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629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检测题

专题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欧阳修上疏说:

“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2.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率领的军队在怛逻斯战役败于阿拉伯军,唐军的一些工匠被俘,他们将中国古代的一项发明传人阿拉伯。

这项发明应是()

A.造纸术B.火药C.指南针D.活字印刷术

3.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明显缺乏理性精神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科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中国、古典时代的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穆斯林世界。

不过,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

原因似乎在于,只是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起源趟早,科学革命越难发生B.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发达程度无关

C.科学与社会的结合催生了科学革命D.宗教愚昧阻碍了科学革命的发生

5.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D.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6.《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7.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

“丹青,吟咏妙处相资”。

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

B.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

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

D.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

8.2015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

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

C.由表音文字向象形文字转变

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

9.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

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

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10.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

“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

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

这说明()

①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

②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

③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

④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11.下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它是元刊版画中的著名典范,刃锋圆润、韧而有力,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图下文”式小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样本。

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

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12.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

“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1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

“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科考功名的需要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D.国家政策的影响

1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

“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适(元)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5.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

“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

”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16.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材料中的“二元性”体现在()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17.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

1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表达是对中国戏曲形象、生动的描述。

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是()

A.动作程式化B.场景虚拟化

C.人物脸谱化D.语言音乐化

19.学者在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时提出:

“元代戏曲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依此分析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市民阶层的壮大

C.国家政策的影响D.世俗文化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20.(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艾德荣教授认为应该区分两种工业革命,一种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另一种是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宋代与1750-1850年的英国属于前一类,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商业性质的城市化,交通系统逐渐发达,商品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支撑市场的组织开始发展。

——艾德荣《重新定义工业革命:

宋代与英国》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材料三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社会”“新工业社会”,把这一次科技革命称为“第三次浪潮”……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请回答:

(1)列举宋代两项主要科技成就。

如何理解宋代是“不基于科学的工业革命”?

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8分)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0—1914年世界市场走向成熟的原因。

(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浪潮把“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主要表现。

(6分)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4分)

21.(19分)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

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

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

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4分)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

”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6分)

(2)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6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

谈谈你的启示。

(3分)

2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约瑟认为:

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

“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请回答: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

(2分)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8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

(4分)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3分)

23.(15分)材料清代官修图书的制度与机构,至少可追溯到清入关前皇太极时期的文馆之设。

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

康熙九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

此后的官修图书,主要由翰林院承担,内阁、詹事府、内务府和雍正以后的军机处、方略馆,也都有修书或参与修书之责。

顺治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摄政王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仍然谕令撰修了一批图书,如《赋役全书》、《人臣儆心录》、《资政要览》、《御注孝经》等,还曾下令纂修明史,但未能完成。

官修图书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文学等等各个方面。

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而且,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10000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收集3457种著作、合计79070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

而这样的巨著出现在清朝前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康熙帝命令修纂的《康熙字典》,是所谓“钦定”之书。

乾隆年间,有王锡侯作《字贯》一书,其中有不少驳正《康熙字典》谬误之处,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王锡侯全家因此被杀,《字贯》书版以及王锡侯的其他著作也均被销毁。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官修图书的特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官修图书的影响。

(7分)

24.(16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灿烂辉煌,长期领先世界。

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

文学艺术绚丽多姿,反映时代风貌和作者的心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造纸术西传过程一览表

时间

重大事件

时间

重大事件

793年

大马士革也开办了造纸厂

1405年

由法国传入比利时

900年

造纸术传入埃及

1494年

传入英国

1150年

阿拉伯人渡过地中海,在西班牙的沙提瓦城建起了一座造纸厂

1567年

传入俄国

1189年

由西班牙传入法国的耶洛城

1856年

传入荷兰

1276年

阿拉伯人通过地中海,经西西里岛在意大利建立了造纸厂

1694年

由荷兰传入美国

——根据王连科的《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编制

材料二18世纪之后,欧洲各国的纸张生产,逐步从手工劳动方式向机械操作过渡,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效率和质量,翻开了造纸工业新的一章。

……(但是我国在纸发明以后)1700年内一直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直到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商出面经营的华章造纸厂,中国才有了第一家机器造纸厂。

——王连科《造纸术从中国走向世界》

材料三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信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

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一处明显的史实错误。

(4分)

(2)结合材料二,请分别分析18世纪之后欧洲“翻开造纸工业新的一章”,而中国却长期“停留在手工造纸阶段”的原因。

(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

(4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

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

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

“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

”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

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

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

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

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0分)

26.(25分)以“思想文化”为切入点探究某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种重要的学习思路。

【主题1】宋朝文化魅影在福建

材料一福建在宋代被称为“海滨邹鲁”,是宋代少数几个有名的文化大省之一,不论在理学、文学、历史学还是科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对中国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如朱熹、柳永、袁枢、郑樵、宋慈、章得象、李纲等人,他们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福建文化在宋代发展达到了其前朝后代所无法比拟的历史巅峰。

——黄洁琼《试论宋代福建的科举与文化》

【主题2】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

材料二吴歌是明清时期的流行歌曲,起源于吴地(今天苏州、上海一带)水上人家,全盛在明清。

吴歌这一腔质朴的、真挚的人生感受,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这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从思想史的角度考查吴歌,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为改写中国思想史增辉添彩。

——刘志琴《吴歌与人文启蒙》

【主题3】欧洲人视野中的世界

材料三阅读下面两幅世界地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建文化的发展特征。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吴歌“孕育着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前导”的依据,以吴歌解析社会思潮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16-17世纪欧洲人眼中的世界的形状。

仔细比较两幅世界地图,简述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出现的显著变化(9分)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化传播方式变化也会影响到政府的管理。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依据所学,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的人员将中国造纸术传入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

所以A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中国的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题干中也没有就东西方科技进行对比,D项明显错误。

根据关键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A项正确。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近代世界科学技术相关内容——近代世界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

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B两项明显表述错误;D项表述具有一定道理,但不够C项核心和准确,C项最能够体现题干材料核心意思。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材料主要说的是造纸术发明出来了以后,便利了书写,在造纸术发明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成语和文化记载,故选C。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印刷术的情况;B项错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材料也无从体现;D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科学技术的传承的作用。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干的描述可知此题要考查的是中国的火药应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火药技术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所以本题中的依据和结论都错误,故本题选D项。

A、B、C不符合史实。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火药。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文人画的特征。

诗歌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文人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

故应选B。

8.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没有依据;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D项表述错误。

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汉早期的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和扬雄,班固是东汉时期的汉赋文学家。

这些赋气势恢宏,辞藻华美,B符合题意;《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不是汉赋,排除A;宋词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排除C;浪漫主义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如屈原、李白,排除D。

10.C

【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元代的时候,曾经废止科举制,致使文人致力于元杂剧的发展与创新,故④说法错误,排除AD两项;③中的“隔离”说法错误,故排除B;①②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11.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总体记忆理解和把握内在的联系。

采用排除法做非常简单,题目中是图片反映的是元代的生活,而铜活字是明朝中期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

因此选择不正确的就是B。

12.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关键信息。

本题信息是“元曲中的曲‘皆佳’,而白则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这说明元曲呈现世俗化趋势,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其它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依据材料可知,元代戏曲地位的提高,部分原因是科举的中止,使才子们无法考取功名,转而在文娱形式上下工夫。

故材料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元朝的高压统治。

故选C。

14.B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