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81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docx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

古田县工业园区(城西片)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一)规划背景

为适应古田县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深化古田县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满足古田县工业集中区的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它有关城市规划技术规定,进行对古田县局下组团工业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基地区位

本基地位于古田县城市中心的西南面,总用地面积为47.54公顷,是古田县迅速崛起的工业新城与城市新区,区内交通便捷、绿地率高,并且三面环山。

工业区东以玉田路为界,南接城西路,西面及北面紧靠自然山体,是古田交通要充地段,地理位置优越.

(三)基地内部状况

本基地内原始地形复杂,其最高点海拔411.3米,最低点海拔356米,靠近山体部分高差大、坡度大,倒“U”字山形使基地呈西北高东南低.基地内多为林地、农田,植被良好,山地现有地面植物主要是马尾松、油奈等.基地内西北部山头拟平整高度至380米,土方填埋区分布在山体沟壑部分。

(四)自然环境数据

本基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以东北风,夏秋以西南风为主导风向,具有冬短夏长、春秋对峙的特点,一年之中,七月最热,一月最冷,平均气温20。

02℃,年降雨量1417。

3毫米,无霜期达345天,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形成独特库区气候.

二、规划目标、要点及依据

(一)规划目标

依托古田县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发展无污染的一类工业为主,如电子工业、服装加工工业、无污染食品加工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适应整个片区的综合发展和城市环境保护的要求,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链式化、产业竞争规模化、产品布局园区化的要求,以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平台和载体,引导工业项目向集中区集聚,构成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规划要点

(1)从规划角度完成园区项目产业战略定位;

(2)确定符合园区自身条件的前瞻性开发理念;

(3)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环境;

(4)创造特色城市景观与人文环境;

(三)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

《古田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

工业区的现状基础资料(地形图、古田年鉴)、古田县政府对工业园区的总体设想、其他相关文件;

三、规划构思

(一)当代国内工业园区的发展困境

工业集中区即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中,集中了大量的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服务、管理和科研等支撑机构,在此特定空间范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间产生共生效应,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力,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

我国的工业集中区真正的实践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强化技术创新,推进地区性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已成为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主要有;

(1)结构单一,缺少专业的配套服务及市场分析、营销机构.当前由于社会化分工愈发细致,研发、生产及市场营销逐渐由不同的实体独立运作,通过分工合作形成灵活高效的整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专业化的市场分析及营销机构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目前很多工业园区只着重于科技研发及生产机构的引进,忽视了对市场分析营销方面的建设,园区功能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专业市场分析及营销配套机构的形成和集聚.

(2)协同度低。

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内应该是各类创新资源高度协同、集成创新区,是实现技术协同创新的理想环境.但发展至今,我国的工业园区总体而言创新协同度不高,无论是各类创新资源,还是企业间、企业与园区的智力源等行为主体之间,协同度均较低。

创新资源中缺项多,最为突出的是风险资本普遍稀缺,无风险资本市场.

(二)影响本案工业园区定位的因素

(1)区位——工业园区用地南端的城西路作为古田县入城的主要出入口之一,是古田对外展示的第一扇窗口,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将此地段作为一个形象工程进行塑造.

(2)区域功能--根据“增长极格局"理论中提到的”区域经济的增长以不同程度出现于一些成片的增长极上,通过各推动型工业形成集聚经济,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可以看到当工业园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所带来的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园区内的功能互补关系以及园区内的空间优化,避免在上文中提到的“结构单一”和“协调度低”两大工业区常见问题。

(3)土地利用-—若能解决好园区内的功能互补关系后不仅能使园区自身能沿着一个良好的轨道发展,而且能使园区内的配套功能地块自身的价值也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

(4)城市节能—-当解决好园区内的功能互补关系后,还可大大降低由各类交通干线、动力供应线、通讯干线、水源供应线等的距离,从而大大的节省其运营费用,是城市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园区定位

基于以上两点,古田城西工业园定位为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整合生产研发、市场营销、资本投资和生活的综合型工业园区,注重园区的生态环境、园区企业配套、商务活动及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即形成“自然生态+现代技术+商务营运+人居环境”综合型工业园。

综上所述将园区分为工业区(30。

66ha)和生活配套区(16。

88ha)两大组成部分。

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片区环境的基础。

规划主要通过利用西北部自然山体,以及构建绿色生态网得以实现,在片区内实现仰头见山,时时见绿的环境氛围。

现代技术-—体现集约、高效、网络化等特征.未来产业发展用地由于对交通和场地平整度要求较高而使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同时对原始地形和生态有一定破坏。

通过组团划分,可以讲这种影响减小到最小.

商务营运-—现代商务趋于网络化、高效集中化。

通过网络以及高速通讯设备,商务运营越来越趋向独立。

通过对商务办公配套区的现代化网络建设,同时构建优美的园区环境,配套相应的服务设施,可以吸引更多市场营销、资本投资机构

人居环境——人类的活动是工业园区活力源泉.园区必须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的渴望,商业服务必须周全而得体,好的商业服务和娱乐是园区蓬勃发展的润滑剂。

居住文明和城市活动的引入是使工业园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设计理念

规划以自然开敞空间为基本结构,形成“干、枝、叶、果”的组团式生态网络空间.

干——穿越园区的官江二路将园区分为两大组成部分,生活配套区位于整个园区中心位置,紧密联系周边各生产研发区。

枝--通过园区内主要交通性干道结合自然地形植被形成绿色活动空间,形成遍布全区、渗透到组团之间的网络生态系统。

叶——保留场所的精神气质和场地特征形成的各组团内部自然开敞空间。

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组团,按功能及准入条件分为生产研发区、商务休闲区及生活居住区。

四、与上级规划衔接

(一)道路调整

(1)根据京台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将高速公路位置由玉田路调整至官江二路附近。

(2)根据现状用地控制情况和与202省道的衔接方式,微调城西路线型,使城区与外部的交通联系更便捷。

(3)受到实际地形和现状情况限制,将玉田路和浣吉路进行调整,并对现状村道进行统一规划利用。

(4)考虑到实际地形和现状情况限制,将原有官江一路取消,并在官江二路靠近大豪木业一侧新设一条18m宽道路用以缓解工业区的交通压力。

(二)地形改造

区内原始地形复杂,不利于大型社区建设,规划改造地形,形成背山面城的地势格局。

拟将基地内西北部山头平整高度至380米,土方填埋区分布在山体沟壑部分,可基本上达到填挖方的平衡.(古田工业园区挖方量=2026027。

59立方;填方量=2079274.82立方)

五、规划布局

(一)总体规划建构

(1)一主体>>现代化综合型工业园区。

(2)三片区〉>生产研发区(以下简称“工业区”)、商务休闲区及生活居住区.

(3)多组团>>依据工业园区道路系统及建筑朝向分析结果,以城市道路和园区内部道路为界及所在位置,将园区分为若干个组团.

(二)工业区规划结构

工业区规划结构——“一环一线,楔状多组团”。

一环,指区内用以串联各组团的半环形园区主干道。

它是工业区的“脊椎”和主要景观区域,是串联各组团的主要载体。

一线,指以官江二路作为工业区对外的主要界面.

楔状多组团,指顺应地势,采用绿楔形式将多种模式的研发组团与园区主干道进行连接,同时打开与山体相接的绿色廊道。

(三)生活配套区规划结构

生活配套区规划结构——“一轴、两片、一中心”。

一轴,即以人行交通为脉络,以中心广场景观空间为依托的规划园区带状空间。

两片,指分部在中心步行广场两旁的居住用地,这两块用地的空间形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建筑肌理方式也是采用相同的设计手法,由此形成整个规划区域的统一和整体.

一中心,指两块居住用地和中心步行广场在景观和空间上形成必然联系的点。

(四)工业区道路交通体系

工业区道路交通体系——“顺应地形、步移景异”.

采用造园的思路和手法,形成主路骨架“一环+一线”,支路放射尽端式道路结构,以加强人物流疏散,在保证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减少道路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主园路道路红线建议值为9m,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建议值为4-—6m.

结合楔状绿地设置,形成独立的步行体系,减少快速车行交通与人行交通的互相干扰。

(五)工业区绿化景观体系

工业区绿化景观体系——“一带、多心、多渗透”。

一带,指以半环形园区主干道作为承接各组团内部中心景观的主要载体.

多心,指各组团根据各自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绿化配置,形成多个内聚型空间。

多渗透,指顺应地势,采用绿楔形式将多种模式的研发组团与园区主干道进行连接,同时打开与山体相接的绿色廊道,使山体融入园区。

六、专项规划

(一)道路交通

1、路网、道路等级

规划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城市干道:

30米道路:

7。

5+15.0+7。

5

18米道路:

3。

0+12.0+3。

0

园区内部干道:

宽度为9米、7米

组团内部道路:

宽度为7米、4米

2、道路竖向、纵坡

在方案的初步设计阶段,通过反复地验证修改,初步确定了基地地块的不同高层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道路纵坡设计。

由于地势起伏颇大,所以道路的坡度也较大,基本上控制在4。

0%左右。

最大不超过8。

0%,以满足规范要求。

(二)场地竖向

在道路竖向及纵坡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场地竖向设计每个台地的控制标高。

原则:

每个地块能够顺畅地与道路高程相衔接,地块的场地坡度控制在1.5%~3.O%之间。

(三)挡土墙

由于本规划地形复杂,各个地块之间存在不同的高差,在工程实际施工时,必须认真,严格地进行挡土墙的设计、施工;以确保地块的安全使用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七、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1)园区的开发建设方面根据不同的地地性质及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政府投资建设、运营商独立建设和土地转让开发三种合作方式。

政府主要负责园区“三通一平"的建设;运营商则不仅负责园区的部分市政及绿化景观建设,同时也是园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主体。

其中园区的商务休闲区和生活居住区由运营商独立建设,这种统一建设、单一主体的开发模式不仅确保园区内的主要综合配置与园区开发建设同步,同时有利于对园区中心整体建设风格及空间布局的控制。

(2)对于工业区部分可采用工业业主自建和政府投资建设部分标准厂房两种方式。

同时考虑到提高土地利用率,应注意保持一定的开发强度,所有厂房建筑层数均不得少于三层。

(3)针对“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规定,可将部分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于生活配套区中进行统筹安排,形成规模效应.

八、给水排水

(一)概况

本规划区位于古田县城西南部,规划面积47。

54公顷,区内地形高程约在320~370米左右。

古田目前有一座水厂,供水能力2。

8万m3/d,水源为桃溪水,实际供水1.3万m3/d,主要为生活用水和少量工业用水。

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远期县城用水可达8万m3/d,届时将在城东北另建一座水厂,水源仍为桃溪水,规模为3.0万m3/d,现状水厂可扩建至5。

0万m3/d规模。

县城现有DN100以上给水管道10余公里。

目前位于本区东北方向县城300m3高位水池可向本区供水.目前县城排水为雨污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根据规划县城远期以分流制排水为主,县城总规确定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紧邻本区东面,处理规模为5。

0万m3/d。

(二)给水规划

1、用水量预测

古田县城地处山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县城所处位置特殊,取水成本较高,本规划从发展循环经济和结合工程措施节水的角度出发,对本工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用水量预测。

本区居住和公建用地按每公顷用地100m3/d用水计.一类工业按80m3/d,二类工业按100m3/d计。

其它用水指标及预测结果详见下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hm2)

用水指标(m3/d·hm2)

用水量(m3/d)

居住用地

16。

88

100

1688

一类工业用地

15.33

80

1226.4

二类工业用地

15.33

100

1533

合计

4447.4

考虑到其它用水和不可预见用水,本区远期总用水量按0。

5万m3/d计。

2、给水管网

本区近期用水可由罗苏路、城西路DN150管道及本区北面县城300m3高位水池供水。

远期由规划的DN400给水干管从罗苏路、滨河路引入本区供水.区内管网由DN150~DN400管道组城环状网.

根据消防技术规范,本规划区同一时间按1次火灾考虑,火灾按25L/S流量校核管道。

各工业企业按有关消防等级要求自设消防水池。

为满足消防用水量通过的要求,主要街道下的给水管管径不小于DN150,管网上每隔120m设一室外消防火栓,其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三)排水规划

本区内有规划道路贯穿整个规划区,设有雨、污水管道,区内排水较为方便。

1、排水体制

本区基本为新建区,因而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主干管排入县城污水处理厂,近期在污水厂未建成之前,各单位污水须自行进行二级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雨水就近由管道排入市政雨水管。

2、污水量

区内污水量按最高日供水量约90%计算。

供水日变化系数K日=1.3,最高日供水量为0。

5万m3/d,最高日污水量为0.45万m3/d,,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为0.35万m3/d.

3、排水管网

区内雨水管网由D400~D1500管道组成,污水管网由D300~D600管道组成,考虑到规划区周边污水的纳入,管道计算时留有余量。

为便于管线综合。

雨水管设在污水管道之上,雨水管管道起点管顶覆土按1.5m计,局部道路大坡度地段,管道采用跌水处理.

4、雨量公式

采用宁德暴雨强度公式:

1750.121(1+0.541LgTe)

Q=(L/hm2·s)

(t+6。

799)0.633

综合径流系数φ=0。

75;重现期Te=1年,地面集雨时间取5~15分钟.

(四)防洪规划

规划区地属山区丘陵地带,洪水有暴涨暴落的特点,防洪问题主要是整治排洪沟,顺畅排除山洪溪水。

本规划排洪沟按10年一遇设防。

洪峰流量计算采用水科院研究所小流域洪峰流量公式:

SP

Q=0。

278·φ··F(m3/s)

τn

SP=H24p/241-n

式中:

Q—-设计洪峰流量;

φ——洪峰流量径流系数;

SP-—设计暴雨雨历(mm/h);

τ——流域汇流时间(h);

n-—暴雨递减指数;

F——流域面积(km2);

H24p——设计频率p的最大24小时雨量(mm)。

九、电力电信

(一)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

本区内现有一座35kV城西变电所,变电所规模为1×5000kVA,有4回35kV进出线,分别与110kV城关变、35kV凤都变、35kV黄田变及淮溪电站连接,城西变目前已有5回10kV馈线,目前供电范围主要为古田县城西郊及周边村庄.

2、负荷预测

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法预测规划区电力负荷,见下表:

变电所名称

用电范围

建筑面积(M2)

用电指标

需要系数

用电设备容量

计算负荷

1#开闭所

工业区

27.59万

40W/M2

0.4

11036

4414

2#开闭所

生活配套区

29。

54万

50W/M2

0.3

14770

4431

合计

25806

8845

乘0.9同时系数后

7961

本区规划用地面积47.54ha计,综合负荷密度为167.4KW/ha。

3、电力网络布置

随着本区的开发建设,区内现有35kV城西变无法满足负荷需要,规划远期予以扩容,扩容后规模为1×5000+2×6300kVA。

根据本区各地块负荷分布情况,区内规划计算负荷为7961kW,35kV城西变扩容建成后,规模达到17.6MVA,按照容载比1。

6~1.8计算,可供负荷约9778~11000kW,满足本规划区内负荷要求,

同时本区再布置两座10kV电力开闭所,10kV开闭所可单独设置或利用建筑物附房建设,建筑面积为150m2,建筑层高不小于4.2米。

其10kV进线电源均采用YJV电力电缆引自城西变.各开闭所均采用10kV电力电缆馈线引至各变配电室。

区内所有10kV及以下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电缆沟或电力排管敷设,缆沟(管)布置在道路人行道的东南侧,近期考虑到财力等因素,可暂使用架空线路架设,远期形成电缆化.负荷较大的区域预留双侧电缆沟。

电缆沟规格有600×700(6UPVCφ150),800×700(9UPVCφ150),1000×1000(12UPVCφ150),1200×1200(15UPVCφ150)等.

4。

高压走廊保护

本区内有35kV高压架空线路穿过,35kV高压架空线保护走廊为12~20米。

现状的高压走廊及规划预留的高压走廊均要给予保护。

同时本区内的35kV高压线有跨越高速公路及区内道路,线路与高速公路及区内道路间的垂直距离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35kV高压架空线路近期不作改动,在规划远期当现状的高压走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且地价升值已经超过线路搬迁的费用时,可以按照规划的线路进行缆化改造。

(二)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

本区目前没有电信设施,目前区内仅有村庄电话用户,电信线路均为架空或沿建筑物外墙敷设。

2、数预测

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电话指标法预测本区电话需求量,其指标见下表:

用地名称

电话指标部/100M2

二类居住用地

2

商住综合用地

1

行政办公用地

2

一类、二类工业用地

0.25

参照本区规划建筑面积数据,计算结果得知,共需电话为6600部.

3、网络布置

根据古田县城总规。

在本区北面罗华设有一座电信母局,规划容量为2.5万门,可以满足本规划区电信服务需求.根据区内电话分布情况,本区设2处电信接入网机房,建筑面积40~60m2/处。

同时每个接入网机房要带4个电信终端机房。

规划区拟设置8个电信终端机房,每个电信接入网点(光电接点)的容量在500~800门,建筑面积15~20m2/处。

规划区主干电信网引自罗华电信分局,从电信分局至各接入网机房、接入网机房至电信终端机房均采用光纤光缆。

从电信终端机房至各电话用户采用配线电缆。

区内所有主干光(电)缆及配线电缆均沿电信管道敷设,电信管道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上或道路慢车道的西北侧,管孔形式有2K、6K、8K、12K等.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工业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数量

征地总面积

30。

66ha

建筑占地面积

91980m²

建筑总面积

275940m²

建筑密度

30%

容积率

0。

9

绿化率

25%

注:

征地总面积包括高速公路45m宽征地红线36240㎡。

生活配套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数量

征地总面积

16.88ha

建筑占地面积

48950m²

建筑总面积

295400m²

建筑密度

29%

容积率

1。

75

绿化率

28%

十一、设计项目估算表

古田凤凰小区设计项目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估算投资(万元)

1

总平面规划设计方案

 

 

2

道路土方(填)

立方米

24000

43.2

3

道路

平方米

28000

336

4

排水(雨、污)管网

 

124

5

河道改造

780

93。

6

6

供电

 

 

 

7

供水

 

 

 

8

小计

 

 

5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