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4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docx

高三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

高三学生月考后心理分析与调节

编者按:

本文是王老师为2007届学生所做的心理辅导报告会的讲话稿。

希望能对同学们备战高考有所帮助。

根据《亳州一中高三学生心理信息调查统计分析表》

你现在学习压力大吗?

很大

不大

没有

24.6%

54.3%

18.2%

1.9%

前两项合计高达78.9%,说明进入高三毕业班,我校学生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而在平时的学生个别心理辅导中我们发现,每次月考之后心理咨询室毕业班学生来访量显著增加。

我们认为:

月考是学校毕业班常规的检测和督促教学形式,学生对于高考的学习压力和焦虑也相应地呈现出随着每次月考而出现显著起伏的特征。

因此,即时处理学生考试后的消极心态是高三心理调节的重要内容。

一、考试后几种常见学习心态

《亳州一中高三学生心理信息调查统计分析表》

你对高三学习有信心吗?

很有信心

比较有信心

信心不足

没有信心

27.1%

43.2%

25.3%

4.4%

1、积极乐观心态  

由表中看出,“很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比例合计为70.3%。

说明我校高三学生总体上的心态是积极乐观的。

这种心态表现为考好了能对自己作即时肯定。

如“哈,这次考的不错!

”。

考砸了,能合理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并进行正确归因,使其不致对学习动机造成过多负面影响。

2、消极心态

由表中看出,尚有25.3%的同学显示出“信心不足”,更有4.4%的同学已经“没有信心”。

如何看待这个数据?

首先,消极心态的比例占到了全体学生的29.7%。

根据素质教育“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近30%已是不小的比例数字,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该调查是“对高三学习你有信心吗?

”的总体发问,并不能当然反映70.3%的同学在每次考试后都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第三,该调查未能反映学生成绩现状与信心的关系。

根据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情况,成绩中上等甚至上等的同学中有时对每次月考的结果会更加在意。

即学生的成绩现状与心态并不成正相关。

根据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经验,总结学生考试后消极心态类别如下:

消极心态之一:

挫败、失落。

典型的语式为:

“唉,又没考好”。

这种心态如不努力调整,会发展成“习得性无助”,对学生自信心的危害性是极大的。

 

 消极心态之二:

愤怒、报怨。

典型的语式为:

“老天呀,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

”这类同学往往是比较用功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努力了,付出了,如不能进行正确归因训练,容易产生怀疑自己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倾向,从而会否定自己并可能最终放弃努力。

消极心态之三:

担心、羞愧。

典型的语式为:

“这次考砸了,别人会怎么看我呢?

”这类同学比较敏感,非常在乎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这些消极心态,会使他们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引发更大的焦虑。

消极心态之四:

负疚。

 典型的语式为:

“愧对父母,愧对老师,无颜见江东父老。

”对这类同学而言,爱与关怀已经成为他们面对挫折时的包袱。

消极心态之五:

焦虑、着急。

 典型的语式为:

“别人的状态咋 都那么好呢?

”似乎只有他是“天下唯一的破船”。

焦虑使其分心,因分心而更加焦虑。

消极心态之六:

逃避现实 典型的语式为:

“我也不是不想学,可一进教室我就烦”。

这种类型本质上属趋避冲突。

如果不想搞好学习,就不会痛苦;但学习本身让他体验到的是更大的痛苦。

于是逃避现实就成为无奈的选择。

为维护自尊,出现“疾病附带获益”的潜意识追求。

二、如何调整心态

学生调整心态的方式从方式上客观上分为三类:

一是自我调节。

学生数量的庞大决定了自我调节是学生调整心态的主要方式。

这是面向全体的方式。

二是寻求班主任、老师、家长、同学等的帮助。

由于学生个体与他们朝夕相处及家长、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关注对象数量(如一个子女或一个班学生)的相对有限,使得这种帮助成为学生心理求助的日常主要形式。

且这种形式表现出互为主动的特点,即学生的主动求助与家长、老师的主动关心并存。

这是面向部分学生的方式。

第三是心理咨询室个别辅导。

这种形式的优势是其专业性,缺点是所能服务的量太少。

因此客观上只能是面向个别心理问题较重学生的形式。

心理辅导报告会是帮助学生心理调整的重要形式。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请学校心理咨询室专业老师定期为高三学生作心理辅导报告。

全体学生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参加。

报告会的本身就是对学生的身心放松,更主要的是,报告会从专业的角度跟学生解释一些心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并提供一些心理调整的具体建议,这是专业指导、立足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好形式。

以下即为专业心理辅导老师的报告会内容。

(一)处理不良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绪既是人的心理活动中动力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复合情绪包括三类:

基本情绪的混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

如愤怒——厌恶——轻蔑的复合情绪为敌意;恐惧——内疚——痛苦——愤怒的复合情绪为焦虑。

    根据罗素的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Rmssell,1980),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

愉快度和强度。

由此组合为四个类型:

愉快——高等强度是高兴;愉快——中等强度是轻松;不愉快——中等强度是厌烦;不愉快——高等强度是惊恐。

从心理咨询个别辅导的情况看,焦虑、厌烦(包括厌学)和敌意正是毕业班学生的主要情绪问题表现。

加上青少年的情绪具有波动强度大、有突然爆发和极其敏感的特点,即时处理不良情绪就成为高三心理调整的首要问题。

在这里,我们再次特别强调不良情绪处理的即时性。

根据潜意识情绪反射学习原理,不良情绪如不能即时处理,多次重复会形成消极情绪的条件反射,从而固化为消极情绪反应模式并泛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其它方面,增加了矫治的难度。

从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

许多同学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自己感到受不了的时候才求助心理辅导老师。

信心和情绪是一对孪生姐妹,是心态的最核心组成部分。

信心和情绪相互作用。

因此,首先让学生明白情绪在青少年心理结构中重要地位,增加学生即时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主动性、自觉性,是极其重要的。

情绪调节需要学习。

   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

调节心理的方法很多,要视自己的情况而运用。

而且,在考场中运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方法要采用过去经常用的,很熟练的,而且很简单奏效的方法。

1、   疏泄法

谈话法;书写疏泄法;运动疏泄法;哭泣疏泄法

2、        深呼吸法

第一要重视深呼吸的学习,第二学会深呼吸,第三经常运用深呼吸。

3、         音乐调整法

音乐的不同旋律、节奏、音量、速度等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当时不同的心态情况,选择不同的乐曲。

听音乐时,要用全身心来投入。

轻音乐能唤起人的愉快情绪,使人的情绪放松(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的音乐治疗)

4、         环境熏陶法

¿重视自己小环境的建设与美化   书桌、寝室、房间

¿室外环境   校园、水边、田野

5、         幽默调解法

小品、相声、滑稽作品、笑话(符合自己口味的)

6、         想象调节法

成本最低、随时随地

过去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去过的美好的地方;过去没有经历和发生过的美好的事物和美好情景;过去成功的事情。

唤起积极的情绪,用以抑制克服解除消极的情绪,从而达到一种心态平衡的目的。

7、催眠放松  对于程度较重的情绪障碍者,我们提供有关带指导语的专业催眠放松音乐CD盘。

如李胜杰的“心理放松训练”。

通过每天固定时间(如每天的中午休息和晚上睡觉时)的反复聆听,对调节学生焦虑、紧张的情绪效果明显。

(二)改变错误认知

1、ABC理论图释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对于同一个诱发事件A,为什么会出现C1、C2两种不同的或者相反的结果?

核心就在于大脑加工中的核心软件B的不同。

因此,改变不良认知是我们要教会学生心理调整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学生中突出的表现为归因方式和关注方式不正确。

2、改变归因方式

由归因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可知,个体对自己成就情境的不同归因,会引起不同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反应。

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与坚持性,而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与自弃。

因此,归因训练是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的重要方法。

下表是归因理论的简明示意:

控制点

稳定性程度

稳定的

不稳定的

内部的

成功:

失败:

能力

“我很聪明”

“我很笨”

努力

“我下了功夫”

“我实际上没下功夫”

外部的

成功:

失败:

任务的难度

“这很容易”

“这太难了”

运气

“我运气好”

“我运气不好”

韦纳认为稳定性方面的原因(能力、任务的难度)与未来成功有直接关联。

一个人如果将失败结果归因于能力差、任务太难等稳定性因素时,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外部条件,对未来的成功将失去信心,期望降低;反之,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性原因时,则会使人相信改变未来的失败是可能的,成功的期望会增强。

按照韦纳的观点,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因此失败归因于此时,会特别地有害于其自尊、自信;而成功归于能力,会引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3、学会正确的关注

 

3、你觉得在老师看来你是一个:

优秀的学生

有优点的学生

很普通的学生

差生

9.5%

32.5%

47.0%

10.5%

上表中显示57.5%的学生得到的积极关注是不够的。

 

我们每一个都在关注别人。

我们每一个人也在时刻受到别人的关注。

同时我们更时刻关注着我们自己。

因此,学会正确地关注别人、正确地关注自己,不仅有利于自己信心的保护和提升,同时也为别人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关注模式表:

关注

无条件

条件

积极

“我真棒”

“我就是聪明”

“我这次考试考得真不错”

消极

“我完了”

“我真笨”

“我这次考得真糟糕”

由表可以看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最理想的状态。

最糟糕的是无条件的消极关注,它对于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是致命的伤害,尤其这种评价是经常地由学生个体最信任或亲近的人作出的。

我们应该力避这种关注。

即使这次考试考的不好,我们只应该给予有条件的消极关注,使其仅限于这次不幸事件本身,而不要扩大、泛化到对自己的全盘否定。

而有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我们经常能够做到的。

比如一道难题经过努力终于做出来了,我们可以即时地给予自己一个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这道题我终于做出来了,真不错”。

一堂听懂了,今天过得很愉快,今天跟同学处的不错等等,都是给自己有条件积极关注的好机会。

这种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累积,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最后你会无条件地肯定你自己,自信心就会不断得到增强。

(三)提高承受能力

 1、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世界充满着挫折与失败。

我们除了面对别无选择。

人是具有无限潜能的高级动物。

直面挫折不可避免的残酷性,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挫折的承受力。

南极的企鹅、北极的北极熊正是适应了严寒,才骄傲地成为两极的象征。

  2、承受力是炼出来的

800米跑步的训练中体育课老师有所谓的“极点”的理论。

当你嗓子发甜、发咸感觉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即“极点”出现了,它意味着你的体育成绩又要有新的突破了。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休息后继续训练。

我们历届的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哪一个不是经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和承受才赢得成功的。

有了这样的认知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以兴奋的心态暗示自己提高自己耐挫能力的机会又来了,“我要向挫折挑战!

(四)拥抱自卑与不完美

     1、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感与优越感是自信(自尊)的两端。

心理冲突者掩盖自卑的办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即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

因此自卑者一般是勤奋的。

如:

农村出身的学生学习用功;“清华无美女”。

但优越感是自卑感的代偿,并且不是健康的代偿。

它表现为两种不利的效应:

一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很难体验到轻松愉快。

因为这类人并非对所学所做的事本身感兴趣,唯一的目的在于超过别人,才能体验优越的快感或得到别人的夸奖才感到愉快。

相反,还由于担心失败,害怕落在别人后面,而经常体验到紧张或过度紧张。

张驰自我调节能力差,是典型的“输不起”心理。

二是由于所订标准太高,往往导致挫折感和失败感,使痛苦更甚。

优越感本身还蕴含着看不起人,尤其看不起那些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如出身(名钱权)、地位、相貌、穿着、成绩、才能等等。

因此,严重地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优越感表现明显的人往往一个好朋友也没有。

通常学生能意识到是自尊心太强了,其实是错误地把自尊心和优越感混为一谈了。

自尊心与优越感是根本不同的,追求优越感的人缺乏的正是自尊。

2、自卑的形成  马斯洛认为,首先是被人尊重,然后是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中国人自卑的很多,这是由于我们的父母往往不尊重子女。

自卑和对别人缺乏尊重不是青少年的错,是长辈和不尊重人的文化氛围造成的(许又新)。

3、怎么办?

  一是从追求优越感以掩盖自卑感的痛苦心理冲突中醒悟过来,学习自我接纳。

二是在交往学习尊重别人。

在学会尊重别人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真正的自尊。

“信人而自信,自信而信人”。

(四)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以其高度的社会性进化而成为万物的主宰。

因此,面对挫折与困难,除了独自承受,我们不能忘了还可以借助自己的社会性支持系统渡过难关。

 1、社会性支持系统的功能  关爱、接纳(宣泄渠道;理解、沟通、支持);

40、与家长或老师发生矛盾后,你认为如何解决?

冷静后再与家长或老师交换意见

沉默

对着干

离家出走

43.0%

47.3%

7.4%

1.2%

上表显示,57%的同学尚待建立自己通畅和谐的社会支持系统。

2、哪些人可以成为你的社会性支持系统  父母、老师、同学、同伴(好朋友);心理辅导老师;社会资源

23、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

能找到老师帮助

能找到家长帮助

能找到同学帮助

找不到人帮助

20.6%

8.3%

62.2%

8.2%

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是学生寻求帮助的主要途径。

我们应该加强整体性的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相互帮助的能力和水平。

三、有效行动:

才能摆脱危机

 

11、你对这学期学习有一个规划吗?

没有

有,但未落实

 

34.4%

22.1%

42.6%

0.9%

     

 

 

 

    上表数据显示了我校高三学生有效行动的能力尚需大力强化。

当一群羚羊突然遭遇到猛兽的侵袭,它们第一应该采取的反应是什么?

是的,是奔跑,快速地奔跑!

因为面对这种情境只有快速地奔跑才是摆脱危机的最有效行动。

那么面对考试失败的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当然是行动、有效地行动!

它包括调整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会管理时间等。

走近你的老师,特别是你的班主任,求教这些方面改进的具体问题,调动你的社会支持系统,把你的精力用在有效行动而不是反复体会、咀嚼痛苦,你就一定能够不断挑战挫折、迎来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