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832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报告解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TBA测定对急性肝炎早期诊断的价值与ALT和AST测定相同。

ALT和AST随肝细胞损害的控制很快转为正常,空腹TBA测定也随肝功能的恢复逐渐转

4

为正常,而餐后TBA测定恢复缓慢。

TBA持续较高水平的患者往往慢性归转。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TBA增高幅度较大,慢性肝炎患者如TBA>20umol/L应考虑活动的存在。

另外,进食后TBA可一过性增高,此为生理现象。

血清TBA测定对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

包括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胆汁淤积,血清TBA均可显著增高。

TBA测定可用来区别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淤积,TBA正常而胆红素升高可视为高胆红素血症;

反之则视为胆汁淤积,两者均升高则考虑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3.蛋白代谢测定项目

(1)血清总蛋白(TP)为血清蛋白质的总和,是多种蛋白的混合液,包括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

两者的增减必然伴随TP的变化,所以临床一般同时测定TP、ALB,用TP浓度减去ALB浓度既为GLOb的浓度。

血清TP浓度增高见于:

①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时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其量可超过50g/L,总蛋白则可超过100g/L。

②血清中水分减少,使蛋白质浓度相对增高。

凡体内水分的排出大于摄入时,均可引起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水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变化更为显著,血清总蛋白浓度有时可高达100~150g/L。

又如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也可发生浓缩;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由于

5

钠的丢失而致继发性水分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血浆的浓缩使TP相应增高。

血清TP浓度降低:

①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

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

②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

长期食物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的浓度降低。

③合成障碍,主要是肝脏功能障碍。

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较为显著。

④蛋白质丢失。

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的丢失;

肾病综合症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

溃疡性结肠炎可以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血清TP浓度也会因生理原因而产生波动,如健康成人静卧时比直立走动低3~5g/L;

新生儿可以比成年人低5~8g/L;

而60岁以上老年人比成年人低2g/L.

(2)血清ALB在肝脏合成。

血清ALB浓度增高常由于严重失水,血浆浓缩所致,并非蛋白质绝对量增加。

临床上尚未发现单纯白蛋白浓度增高的疾病。

血清ALB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

但有时总蛋白的浓度接近正常,而ALB的浓度降低,同时伴有球蛋白浓度的增

6

高。

急性ALB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或严重烫伤时血浆大量丢失。

慢性ALB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ALB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ALB丢失和肾病时ALB丢失。

严重时,ALB浓度可低于10g/L。

ALB浓度低于20g/L时,由于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常可见到水肿等现象。

妊娠时,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体内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增加,同时又伴有血浆容量增高,血清ALB可明显下降,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3)血清GLOB浓度增高,临床上常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GLOB增高的原因,除水分丢失的间接原因外,主要有下列因素:

①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麻风病等。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

③多发性骨髓瘤,此时γ-球蛋白增高至20~50g/L。

血清GLOB浓度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

正常

婴儿出生后至3岁内,由于肝脏和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GLOB浓度较低,属于生理性低球蛋白血症。

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制剂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会导致GLOB的合成减少。

低γ-球蛋白血症或无γ-球蛋白血症,患者血清中γ-球蛋白极度下降或缺如。

如,先天性者,仅

7

见于男性婴儿。

而后天获得性者,可见于男、女两性。

此类患者缺乏体液免疫功能,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

(4)血清ALB与GLOB比值(A/G)反映了ALB与GLOB浓度变化的关系,临床上用它来衡量慢性肝脏疾病变的严重程度。

当A/G<1时,称为比例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4.血清前白蛋白

血清前白蛋(PA)被视为蛋白质的营养状况与肝功能障碍的一个敏感指标,对肝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PA在肝脏合成,各类肝炎、肝硬化致肝功能损害时,由于合成减少,血清PA水平降低。

蛋白消耗性疾病或肾病时,以及妊娠或高雌激素血症时,PA浓度也下降。

P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作为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征。

由于它们的半衰期短,对蛋白摄入的改变是敏感的,一旦患者营养不良,PA既迅速下降。

其他营养素的状况也会影响PA浓度,如缺锌时PA降低,短期补锌后,其值既升高。

临床评价营养不良的指标:

PA200~400mg/L为正常,100~150mg/L为轻度缺乏,50mg/L~100mg/L,为中度缺乏,<

50mg/L,为严重缺乏。

另外,血清PA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炎症和恶性疾病时其血清水平下降。

手术创伤后24h既可见血清PA水平下降,2~3天时达高峰,其下降可持续1周。

血清PA浓度增高,可见于霍奇金病。

8

5.氨基转移酶

氨基转移酶是一组促使a-酮酸通过移换氨基转变成氨基酸而发生可逆反应的酶。

与诊断最有关联的氨基转移酶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LT是肝脏特异性酶,是反映肝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

血清值升高表明肝细胞质膜存在渗漏并退化,升高程度与受累

细胞的数量有关,因此,酶活性若大于参考值上线的25倍,主要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脏灌注急性紊乱和急性中毒性肝坏死(如扑热息痛、四氯化碳等药物所致)。

特别应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细胞广泛而严重地坏死,肝细胞浆内的ALT已释放殆尽,血中ALT活性逐渐下降,而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二者不在保持平行关系,既出现所谓的“酶胆分离”现象,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AST在肝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特别意义,此外,AST仍然被用来监测心肌梗死的进程。

AST活性水平和它的评价与ALT联系可用AST/ALT比率形式,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AST/ALT比率为1.27左右。

肝脏损害时,急性期AST/ALT比率<1。

0,>2表明主要是坏死型的严重肝脏疾病,这种比值经常出现在慢性活动性肝炎和酒精性肝损害。

血清氨基转移酶ALT、AST轻度增加的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炎、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肉芽肿、肿瘤等;

中度增加的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肝炎、肝外胆道梗塞、

9

心肌梗死等;

而重度增加的疾病主要包括有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

6.血清碱性磷酸酶

临床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或AK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

对于原因不明的高ALP血清水平,还可测定(如肝ALP,骨ALP,肠ALP,胎盘ALP等同功酶)以协助明确其器官来源。

在健康人群的血清或血浆中测得的ALP几乎全部来自肝脏和骨骼系统。

大约25%的健康人也产生肠ALP,占禁食标本总ALP的10%。

ALP增加可以是生理的,也可以由肝脏和(或)骨骼疾病引起。

生理性ALP升高见于:

妊娠期间,从妊娠第四个月开始(胎盘ALP),发育中的儿童(骨ALP),1~12岁的参考值为<500U/L。

病理性ALP升高。

它与AST、ALT和GGT联合检查可鉴别诊断胆汁淤积状况。

ALP的升高水平与胆汁淤积的氨基转移酶活性有关。

ALP的临床敏感性在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中是80%~100%,而在酒精性肝脏疾病中仅为 25%。

因此,在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活性增高的肝脏疾病中,对于区分胆汁淤积性疾病和酒精相关性肝脏损害来说,ALP的水平是一个很好的诊断标准。

与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相关的ALP水平不升高或相对轻度升高,提示酒精引起的肝损害。

急性或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癌等疾病可见ALP升高。

在一些骨疾病,如变形性骨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0

转移性骨病,只要不合并慢性肝脏疾病,ALP的升高提示成骨细胞活性良好。

否则必须测定骨碱性磷酸酶。

ALP减少较少见,主要见于呆小病,维生素C缺乏症。

甲状腺功能低下,恶性贫血等也可见血清ALP下降。

7.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

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分布于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等多种组织中,GGT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血清GGT测定对多种肝脏疾病有较大的诊断意义,但由于不同疾病之间 GGT的活性有明显重叠,因此一般认为GGT测定缺乏特异性而不单独作为鉴别判断指标,而常与ALT、胆硷脂酶(ChE)等酶学指标联合检测,根据其酶谱变化为进一步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肿瘤肝转移、胆汁性肝硬化、胆道肿瘤时,血清GGT活力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但是,GGT作为肝癌标志物的特异性较差,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阻塞性黄疸、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时都可以升高。

嗜酒或长期接受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替比林者,血清GGT活性常常升高。

口服避妊药会使GGT值增高20%。

8。

胆碱酯酶

人体胆碱酯酶(ChE)有两类,一类是己酰胆碱酯酶(AChE),分布在红细胞及脑灰质等中,另一类是拟胆碱酯酶(PChE),分

11

布于肝、脑白质及血清等中。

临床常规检测的为PChE,因血清中主要含此酶,故称为血清ChE。

血清ChE测定可用于肝脏损害和有机磷中毒的诊断。

血清ChE主要在肝脏合成,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损害时,酶合成减低,其下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比。

而与ALT和GGT结合,用于肝脏疾病的过筛检测。

这种酶式(三种酶中至少有一种酶是病理性提示肝病或肝病累及,三种酶都正常提示没有肝病),对临床提供的信息价值实际上为100%。

可以从患者ChE活性增减过程的监测获得更多的信息,ChE活性的持续下降提示肝功能恶化,升高则为病情改善或治疗有效的指标。

有机磷毒剂是AChE及PChE的强烈抑制剂,中毒症状尚不明显时,血液ChE活力已明显降低。

血清ChE活性的增加可出现在酒精性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症。

9。

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LDH)广泛在于人体组织中,属于氢转移酶类,崔化乳酸氧化成丙酮酸,NAD(辅酶I)为氢的受体,组织中此酶活力约比血清高1000倍,只要人体组织中有少量组织坏死,所释放的酶就能使血液中此酶活力升高。

LDH显著升高见于广泛癌转移、恶性贫血、霍奇金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中度升高见于心肌梗死、肺栓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轻度升高见于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肾炎肾变期等。

LDH/AST是区别溶血性黄疸和肝炎或肝后黄疸,比值>5是溶血

12

性黄疸。

10.血清腺苷脱氢酶

血清腺苷脱氢酶(ADA)活性在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细胞性黄疸等肝脏实质性损害时与ALT同时升高。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阳性率较低,而ADA阳性率可达90%左右,活性增高较为明显。

ADA在良恶性难辨的渗出液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ADA对诊断结核性渗出液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活检和细菌学检查。

结核性胸腹水ADA活性显著增高;

癌性胸腹水不增高。

而血清ADA活性两者无显著差别。

此外,脑脊液ADA检测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结核性脑膜炎显著增高;

病毒性脑膜炎不增高;

颅内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稍增高。

诊断肝纤维化的试验

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其活动度最可靠的是肝组织活检,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存在穿刺部位取材的误差,亦难以进行动态观察,故在实际应用中有相当的局限性。

因此,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是较好途径。

目前常用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查指标主要有: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胶原蛋白等。

1.单胺氧化酶(MAO)

单胺氧化酶(MAO)活性测定是检测肝纤维化病变的重要指标。

纤维化发生在汇管区之间或汇管中心

13

区之间时,MAO活性明显增高,阳性率80%以上;

在假小叶周围有广泛纤维化形成时,则几乎全部增高,且升高幅度最大。

纤维化病变侵入肝实质内时,升高率仅为30%。

器官纤维化患者血清MAO活性升高与结缔组织代谢亢进有关;

爆发性肝炎患者血清 MAO活性升高与MAO从坏死的肝细胞线粒体上脱落有关。

因此、爆发性肝炎,重症肝细胞坏死时,线粒体的MAO释放,血液中酶活性增高,阳性率73%以上。

所以临床上测定血清MAO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

2.胶原

肝纤维化时血中浓度均升高。

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重要标志物,尤其Ⅲ型前胶原增加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很有意义。

血中Ⅲ型前胶原肽除由肾脏排泄外,肝窦内质细胞也摄取,因此,当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醇性肝硬化和肝功能损伤时,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可增高。

另外,血清Ⅲ型前胶原肽水平随着年龄变化较大,在儿童至青春期,由于发育期蛋白质合成旺盛,血清中Ⅲ型前胶原肽明显增高。

肝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血清没有明显差异,无诊断价值。

肾脏疾病的生化检验

二、肾功能检查

我们俗称的肾功能检查,既血清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测定,

14

主要有尿素(URE)、肌酐(Cr)、胱抑素C(CYS-C)、尿酸(UA)等项目。

1.尿素(URE)

尿素(URE)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主要在肝脏合成,由肾脏排泄。

因此,测定尿素可了解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为了便于临床诊断,尿素和血液尿素氮

(BUN)可作为同义词,尿素等于血液尿素氮乘以2.14,相反,血液尿素氮等于尿素乘以0.46。

BUN增高时称之为氮质血症,氮质血症分为肾前性、肾脏性、肾后性 3种亚型。

肾前性,如大面积烧伤、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长期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肾后性,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尿路狭窄、膀胱肿瘤等。

低于正常的尿素浓度的临床意义小于升高的尿素浓度,可见于严重肝脏疾病,低蛋白质饮食和长期低电解质补液治疗,低尿素浓度也生理性地见于儿童和妊妇。

在终末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评价肾功能尿素比肌酐浓

度更为有效。

尿素浓度与临床尿毒症状相关,特别是胃肠道症状。

对血透患者,尿素浓度既代表蛋白质的降解,又提示患者的代谢状况。

2.肌酐

血清中的肌酐(Cr)由肌酸转变而来,主要经过肾小球过滤,过滤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而从尿液排除。

15

肾实质受到损害时,肾小球过滤率(GFR)降低,血浆肌酐浓度升高,故测定血中肌酐浓度可做为肾小球过滤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

血清肌酐升高见于:

肾脏性因素,由于肾脏代偿能力很强,在肾小球受损程度较轻时,血清肌酐浓度可正常。

如血清中肌酐含量升高至176~353umol/L

(2~4mg/dl),常表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若血清肌酐超过442umol/L,经治疗病情仍不改善,则有发展成尿毒症的危险。

肾外因素:

如进食大量蛋白质、肌肉损伤、心功能不全等。

血清肌酐降低见于:

妊娠、肌肉萎缩、肝功能障

碍等。

3.光抑素C

血清光抑素C(CYS-C),是一种分子量13KDa的阴离子多肽,是光氨酸蛋白酶的一种抑制剂,是由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产生。

因为其具有恒定的合成率,能够自由经肾小球滤过,且循环血液中光抑素C几乎仅经肾小球过滤而被清除,因此被视为是反映肾小球滤过来率GFR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作为GFR的标志物,CYS-C与GFR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优于血Cr,特别是对早期或肾功能轻度损害的肾脏疾病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血URE和Cr。

对于GFR介于80~40ml/min中度下

16

降的个体,CYS-C较血清肌酐能提供更多新息。

3. 尿酸

尿酸(UA)是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含量与体内核酸分解代谢速度、肾脏排泄功能和食物中的核酸含量有关。

血清尿酸(UA)升高见于:

痛风。

当血液中尿酸含量超过416.5umol/L时,尿酸就会一钠盐形式沉积于人体内各个关节、软组织和软骨等处,而形成“痛风结石”。

肾功能减退,由于血中UA增高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并不成正比,因此,UA测定不能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核酸代谢增强,如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等。

其他,如氯仿中毒、四氯化碳中毒、铅中毒、子痫、妊娠反应及食用富含核酸的食物等。

血液电解质检查

三、电解质检查

3

血液中重要的电解质有钾(K+)、钠(Na+)、氯(CL-)、钙(Ca2+)、镁(Mg2+)、碳酸氢根(HCO-)等和微量元素,是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维持体体液渗透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作用。

1.钾离子(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血浆钾浓度不仅受体内总钾量的调节,还反映了体内总钾的变化。

此外,血浆钾变化的调节机制:

如醛固酮浓度通过影响肾远曲小管对钾的

17

分泌而使体内总钾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血浆钾浓度的变化是细胞内部或外部的钾平衡紊乱引起的。

血清钾增高见于钾排泄障碍,如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使用大量保钾利尿剂,长期限制钠摄入等;

细胞内钾外移,如大量溶血、缺氧、酸中毒、休克、严重组织创伤、急性洋地黄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高血钾型)等;

细胞外液浓缩,如失水等;

钾摄入过多,如口服或静脉注入含钾液过多(特别是肾功能不良时)等。

血钾降低见于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而静脉补钾不足时;

钾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减压、长期腹泻药或灌肠、失钾性肾炎、长期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出汗等;

细胞外钾内移,如静脉注入大量葡萄糖(与胰岛素同时静滴者),应用胰岛素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周期性麻痹

(低钾血症型)、碱中毒等;

其他如钡盐与棉籽中毒、大

剂量注射青霉素钠盐、肾小管大量失钾等。

2.钠离子(Na+)是细胞外液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钠离子和它相应的阴离子构成95%以上的血浆渗透压。

由于钠是细胞外液中主要电解质且水可以通过细胞膜自由移动,故钠离子不仅决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影响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8

血清钠增高见于浓缩性高钠血症,如摄入水过少、失水过多等;

潴留性高钠血症,如垂体前叶肿瘤、皮质醇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补钠过多等。

此外,中枢性尿崩症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量减少,尿量大量且供水不足,血钠既增高。

血清钠降低常见于:

①缺钠性低钠血症,如呕吐、腹

泻、胃肠减压、肠、胆、胰瘘等丧失消化液;

应用利尿剂、慢性失盐性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肾小管性酸中毒、肾盂肾炎伴慢性肾衰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失钠多于失水;

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胸、腹水引流等。

②稀释性低钠血症,如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而未限制入水;

尿崩症应用抗利尿激素治疗过量;

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大量给水;

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期、肾病综合症等长期限制钠盐摄入

(或使用利尿剂)而未限制入水摄入;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③消耗病性低钾血症,如各种慢性消耗疾病如肺结核、肝硬化晚期、肺癌、营养不良等。

3.氯离子(Cl-)是钠离子最主要的结合阴离子,并共同影响细胞外液的容量和血浆渗透压。

大多数情况下,氯离子浓度随体内钠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也同样受维持体液量平衡的调节机制的影响,血浆氯离子浓度的变化和钠浓度是平行的。

19

血浆氯化物增高:

临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