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2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docx

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模拟题10套

教师招聘考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理论和()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3、新课程改革贯彻()的工作方针,坚持()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5、初中阶段设置()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

()

四、简答(本大题含3小题,共10分)

1、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什么?

(2分)2、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4分)3、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特点?

(4分)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某中学初二(3)班是全校有名的乱班,上课纪律混乱,打架成风。

班上有一名“在野学生领袖”,喜好《水浒》人物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

打架时,只要他一挥手,其他人就蜂拥而上。

班上正气不能抬头,班干部显得软弱无力,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

请分析说明:

(1)如何将乱班教育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

(2)如何正确对待和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

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

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

请分析说明:

(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

(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

(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

六、作文(40分)请阅读下面一段材料:

孟二冬,男,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他严谨施教,精心育人,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淡泊名利,潜心治学,出版了多部重要著作。

2004年3月到新疆石河子大学对口支教,每周讲授10学时必修课,同时还为中文系教师开设《唐代科考》选修课。

一段时间后,他患上了严重的嗓子喑哑症状,尽管每天打针吃药,他仍然坚持上课。

校领来源热点考试网导和老师们多次劝他休息,但他都微笑着说:

“没关系,我还能坚持。

”2004年4月26日,他在剧烈的咳嗽中,坚持讲完《唐代文学》最后一节课,倒在讲台上。

近一年来,孟二冬在北京接受了三次大手术,但仍以顽强的毅力坦然面对病痛折磨,坚持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的工作。

鉴于孟二冬同志的先进事迹,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决定授予孟二冬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同志学习。

请以“向孟二冬同志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1000字。

教师招聘考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D.赞可夫

2.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

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3.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

4.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5.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

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

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6.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

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

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8.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

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A.说服法B.榜样法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

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

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阶级性B.道统性C.功用性

D.专制性E.刻板性

2.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A.凯兴斯坦纳B.卢梭C.康德

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

3.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

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

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

D.未来社会要求的新科技

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

4.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

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

5.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

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发展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C.合作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E.多元化原则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3.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10分)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D;2、A;3、C;4、C;5、D。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多元智力;建构主义。

2、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科学决策。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分科与综合。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1、×。

改为:

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2、√。

3、×。

改为:

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

4、×。

改为: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5、×。

改为: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四、简答(共10分)1、行为目标陈述的四个要素是:

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

2、教师角色的变化:

①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书匠→→→→→→→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封闭型→→→→→→→开放型的社会型的教师。

3、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特点有:

①努力将素质教育理论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部分之中;②突破学科中心,构建来源热点考试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④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1)培养优良班集体的方法:

(4分)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选择和培养班干部,形成班级骨干力量;③培养良好的班风,形成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

④坚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

(2)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的方法:

(6分)①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规;②利用其特长为班集体做好事,争荣誉;③将“在野学生领袖”转化为“正式学生领袖”。

2、

(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

(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3)正确做法多种多样(略)。

(4分)说明:

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评卷时可酌情灵活赋分。

六、作文(40分)立意20分;表达20分。

3个错别字扣1分

教师招聘考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B.健壮体魄C.实践能力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B.上课C.练习复习D.考试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实验法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B.学习能力C.管理能力D.交往能力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B.练习性课程C.地方性课程D.实践性课程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B.指导型C.民主型D.溺爱型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B.二C.三D.四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B.诊断C.评定D.评分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B.价值观教育C.素质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B.有个性的认识C.有领导的认识D.有基本的认识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B.选拔作用C.决定作用D.主导作用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教好与管好学生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B.人身自由权C.受教育权D.人格尊严权20.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

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______。

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__________。

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________。

26.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_______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_________。

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

_____________、平等管理___________、和目标管理。

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_____________阶段。

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______________。

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___________。

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_______________和真谛。

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_____教材。

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_____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来源:

考试大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2.C3.C4..B5..B6.A7.D8.C9.C10.B

11.A12.D13.C14..B15.A16..B17.C18..A19.B20.D

二、填空题21.政治经济制度22..个体身心发展23.教师人格特征24.基础

25.行26.马克思主义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30.孔子31..高中32..苏格拉伦33..艺术家

34.本质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37.【要点】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8.【要点】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9.【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40.【要点】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41.【要点】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42.【要点】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师招聘考试题“四”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四项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荸荠苹果完璧归赵无精打采B.恫吓茄子无动于衷歇斯底里C.悱恻讹诈再接再励宏伟蓝图D.奇葩瘸子处心积虑奋发图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7月21日,在德国首都柏林,购买到《哈利·波特》完结篇的书迷们欣喜若狂。

B.中国武侠电影以其高深莫测的功力和博大精深的哲理,深受外国观众的喜爱。

C.在记者的记忆中,洪灾区是这样的:

大堤上绵延数里的救灾帐篷,数万群众安土重迁,在救灾帐篷里,白天日晒雨淋、晚上蚊叮虫咬。

D.“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纵观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奖影片,虽然各有千秋,但它们的共性都是能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任何一门艺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都会缺少灵性。

①空间的想象,②赢得了观众的拥护;③想象的空间,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感受。

⑤让观众丰富了影片,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③⑤④①②D.①⑤④③②4.“飢”和“餓”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语法功能不同:

“飢”除了做谓语外,还可以做定语;“餓”则只能做谓语。

B.程度深浅不同:

“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了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

“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

“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5.根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的特点,对中小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A.成长纪录袋B.考试成绩C.学习习惯评价D.结果评价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项是()A.诗歌与散文B.小说与戏剧C.新闻与写作D.文化论著研读

二.填空题(共10分)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6分)⑴柳永在《雨霖铃》一词中感慨:

“,更与何人说!

”苏轼则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解嘲:

“多情应笑我,!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

”李煜则在《虞美人》词中感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清照则在《声声慢》中一声长叹:

“这次第,?

”⑶荀子在《劝学》中说:

“吾日参省乎己,。

”韩愈在《师说》中说:

“是故无贵无*,道之所存,。

”8.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9.义务教育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20分)

10.简析《神曲》的艺术特征(8分)11.试分析丁玲早期作品《沙菲女士的日记》中沙菲的形象。

(6分)12.请简述你对“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问题的认识。

(6分)

四.鉴赏题(26分)

13.赏析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易卜生是挪威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苦于找不到拯救社会的办法,在《玩偶之家》中对娜拉出走以后往何处去未能解答。

因此,列维陀夫说:

“易卜生是天才的问号。

”萧伯纳是英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作品揭露资本主义的特征常用幽默讽刺的手法。

平民看了为之感叹,统治者看了感到吃惊和不安。

因此,列维陀夫评论说:

“萧伯纳却是一个伟大的惊叹号。

”我国著名作家唐弢在分析鲁迅的一生和他的作品后说: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唐弢为什么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句号”?

请从鲁迅的一生和鲁迅的作品两个方面分别作出简要的回答。

14.赏析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①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花吴融不斗秾花②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注]①永丰:

洛阳附近的一个地方。

②秾花:

盛开的花朵。

(1)这两首诗都以什么为写作对象,都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样的感情倾向?

(2分)

(2)请分别赏析两首诗三四两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内容。

(8分)15.试赏析《离骚》的开篇艺术。

(10分)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五、案例分析题(12)

16.下面是一位教师在实施《荷塘月色》教学时的开头导入环节,试针对此设计作一评析。

(6分)教师:

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

(以上答问可灵活掌握,以下教师简述)教师:

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

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播放录音或教师表情朗读)17.《〈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下面是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的片断。

请根据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于文言文教学问题的看法。

(6分)在正式的内容讲完之后往往要组织一些活动课,它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翼。

当年杭州二中的著名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曾对我说过:

学生最讨厌什么样的课?

——公开课;最喜欢什么样的课?

——七扯八扯的课。

我理解,所谓“七扯八扯的课”,其实就是活动课,就是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

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