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806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docx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理解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态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3)照样子写一写:

挨挨挤挤、________、________

(4)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5)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A. 能把这一池荷花画下来的画家可真了不起。

B. 这“一大幅活的画”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才是了不起的画家。

(6)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作者的意思是________

A. “我”穿着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 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我”陶醉了,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进入到美妙的荷花世界中去了。

【答案】

(1)形容多而杂乱。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

(3)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看起来热闹极了!

(5)B

(6)B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从给出的词语“挨挨挤挤”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有的……有的……有的……”是排比句。

(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形容多而杂乱。

(2)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3;(3)明明白白;清清楚楚(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看起来热闹极了!

(5)B;(6)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短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完整的话。

恰当的使用排比句。

(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

   “住嘴!

”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

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①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

②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

________

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

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

A.反问句    B.感叹句

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答案】

(1)“;,;!

”;。

;“;?

”;,“;,;!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

(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

(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这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依据理解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

(1)“,!

”。

“?

”,“,!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     

【点评】

(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

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

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

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生物学家在对蚁穴的调查中发现,有一种红蚁能把采集到的肥马车、鸢尾花、紫罗兰、报春花的种子混合在一起,“配制”出一种奇效药品,经过尝试,能使人的舌头麻木两三小时,就像是打麻药针似的。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

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

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

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第三段中“外科医生”和“药剂师”两处引号的作用是(   )

A. 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B. 标明需要着重指出的对象          C. 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2)填空。

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蚂蚁的神奇。

(3)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你知道蚂蚁还有什么其他神奇的本领吗?

写在下面吧。

【答案】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

(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解析】【分析】

(1)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引号的作用:

①表示特定称谓②表示讽刺和否定③引用说的话④强调说明。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引号是表示特定称谓。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过渡句。

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

(1)C

(2)力大无比、会缝合伤口和配制药剂、能帮助人类找矿(3)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和杰出的“药剂师”。

(4)蚂蚁能预报天气,蚂蚁搬家代表要下雨。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4)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边界战争”

   一班的小瑶和二班的小军,因为清洁区里的一个小纸团争吵了起来。

   “什么?

在我们这边?

”小瑶把眼一瞪,右脚一跺,右手一指小纸团:

“你可要看清楚。

”说着,跑进教室拿出粉笔,在走廊里画了一道“边界线”,这样纸团就到二班去了。

   “不行!

边界线不是这样画的。

”小军边跑边嚷也拿出粉笔,在地上画了一道“边界线”。

当然,小纸团又被分到一班这边了。

   “不对!

”“不对——”

   正在这时,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看了看画得乱七八槽的地面和纸团,没说什么,只在本子上的一班、二班的卫生栏中都扣了分。

   “战火”熄灭了,小瑶、小军望着地上的纸团和一道道的“边界线”,呆呆地站着。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瑶动作的词。

(2)“战争”本来是指武装斗争,这里指________和________。

因为一个纸团发生的矛盾。

(3)“战火”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叙述事情的。

(5)你认为小瑶和小军的做法对吗?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呢?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

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

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

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堆积起来,点燃了。

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

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

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

我明白了,梧桐树!

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用横线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的意思是________。

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中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的比喻句是________,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答案】

(1)循循善诱;抑扬顿挫

(2)C;AD;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

(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②考查比喻修辞方法,由“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小树苗。

”可知把老师比作园丁,把自己比作小树苗。

③文中最后一句连用三个(时而……)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循循善诱”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淅淅沥沥”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判断。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6)寻物启事的格式:

1、标题。

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写为“寻物”二字,二是写为“寻物启事”四字。

2、正文:

正文十分简单,无非是某人在某时某处丢失什么东西,如有拾到者,请与xx联系。

3、联系方式,注明联系电话等。

最后标明发文日期。

故答案为:

(1)①循循善诱;②抑扬顿挫

(2)①C;②AD;③C

(3)历历在目、津津有味、开开心心、高高兴兴

(4)②

(5)你可知道.我们的老师有多么朴素(热情、漂亮、爱心,耐心甚至是丢三落四有特点就行)啊?

(后面说明这一特点就行)

(6)

                               寻物启事

   今天上午,我在教学楼丢失一串钥匙。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刘老师

6月28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②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③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6)此题主要考查写寻物启事的能力。

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7.类文阅读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是吗?

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

你到海边去看看:

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

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潮汐这匹烈马呢?

人们用实际行动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早在20世纪,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

(1)将下面的“被”字句改为“把”字句。

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海水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本文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等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做比较  D.列数字

(3)填空。

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大海“呼吸”的特点是________。

(4)为什么可以利用潮汐发电?

(5)人们是怎么利用潮汐的?

【答案】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

(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

(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解析】【分析】

(1)“被”字句改“把”字句原则是把“被字句”前后主语调换即成为“把字句”。

把“被”改成“把”。

即成为“把字句”。

(2)此题考查说明方法„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结合上下文,分析说明作用。

(3)、(4)、(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要不了多长时间,海水会把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浸没,沙滩和岸石都不见了。

(2)B;D(3)潮汐;威风凛凛,令人生畏,按时涨落,天天如此,年年不变(4)潮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5)建成潮汐电站。

【点评】

(1)掌握被字句改把字句的方法,平时注意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4)、(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我写着写着,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

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这时我真不忍将它们框在方格里,真想叫它们离开格子去舒展,去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触到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

“轻”字使人有飘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

“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眼泪。

“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而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飞翔与驰骋。

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我的使用汉字的同胞们、朋友们,请去发展它、丰富它吧!

(1)把画横线的句子改为用句号结尾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2)填空。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方块字比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   )两个方面写了汉字的魅力(双选)。

A. 高强度悟性的结晶

B. 具有强大的再生活力

C. 每一个汉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D. 书法艺术中无穷无尽的变化

(4)根据短文第二自然段,写出你对下列汉字的感受。

看见“太阳”这个词,你感受到________;看到“森”这个字,你感受到________;看到“________”这个字,你感受到________。

(5)根据短文中作者表达的感情,回答下面的问题。

如今,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书写习惯。

人们能快速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自己需要的汉字,但书写汉字的能力却急剧下降,经常出现写错别字或者“提笔忘字”的情况。

你觉得,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应该怎样做?

写出你的想法。

【答案】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鲜花;精灵

(3)C,D

(4)热和力;一棵棵大树;休;人坐在树下

(5)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产品。

【解析】【分析】

(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仿写句子: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5)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拥有这么丰富的书法瑰宝。

(2)孩子、鲜花、精灵(3)CD(4)热和力、一棵棵大树、休、人坐在树下(5)人们应该多拿起笔来书写汉字,少用电子产品。

【点评】

(1)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螳螂(节选)

法布尔

   螳螂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

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

而且,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

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平时,在它休息、不活动的时候,螳螂只是将身体蜷缩在胸坎处,看上去,似乎特别的平和,甚至会让你觉得,这个小动物简直是一只热爱祈祷的温和的小昆虫。

但是,它可不总是这样的,只要是有其他的昆虫从它们的身边经过,无论是什么样的昆虫,也无论它们是无意路过,还是有意地侵袭,螳螂这个刚才还是蜷缩着休息的小动物,立刻便伸展开它身体的三节,于是,那个可怜的路过者,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便已糊里糊涂地成了螳螂利钩之下的俘虏了。

它被重压在螳螂的两排锯齿之间,移动不得。

然后,螳螂很有力地把钳子夹紧,一切战斗就都结束了。

无论是蝗虫,还是蚱蜢,或者甚至是其他更加强壮的昆虫,都无法逃脱这四排锋利的锯齿的宰割。

它可真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

(1)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法布尔描写昆虫非常生动,比如本文中,他就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螳螂小腿锯齿上的钩子比成了________,把螳螂小腿锯齿上长着的双面刃的刀比成了________。

(2)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