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43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x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

——“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莫莉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小学

摘要:

自从我校开展“器乐进课堂”活动,已经在校园上下掀起学习小乐器的热潮,音乐课堂、课间活动、放学路上、学校舞台,到处都可以看见,学生拿起小乐器,在津津有味地演奏,成为全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其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乐器方面的再续发展,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

四、五、六月份,先后在校园书香校园活动、全国中小学校长会议和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中,口风琴、葫芦丝、竖笛、陶笛做了精彩的汇报演出。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小乐器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目标如下规定:

学习演唱、演奏、创作的初步技能,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和演奏课堂乐器。

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

器乐教学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之一,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

器乐进入又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之一,重视器乐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以及校园中的适当运用,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 课题的界定

现在的教学大纲虽然要求在音乐课上进行器乐教学,但没有规定必须学哪种乐器,学到什么程度。

根据我在互联网上搜索的资料显示,大部分将乐器进课堂定位研究课题的学校,大多都局限于竖笛、□琴。

而我校将根据年级不同,规定学生学习不同的乐器,乐器种类丰富,有口风琴、口琴、竖笛、葫芦丝、巴乌、陶笛、打击乐器及西洋管乐。

课程也不限于音乐课堂,将其延伸至兴趣课及艺术节排练展示。

三、 研究目标

1.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特点和规律,探究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2.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3. 通过课题研究,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器乐演奏知识、技能。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4. 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

四、 应用价值

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正确指导下,我们围绕“小乐器进课堂”展开研究,试图建立一套利用器乐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体系,该体系将有效促进我校音乐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可以从课堂器乐的应用入手,提出科学的操作策略,促使乐器在“以审美为核心”的课堂上作用最大化,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通过本课题,会带动我校音乐老师参与课题研究,让老师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五、 研究过程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

课题开题启动阶段

1.成立课题组,做好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明确职责,选定研究的年级、乐器。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任务,设定研究方法步骤,做好研究的各方面准备。

第二阶段: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 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并引导教师按照方案对器乐教学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究。

2. 组织不同形式的教学研究课、观摩课、展ZF课o

第三阶段:

题研究总结阶段

1、 举办我校以器乐教学为主的教改成果展示活动o

2、 编写校本教材。

3、 完善评价机制、总结反思,实验教师写出论文和总结报告。

4、 邀请课题顾问到我校鉴定课题研究的工作情况,准备结题。

六、 研究内容

1. 器乐教学与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策略。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其音乐文化素质。

其中,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核心任务。

2. 器乐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通过培养学生的齐奏、合奏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七、 研究方法

1. 文献法: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筛选、吸收、运用,结合本课题加以创新,应用到教学中。

2. 案例法:

结合课堂教学中,记录典型课例,多角度反思。

3. 调查法:

音乐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进行调查,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4. 比较法:

音乐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收集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5. 总结法:

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撰写阶段性研究总结。

八、 保障措施

课题研究实验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需要得到省市区级课题管理小组领导的肯定和支持,需要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更需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领导的关心的重视是做好课题研究实验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校领导班子长期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设施设备,引进了管乐、口风琴、竖笛、葫芦丝、巴乌等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教学,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其次,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均是我校音乐教师,方便统一工作、研究、学习;大家参与研究活动的热情很高,都参加过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参研人员年龄都在中青年,完全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此项研究。

再次,我校学生都主动热情地参加小乐器的学习,家长非常支持,积极配合工作。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专业的指导专家。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会安排音乐学科的省市教研员定期对小课题进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校也有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定期召集参演人员汇报、研究。

这些都为课题研究的进行和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完全相信,在各级领导的指导和关怀下,我们定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相关研究工作,使“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得以长期的、有效的研究实施。

九、 研究成果

我校音乐小课题“小学器乐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自开题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科组老师也非常重视这次小课题工作,大家热情洋溢,兴趣高涨,大胆地进行探索研究。

1. 小乐器进课堂实施情况

自从我校开展“器乐进课堂”活动,已经在校园上下掀起学习小乐器的热潮,音乐课堂、课间活动、放学路上、学校舞台,到处都可以看见,学生拿起小乐器,在津津有味地演奏,成为全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其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在乐器方面的再续发展,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表演平台。

四、五、六月份,先后在校园书香校园活动、全国中小学校长会议和六一文艺演出活动中,口风琴、葫芦丝、竖笛、陶笛做了精彩的汇报演出。

2. 教研活动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音乐组已有两教师以小乐器教学为主要切入点,成功上了2节音乐课,其中有:

莫莉老师的竖笛教学《故乡的亲人》和苏鹏飞老师的葫芦丝教学《映山红》。

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3. 编印校本教材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自指导下,我组成员辛勤耕耘,合理分工,将小乐器融入二小的音乐课程校本教材。

其中包括口风琴、口琴、竖笛、葫芦丝四部分内容,虽然四种乐器由四人分工,但却最终保持了统一风格,都是循序渐进,充满童趣,每种乐器每学完一个阶段,都有一级、二级、三级的级别证书,现已出版成册,学生们拿着印刷精美的音乐课程校本教材,翻来翻去,爱不释手。

4.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许多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案例。

十、研究反思

存在的问题:

1. 课时多,任务重,如何平衡。

音乐课—周就2节,如何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不耽误教材内容,又能掌握小乐器的吹奏技能。

2. 能力各异,参差不齐,如何平衡。

同—个年级,同样一个班,有的学生琴龄较长,认为课堂上的内容程度太低,感觉没意思,可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还有人连doremifasol在哪里都找不到。

3. 目前音乐课堂只进行了竖笛、□风琴、葫芦丝教学,□琴暂未开始。

陶笛已请专业老师开设特长班,吉他特长班在筹备之中。

改进措施:

1. 加强教研,交流研讨。

建立规范的课堂常规,牢固树立高效课堂观念,遇有问题合作商量解决。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既合理又有效地运用课堂宝贵时间,将音乐素养与知识点扎扎实实地融入课堂训练当中。

2. 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

如:

互助法,将学生分组,每组演奏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帮助能力弱的同学;演示法,经常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给大家起示范作用,带动大家的学习;合作法,小组练习或全班齐奏,让同学们感受合作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将“小乐器进课堂”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进行长期研究。

相信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位领导专家的亲切指导下,小乐器进课堂将成为高新二小的一大特色。

我们会将“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形成我校更加鲜明的标志性的特色,树立我校艺术教育品牌。

参考文献:

⑴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M].重庆: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3.

⑷李靖.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⑸刘备.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报告[RL河南,2011.

⑹杨舒.浅谈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如何实施器乐教学[JL魅力中国,2011,(12).

作者简介:

莫莉,女,小学高级教师,西安高新第二小学音乐教师,教研组长。

近年来带领学科组老师在全校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同时进行相关教学课题研究,2011年、2012连续两年在西安市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获得优秀结题课题,并作为课题负责人在西安市小课题经验交流会中作精彩汇报。

(上接第186页)在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进步,得到相应的发展,实现在自身基础上进步、努力和超越的标准。

这样,老师和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满足感和收获感,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有明显提高,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更能发挥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人人学有所成。

(二)发挥音乐的特有作用。

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大多都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并能结合音乐对舞蹈的动作、内涵和艺术要求,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表现,才会在舞台表演时把握艺术形象、找到艺术感觉。

舞蹈和音乐都是最具节奏感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并不是舞蹈的灵魂,但两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音乐在舞蹈的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特殊的作用。

例如:

在节奏和情绪上互相对比、互相映衬,可以加深对舞蹈的理解和领悟,还可以更直接、具体、生动地帮助学习和掌握舞蹈内容。

在音乐的衬托下,教师可以对舞蹈动作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引领学生想像舞蹈角色,展开丰富的联想,融入舞蹈作品的意境,体会舞蹈的内在感受,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去舞蹈。

音乐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内涵、刻画舞蹈形象,还有合适的舞蹈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接受、表达和抒发舞蹈的内在情感,并且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挖掘、展现个人特点,突出表演舞蹈的性格特色。

(三)综合式的课程教学

舞蹈课程中可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能起到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挖掘个人潜力、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过蒙族的柔臂组合之后,可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编排形成完整、有主题的蒙族舞蹈小品,并分析作品的意境创造和形象塑造,注重要以思想感情内容为基础,而不能只堆砌一些单一动作,强调舞蹈的动作、姿态、形象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视象结合一起的整体。

从而通过舞蹈表演、编创、鉴赏的综合教学方式获取舞蹈知识,并利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有选择性的启发、引导学生表达真实的感受,培养学生互相学习、面对面积极互动的习惯,以及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

通过共同的参与,来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让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舞蹈的构成特点和表演规律,培养提高其舞蹈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结语

舞蹈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任重而道远,表演者是表演实践的主体,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创造性和表现力,这些都是舞蹈课程学习和训练的核心所在。

因此针对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研究不再是单纯地针对解决专业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提高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也是对已有教学课程环节的探索和深化,由原来的培养、制造人才,变为培养、创造人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使其具有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过硬的艺术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专业的技术素质和身心综合素质,为实现舞蹈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因此构建新时期全面而科学的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刻不容缓。

器乐进课堂,人人会乐器一“小学音乐乐器进课堂的相关研究”课题研究田文献链接

报告

作者:

莫莉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小学

刊名:

音乐时空

英文刊名:

Timeand Space inMusic

年,卷(期):

2013(10)

I参考文献(6条)

1. 音乐课程标准2011

2.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2

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3

4. 李靖器乐进课堂,优化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 刘备小乐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报告2011

6. 箜浅谈在中小学音乐课上如何实施器乐教学[期刊论文]-魅力中国2011(12)

本文链接:

http:

//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yysk201310131.asp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