式下,由自控系统启动,送风机先运行,排风机再开启。

关闭时,排风机停止运行,回风阀门开启

 

JK-2

序号

测试项目

标准

1

表冷器

安装平稳、无松动

2

蒸汽加热加湿系统

蒸汽阀:

无泄漏,开关灵敏;管道:

密封良好

3

风机(包括层流风机)

旋转方向正确,运行平稳、无振动

4

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功能:

设定温湿度值、工作模式、显示信息(阀门开启状态、风量、风速、回风温湿度、报警)

5

报警功能

报警类型:

风机故障报警

6

排烟系统

在排烟模式下,由自控系统启动,送风机先运行,排风机再开启。

关闭时,排风机停止运行,回风阀门开启

6.4.6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确认

6.4.6.1测试方法:

车间洁净区总送风量设定为107000m³/h±10%,在空调机组设置好变频器频率,保证洁净区总送风量。

6.4.6.2正常工作模式:

设备运行按已设定的各功能参数正常工作。

6.4.6.3消毒模式:

相应消毒模式选好后,系统将自动进入所选程序。

6.4.6.4系统根据回风温度和要求的设定值来调节冷水阀和热水阀,使之回风温度维持在设定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根据湿度和要求的设定值来调节冷水阀和蒸汽加湿阀。

6.4.7高效过滤器风量、房间的换气次数、压差、温湿度、照度、噪声的测定

6.4.7.1开启空调及与空调系统有关的工艺排风机。

对整个空调系统进行风量平衡,调节各房间送回风的风量大小及各房间风压,按不同要求分别测定。

6.4.7.2风量、房间的换气次数、高效过滤器风速按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其他各项按本公司监测规程进行。

6.4.7.3本验证方案测定房间送风口的风量,在检测前,必须首先检查风机运行是否正常,系统中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障碍(如过滤器有无被堵、挡),所有阀门应固定在一定的开启位置上。

通过测定确认风量及换气次数是否符合要求。

6.4.7.3.1测试仪器:

风量仪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