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957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7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docx

汽车设计复习题课后习题答案上课讲义

汽车设计练习题

第一章汽车总体设计

1.简要回答汽车轴距的长短会对汽车的性能产生哪些影响?

p17

轴距L对整备质量、轴荷分配、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传动轴长度、传动轴夹角、纵向通过半径等有影响。

当轴距短时,汽车总长、最小转弯直径等指标减小,汽车的机动性提高,此外,轴距过短会使上坡、制动或加速时轴荷转移过大,汽车制动性或操纵稳定性变坏;过短的轴距还会使车身纵向角振动增大,对平顺性不利。

增加轴距,可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但机动性下降。

原则上对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载质量或载客量多的货车或客车,轴距取得长,对机动性要求高的汽车轴距宜取短些。

2.按发动机的相对位置分,汽车有哪几种布置型式,各自特点如何?

p9-14

(1)乘用车的布置形式:

乘用车的布置形式主要有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FF)、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RR)三种。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

a、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b、越过障碍的能力高;c、动力总成结构紧凑;d、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e、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轴距可以缩短)f、发动机散热条件好;g、行李箱空间大;h、变形容易;i、供暖效率高;j、操纵机构简单;k、整备质量轻;L、制造难度降低。

主要缺点:

结构与制造工艺均复杂;(采用等速万向节)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前桥负荷较后轴重)汽车爬坡能力降低;后轮容易抱死,并引起侧滑;发动机横制时总体布置工作困难,维修保养的接近性差;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

a、轴荷分配合理,因而有利于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b、前轮不驱动,因而不需要采用等速万向节,并有利于减少制造成本;c、客厢较长,乘坐空间宽敞,行驶平稳;d、上坡行驶时,因驱动轮上的附着力增大,故爬坡能力强;e、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f、因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分开,故拆装、维修容易。

主要缺点:

a、地板上有凸起的通道,影响了乘坐舒适性;b、汽车正面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易导致发动机进入客厢,会使前排乘员受到严重伤害;c、汽车总长较长,整车整备质量增大,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乘用车的主要优点:

a、结构紧凑;b、改善了驾驶员视野;c、改善后排座椅中间座位成员出入的条件d、整车整备质量小;e、乘客座椅能够布置在舒适区内;客厢内地板比较平整;f、爬坡能力强;g、当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轴距短,机动性能好。

主要缺点:

a、后桥负荷重,使汽车具有过多转向的倾向,操纵性变坏;b、前轮附着力小,高速行驶时转向不稳定,影响操纵稳定性;c、行李箱在前部,空间不够大;d、操纵机构复杂;f、驾驶员不易发现发动机故障;g、发动机工作噪声容易传给成员;h、改装变形困难。

(2)客车有下列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布置方案的主要优点:

动力总成操纵机构结构简单;散热器冷却效果好;冬季在散热器罩前部蒙以保护棉被,能改善发动机的保温条件;发动机出现故障时驾驶员容易发现。

主要缺点:

车厢面积利用不好,布置座椅时受发动机限制;地板平面离地面较高,乘客上、下车不方便;传动轴长度长;发动机的噪声、气味和热量易于传入车厢内;隔绝发动机振动困难,影响乘坐舒适性;检修发动机必须在驾驶室内进行,检修工作舒适性差;如果乘客门布置在轴距内,使车身刚度削弱;若采用前开门布置,虽可改善车身刚度,但使前悬加长,同时可能使前轴超载。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布置方案的主要优点:

能较好地隔绝发动机的噪声、气味、热量;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同时由于后桥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比增大,能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当发动机横置时,车厢面积利用较好,并且布置座椅受发动机影响较少;作为城市间客车使用时,能够在地板下部和客车全宽范围内设立体积很大的行李箱。

作为市内用客车不需要行李箱,则可以降低地板高度;传动轴长度短。

主要缺点:

发动机冷却条件不好,必须采用冷却效果强的散热器;动力总成操纵机构复杂;驾驶员不易发现发动机故障。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布置方案的主要优点:

轴荷分配合理;传动轴的长度短;车厢内面积利用最好,并且座椅布置不会受发动机的限制;乘客车门能布置在前轴之前等。

主要缺点:

必须用水平对置式发动机,且布置在地板下部,检修困难;不易发现故障;发动机在热带的冷却条件和在寒带的保温条件均不好;发动机的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均能传入车厢;动力总成操纵机构复杂;受发动机影响,地板平面距地面较高;在土路上行驶发动机极易被泥土弄脏。

(3)货车按照发动机位置不同,可分为发动机前置、中置和后置三种布置形式。

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货车主要优点:

维修发动机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简单;货箱地板高度低;可以采用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或卧式发动机;发现发动机故障容易。

主要缺点:

如采用平头式驾驶室,而且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之上的中部,则驾驶室内部隔热、隔振等问题难以解决;如采用长头式驾驶室,为保证视野,驾驶员座椅须布置高些,这又影响整车和质心高度以及增加其他方面显而易见的缺点。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货车:

可以采用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布置在货箱下方,因发动机通用性不好,需特殊设计,维修不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发动机距地面近,容易被车轮带动起来的泥土弄脏;受发动机位置影响,货箱地板高度高。

目前这种布置形式的货车已不采用。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货车:

是由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乘用车变型而来,所以极少采用。

这种形式的货车主要缺点是后桥容易超载,操纵机构复杂;发现发动机故障和维修发动机都困难,以及发动机容易被泥土弄脏等。

3.前后悬的长短会对汽车产生哪些影响?

p18

前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碰撞安全性、驾驶员视野、前钢板弹簧长度、上车和下车的方便性以及汽车造型等均有影响。

增加前悬尺寸,减小了汽车接近角,使通过性降低,驾驶员视野变坏。

因在前悬这段尺寸内要布置保险杠、散热器、风扇、发动机等部件,前悬不能缩短。

从撞车安全性考虑希望前悬长些,从视野角度考虑又要求前悬短些。

前悬对平头汽车上下车的方便性有影响,前钢板弹簧长度也影响前悬尺寸。

后悬尺寸对汽车通过性、汽车追尾时的安全性、货箱长度和行李箱长度、汽车造型等有影响,并取决于轴距和轴荷分配的要求。

后悬长,汽车离去角小,使通过性降低;而后悬短的乘用车行李箱尺寸不够大。

4.汽车轴荷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20

汽车的发动机位置与驱动形式、汽车结构特点、车头形式和使用条件等均对轴荷分配有显著影响。

(1)从轮胎磨损均匀和寿命相近考虑,各个车轮的负荷应相差不大;

(2)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动力性和通过性,驱动桥应有足够大的负荷,而从动轴负荷可以适当减少,以利减小从动轮滚动阻力和提高在坏路面上的通过性;

(3)为了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轴的负荷不应过小;

(4)常在坏路上行驶的越野汽车,前轴负荷应该小些;

(5)各使用性能对轴荷要求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求设计时应根据对整车的性能要求、使用条件等,合理选取轴荷分配。

5.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如今在乘用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的布置形式在客车上得到广泛采用,其原因又是什么?

(1-2)P9,12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与后轮驱动的乘用车比较,前桥轴荷大,有明显的不足转向性能;越过障碍的能力高;动力总成结构紧凑,不需要在变速器与主减速器之间设置传动轴,车内地板凸包高度可降低,有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发动机布置在轴距外时汽车的轴距可以缩短,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机动性;散热器布置在汽车前部,发动机散热条件好;行李箱布置在汽车后部,空间大;易改装为客货两用车或救护车;供暖机构简单,且因管路短供暖效率高;因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与驾驶员位置近,操纵机构简单;发动机横置时能缩短汽车总长;汽车耗材减少,整备质量减轻;发动机横置时,原主减速器的锥齿轮需用圆柱齿轮取代,制造难度降低。

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能较好地隔绝发动机的气味和热量,客车中前部基本不受发动机工作噪声和振动的影响;检修发动机方便;轴荷分配合理;同时由于后桥簧上质量与簧下质量之比增大,能改善车厢后部的乘坐舒适性;当发动机横置时,车厢面积利用较好,并且布置座椅受发动机影响较少;作为城市间客车使用时,能够在地板下部和客车全宽范围内设立体积很大的行李箱。

作为市内用客车不需要行李箱,则可降低地板高度,乘客上下车方便;传动轴长度短。

第二章离合器设计

1.汽车离合器一般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p52

1)既能可靠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2)接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以保证汽车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

3)分离时要迅速、彻底。

4)离合器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挡时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挡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

5)应有足够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其使用寿命。

6)应能避免和衰减传动系扭转振动,并具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和减小噪声的能力。

7)操纵轻便、准确,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8)作用在从动盘上的压力和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变化要尽可能小,以保证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9)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

10)结构应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性好,拆装、维修、调整方便等。

2.离合器的压紧弹簧有哪几种型式,有几种布置型式。

哪种型式的压紧弹簧比较适用于乘用车?

并简述各自优缺点。

P54

离合器的压紧弹簧有圆柱螺旋弹簧、圆锥弹簧、膜片弹簧三种型式。

(1)周置弹簧离合器

周置弹簧离合器的压紧弹簧均采用圆柱螺旋弹簧,并均匀的分布在一个或同心的两个圆周上。

优点: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因此应用较为广泛。

缺点:

压紧弹簧直接与压盘接触,易受热退火,且当发动机最大转速很高时,周置弹簧由于受离心力作用而向外弯曲,使弹簧压紧力下降,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随之降低。

此外,弹簧定位面上接触部位磨损严重,甚至会出现弹簧断裂现象。

(2)中央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合器采用一至两个圆柱螺旋弹簧或用一个圆锥弹簧作为压紧弹簧,并且布置在离合器的中心。

优点:

此结构轴向尺寸较大。

由于可选较大的杠杆比,因此可得到足够的压紧力,且有利于减小踏板力,使操纵轻便。

此外,压紧弹簧不与压盘直接接触,不会使弹簧受热退火,通过调整垫片或螺纹容易实现对压紧力的调整。

缺点:

构较复杂,轴向尺寸较大。

(3)斜置弹簧离合器

斜置弹簧离合器的弹簧压力斜向作用在传力盘上,并通过压杆作用在压盘上。

优点:

在摩擦片磨损或分离离合器时,压盘所受的压紧力几乎保持不变。

与上述两种离合器相比,具有工作性能稳定、踏板力较小的突出优点。

(4)膜片弹簧离合器

膜片弹簧离合器中的膜片弹簧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碟形弹簧,主要由碟簧部分和分离指部分组成。

优点:

1)膜片弹簧具有较理想的非线性特性,弹簧压力在摩擦片允许磨损范围内基本不变。

2)膜片弹簧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使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小,零件数目少,质量小。

3)高速旋转时,弹簧压紧力降低很少,性能较稳定。

4)膜片弹簧以整个圆周与压盘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接触良好,磨损均匀。

5)通风散热良好,使用寿命长。

6)膜片弹簧中心与离合器中心线重合,平衡性好。

缺点:

1)制造工艺较复杂,成本较高。

2)对材质和尺寸精度要求高。

3)其非线性特性在生产中不易控制,开口处容易产生裂纹,端部容易磨损。

膜片弹簧离合器适用于乘用车。

3.离合器操纵机构应满足哪些要求?

p72

1)踏板力要小,乘用车一般在80~150N范围内,商用车不大于150~200N。

2)踏板行程一般在80—150mm范围内,最大不超过180mm。

3)踏板行程应能调整,以保证摩擦片磨损后分离轴承的自由行程可以复原。

4)应有踏板行程限位装置,以防止操纵机构因受力过大而损坏。

5)应具有足够的刚度。

6)传动效率要高。

7)发动机振动及车架和驾驶室的变形不会影响其正常工作。

8)工作可靠、寿命长,维修保养方便。

7.何谓离合器的后备系数?

影响其取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3)p59

β为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定义为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β必须大于1。

后备系数β是离合器设计时用到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离合器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的可靠程度。

在选择β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1)摩擦片在使用中磨损后,离合器还应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

2)要防止离合器滑磨过大。

3)要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显然,为可靠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和防止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β不宜选取太小;为使离合器尺寸不致过大,减少传动系过载,保证操纵轻便,β又不宜选取太大;当发动机后备功率较大、使用条件较好时,β可选取小些;当使用条件恶劣,需要拖带挂车时,为提高起步能力、减少离合器滑磨,β应选取大些;货车总质量越大,β也应选得越大;采用柴油机时,由于工作比较粗暴,转矩较不平稳,选取的β值应比汽油机大些;发动机缸数越多,转矩波动越小,β可选取小些;膜片弹簧离合器由于摩擦片磨损后压力保持较稳定,选取的β值可比螺旋弹簧离合器小些;双片离合器的β值应大于单片离合器。

8.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有何特点?

影响弹性特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4)p55

膜片弹簧具有较理想的弹性特性,弹簧压力在摩擦片的允许磨损范围内基本保持不变,因而离合器工作中能保持传递的转矩大致不变。

离合器分离时,弹簧压力有所下降,从而降低了踏板力。

影响膜片弹簧弹性特性的主要因素有:

弹簧的材质、结构形式(如拉式、推式)及结构尺寸(如H/h)等。

【H为膜片弹簧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的内锥高度,h为膜片弹簧钢板厚度】

第三章变速器设计

1.为保证变速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汽车对变速器有哪些基本要求?

p78

1)保证汽车有必要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2)设置空挡,用来切断发动机动力向驱动轮的传输。

3)设置倒档,使汽车能倒退行驶。

4)设置动力输出装置,需要时能进行功率输出。

5)换挡迅速、省力、方便。

6)工作可靠。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不得有跳挡、乱挡以及换挡冲击等现象发生。

7)应当有高的工作效率。

8)工作噪声低。

除此以外,变速器还应当满足轮廓尺寸和质量小,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等要求。

2.在变速器的使用当中,常常会出现自动脱档现象,除从工艺上解决此问题外,在结构上可采取哪些比较有效的措施?

p88

为了防止变速器挂档后自动脱档,除工艺上采取措施以外,在结构上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错位啮合:

将两接合齿的啮合位置错开。

这样在啮合时,使接合齿端部超过被接合齿约1~3mm。

使用中接触部分挤压同时磨损,因而在接合齿端部形成凸肩,用来阻止接合齿自动脱档。

2)齿侧切薄:

将啮合套齿座上前齿圈的齿厚切薄,这样,换挡后啮合套的后端面被后齿圈的前端面顶住,从而阻止自动脱档。

3)斜齿啮合:

将接合齿的工作面加工成斜面,形成倒锥角(一般倾斜2°~3°),使接合齿面产生阻止自动脱档的轴向力。

这种方案比较有效,应用较多。

将接合齿的齿侧设计并加工成台阶形状,也具有相同的阻止自动脱档的效果。

3.变速器斜齿轮螺旋角的选取应当注意哪些因素?

p92

答:

选取斜齿轮的螺旋角,要注意它对齿轮工作噪声、轮齿强度和轴向力的影响。

(1)对齿轮工作噪声、轮齿强度影响:

在齿轮选用大些的螺旋角时,齿轮啮合的重合度增加,因而工作平稳、噪声降低。

试验证明:

随螺旋角的增大,齿的强度也相应提高。

当螺旋角大于30°时,其抗弯强度骤然下降,而接触强度仍继续上升。

因此,从提高低档齿轮的抗弯强度出发,不希望用过大的螺旋角;而从提高高档齿轮的接触强度和增加重合度着眼,应选用较大的螺旋角。

(2)对轴向力的影响:

斜齿轮传递转矩时,要产生轴向力并作用到轴承上。

设计时应力求中间轴上同时工作的两对齿轮产生轴向力平衡,以减少轴承负荷,提高轴承寿命。

因此,中间轴上的不同挡位齿轮的螺旋角应该是不一样的。

为使工艺简便,在中间轴轴向力不大时,可将螺旋角设计成一样的,或者仅取为两种螺旋角。

中间轴上全部齿轮的螺旋方向应一律取为右旋,则第一、第二轴上的斜齿轮应取为左旋。

轴向力经轴承盖作用到壳体上。

一挡和倒挡设计为直齿时,在这些挡位上工作,中间轴上的轴向力不能抵消(但因为这些挡位使用得少,所以也是允许的),而此时第二轴则没有轴向力作用。

4.简述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同步器的计算目的是什么?

p100、107

答:

同步器有常压式、惯性式和惯性增力式三种。

得到广泛应用的是惯性式同步器。

惯性式同步器有锁销式、滑块式、锁环式、多片式和多锥式几种。

虽然它们结构不同,但它们都有摩擦元件、锁止元件(用于阻止同步器强行换档)和弹性元件。

锁销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同步器换挡过程由三个阶段组成。

第一阶段:

同步器离开中间位置,轴向移动并靠在摩擦面上。

摩擦面接触瞬间,由于齿轮角速度和滑动齿套角速度不同,在摩擦力矩作用下锁销相对滑动齿套转动一个不大的角度,并占据锁止位置。

此时锁止面接触,阻止了滑动齿套向换挡方向移动。

第二阶段:

来自手柄传至换挡拨叉并作用在滑动齿套上的力经过锁止元件又作用到摩擦面上。

由于齿轮的角速度和滑动齿套的角速度不等,在上述表面产生摩擦力。

滑动齿套和齿轮分别与整车和变速器输入轴转动零件相连接。

于是,在摩擦力矩作用下,滑动齿套和齿轮的转速逐渐接近,其角速度差减小了。

在角速度差等于零的瞬间同步过程结束。

第三阶段:

角速度差等于零,摩擦力矩消失,而轴向力仍作用在锁止元件上,使之解除锁止状态,此时滑动齿套和锁销上的斜面相对移动,从而使滑动齿套占据了换挡位置。

锁环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换档时,沿轴向作用在啮合套上的换档力,推啮合套并带动滑块和锁环移动,直到锁环锥面与被接合齿轮上的锥面接触为止。

之后,因作用在锥面上的法向力与两锥面之间存在角速度差,致使在锥面上作用有摩擦力矩,它使锁环相对啮合套和滑块转过一个角度,并由滑块予以定位。

接下来,啮合套的齿端与锁环齿端的锁止面接触,使啮合套的移动受阻,同步器处在锁止状态,换档的第一阶段工作至此已完成。

换档力将锁环继续压靠在锥面上,并使摩擦力矩增大,与此同时在锁止面处作用有与之方向相反的拨环力矩。

齿轮与锁环的角速度逐渐接近,在角速度相等的瞬间,同步过程结束,完成换档过程的第二阶段工作。

之后,摩擦力矩随之消失,而拨换力矩使之回位,两锁止面分开,同步器解除锁止状态,啮合套上的接合齿在换档力作用下通过锁环去与齿轮上的接合齿啮合,完成同步换档。

多锥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多锥式同步器的锁止面仍在同步环的接合齿上,只是在原有的两个锥面之间再插入两个辅助同步锥。

由于锥表面的有效摩擦面积成倍地增加,同步转矩(在同步器摩擦锥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矩)也相应增加,因而具有较大的转矩容量和低热负荷。

惯性增力式同步器(为波舍(Porsehe)式同步器)工作原理:

只要啮合套和换挡齿轮之间存在转速差,弹簧片的支承力就阻止同步环缩小,从而也就阻止了啮合套移动。

只有在转速差为零时,弹簧片才卸除载荷,于是对同步环直径的缩小失去阻力,这样才可能实现换挡。

同步器的计算目的是确定摩擦锥面和锁止角的角度,这些角度是用来保证在满足连接件角速度完全相等以前不能进行换档时所应满足的条件,以及计算摩擦力矩和同步时间。

5.分析图3-12所示变速器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它有几个前进挡?

包括倒挡在内,分别说明各挡采用什么样的换挡方式换挡?

其中哪几个档位采用锁销式同步器换挡?

有哪几个档位采用锁环式同步器换挡?

分别在同一变速器内的不同档位采用不同结构同步器换挡有什么优缺点?

(3-1)p85、87

答:

图3-12所示为带超速挡的中间轴式多档变速器结构。

它有6个前进挡,其中包括1个超速挡。

倒挡采用啮合套换挡,其余挡位采用同步器换挡。

其中1挡、2挡采用锁销式同步器换挡,3挡至5挡以及超速挡采用锁环式同步器换挡。

在同一变速器内根据档位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结构同步器换挡,其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各换挡方式的优势,提高变速器的性能,降低同步器成本。

缺点是使变速器结构复杂,维修互换性差。

6.为什么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中间轴上齿轮的旋转方向一律要求取为右旋,而第一轴、第二轴上的斜齿轮旋转方向取为左旋?

(3-2)p92

答:

斜齿轮传递转矩时,要产生轴向力并作用到轴承上。

设计时应力求中间轴上同时工作的两对齿轮产生轴向力平衡,以减少轴承负荷,提高轴承寿命,因此中间轴上齿轮的旋转方向应保持一致。

如图所示,发动机的旋转方向不变,则变速器第一轴的输入方向已知且不会发生改变。

当中间轴齿轮全部为右旋时,为了保证齿轮啮合,第一轴和第二轴齿轮均为左旋,齿轮受力方向如图,则第一轴和第二轴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分别由变速器壳体上的轴承承受,第二轴中间轴承不承受轴向力。

否则第一轴与第二轴齿轮所产生的轴向力都要由第二轴中间轴承承受,而由于空间的限制该处轴承多采用滚针轴承或短圆柱滚子轴承,不能承受轴向力。

所以在选择齿轮的螺旋方向时,中间轴齿轮一律为右旋,第一轴和第二轴齿轮为左旋。

7.为什么变速器的中心距A对轮齿的接触强度有影响?

并说明是如何影响的?

(3-3)p90

中心距大小对齿轮的尺寸有影响。

中心距减小,齿轮的节圆直径减小,齿轮齿数减少,齿轮的接触应力增大。

其大小对轮齿的接触强度有影响。

中心距越小,齿轮的接触应力越大,齿轮寿命越短。

因此,最小允许中心距应当由保证齿轮有必要的接触强度来确定。

此外受一档小齿轮齿数不能过少的限制,要求中心距也要大些。

第四章万向节传动轴设计

1.万向节的分类?

各自的适用场合?

p114-121

答:

万向节按扭转方向是否有明显的弹性,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

刚性万向节是靠零件的铰链式连接传递动力的,可分成不等速万向节(如十字轴式)、准等速万向节(如双联式、凸块式、三销轴式和球面滚轮式)和等速万向节(如球叉式、球笼式等)。

不等速万向节结构简单,强度高,耐久性好,传动效率高。

主要用于所连接的两轴夹角不大的整体式后驱动桥上。

准等速万向节主要用于传递转矩较大或所连接的两轴夹角也较大的转向驱动桥上。

如越野车的转向驱动桥上。

等速万向节广泛地应用在断开式驱动桥中或具有独立悬架的转向驱动桥上。

挠性万向节能减小传动系的扭转振动、动载荷和噪声,结构简单,使用中不需润滑,一般用于两轴间夹角不大(一般为3°~5°)和有很小轴向位移的万向传动场合。

如它常用在乘用车三万向节传动中,用作靠近变速器的第一万向节。

2.等速万向节最常见的结构型式有哪些?

简要说明各自特点?

p118-120

1.球叉式万向节

(1)圆弧槽滚道型:

由两个万向节叉、四个传力钢球和一个定心钢球组成。

在单向传动中只有两个钢球传递动力,故单位压力较大,磨损较快。

另外,只有在传力钢球与滚道之间具有一定的预紧力时,才能保证等角速传动。

使用中,随着磨损的增加,预紧力逐渐减小以至消失,这时两球叉之间便发生轴向窜动,从而破坏传动的等速性,严重时会造成钢球脱落。

主要应用于总质量不大的越野车转向驱动桥。

(2)直槽滚道型:

两个球叉上的直槽与轴的中心线倾斜相同的角度且彼此对称。

在两球叉间的槽中装有四个钢球。

由于两球叉中的槽所处的位置是对称的,保证了四个钢球的中心处于两轴夹角的平分面上。

这种万向节加工比较容易,允许的轴间夹角不超过20°,在两叉间允许有一定量的轴间滑动。

主要应用于断开式驱动桥中,当半轴摆动时,用它可补偿半轴的长度变化而省去滑动花键。

2.球笼式万向节

(1)Rzeppa型:

球形壳的内表面和星形套的球表面上各有沿圆周均匀分布的六条同心的圆弧滚道,在它们之间装有保持在同一平面内的六个传力钢球。

这种等速万向节无论转动方向如何,六个钢球全都传递转矩,它可在两轴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