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1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docx

完整版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

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重点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具

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人类的起源1.观察与思考:

四种现代类人猿2.看录象: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象

投影展示:

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三、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2.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A卵细胞和精子B。

受精卵C。

胚胎D。

婴儿出生时3.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于:

( ) A母体 B.胎盘 C。

精子内的物质 D。

卵细胞内的黄4。

胎儿是指( )A受精卵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 B.受精卵分裂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C。

胚胎发育的第一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D.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5。

下列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①精子②卵细胞③精液④卵巢⑤睾丸 A。

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 C。

①② D.②④

 

  参考答案:

一、1.B 2。

B 3.D 4。

D 5。

C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课本第7页第3题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人的生殖

教学

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重点

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

胚胎的发育过程

教具

挂图、写好内容的纸条、胶条、录象

 

 

 

 

 

课前预习:

①请教家长:

我是怎样来到世上的?

②请教母亲怀孕时间是多久?

怀孕时有什么感觉?

③收集和分析有关资料,谈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品为什么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哪些表现

一、学习新课

教师活动:

自然界生物生殖的图片,例如花、海马等

其实所有生物都有生殖现象,人类也同样有。

生殖是自然界很普遍的现象。

新生命的诞生更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要正确的看待生殖。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世上的呢?

课前老师让大家问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妈妈是怎么说的?

哪一个答案比较准确呢?

那么,我们怎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

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一天天长大的呢?

这恐怕有些父母说不清楚的.也有些父母认为生殖问题太敏感而回避回答,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人的生殖同被子植物的开花结果相类似,也是由雌雄生殖细胞相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通过这节课,你会知道人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回家后可以给父母讲讲,将来也可以给你的孩子讲讲.

大家互相观察,男女同学外观上有什么明显差别?

看看这两幅相片,猜猜哪个是小男孩,哪个是小女孩(出示两张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相片)。

小时候男孩、女孩外貌差别不大,人们主要靠什么确定其性别呢?

男女最本质的区别是生殖器官的不同。

大人和小孩的也不同.这是人体男性的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的图片,请大家观察这两幅图片,然后分别完成课本图IV-4、IV-6和课后第2题,等一下下同学们上来回答。

老师这里有一些纸条,分别是一些器官的名字和功能,待会我请两个组的同学按照序号把相对应的答案贴到黑板上来。

最后一道题就让一些同学把答案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请大家开始.我们待会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在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

为什么?

了解了生殖系统后,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生殖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接下来老师会播放一段关于生殖过程的录像,请大家观看录像后,完成课前老师发下去的纸条,看哪位同学完成的最快,现在请大家先看清楚纸条上要求回答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录像(生殖过程)

把第1题答案用投影展示出来,请大家根据生殖过程想想:

人们常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种说法准确吗?

你们问果妈妈后,结果是否符合呢?

完成第三题后提问:

母亲在怀孕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酒精、烟草和某些药物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对母亲来说,生育不容易;对父母来说,养育子女更辛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青春期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展示表演从能力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

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重点

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

难点

如何指导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教具

电子白板

 

 

 

 

 

一、复习上节内容,出示教学目标.

二、学习新课

三、教学安排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体重突增;

2、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3、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一章第三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二章人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教学

目标

1、通过探究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观看录像,总结营养物质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列表归纳的能力.

重点

1、  2、 几种供能物质 3、 探究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实验

难点

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教具

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章:

请学生看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为饥饿的孩子,一组为肥胖的孩子.提问:

这些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学生答:

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营养,他们会怎样?

(学生答:

略)我们需要哪些营养?

怎样获得这些营养?

怎样才算营养均衡……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在第五章解决的。

  〈引入〉:

节:

人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

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请几位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请同学们依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证明。

(学生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设计方案,相互评价、改进,最终确定实验方案,明确注意事项,实施实验。

(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实验,部分实验可采用演示;每个实验在不同小组的实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介绍营养物质的作用的资料。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

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

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具

电子白板

 

 

 

 

 

一、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二、学习新课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

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

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

(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7)概括消化的概念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阅读资料,比较:

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二章第二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教学

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

关注食品安全3。

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4。

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重点

①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②学生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教具

电子白板

 

 

 

 

 

一、复习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合理营养

①学生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②观察讨论归纳:

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③师生、生生合作为该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文明公约。

④再次为家长重新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

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二)、食品安全

学生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消息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就课前询问了解的常识进行组间交流。

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学生听取有关知识,并可提问和补充.学生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讨论:

1、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

为什么?

2、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

对吗?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思考:

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学生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根据讨论提纲小组自主合作讨论人类活动与环保、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绿色食品”资料,以便拓宽视野,并自主地在课外收集此方面的信息(如转基因食品)(可通过剪报、上网查询、收看电视相关节目、VCD光碟等途径获得。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二章第三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

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能通过分析有关资料,说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3.能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作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如何防止呼吸道疾病.

难点

通过资料分析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具

电子白板

 

 

 

 

一、复习上节内容。

引入新课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鼻内部有什么结构特点?

为什么要用鼻呼吸?

(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4)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学生:

(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多媒体画面,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它还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所以要用鼻呼吸。

  (3)呼吸道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肺内空气的作用是有限的,进入肺内的空气仍可能有一些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空气的新鲜、清洁。

  (4)与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较,北欧人的鼻子显得大一些,鼻腔也相应地长一些,这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教师: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很棒。

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

  学生:

(抢着回答)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师:

同学们总结概括得非常精练、准确!

说明你们归纳概括能力也很棒!

  知识延伸:

  教师:

同学们,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

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讲讲边吃边笑的危害,让学生观察课文漫画并阅读有关内容,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

(学生思考总结后纷纷抢答)1.吃饭时说笑,会剧烈咳嗽,并咳出进入气管的食物。

2.严重的还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

3.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惯。

  三、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三章第一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

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具

电子白板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学习新课

教师:

(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

(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

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

(让学生看肺的动画:

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

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

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

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

(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

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学生:

(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

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学生:

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

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

  学生:

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

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学生:

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

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

橡皮膜代表什么?

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

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

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三章第二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具

电子白板

 

 

 

 

 

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

3。

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

4。

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

血液的组成.(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生:

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

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生:

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

  师:

其中HGB(课本为Hb)是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其它各项分别代表不同的指标,在诊断不同病变时参考。

初中阶段我们不作进一步研究,如感兴趣可以下去查阅相关的医学书籍了解。

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

  生: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生:

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

师:

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生:

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

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

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

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

师:

给出讨论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实验: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三)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

练习册第四章第一节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节20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

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具

电子白板

 

 

 

 

 

一.情境导入

师:

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生:

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

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

生:

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

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师:

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生:

疑惑师:

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生:

这是血管。

师:

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

新授

师:

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

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生:

身体内的血管粗细不同:

手指尖和耳垂里面的血管比较细,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