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00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docx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06110218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连江华侨中学等五校教学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1、现代文阅读(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着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

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

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

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

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

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

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

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

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

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

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1.下列有关“环境”和“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

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B.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

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

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

二者又有所不同。

D.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

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

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

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B.利居,仍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

环境的价值。

C.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

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

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

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

但与此同

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

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美”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真”的保护,

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D.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

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

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8题(16分)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①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②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③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④有了它,才有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⑤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⑥它,就是都江堰。

⑦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遥远得看不出画影的李冰。

⑧四川有幸,中国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

李冰任蜀郡守。

⑨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

这里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他领受了一个连孩童都能领悟的简单道理:

既然四川最大的困扰是旱涝,那么四川的统治者必须成为水利学家。

⑩前不久我曾接到一位极有作为的市长的名片,上面的头衔只印了“土木工程师”,我立即追想到了李冰。

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他是郡守,手握一把长锸,站在滔滔的江边,完成了一个“守”字的原始造型。

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覆辩论。

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

他开始叫人绘制水系图谱。

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

他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

但是,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八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二十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他没有料到,他治水的韬略很快被替代成治人的计谋,他没有料到,他想灌溉的沃土将会时时成为战场,沃土上的稻谷将有大半充作军粮。

他只知道,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他大愚,又大智。

他大拙,又大巧。

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彻的人类学的思考。

他未曾留下什么生平资料,只留下硬扎扎的水坝一座,让人们去猜详。

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

这是谁呢?

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

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

没有一个人能活得这样长寿。

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有什么样的起点就会有什么样的延续。

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世世代代,大体是这样。

直到今天,长城还常常成为排场。

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结果,它的历史也总显出超乎寻常的格调。

李冰在世时已考虑事业的承续,命令自己的儿子作三个石人,镇于江间,测量水位。

李冰逝世四百年后,也许三个石人已经损缺,汉代水官重造高及三米的“三神石人”测量水位。

这“三神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雕像。

这位汉代水官一定是承接了李冰的伟大精魂,竟敢于把自己尊敬的祖师,放在江中镇水测量。

他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他最合适的岗位。

这个设计竟然没有遭到反对而顺利实施,只能说都江堰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石像终于被岁月的淤泥掩埋,本世纪七十年代出土时,有一尊石像头部已经残缺,手上还紧握着长锸。

有人说,这是李冰的儿子。

即使不是,我仍然把他看成是李冰的儿子。

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

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

出土的石像现正在伏龙观里展览。

人们在轰鸣如雷的水声中向他们默默祭奠。

在这里,我突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某种乐观。

只要都江堰不坍,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儿子会代代繁衍。

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

4.文章第一部分一直用“它”来指代都江堰,直到这部分结束才标示出“它”的名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该部分反复提到“它”有什么作用?

(4分)

5.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轰鸣的江水便是至圣至善的遗言”这句话的理解。

(3分)

6.文章第一部分倒数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7.解释文中划线的“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分)

8.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为什么?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董汉儒,开州人。

万历十七年进士。

授河南府推官,入为户部主事。

疏陈减织造、裁冒滥诸事。

且曰:

“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

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

”不报。

朝鲜再用兵,以郎中出理饷务。

寻迁山东佥事,进副使,历湖广左右布政使,所在有声。

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楚宗五十余人,讦假王事获罪,囚十载,汉儒力言,王,假也,请释系者。

又为满朝荐、卞孔时等乞宥。

俱不报。

忧归。

光宗立,召拜工部右侍郎。

旋改兵部,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天启改元,辽阳失,简精卒二千入卫,诏褒之。

明年秋,以左侍郎协理戎政。

未上,擢兵部尚书。

时辽地尽亡,汉儒请逮治诸降将刘世勋等二十九人家属,立诛逃将蔡汝贤等,报可。

毛文龙居海外,屡以虚言诳中朝,登莱巡抚袁可立每代为奏请。

汉儒言文龙计画疏,虚声未可长恃;又请诛逃将管大籓、张思任、孟淑孔等,语甚切。

帝命逮治思任等,而大籓卒置不问。

诸镇援辽军多逃逸,有出塞投插部者。

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

帝亦嘉纳。

奄人王体乾、宋晋、魏忠贤等十二人有旧劳,命所荫锦衣官皆予世袭。

汉儒据祖制力争,帝不从。

给事中程注、御史汪泗论等合疏谏,给事中硃大典、周之纲,御史宋师襄、胡良机特疏继之,卒不纳。

汉儒旋以母丧归。

后忠贤大横,汉儒服阕,遂不召。

追叙甘肃功,即家进太子太保,廕子锦衣百户。

卒赠少保,谥肃敏。

-----(选自《明史·董汉儒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B.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C.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D.四十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帝赐福王庄田/责湖广四千四百余顷/汉儒以无所得田/请岁输万金/代租不听/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归,是因为董汉儒母亲去世而归家守孝。

一般来说,守孝期满,朝廷会征召授官。

B.进士,是中国科举制度工作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官署名,六部之一,侍郎是仅次于尚书的官职。

D.奄人,又称宦官、太监,是古代皇宫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董汉儒有坚韧之品,屡挫屡谏。

就织造、冒滥事,就以金代租事,就释放遭囚禁者事,皆进谏无果而不改初衷。

B.董汉儒有担当精神,极言进谏。

刚任推官就主动进谏,终因进谏,守孝期满竟不被起用,但朝廷还能记起其功劳。

C.董汉儒有忠诚之德,临危受命。

辽阳失守,他入京护卫;辽地尽亡,他被擢拔为兵部侍郎,遏制兵将逃亡有功。

D.董汉儒有英武之气,不惧权贵。

惩罚判将,他冷面无情;皇上要厚赏王体乾、魏忠贤等人,他依据祖制极力阻止。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迩来九阍三殿间,惟闻纵酒、淫刑、黩货。

时事可忧,不止国计日绌已也。

(2)汉儒请捕获立诛,同伍相擒捕者重赏;且给饷以时,则逃者自少。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小题。

(共11分)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

②无那:

无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

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

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空中浮云似青如白,或浓或淡,天晴欲雨:

柳絮将堕又飞,飘个不停;五、六两句对仗工整,用笔工巧,语言典雅。

E.“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

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默写:

(7分)

15、韩愈在《师说》中用“,”两句强调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16、《登高》一诗中杜甫把个人悲苦和国运艰难结合,道出心中无限悲凉的句子是:

“,”

17、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18、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一句是

“”

(四)课内文言文知识检测(9分)

1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始速祸焉速:

招致②而读书者与之与:

同意

③而汝抱无涯之戚戚:

忧伤④先妣抚之甚厚抚:

抚摸

⑤敛不凭其棺  凭:

凭借⑥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推究

⑦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

排斥,抵御⑧则遂取以来遂:

于是

⑨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

继承……的事业⑩如其礼乐如:

A.①②③⑥⑦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⑨

C.①②③⑥⑦⑧⑨⑩D.①②③⑤⑦⑧⑨⑩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义不赂秦②吾兄盛德而夭其嗣矣③小则获邑,大则获城

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⑤襟三江而带五湖⑥函梁君臣之首

⑦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⑧抑本其成败之迹⑨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⑩余因而实之

A.①②⑩/③④⑦/⑤/⑥⑧⑨B.①⑥⑧/②④/③⑤⑦/⑨⑩

C.①②④/③⑤/⑥⑦/⑨⑩D.①⑥⑩⑧/③⑦/②④/⑤/⑨

21.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A.惟兄嫂是依B.请其矢,盛以锦囊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

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

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C.“创客”的概念,对李克强并不陌生.今年1月4日,他曾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

间,并欣然接受成为柴火创客荣誉会员的邀请,“好,我再为你们添把柴!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

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组联合举办校园书画展,师生一起舞文弄墨,

大展风采。

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这座城市变成泽国,一片汪洋,人们调侃说到城市去看海,

其壮观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③老张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他总是笑着说“老啦,我

只有敬谢不敏啦。

④迎面走来一个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他身着短衫,步履稳健。

⑤这篇报道写得活色生香,有细节,有心理活动,可谓精彩绝伦。

⑥为救出被埋在井下的矿工,他连续几天都在指挥救人,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他

感到自己已经疲惫不堪、心劳日拙。

A.①②⑤B.③⑤⑥C.③④⑥D.③④⑤

24.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成人的过度“保护”①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

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②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

这种结果的出现,③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④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

成人的包办代替⑤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⑥会扼杀儿童的天性,⑦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①②③④⑤⑥⑦

A也许所以如果还是一定进而因此

B可能那么既然还是即使也因为

C必然但与其不如不仅还因为

D甚至当然虽然但是既又所以

25.仿照下面的例子,从“枪”“书”“灵感”“电视机”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4分)

例句:

嫉妒——一种最无能的竞争。

流行病——一种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且不存在任何偏见的疾病。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冰——禁不住阳光质询的美玉。

(1)

(2)

2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在此基础上探索统一场论,提出过许多版本。

1929年,①。

29岁的青年物理学家泡利对爱因斯坦说“你这个理论是纯数学的,与物理现实无关。

在一年内你会放弃”。

果然不到一年爱因斯坦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

他又提出了两个更新的版本,②。

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对泡利说:

“到底还是你对!

”③

体现出他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四、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光凭漂亮在从前不可能大行其道。

然而,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网红”已经成为年轻人中很时髦的新兴职业,越来越多的以美为理想的女孩也投身到这一行业中。

她们有的身材特别好,有的脸长得很漂亮,还有的皮肤特别棒……气质、谈吐、才艺较为出众的,月入数万很轻松。

互联网时代,职业分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表漂亮能当饭吃”这件事,目前竟然完全不存在疑问了。

要求:

(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2)自拟题目;(3)文体特征鲜明。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段语文学科半期联考

参考答案

1.A(原文第1段“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选项表述与这两句都不符)

2.D(原文第2段“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原文表述的是“三个层级”并非“三个方面”)

3.C(原文第3段“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

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并未强调“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4.(4分)第一问:

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引发思考。

(2分)

第二问:

突出了都江堰的形象,对都江堰起到了强调作用。

(2分)

5.(3分)都江堰这个古代水利工程体现的治水理念和经验,以及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人身上体现的为民造福的献身精神是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

6.(4分)只要点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作分析2分。

比喻

(1)(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分别说明长城和都江堰文明的不同特点,前者僵硬,后者灵动。

比喻:

(2)(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不觉只是它的后辈。

)说明都江堰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质朴特点。

对比(将长城和都江堰进行对比)说明两者文明的不同,一是气势雄伟,逐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一是永续不断地提供清泉与粮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或:

一者索取,一者奉献)

拟人:

(1)、(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写出长城以老资格自居的形象和索取的特点。

拟人:

(2)(它却卑处一隅)刻划都江堰低调、自谦的形象。

7.(3分)李冰的学问(成果),渗透着利民富国的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汽淋漓,永远滋润着中华大地。

后辈那些受统治阶级喜欢的看似堂皇的大部头著作早已腐朽不堪,没有任何价值。

8.(6分)(此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

(1)同意。

我更欣赏都江堰。

中国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知名度高,具有一定的军事作用;而都江堰修建时间更久远,延伸距离长,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长城的作用是表面的,长城半是壮胆半是排场,都江堰更有经济、水利、农业的实际功效。

长城是索取,都江堰是奉献。

秦始皇修长城的指令蛮吓、残忍,李冰修都江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2)不同意:

我更欣赏长城。

都江堰虽然有相当大的经济(农业、水利)价值,但长城雄壮、坚固,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民族坚强、坚定、坚不可摧的象征,其军事作用巨大,永久地成为我们抵御外侮的屏障,长城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能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3)长城和都江堰我都欣赏。

(列数两者正面的作用,理由略)

9.(3分)B(观察选项差异处,“右副都御史”是一个官职,不能拆开,排除AC;再观察“请岁输万金代租l不听”,“代租”应该是“岁输万金”的目的,所以不宜拆开,故又排除CD.答案选B。

10.(3分)A(“忧归”中的“优忧”,应该是指其父亲去世,因为最后一段还有“以母丧归”。

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