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866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57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温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向盛有3.0mL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mLO2。

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成分和体积为()

A.NO,1mLB.O2,0.5mL

C.NO2,1mLD.无法确定

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往容积一定的容器中再通入O2,可以加快反应2SO2+O2

2SO3的反应速率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对于C(s)+H2O(g)

CO(g)+H2(g)的反应,加入固体炭,反应速率加快

D.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

3.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压强始终不变

B.反应物浓度:

a点大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时,

的转化率:

段小于

4.三个相邻周期的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Y>Z>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X

C.Y、Z的氧化物都有两性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Y>W

5.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在锌修饰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可一步转化为乙酸。

CH4、CO2和CH3COOH均属于

A.有机物B.共价化合物

C.电解质D.离子化合物

6.现将2mol气体A与1mol气体B充入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内,发生反应:

2A+B

C+3D+4E,达到平衡后气体A的浓度减少一半,发现少量液滴生成,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Pa和8.08×106Pa,又测得反应共放出热量Q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压强一定增大

B.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A和0.5mol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

C(g)+3D(l)+4E(g)△H=﹣QkJ/mol

D.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

7.136C-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有关136C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6B.电子数为13

C.质子数为6D.质量数为6

8.对于反应4A(s)+3B(g)

2C(g)+D(g),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2min达平衡,B的浓度减少了0.6mol/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min)

B.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压强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向容器中充入Ne,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9.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B.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C.

分子中只存在羧基、羟基两种官能团

D.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都是物理变化

10.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锂电池B.锌锰电池C.镍镉电池D.氢氧燃料电池

11.某100mL的溶液中仅含有以下三种溶质:

溶质

H2SO4

HNO3

KNO3

浓度(mol/L)

6

2

1

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最多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为()

A.8.96LB.6.72LC.4.48LD.2.24L

1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结构式:

CH2=CH2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乙酸的分子式:

CH3COOH

13.下列有机物中,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的是

A.乙烷B.乙烯C.乙炔D.乙醇

14.用氟硼酸(HBF4,属于强酸)代替硫酸做铅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使铅蓄电池在低温下工作时的性能更优良,反应方程式为:

Pb+PbO2+4HBF4

2Pb(BF4)2+2H2O;Pb(BF4)2为可溶于水的强电解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区pH增大

B.充电时,Pb电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为:

PbO2+4H++2e-=Pb2++2H2O

D.充电时,当阳极质量增加23.9g时,溶液中有0.2 mole-通过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O2+2e-+2H2O=4OH-

C.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2+作电镀液

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16.在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中,氧化剂是

A.CB.H2SO4C.CO2D.SO2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

B.镁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

C.氢氧化铁胶体能用于净水

D.二氧化碳不可用于漂白纸浆

18.有如图所示的铜-锌原电池,其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锌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硫酸铜溶液流向铜电极

C.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D.电解质溶液中的SO42-向锌电极移动

19.(6分)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

D.生活中常见的糖类、蛋白质都是有机物

20.(6分)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molN≡N键吸收942kJ热量,生成1molN-N键释放167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N2=N4△H=-882kJ·mol-1

B.N2(g)=0.5N4(g)△H=+441kJ

C.N2(g)=0.5N4(g)△H=-441kJ·mol-1

D.2N2(g)=N4(g)△H=+882kJ·mol-1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5mol氧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氧分子,__________mol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g,_________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某学生设计了一套验证物质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如图):

请观察该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除铁架台(带铁夹)、储气瓶(两个)、直管活塞(K1、K2)、止水夹(K3)、橡胶管、橡胶塞以及若干玻璃管连件外,还有哪几种(写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按上图连接好仪器装置;②扭开活塞K1和K2,主要现象为______________;③关闭________,(填写K1或K2或K3)打开________,(填写K1或K2或K3),用手或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就能使烧瓶产生喷泉。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第三周期元素。

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种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能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氢化物中有2个氢原子,试回答:

(1)写出B原子结构示意图___

(2)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___,写出一种含有F元素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___(用化学式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A、F原子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

(4)C、F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5)设计实验证明E、F两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___(化学方程式加必要文字说明)。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现有A、B、C、D四种第一、二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甲、乙、丙三种化合物,且甲、乙、丙3分子中含相同数目的质子数,C、D结合生成化合物丁。

有关元素的单质和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写出B+乙→甲+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条件可以确定A、B、C、D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

(3)依据下列条件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第四种元素:

①甲与丙以及乙与丙均能够发生反应,②甲、丙、丁都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上述第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B.写出C+丙→乙+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详解】

根据4NO+3O2+2H2O=4HNO3可知,1.5mL氧气可以消耗NO的体积为

×1.5mL=2mL ,所以反应后NO过量3mL-2mL=1mL;

答案选A。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往容积一定的容器中再通入O2,由于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所以可以加快反应2SO2+O2

2SO3的反应速率,A正确;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由于铁在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不能反应产生氢气,所以不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B错误;

C.对于C(s)+H2O(g)

CO(g)+H2(g)的反应,加入固体炭,物质的浓度不变,所以反应速率不能加快,C错误;

D.100mL2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由于对盐酸起稀释作用,所以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减小,D错误;

故答案选A。

3.A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该容器为绝热容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故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所以a点反应物浓度大于b点的,故B正确;

C.反应初始阶段,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C正确;

D.两段的时间相同,而后段反应速率大,消耗的二氧化硫多,所以b~c段的转化率大于a~b段,故D正确;

故选A。

4.A

【解析】X、Y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所以X是O元素,Y是Al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所以Z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2,其最外层电子数是4,Z是Si元素;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X、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即:

3+4=6+1,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是相邻的三个周期,所以W是K;所以X、Y、Z、W分别是:

O、Al、Si、K;原子半径:

K>Al>Si>O,即W>Y>Z>X,A选项正确;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H2O的稳定性比SiH4强,B选项错误;Y的氧化物是Al2O3,是两性氧化物,Z的氧化物是SiO2,是酸性氧化物,C选项错误;K的金属性比Al强,KOH是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是A。

5.B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是无机物,其余两种是有机物,故A错误;

B.CH4、CO2和CH3COOH三者都是共价化合物,故B正确;

C.CH4和CO2是非电解质,而醋酸是弱电解质,故C错误;

D、CH4、CO2和CH3COOH都是共价化合物,无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

B。

6.D

【解析】

【详解】

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气体总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则反应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

,达到平衡时A的浓度减小一半,说明A的物质的量减小一半,即有1molA反应,则有0.5molB反应,生成0.5molC、1.5molD、2molD。

A.该反应中放出热量,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增大,则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和增大,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则压强不一定增大,A错误;

B.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加入1molA和0.5molB,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B错误;

C.有1molA反应放出QkJ热量,则2molA完全反应放出2QkJ热量,且反应前后压强之比为3:

4,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4,E应该是液体,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A(g)+B(g)

C(g)+3D(g)+4E(l)△H=-2QkJ/mol,C错误;

D.该反应的焓变小于0,熵变大于0,则△G=△H-T△S<0,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化学平衡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该反应中反应热、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变化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

7.C

【解析】

【分析】

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详解】

A、136C中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3-6=7,故A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6,故B错误;

C.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136C质子数为6,故C正确;

D.元素符号左上角表示质量数,136C质量数为13,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注意: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8.B

【解析】

【详解】

A.A为纯固体,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

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变化,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正确;

C.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错误;

D.体积恒定,向容器中充入Ne,气体的浓度均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9.A

【解析】分析:

A.根据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分析;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B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

C.

是缩聚产物,分子中含有酯基;

D.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

详解:

A.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

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缩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是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倍,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

C.

是缩聚产物,分子中含有酯基,所以C是错误的;

D.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强热使之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海水淡化、煤的干馏的成因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生活污染及治理方法,明确海水淡化的方法,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0.D

【解析】分析:

.锂电池、铅蓄电池、锌锰电池、镍镉电池都含有重金属离子,氢氧燃料电池生成物为水,无污染。

详解:

A、锂电池往往含有重金属钴,可导致环境污染,选项A错误;B、锌锰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锰,对环境有污染,选项B错误;C、镍镉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镍镉,对环境有污染,选项C错误;D、氢氧燃料电池生成物为水,无污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二次电池的污染,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11.A

【解析】

分析:

根据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计算解答,注意反应离子过量与不足的判断,确定所发生的化学反应。

详解:

100mL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6×2+0.1×2=1.4mol,含有的硝酸根离子为:

0.1×2+0.1×1=0.3mol,加入过量的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Fe+2NO3-+8H+=3Fe2++2NO↑+4H2O和反应Fe+2H+=Fe2++H2↑,则:

反应关系可知:

2NO3---8H+-2NO,0.3molNO3-参加反应生成NO为0.3mol,消耗氢离子为1.2mol,剩余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1.4-1.2=0.2mol;根据2H+--H2关系可知,0.2mol氢离子参加反应生成氢气0.1mol,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3+0.1=0.4mol,标况下体积为:

0.4×22.4=8.96L;正确选项A。

点睛:

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当溶液中氢离子的量和硝酸根离子的量为8:

2时,金属铁全部氧化为亚铁离子,硝酸根被还原为一氧化氮;此题进行计算时,要考虑硫酸和硝酸提供的所有氢离子的量,还要考虑硝酸钾、硝酸提供所有的硝酸根离子的量,然后根据上述分析进行解答。

       

12.C

【解析】分析:

A.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7,为氯离子结构示意图;B.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中需要标出官能团;C.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需要标出离子所带电荷,氯离子子需要标出最外层核外电子数;D.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2个O原子,分子式为C2H4O2。

详解:

A.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选项A错误;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选项B错误;C.氯化镁中存在阴阳离子,氯化镁的电子式为:

,选项C正确;D.乙酸分子中含有2个C、4个H、2个O原子,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简式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区别,明确电子式、分子式、结构简式、结构式的正确表示方法。

1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乙烷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A不选;

B.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乙烯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B不选;

C.乙炔的分子式为C2H2,乙炔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C选;

D.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乙醇完全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D不选;

答案选C。

14.A

【解析】PbO2+4H++2e-=Pb2++2H2O,消耗氢离子,酸性减弱,pH增大;Pb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错误;放电时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C错误;电子只能从导电通过,不能从溶液通过,D错误;正确选项A。

15.C

【解析】A.铅蓄电池放电时,该装置是原电池,铅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二氧化铅作正极,故A错误;B.钢铁吸氧腐蚀时,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B错误;C.电镀时,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有与镀层材料相同的金属元素,所以在铁上镀铜时,电解质必须为可溶性的铜盐,故C正确;D.生铁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强酸性溶液中发生析氢腐蚀,故D错误;故选C。

16.B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中,C元素由0价升高到+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做还原剂,浓H2SO4中硫元素由+6价降低到+4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浓硫酸做氧化剂,故选B。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不是晶体硅,A错误;

B.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氧化镁白色固体,镁是制造信号弹和焰火的原料,B正确;

C.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C正确;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二氧化碳没有漂白性,不可用于漂白纸浆,D正确;

故选A。

18.B

【解析】

【详解】

A、在上述原电池中金属锌比铜活泼,因此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本身被氧化。

铜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A正确;

B、电子从负极经外接导线流向正极,电子不能通过溶液传递,B错误;

C、铜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为Cu2++2e-=Cu,C正确;

D、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硫酸根向负极移动,即向锌电极移动,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

在原电池中,活泼电极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不活泼电极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电子从负极经外接导线流向正极。

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19.B

【解析】

【详解】

A、有机物的定义:

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所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A正确;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中含有碳元素,但其为无机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故B错误;C、只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故C正确;D、生活中常见的糖类、蛋白质中都含有碳元素,都是有机物,故D正确;故选B。

20.D

【解析】

由N4的结构知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键。

反应2N2(g)=N4(g)的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E(N

N)-6E(N-N)=2

942kJ/mol-6

167kJ/mol=+882kJ/mol。

A项,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且ΔH应

0,错误;B项,ΔH的单位错,错误;C项,ΔH应

0,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

(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

(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

(4)放热反应的ΔH

0,吸热反应的ΔH

0。

(5)ΔH的单位为kJ/mol。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9.03×10233481.806×102433.6

【解析】

【详解】

1.5mol氧分子中含有分子数为:

1.5mol×6.02×

=9.03×1023;氧原子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

1.5mol×2=3mol;氧原子个数为:

3NA或1.806×1024;质量为:

1.5mol×32g/mol=48g;标况下体积为:

1.5mol×22.4L/mol=33.6L;故答案为:

9.03×1023;3;48;3NA(1.806×1024);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