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9879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同步练习苏教版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脉络B.脉脉含情C.脉搏D.人脉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项“调”读mò,其他都读mài。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缤(bīng)纷灶堂(táng)嚼(jiáo)字生疮(chuāng)

B.腊(là)八粥糁(shēn)儿涿(zhuō)州发鬏(jiū)

C.渍(zà)酸菜阂(hé)家磕(kè)头亲支近脉(mài)

D.秫(chù)秸疙(gā)瘩梆(bāng)子簸(bò)箕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项应为bīn(缤纷);C项应为kē(磕头),zì(渍酸菜);D项应为shú(秫秸)。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簸(bò)箕(ji)烙(lào)饼

B.阖(hé)家疙(gē)瘩(da)

C.栗(lì)子秫(shú)秸(jiē)

D.鬼祟(chóng)打更(gēng)

答案:

D

解析:

分析:

D.“鬼祟”应读suì,其余三项正确。

故答案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阅读第三段,能体现运河父老乡亲过年感受的词语有()

A.预热

B.增温

C.红火

D.发烧

答案:

ABCD

解析:

分析:

通读原文基础上,可知以上四项均为运河父老乡亲过年的感受。

故选ABC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5.属于第四段具体描写家乡过大年情况的事件()

A.炒年货  

B.吃腊八粥 

C.买糖果 

D.换门神 

答案:

ABCD

解析:

分析:

细读第四段基础上,可知以上四项均为家乡过大年的事件。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好运气)

B.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指非常迷恋、专注、狂热、爱好)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指美女)

D.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在潮水里搏击嬉戏)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婵娟”指月亮。

其余正确。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渴望。

B.《端午日》按时间顺序写了湘西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其中详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C.《本命年的回想》按时间的推移,有详有略地写了炒年货、吃腊八粥等风俗,具体表现了运河乡亲过大年的风俗习惯。

D.《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借中秋的月亮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想像丰富,构思独特。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一诗,诗人由“思念是圆的”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由“西瓜、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表达了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对团聚的渴望及对亲情的珍视和怀想。

比喻生动,联想丰富。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析能力。

8.下面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生命是一条河,有奔腾也有平缓。

B.一路上,稻田的绿,菜花的黄,江水的银,汇成了一幅幅田园巨画。

C.远处的群山好似美人脸上的黛眉,秀美无比。

D.天气炎热,连那大山也睡着了。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例句和D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B、C三项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分析。

9.根据拼音写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诚然!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shuǐ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浮水)

B.故每当两船竟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léigǔ的种种情形。

(擂鼓)

C.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bīnfēn,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缤纷)

D.月还没有落,仿拂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jié。

(皎洁)

答案:

A

解析:

分析:

A项应为“凫水”。

其余正确。

故选A。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掌握能力。

10.下列加粗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缤纷(bīng)灶膛(táng)嚼字(jiáo)生疮(chuāng)

B.腊八粥(là)糁儿(shēn)涿州(zhuō)发鬏(jiū)

C.渍酸菜(zà)阖家(hé)磕头(kè)亲支近脉(mài)

D.秫秸(chù)疙瘩(gā)梆子(bāng)簸箕(bò)

答案:

B

解析:

分析:

A项“缤”bīn;C项“渍”zì“磕”kē;D项“秫”shú“疙”gē。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能力。

11.对下列句子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A.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灶膛的温度之高,说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的程度之高。

B.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人们丰收以后的喜悦之情,过年时物质生活的丰富。

C.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即使在节日期间也不停止劳作。

D.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灶膛的温度之高,说明炒的东西之多,人们过年时物品富足。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土炕热得能烙饼”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灶堂的温度之高,过年炒的东西多、故选A。

点评:

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12.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有()

A.谷雨 

B.立春 

C.冬至

D.立秋

答案:

ABCD

解析:

分析:

以上四项均属于二十四节气中的内容,故选ABCD。

点评:

考查学生文史知识的积累。

13.以下属于刘绍棠代表作的有()

A.《夏天》

B.《京门脸子》

C.《运河的桨声》

D.《蒲柳人家》

答案:

ABCD

解析:

分析:

以上四项均为刘绍棠的代表作。

故选ABCD。

点评:

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巴西队的小罗纳尔多,这个名字对一般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球迷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

B.昨日,已逝女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追思会在台北举行,参加这次追思会的有一位来自大陆的特殊祭拜者,曾在《城南旧事》中扮演“小英子”的女演员沈洁。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

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时候,能不能又侵犯他国主权?

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答案:

D

解析:

分析:

A.词序错误,应为“一般人对这个名字。

B.应为“台湾女作家”。

C.主谓搭配不当。

故选D。

点评:

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为()

①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②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坑烫得能烙饼。

③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

④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A.拟人夸张拟人对偶

B.夸张夸张拟人拟人

C.拟人拟人拟人拟人

D.比喻夸张拟人对偶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第一句“大年预热”属于拟人,第二句“土炕烫得能烙饼”属于夸张,第三句属于拟人,第四句属于对偶。

故选A。

点评:

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

二、填空题

16.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流派)作家,所谓“本命年”,即是_____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十二生肖中的几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刘绍棠|乡土文学|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虎、狗、鸡、龙等。

解析:

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文中对旧年习俗信手拈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

答案:

炒年货|吃腊八粥|送灶王爷|守岁

解析:

分析:

熟读课文,找出旧年的习俗。

点评:

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旧年的习俗不难。

18.想想你家乡过年的风俗,就其中一二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放鞭炮|蒸年糕

解析:

分析:

根据家乡的过年风俗,写出两个即可。

点评:

考查学生的过年风俗。

19.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示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

春节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节日: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

答案:

中秋节|重阳节

解析:

分析:

A项是八月十五思乡;B项是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思亲。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0.阅读下列对联,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___________

2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___________

③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___________

答案:

屈原|杜甫|李白

解析:

分析:

根据诗歌内容找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识记。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积累识记能力。

三、阅读理解

2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至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

“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全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

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掺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

(1)选文第一段中说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从选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一点?

答案:

腊月初一晚上就开始炒干货,然后大吃干货,喝化食汤,吃腊八粥。

解析:

分析:

找出选段体现过年氛围的地方即可。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2)你怎样理解课文中所说的“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这一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

“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指腊八粥味道好,吃了还想吃。

解析:

分析:

该题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舍不得吃”是指腊八粥好看,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没够”是指腊八粥味道美。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3)下面对“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

‘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这一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奶奶在新年到来前表达的美好的愿望。

B.这是当地人民淳朴、善良个性的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奶奶的心情是愉快轻松的,因为能为亲人祝福是幸福的。

D.奶奶这是无知的表现,迷信思想过重。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奶奶的话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

点评:

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

22.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

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

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

“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又该吃腊八粥了。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

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诗歌?

指出诗歌中加粗的词的含义。

惊()清()芒()

处()露()小()

答案:

节气|惊蛰|清明|芒种|处暑|白露|小寒

解析:

分析:

要求学生熟记二十四节日歌,掌握二十四节气。

点评: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

(2)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

答案:

人们希望来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解析:

分析:

过年人们除了吃好的,穿好的,还有就是期盼来年日子越过越好。

点评:

学生要熟悉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点,把握作者情感。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中秋咏月诗三首我的思念是圆的同步练习苏教版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咽下B.咽喉C.狼吞虎咽D.咽唾液

答案:

B

解析:

分析:

B项“咽”读yān,其他都读yàn。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三首咏月诗的相同点是()

A.中秋咏月

B.思念亲人

C.盼望团聚

D.赞美月亮

答案:

ABC

解析:

分析:

除了D项,其余全部是三首咏月诗的相同点。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3.三首咏月诗词,写于不同的时代,都表达了()之情。

A.相思

B.赏月的欣喜之情

C.过节的兴奋之情

D.对亲人的祝福

答案:

A

解析:

分析:

三首咏月的诗虽然写于不同年代,但有共同的对中秋夜的相思之情。

故答案选A。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4.三首咏月诗的不同之处()

A.时代不同

B.形式不同

C.所咏之月不是八月十五

D.内容不同

答案:

ABD

解析:

分析:

三首咏月的诗都是写于八月十五,但是时代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侧重。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比较鉴赏能力。

5.由“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我们可以联想到()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答案:

A

解析:

分析:

诗句的意思是无论相距多远,都能共享一轮圆曰。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6.“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由此句我们可以想到苏轼《水调歌头》里的()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月圆之夜,亲人确不能团聚,所以可以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人的悲欢离合。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7.“我的思念是圆的”,“圆”指的是()

A.团圆、团聚

B.圆满

C.圆月

D.圆圈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我的思念是圆的”,形象地表达作者渴望亲人团聚之情。

“圆”是团圆、团聚之意。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答案:

A

解析:

分析:

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D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所以应该选A。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

二、填空题

9.《《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一诗成名。

答案:

艾青|蒋海澄|大堰河——我的保姆

解析:

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0.《我的思念是圆的》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

对亲人的怀念,渴望亲人团聚。

解析:

分析:

通读原文,把握诗人情感。

这首诗主要表达诗人在月圆之夜思念亲人,渴望团聚之情。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11.《我的思念是圆的》第二节,采用了___________写法。

答案:

对比

解析:

分析: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很显然,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点评:

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分析理解。

12.请根据具体情境,按照要求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在加油站和燃气库,手机信号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使灾难从天而降。

(要求:

表达既要委婉,又要有警示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火神正等着您的手机唤醒。

(或别让您的手机惊醒了死神)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语言要简短,还要含蓄委婉,但必须有警示效果。

点评:

考查学生对启示等的表达能力。

13.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形式,为了继承和发扬它,在元宵节,老师出了一道上联,有奖征答下联。

上联:

玉宇无尘千顷碧;下联:

_______________。

答案:

银花有焰万家春。

解析:

分析:

对联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相关。

点评:

考查了学生拟写对联的能力。

三、阅读理解

1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1)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离乡背井的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离别的酸楚。

解析:

分析:

最后一句是反问,中秋月圆之夜,诗人思念亲人,连月饼也吃不下。

点评:

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2)文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答案:

诗人将抽象的无形思念寄托于八月有形的中秋之月,是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希冀。

因为只有此时此景在内心才会生发一种团圆之意,把思念化作一轮明月来传递。

可说是见景生情、寄情于景。

解析:

分析:

“思念”一词本来是抽象的词语,在此把它想象成圆的,寄托了作者渴望亲人团圆之情。

点评: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